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人口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随年龄变化的特征
——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检验
2019-06-03赵周华
赵周华,张 璞,2
(1.内蒙古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2.呼包银榆经济区研究中心,内蒙古 包头 014010)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在经济学中,消费是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变量。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既是经济发展程度的体现,也是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反映,因此学者们对居民消费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和其占总人口的比重都有不断上升的态势,老龄化程度正在逐渐加深。因此,老年人口群体消费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但是,目前国内尚缺乏对我国老年人口消费问题的深入细分研究,特别是对老年人口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关注明显不够。
从现有文献看,国内外学者对老年消费问题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在国外,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20世纪80年代之后,老年消费行为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研究从宏观探讨深入到了微观层面,研究视角和范畴也在逐渐扩大,所涉及的领域有购物环境、社会支持、消费的自我感知、老年消费行为的性别差异、角色转换对老年消费的影响等[1-3]。在国内,近年来人口结构的变化引发了人们对老年消费行为的研究。大部分研究集中于老年人口的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4-6];有的研究具体到老年人口的某项消费支出,如医疗消费[7]、旅游消费[8]、食品消费[9]、文化消费[10]、体育消费[11]等;一些研究还探讨了老年人口的总体消费规模及预测[12]、老年消费模式与公共政策调整[13]等。
然而,上述研究忽略了年龄这个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变量。从人的一生来看,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需求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各个年龄阶段的消费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有必要研究年龄与消费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变化轨迹。此外,由于二元经济的发展特征,我国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行为也存在很大差异。本文选择农村老年人口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农村居民在老年阶段能保持原来的消费路径,不会受到退休和养老金等因素的影响,而城镇大部分居民则存在“退休-消费之谜”。
本文主要探讨农村老年人口的消费支出水平、消费支出结构随着年龄变化所呈现的特征,以及该特征与其他年龄段人口消费特征存在的差异。为此,本文在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利用2011年、2013年西南财经大学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调研数据,在所有样本中选择农户家庭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了农村老年人口消费随年龄变化的特点及趋势。本文结果可为进一步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研究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策略、制定针对老年人口的公共政策等提供参考。
二、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
年龄是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年龄的个体及人口群体有着不同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偏好。因此,居民个体的年龄及整个人口群体的年龄结构,就成为影响消费行为变迁的一个主要因素。
老年人口是逐渐从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有机统一的人口阶段过渡到单一消费者的阶段,表现出明显的单一消费性的特征。在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中,人的生命周期分为少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三个阶段。因影响消费的特征不同,人在不同阶段的消费需求会不断发生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上述理论表明,人的消费特征与年龄密切相关,不同的年龄阶段,其消费特征也不尽相同。对农村居民来说,其消费行为随年龄的变化特征可以由消费行为的变化轨迹、持续时间及变化的转折点等描述。
图1所示为居民消费行为随年龄变化的理论分析框架。图中,横轴是年龄变量,纵轴是消费变量,呈现波动的曲线是反映农村居民消费随着年龄变化特征的假设曲线,体现的是农村居民在生命历程中消费的动态演化过程,其间消费变化的趋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年龄增长或者下降。
图1 居民消费行为随年龄变化的特征
A、B、C、D是农村居民消费随年龄变化的转折点,转折点之间为年龄段,在每一个年龄段里,农村居民消费保持相同的变化趋势。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转折点发生的具体年龄,要进行实证检验才能明确。此外,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演化还会受到经济、文化、制度、社会关系等因素的影响。根据该分析框架,考察农村居民消费随年龄变化的特征,既可以从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去分析,也可以对保持相同变化趋势的年龄段进行分析,还可以对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趋势进行比较分析。
在整个社会的人口群体中,老年人口是与其他年龄阶段(幼年、青年、壮年)相区别的一个特殊人口群体。在生命周期内,老年人口消费需求与其他年龄人口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收入因素、身体和心理变化因素,以及老年人口的特殊需求造成的。
本文根据上述理论分析,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提出如下两个研究假说:
研究假说1:人的一生将经历不同的消费阶段,受到收入水平、生理等因素的影响,农村老年人口消费水平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且这个变化趋势与其他年龄人口的特征存在差异。
研究假说2:受身体机能、心理、偏好、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农村老年人口对各项生活消费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导致老年阶段的各项消费支出比重随着年龄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并且这些变化趋势与其他年龄阶段存在差异。
三、实证模型、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一)实证模型
一般的家庭统计调查数据都会涉及整个家庭的总量消费数据,这些消费支出是家庭成员共同产生的。因此,只有将家庭的消费支出总量分解到每个家庭成员,才能分析每个成员消费支出与其年龄之间的变化关系,找到两者的变化特征。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借鉴了Mankiw等[14]提出的住房消费支出数据分解办法来构造实证模型,具体思路是利用回归模型的虚拟变量方法。在模型中,虚拟变量根据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年龄段进行设定,然后用家庭消费支出数据对年龄虚拟变量进行回归,相当于将家庭总量消费对每个家庭成员进行分解,每个虚拟变量的回归系数就是家庭的总量消费支出分解结果。该分解方法可以表示为:
(1)
公式(1)中,C表示家庭总消费支出或家庭某一类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支出,Cj表示家庭中第j位成员的支出,N表示家庭成员数。
参照文献[14]的方法,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进行抽象,每一个年龄组别里选取一个代表性的消费者,其消费水平能够代表该年龄组别的平均值,且其他特征也代表了整个年龄组的平均值。这里,以ai表示年龄为i的代表性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其中i=0,1,2,…,80。因此,个人消费支出Cj就可以表示为:
Cj=a0DUMY0j+a1DUMY1j+L+a80DUMY80j
(2)
公式(2)中,DUMYi(i=0,1,…,80)是一组代表年龄的虚拟变量:如果个体j的年龄为0,则DUMY0j=1;如果个体j的年龄为1,则DUMY1j=1,以此类推。此外,在进入高龄阶段后,老年人口的消费特征没有太大差异,即高龄个体异质性差异相对较小,在相关文献中,高龄老人被定义为80岁以上的老人。本文对高龄老人的年龄做了特殊处理,即农户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归为同一个年龄段,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这些高龄老人的年龄统一记为80岁。
根据公式(2)设定的个人消费水平,可以求出每个家庭的总消费支出,重新写成如下表达式:
(3)
公式(3)为从农户家庭消费支出估算分解出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数学函数。其中,ai是需要进行估计的参数,回归得到的参数估计值就是对应该年龄组别中代表性消费者的消费水平。
从公式(3)可以看出,这个计量经济模型是一个单纯的虚拟变量模型,即农户家庭消费支出对年龄的虚拟变量进行回归,就可以得到对参数ai的最佳估计。此外,对估计出的两个参数ai与aj(i,j=0,1,…,80)进行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既反映了第i岁和第j岁代表性消费者的年龄差异,也反映了他们社会和经济特征的差异。因此,可以看出ai并不能等同于农村居民年龄这个变量本身对消费水平产生的影响。
在模型中,因变量是农户家庭总消费支出及各类消费支出,这些变量可能存在异方差和非线性的特征,一般可通过取对数的方式来减少异方差性。本文对因变量做了对数化处理,即采用这些变量的自然对数形式。因此,最终使用如下的模型进行估计:
(4)
(二)变量选择
根据上述实证模型,对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予以解释。
被解释变量:农户家庭的生活消费总支出水平和各类生活消费支出水平。本文所采用的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中,农户家庭消费支出的数据类别与国家统计目录的不一致,因此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居民消费支出分类(2013)》统计目录,对数据进行了调整合并,得到了农户家庭的食品、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的生活消费支出数据,最后加总得到农户家庭的生活消费总支出数据。
核心解释变量:农户家庭中各成员的年龄。按照实证模型,农村居民的年龄是以虚拟变量引入模型的,每个年龄设置一个虚拟变量。这样就以年龄作为解释变量,要求农户家庭的每个成员的年龄都必须进入回归模型。在实证模型中,进入模型的年龄变量为0~80岁。
(三)数据来源与统计描述
本文分析的微观调研数据,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年、2013年两次调研数据。该调研数据是严格按照统计抽样设计进行的,样本涵盖我国东中西部的25个省区的80个市县。
该调研数据2011年、2013年共有28 141个家庭户,人口总数为97 906人,在这些样本中,农村户有8 932个,人口数为35 921人。表1是样本数据的人口年龄结构。根据表1,全国样本2011年和2013年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1.78%、12.51%,其中农村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分别为12.89%、13.65%,而城镇为10.71%、11.57%,农村的比重大于城镇,呈现出城乡倒置的特点。分析样本数据中整体及城市、农村样本的人口年龄结构特征,所得结果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得到的人口年龄结构分布特征基本相同,说明该样本数据具有代表性。
表1 2011年、2013年样本数据中全国、农村、城镇人口的年龄比例 %
下页表2是样本数据中农户家庭总消费及各类消费支出情况。根据该表,农户家庭2011年和2013年消费支出分别为25 554.88元、28 658.57元。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分别为10 531.18元、10 621.32元,占比分别为41.21%、37.06%,该指标一般被称为恩格尔系数,这个系数稍高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同年度恩格尔系数,这是因为食品消费中包含了农户家庭自产自销的产品的价值;衣着消费支出分别为1 462.62元、1 698.76元,占比分别为5.72%、5.93%;居住消费支出分别为4 516.86元、5 343.36元,占比分别为17.68%、18.64%;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分别为1 108.87元、1 309.58元,占比分别为4.34%、4.57%;交通通信支出分别为3 814.44元、4 298.29元,占比分别为14.93%、15.00%;教育文化和娱乐支出分别为2 713.32元、3 318.76元,占比分别为10.62%、11.58%;医疗保健支出分别为807.81元、1 456.67元,占比分别为3.16%、7.29%。2011年、2013年农村居民食物、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这四项基本生活消费支出比重合计分别为68.98%、66.20%,而体现为发展享受型的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支出的比重合计分别为31.02%、33.80%,这说明农户家庭的基本生活支出占比较大,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比较缓慢。
表2 2011年、2013年样本数据的农户家庭消费支出情况
表3提供了模型中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定义、单位及其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主要包括各个变量的均值和方差,不含各个变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表3 模型变量说明及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老年人口消费水平随年龄的变化特征
根据上文构建的实证模型,对农户家庭生活消费支出利用虚拟变量模型进行了回归,然后对各个年龄的回归系数进行了整理,并把结果绘制成下页图2。图中纵轴代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对数,度量的是农村居民个人的消费支出水平,横轴代表农村居民个体的年龄,曲线体现了农村居民消费随年龄的变化特征。利用该曲线可以分析代表性消费者在不同年龄对应的消费,以及不同年龄阶段所对应的消费特征。
图2 农村居民个体消费随年龄变化特征
从图2农村居民消费随年龄变化的轨迹可知,农村居民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本文按照国际惯例以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来划分农村居民年龄,对应的是少年儿童阶段、劳动年龄阶段和老年阶段。具体来看,在0~14岁少年儿童阶段,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在0~4岁逐步下降,在4~14岁缓慢上升。在15~64岁的劳动年龄阶段中,15~27岁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刚开始小幅上升,之后表现得比较平缓,说明该阶段的消费支出水平比较稳定;27~48岁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水平呈现十分明显的上升趋势,增加幅度较大,说明成年中期人口是社会的主要消费力;48~64岁阶段,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在48岁达到最高值,之后一直呈现下降趋势。总的来说,农村居民消费以27岁为重要分界点,以48岁为转折点,48岁之前消费水平总体上不断增加,只是各个年龄段上升的幅度不同,而48岁之后快要进入老年阶段时,消费水平则出现了下降趋势。
进一步考察发现,农村居民进入65岁及以上的老年期之后,消费支出水平继续保持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但不同年龄段的消费支出波动要比其他年龄段大。这种变化特征也说明老年人的消费与少儿、劳动年龄段人口的消费存在差异,这既是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收入水平下降、收入渠道变少等因素所致,也与老年人节俭、遗留资产给儿孙的传统习惯有关。
(二)农村老年人口消费结构随年龄的变化特征
下页图3所示为农村居民各项消费支出随年龄变化的特征,该变化趋势图是根据模型回归结果整理得到的。生活消费的水平和结构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直接指标。由图3可知,随着年龄增加,农村老年人口的消费水平在不断降低,同时其各类生活消费支出比重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消费结构发生了改变。
从图3中可以看出,农村居民进入65岁及以上的老年阶段后,食品支出比重、居住支出比重、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继续保持上升的趋势;衣着支出比重继续保持下降的走势;教育文化和娱乐支出比重在65岁左右出现了拐点,由下降趋势开始转为上升趋势;交通通信支出比重在60岁左右由上升趋势转变为下降趋势,在65岁之后保持下降趋势;医疗保健支出比重走势则较为复杂,在60岁左右由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进入65岁之后先保持上升趋势,70岁左右转为下降趋势。此外,从图3中还可以发现,农村老年人口的各项消费支出比重变化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老年群体是一个异质性较大的群体。
图3 农村居民各类消费支出比重随年龄变化趋势
进一步考察农村居民在老年阶段各项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可以发现,食品支出比重较大,且远远高于年轻时期,这可能是因为农村居民在老年期仅维持基本的生活状态,食品支出水平较低,但所占比重却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生活水平较低。除了衣着支出比重较低且保持下降趋势之外,食品、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都保持上升的趋势,上述四项支出所占比重约为75%,这说明农村居民在老年阶段,生存型消费十分明显。而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等享受发展型消费的比重小,且变化也比较大。除年龄因素外,收入水平低、来源渠道较少,是导致农村居民老年阶段消费较低且支出偏向生活性消费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年龄越高,其劳动收入所占的比例越小,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而且,随着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远期消费支出会挤占近期的消费支出,对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这也导致农村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口群体消费倾向的降低。此外,养老保障体制不健全,特别是社会保障薄弱,社会提供的养老设施、养老服务等不能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也是影响农村居民老年阶段消费的重要因素。
五、结论及政策启示
本文利用微观数据分析了农村老年人口的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随年龄增长的变化特征,发现农村老年人口的消费水平和中年人相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时各项消费支出比重随年龄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消费结构调整效应比较明显。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首先,发展银发产业,培育农村老年人口消费需求增长点。人口是消费需求的核心动力,人口结构变化特别是老龄化的出现,意味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本文的实证也表明,老龄化对农村居民不同类别的消费支出,既有抑制效应也有促进作用。这正是老年人口因身体、心理变化形成的现实消费需求和潜在消费需求的特殊性。因此,以消费为龙头拉动内需,仅考虑总量的消费需求是不够的,还要密切关注老年人口的消费结构变化特征。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加快的背景下,应根据老年人口的消费需求特点,积极发展银发产业。
其次,完善农村老年人口的收入保障制度。理论和实证都充分证明了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老年人消费支出虽然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收入是主要因素。因此,要保障农村老年人口的经济来源。在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中,要把农村老年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同时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断完善优待老年人的政策,提高优待标准,确保老年人更好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最后,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稳定农村老年人口的消费预期。理论和一些实证文献的结果也表明,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因此政府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农村老年人口在医疗、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上的支出。重点加快推进和完善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医疗保障。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老年人口的福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要向农村老年人倾斜,把农村困难老年人口作为临时生活救助、医疗救助的重点对象,加大救助力度。通过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在考察农村老年人口消费水平时,因耐用品的消费调研数据没有涉及,所以只考虑了生活消费支出。此外,对各项消费支出的分析是按照统计大类进行的,实际上分析老年人口的消费,应采用更加细分的消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