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肾不足脾虚血亏型高血压治疗经验探讨

2019-06-03杨明刘晓娟崔德成

智慧健康 2019年13期
关键词:肝肾脂质收缩压

杨明,刘晓娟,崔德成

(1.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卫生院,北京 101314;2.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卫生院,北京 101300;3.北京市中医院顺义医院,北京 101300)

0 引言

随着中医理论的日渐普及,临床上对中医应用经方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当归芍药散在当代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研究获得极大发展[1-4]。名医崔德成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认识到当归芍药散不仅具有改善高血压临床症状的效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血压、血脂异常水平,具有调节血液流变学的功效,为深入探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本次研究采取对照分析法,以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为例,对比其与传统西药治疗方法的临床差异,具体内容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共收治有高血压患者80例,所有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中隶属肝肾不足、脾虚血亏之类型,通过对比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均予以西药(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方式,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5~78岁,平均(52.5 8.5)岁,病程1~10年,平均(5.5 1.5)年;观察组40例患者同时接受由崔德成名医配置的当归芍药散进行治疗,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6~79岁,平均(53.5 8.5)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8 1.5)年;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相关标准,所有患者于未应用高血压药物前,收缩压均高于150mmHg,舒张压均>90mmHg;同时以《中国新药治疗高血压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内容为标准,以患者第一次就诊时临床症状及舌脉为依据,判定其属于肝肾不足脾虚血亏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眩晕、头痛、急躁、腰酸、失眠等症状,体格检查包括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滑。排除心、脑、肾并发症者及继发性高血压者,所有患者未服用降压药物两周后予以临床治疗,家属均知情同意,其相关性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予以西药(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方式,选择药物左旋氨氯地平片(国药准字H19991083,吉林施慧达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出品);初始剂量为2.5mg/次,1次/d,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可将剂量增加,最大可增至5mg/次,1次/d,4周/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5-6]。观察组患者同时接受由崔德成名医配置的当归芍药散进行治疗;中药药方构成:当归10g、白芍40g、甘草10g、黄芪50g、泽泻20g、茯苓10g、白术10g、川芎12g;当归芍药散加减:肝阳上亢者可加天麻10g、钩藤20g、夏枯草10g;兼有头痛者可加丝瓜络10g、蜈蚣3g;兼有血瘀者可加红花5g;腰酸背痛者可加杜仲10g;大便溏泄者可加麸炒苍术10g、干姜6g;舌苔白腻厚者可加麸炒苍术10g、半夏9g;夜间难寐者可加夜交藤30g、合欢皮15g;均为免煎中药,1剂/d,温水冲均服用即可,2次/剂,4周/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7-10]。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与脂质代谢变化情况,其中,血压疗效标准参照《重要新药治疗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内容,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指标,其中显效:患者经8周治疗后,其舒张压下降≥10mmHg,最终处于正常范围;舒张压下降≥20mmHg[11-12]。有效:患者经8周治疗后,其舒张压明显下降,最终处于正常范围;舒张压下降10~19mmHg,或相较于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无效:患者经8周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处于异常水平。血脂血压流变学检查前需予以12h禁食,选择全自动血压流变快测仪(FASCO)进行检查分析。血压变化指标包括收缩压与舒张压,脂质代谢指标包括TC、TG、LDL-C、HDL-C,血压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比例及纤维蛋白原水平[13]。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选择(±s)进行数据描述,选择t进行数据检验;计数资料选择(%)进行数据描述,选择χ2进行数据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降压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血压改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7.5%,组间对比,观察组患者降压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降压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对比(±s)

组别 n 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观察组(治疗前)40 152.45±8.95 94.48±9.66观察组(治疗后)40 124.25±7.21 80.42±7.53对照组(治疗前)40 152.48±8.22 90.47±9.65对照组(治疗后)40 128.94±7.65 83.67±7.39 t 2.964 2.524 P 0.028 0.03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质代谢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其TC、TG、LDL-C及HDL-C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质代谢情况对比(±s, mmol/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质代谢情况对比(±s, mmol/L)

组别 n TC TG LDL-C HDL-C观察组(治疗前)40 6.15±0.522.35±0.52 2.52±0.44 1.15±0.10观察组(治疗后)40 5.15±0.581.16±0.33 2.22±0.34 1.24±0.06对照组(治疗前)40 6.18±0.592.38±0.54 2.59±0.49 1.16±0.09对照组(治疗后)40 5.48±0.921.55±0.32 2.28±0.33 1.29±0.04 t 3.055 2.395 2.425 2.556 P 0.012 0.034 0.028 0.023

2.4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比例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且治疗后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对比(±s)

表4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对比(±s)

?

3 讨论

高血压的典型病理表现为血压异常升高,在我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随着我国近年来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节奏不断提升,大众生活习惯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其发病率正处于持续性提升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流行病学研究调查发现,现阶段超重及肥胖状态较为严峻,其与饮酒、高盐及低钾饮食等因素,共同构成导致高血压的高危风险因素,因此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多为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4]。高血压在本质上并无彻底根治的方法,多选择降压治疗的途径,其中以非药物治疗较为典型,但很容易受到患者生活习惯影响,因此对患者的血压监控尤为关键。我国古代中医对高血压的记载与研究历史悠久,且《灵枢·卫气》《素问·生气通天论》等医学巨著中均有所记载,元代朱丹溪倡导痰火致眩学说,提出“无痰不作眩”及“头眩,痰夹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杂症谟·眩晕》中说:“头眩虽属于上虚,然不能无涉于下”。同时《诸病原候论》中所记载“风头眩者,有血气虚,风邪入脑,而引目系故也”之理论[15]。崔德成名医认为,肝肾亏虚、脾虚血亏证型高血压病机为气血失调,是血的相对不足,体内血的生成不足,运化不利,筋脉失养,致虚而眩。治则当以滋补肝肾、健脾养血、化湿降浊利水为主。方中有五组对药,其中当归、白芍为一组。当归甘温质润,入心经主血脉运行,其味芳香,养血补血,芳香醒脾。白芍酸寒,入肝经,养血柔肝,以利藏血。白芍量大佐以当归,防止寒凝血脉。加川芎温通经脉,活血化瘀。白术、云苓为一组,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白术、云苓健脾化湿以利脾气散精,生化有源。当归、川芎为一组,养血活血,活血行气,气血充足,以利于运化升清。白术、泽泻为一组,健脾化湿以利饮食、水气之浊。黄芪、川芎一组,如有形之血不骤升,必依赖无形之气也。黄芪与川芎相伍则补气、行气、化瘀。当归现代药理研究领域中,即存在改善患者外周循环,降低血管阻力等疗效。诸药共用,可有效切中病机,共奏润滋补肝肾、健脾养血、化湿降浊之功,提升辨证施治的自由度,降低多种不良反应风险,符合高血压疾病的安全治疗原则。

综上所述,崔德成名医所配置的当归芍药散针对肝肾不足脾虚血亏型高血压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调节血脂,协同降压效果良好,且无肝肾损害作用,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猜你喜欢

肝肾脂质收缩压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复方一枝蒿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白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超声引导下老年肝肾囊肿抽吸固化治疗效果观察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