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体系的构建

2019-06-03蔡凌燕

财经界·下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上市公司

蔡凌燕

摘 要:针对上市公司而言,构建科学性、合理性的内部控制评价和报告体系,有助于确保投资者有关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市场秩序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为了有效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内控报告体系与评价构建运行有效性以及设计合理性,本文对内部控制报告体系与评价的基本框架予以分析,并提出相关性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  上市公司  报告体系

上市公司推行与构建内部控制制度,通过提高公众公司对于外部披露相关财务报告信息公允性与真实性,能够防止、降低公众财务公司有关方面造假等问题,已逐渐受到众多新兴经济体和发达国家的积极推行与广泛共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与我国国情基本相符。但针对多数上市公司是否以该类规范标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且设计是否具有合理性与科学性,运行是否有效等情况,需通过外部审计师具体审核鉴证以及公司管理层做出的自我评价予以得出结论。相关信息披露与内部控制评价在我国现阶段内控体系建设中处于相对薄弱环节,其技术标准滞后,且报告体系与内控评价构建仍处于探索阶段。相关部门尽管发布一系列意见稿,但内容仅具有原则性、程序性规定,有关操作性标准相对缺乏,易导致在实际运行中,企业对于内控自我评价不能适应,致使内控审核鉴证相关标准缺乏无法入手。同时上市公司相关内控信息披露尤其杂乱,内容和规范格式缺乏。因此,分析现状问题,进而构建内控评价和报告框架体系尤其重要,可有效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内控披露工作与评价逐渐标准化、规范化。

一、构建内部控制评价和报告体系框架

(一)外部审计师审核鉴证

外部审计师经委托后,对管理层所出示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需要具有审核鉴证责任。且外部审计师要通过不同测试方法,对流程层面控制与企业层面控制采取抽样测试,以便于获取鉴证,针对企业控制缺陷进行评价。以管理层组织相关整改结果为主要依据,完成鉴证报告,并在报告中能够清楚表达企业内部控制有关鉴证意见。

(二)内控报告与自我评价

内控自我评价中尤其重要的内容是管理层工作,主要是由指定内控管理部门与内部审计机构公共开展内控评价工作,对公司内控有效运行与设计证据予以收集,并对内部控制运行缺陷和设计缺陷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认定。将收集相关证据和实施评价程序基础相结合,以建立内控评价报告。当管理层与董事会对内审部门评价报告予以审核认定后,便能作为对外披露的内控自我评价报告。

(三)内控评价和鉴证信息披露

内控信息披露报告主要由上市公司出示的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和外部审计机构的内控鉴证报告组成,并经上市公司指定的具体媒介进行公开披露。

(四)报告体系和评价结构

公司内部控制报告和评价体系工作主要分为内控报告披露、内控自我评价以及外部审计师审核鉴证。其中,审核签证与自我评价作为相互独立、平行的一种业务流程,以单独审核测试程序为依据,完成审核鉴证报告与自我评价报告。而单独业务流程用于明确各自责任,以确保管理层对于审核鉴证以及自我评价工作结果和过程具有客观性、公正性。而管理层共同披露鉴证报告与自我评价报告可便于广大公众对内部控制合理性、有效性予以相互印证、客观分析。该体系架构能够对报告体系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步骤、流程、主要内容以及工作结果给予具体规定,合理性体系架构能够促进报告工作和内部控制评价区域标准化、规范化。

二、提高内部控制评价和报告体系构建措施

(一)确定评价和报告程序

首先要對内部控制报告和评价程序及工作步骤予以明确,而我国上市公司有关管理层采取内控自我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工作程序,一是指定其他机构和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评价相关工作予以实施,通过调查问卷、统计抽样、运动访谈等形式对内部控制设计以及有效运行证据予以收集,同时对内部控制运行缺陷和设计缺陷进行研究。确保评价程序有效实施的基础上,对相关证据进行调查收集,以确立完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二是管理层进行审核修订以后的有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需对公司董事会予以上报审定。三是董事会审定后,可将其报告作为正式对外披露的科学性、完整性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四是内部神经部门需要将有关评价报告上报于公司管理层,并予以审核,通过测试评价过程可以查找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运行缺陷与设计缺陷。

(二)提高内部控制评价量化

内部控制实现其结果量化主要是出具可视化、详细化的相关数据信息,以此来体现其评价结果,便于及时发现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因此,要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调整、改善。在以往传统评价工作中,通过经济数量分析,促进内部控制工作发展,是有关利益与成本实现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内部控制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让定性指标逐渐体现定量化特点。

(三)建立健全内部信息披露责任机制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属于上市公司有关内部控制流程环节中的最后一个,包含有公司管理层内部控制相关自我评级报告以及外部审计机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一般情况下,企业内部控制中具体评价主要是由外部设计师与公司管理层联合完成,在其工作程序中相互衔接、作用。因此,明确外部审计师和管理层相关责任尤其重要。根据我国企业内部相关评价指引规定得知,企业负责人需对内部控制评价有关结果的真实性予以负责。同时,也规定企业在委托相关中介机构协助内部管理层给予内部控制评价时,受委托机构没有规定要承担相应责任。根据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相关情况而言,可借鉴经验成熟的公司,明确管理层,尤其是对于上市公司财务总监以及总经理,对内控评价相关报告内容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予以负责。此外,审计师应协助管理层完善内部控制,并给予有效测试评价。但审计师对于内控评价责任不予以承担,且审计师、中介机构参与内部控制测试评价后,不能为该公司提供鉴证服务、内部控制审计。外部审计师要以专业准则为标准,审核鉴证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并发表意见,对鉴证意见的完胜性与公允性负责。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体系与评价的构建尤其重要,直接关系于公司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在内控管理工作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内控方式,积极引导内控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进而有效促进上市公司发展。

参考文献:

[1]尹航.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改进研究[D].2016.

[2]曹鑫琰.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会学习, 2017(14):252-252.

[3]毕文思,王莉华.东北三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17, 37(3).

[4]毕文思,王莉华.化工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J].当代化工, 2016, 45(10):2489-2492.

猜你喜欢

上市公司
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使用状况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及问题分析
浅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
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