APP下载

高职设计类专业增加专业课理论学时的必要性

2019-06-03曾青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理论教学必要性高职

曾青

【摘要】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传统教育的许多弊病都逐渐展露出来,如教学模式方法落后、课程体系不合理等。在新形势下,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提升教学效果成为广大高职院校采取的主要方法。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理解过于片面,反而出现了忽视理论教学的现象。

【关键词】高职  设计类专业  理论教学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028-02

1.从高职设计类专业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现如今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招生數量一直保持着不断增长的趋势。高职设计类专业的文化门槛较低,加之艺术考试要求远低于本科院校,因此受到了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广泛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设计类专业新生的基础素质水平普遍偏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其一,学习目标不明确,对自身未来发展缺乏认知。其二,文化基础薄弱。其三,绘画能力不足,对教育教学的开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结合以上内容来看,增加理论课学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高职教育的性质不同于培训板,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的向学生传授技术,而是要使学生明确专业学习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明确学习目标,这些都是理论教学的内容。在缺乏必要理论基础的情况直接进行实践训练,会使学生们无法把握学习重点,从而逐渐拉开差距,影响学生就业。其次,高职设计类专业理论教学是实践类课程的基础,其作用是拓展学生思路事业,教会学生创作评析作品。只有在理论扎实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够在创作和评析作品的过程中对文化内涵进行深层挖掘。最后,针对高职设计类学生绘画功底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理论教学进行适当的不足。

2.从设计岗位的角度出发探讨高职设计类专业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社会上的设计类岗位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经过短期培训即可上岗,这类岗位的需求有限,且上升空间不高,除此之外均对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高职设计类专业教学绝不能单纯的集中在实践能力培养上,具体原因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实训课占据的学时不宜过多。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中,除了基本的政治、英语、体育等,主要包括软件操作类课程和设计类课程两大类。其中软件类课程属于纯实践课程,新时期许多院校都加大了这方面的建设投入,如完善计算机硬件设施、更新计算机软件等,并凭此吸引到了大量的生源。但是软件的应用并不是艰深的学问,一般情况下只要精通其中的两三门设计软件,就可以做到通用。若是设置过多的课时,会造成时间的大量浪费。

其次,设计类专业课程并不等同于纯实践课程。现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高职院校设计类课程体系建设往往要落后于设计类岗位得需求,因此让学生在校期间实践所有岗位对应专业课并不能保障其稳定就业。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以此为纲,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

在高职设计类专业教学中,增加理论学时不能盲目实施,否则必然会打乱原有的教学体系,笔者以标志设计课程为例,对具体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在大学本科设计类专业教学中,教师在完成设计命题后,将遵循以下程序实施课程:学生通过思考绘制草图—教师评析确定设计方向—学生根据教师评析进行优化改进—教师二次评析—学生二次细化—定稿。在上述过程中,教师只发挥指导作用,一切实践操作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

而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偏低,若是采用大学本科模式,很难取得理想效果。因此教师在完成设计命题后,学生们往往陷入迷茫,不知从何开始。这就是理论不足带来的弊端。因此教师在整个设计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要给予指导外,还应适时的加入一些理论教育的内容。

例如,在进行优秀标志设计图片赏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图片的优秀之处进行把握,掌握其共性和规律。在草图绘制环节,教师要教会学生们通过理性思考找准关键词,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设计思路。在评图阶段,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在组内进行互评,判断关键词和作品是否形成契合。一件优秀的标志设计作品必然是理性思考和感性表现的完美结合,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经过前期大量的积累,只有基础理论扎实可靠,才能循序渐进的提升自身的设计设计水平以及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在高职设计类专业教学中,通过前期大量理论学时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为后续课程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设计类专业教学而言,理论课和实践课都是不可缺少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不应一味的增加实践课程,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理论和实践课的比例进行科学设置,如此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理论教学必要性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谈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