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导向下125I粒子瘤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实体肿瘤
2019-06-03瞿华黄挺张建刚钟琦石徐
瞿华 黄挺 张建刚 钟琦 石徐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上升,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普遍存在较大困难,主要是分期较晚或各种原因不能手术。125I粒子植入治疗是不同于传统治疗手段的一种新的治疗模式。目前,随着放射治疗的术前三维计划系统的出现,同时利用高分辨率CT的精确定位,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呈快速发展趋势,作者收集本院2010年8月至2017年5月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31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的31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其中男27例,女4例;年龄39~83岁,平均62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及病理确诊,31例患者中,肺癌24例,胰腺癌1例,宫颈癌盆腔转移1例,肺癌肾上腺转移1例,结肠癌腹壁转移1例;肺癌术后椎体旁转移3例,以上均为肿瘤晚期患者,因患者一般情况差而不能手术、术后复发转移、化疗失败及不愿意化疗患者。
1.2 仪器设备 本组患者应用天津赛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125I粒子,每个粒子呈圆柱体,长4.5mm,直径0.8mm,活度为0.5~0.8mCI,外面有钛合金封装,粒子半衰期为59.6d,每个粒子的有效辐射距离为1.7cm,在使用前粒子及手术器械应用高压干蒸法进行消毒。本组患者均使用SImens16排多层螺旋CT机进行术中扫描定位,术前根据CT扫描图像,将图像传至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手术计划。术中利用21号穿刺植入针经皮穿刺病灶,逐一植入粒子。术中手术医师使用放射防护设备进行防护。
1.3 治疗方法 患者治疗前完善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等各项常规检查。在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首先利用高分辨率CT对患者进行薄层扫描,确定术中穿刺路径及穿刺位置及植入针的方向,然后将获得的图像传送到TPS系统进行三维重组计算,计算出靶区体积。根据计算结果、125I粒子活度得出与肿瘤相匹配的放射剂量,确定植入的125I粒子数量。手术前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穿刺部位经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在CT引导下将穿刺针逐一穿刺至肿瘤内,经穿刺针依次植入不同数量的125I粒子。
1.4 疗效评估 植入术后分别在1、3、6、12个月进行CT扫描,根据WTO制定的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肿瘤完全消失,持续>4周为完全缓解(CR);肿瘤消退≥50%为部分缓解(PR);肿瘤增大<25%,减少<50%为无变化(NC);肿瘤增大>25%或有新病灶出现为进展(PD)。31例患者跟踪随访12个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评估 本组31例患者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统计分析总有效率(CR+PR)(表1),随访至12个月,其中肿瘤CR 9例,PR 17例,NC 4例,PD 1例,术后1例因心力衰竭死亡,1例肠癌肺转移的患者术后3个月肿块明显增大。本组中24例肺癌患者,CR 5 例,PR 16例,总有效率87.5%。3例椎旁转移瘤患者,术前疼痛,术后1周疼痛明显缓解。见图1~3。
2.2 术后并发症 本组31例患者中,穿刺点少量出血3例,通过局部压迫,出血停止。术后少量气胸6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术后1周气胸自行消失。术后少量咯血4例患者,对症处理后消失。31例患者中仅有3例出现少量胸腔积液,发生率为9.6%。未出现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未发现粒子移位脱落。
表1 31例实体肿瘤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后疗效评估(n)
2.3 典型病例图 见图1~3。
图1 A 左上肺癌,术前;B 患者,125I粒子植入术后1个月,左上肺癌明显缩小。
图2 A 肺癌右侧肾上腺转移,术前;B 患者,125I粒子植入术后3个月,右侧肾上腺病灶明显缩小。
图3 A 直肠癌左侧椎旁转移瘤,术前疼痛明显;B 125I粒子植入术后1个月,左侧椎旁病灶明显缩小,临床上疼痛明显缓解。
3 讨论
CT精确引导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实体肿瘤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新的治疗模式。125I放射性粒子源是有钛合金封装的大小约为0.8mm×4.5mm的微小颗粒,半衰期约为59.41d,在组织间衰变过程中,能够释放出27.4~31.5 keV的X射线和35.5 keV的γ射线[1]。γ射线直接破坏肿瘤细胞核DNA双链、单链断裂,导致DNA损伤,使肿瘤丧失增殖能力,而X射线可以延缓增殖细胞的周期进程,引起细胞周期再分布,增强肿瘤细胞对射线的敏感度。植入组织间的125I粒子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有效地杀伤杀死肿瘤细胞[2]。由于放射粒子是持续瘤体内照射,时间长、剂量低,因此,放射源对于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较小。
本组31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大多数都是放化疗失败、不愿接受手术或化疗、一般情况差及姑息手术者。本组患者采用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术后12个月复查,肿瘤患者CR 9例,PR 17例,总有效率达到83.9%,略高于国内同类报道的总有效率81.3%[3-4],差异可能与收集的样本量有关;本组31例患者中有24例肺癌患者,其中CR 5例,PR 16例,总有效率达87.5%,高于同行报道有效率82.9%的结果[5],从本组肺癌病例可以看出,125I粒子对于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对于临床上晚期肺癌患者,中老年患者较多,一般情况较差,常不能耐受手术;还有部分肺癌术后复发患者,不能或者不想手术者,部分肺癌患者不能耐受化疗,对于这些患者,可以考虑125I粒子植入姑息治疗。本组病例中有3例椎旁转移瘤患者,术前疼痛明显,在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后1周疼痛明显缓解,同时复查CT病灶体积也明显缩小,达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马洪明等[6]报道125I 粒子植入术后可以明显缓解癌性疼痛,本组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本组患者中有1例胰腺癌患者,由于患者失去手术机会,化疗效果又不明显,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同样取得较好疗效[7]。
由于125I粒子,持续产生低能γ射线,辐射半径为1.7cm,不易损伤周围的重要脏器,对正常组织的影响最小[8-9],本资料结果显示,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治疗方法。粒子植入术属于微创手术,经皮穿刺操作简单,患者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生存时间延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实体肿瘤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较高的肿瘤局部控制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