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如何进行补偿性体能练习

2019-06-03杜邮昌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4期
关键词:补偿性体育教师技能

杜邮昌

(上海市徐汇中学,上海 200030)

1 补偿性体能练习的相关概念界定

本文基于前不久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大会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所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对有关“补偿”“体能”“补偿性体能练习”的概念进行界定。

1.1 补偿的含义

《辞海》(2009版)对补偿的释义为:(1)弥补损失、消耗;补足缺欠、差额等。(2)即“代偿”;机体为了维持自身正常功能,在进化和生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抗缺陷、损伤和障碍的有害因素的一种生理适应机制。其分为形态、代谢及机能代偿。(3)亦译“代偿”。防御机制之一。个体追求目标受挫或因自身缺陷而导致自卑时,通过在其他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来弥补,进而增强自尊和自信,即可以理解为,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练情况观察其出现的错误动作及体能方面的欠缺,并运用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动作技能的过程。那么,这种弥补缺欠的方法可以理解为补偿。

1.2 体能的含义

“体能”一词最早源于美国,广义地讲,体能是指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在英文文献中,体能常被用于表达身体对某种事物的适应能力。其包括健康体能和运动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平衡、反应等。青少年时期是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应重点发展学生的各项体能。

1.3 补偿性体能练习的含义

补偿性体能练习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练情况,以弥补、完善和发展为目的,设计出的能促进学生正确掌握运动技术和发展与体能相关的素质的练习。补偿性体能练习不是机械的、单一的弥补欠缺式的重复体能训练,而是将所学技能与相关体能进行有机融合的练习,以达到一种完美状态。

2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教学补偿性体能练习策略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通过体育学科学习,学生所能掌握与形成的终身体育锻炼所需的、全面发展必备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

补偿性体能练习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体能,这一点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肯定。但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进行补偿性体能练习,补偿性体能练习有其适用的范围。根据项群训练理论将运动项目划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体能主导类中有快速力量性、速度性和耐力性3个项群,技能主导类中有表现难美性、表现准确性、隔网对抗性、同场对抗性和格斗对抗性5个项群。根据体育教学实际情况,补偿性体能练习更适合在技能主导类教学中进行。因此,本文主要以初中技能项目教学内容为课例,阐述如何设计补偿性体能练习。

2.1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补偿性体能练习

不同的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运动能力各有不同,因此,在设计补偿性体能练习时,一定要根据主教材内容选择补偿性体能练习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相关技能,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快速跑教学设计中安排跑的专门性练习(高抬腿跑、后踢腿跑、弓箭步走等);篮球教学设计中安排有针对性的球性练习(原地绕体推滚球、双手抛球后做俯卧撑、双手向上抛球后转身等);支撑跳跃——横箱分腿腾越教学中安排辅助性练习(单起双落起跳、俯撑提臀并腿、俯撑提臀分腿和俯撑提臀分腿并跳起等)。

2.2 根据学习目标设计补偿性体能练习

学习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其决定教学活动的方向,并确定教学评价的依据。体育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课程总目标、课程分目标、单元学习目标和课时学习目标,在进行补偿性体能练习时应充分考虑课时学习目标。

例如,七年级支撑跳跃——斜向助跑直角腾越教学(表1)。本节课程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直角支撑,为达成本节课程的学习目标,体育教师设计的补偿性体能练习如下。(1)准备活动部分中的热身操和专项准备活动融入模仿练习,提高身体姿态和动作熟练程度。例如,利用2个横箱在中间做支撑模拟双杠直角下的练习,提高学生对直角支撑的本体感受;利用热身活动中平衡木练习支撑摆腿成直角坐,提高学生对空中成直角的本体感受。(2)在基本部分中,利用核心力量训练和跑酷练习等发展学生手臂、腰腹背肌的力量。

2.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补偿性体能练习

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值得每位教师关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不同的学生学习同一技能可能会遇到不同的难题,教师只有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分类补偿,才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体能,进而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初二年级支撑跳跃——横箱分腿腾越教学。(表2)从初二年级支撑跳跃——横箱分腿腾越教学课例可以看出,在进行补偿性体能练习时应遵循个体差异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补偿性体能练习。

3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教学补偿性体能练习的课堂运用

判断补偿性体能练习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哪些部分渗透更为合适,应从3方面进行观察:是否有利于发展学生体能,是否有利于动作技能的掌握,是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前体育课多数分为三段式,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各环节在教学设计中各有侧重,但在技术教学和体能锻炼中又是起承转合的。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技能特点和学生学习情况,选择体育课的具体部分科学地进行补偿性体能练习。

3.1 准备部分中融合补偿性体能练习

在准备部分中引入补偿性体能练习,可以有效解决主教材练习强度小、密度低的问题。体育课堂教学的准备活动由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构成。体育教师利用准备活动引入补偿性体能练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身体上充分预热,达到防止运动损伤的目的,还可以为技能学习做出有效铺垫。

例如,初中教材支撑跳跃——横箱分腿腾越的教学。因为该项目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在教学中不可能给每位学生提供一个跳箱。因此,在支撑跳跃——横箱分腿腾越的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在准备活动部分中安排专项准备活动,如单起双落起跳、俯撑提臀并腿、俯撑提臀分腿和俯撑提臀分腿并跳起等专项练习。合理运用补偿性体能练习,不仅可以发展学生腰腹力量和协调能力,还可以利用这些辅助手段解决横箱分腿腾越教学的关键技术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横箱分腿腾越技术的学习。但同时也要注意补偿性体能练习内容对技能学习是否具有正向迁移作用,否则易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

表1 七年级支撑跳跃——斜向助跑直角腾越课时设计(部分)

表2 初二年级支撑跳跃——横箱分腿腾越教学设计

3.2 基本部分中融合补偿性体能练习

在基本部分中引入补偿性体能练习,可以实现体能与技能教学更好地融合。课堂的基本部分占用时间最多,也是主教材内容传授的重要环节。因此,补偿性体能练习在此阶段渗透最为恰当。

例如,八年级垫上运动——远撑前滚翻的技术教学。本节课程的重点是解决学生远蹬地问题,同时也要保证学生的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可利用专项辅助手段(手撑垫蹬直双腿练习、预摆接手撑垫蹬地练习、远撑接团身滚动练习)和兔子舞(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视频,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编并积极练习)进行补偿性体能练习。

3.3 结束部分中融合补偿性体能练习

在结束部分中引入补偿性体能练习,可以有效解决运动强度不足的问题。但结束部分用时最少,要想解决运动负荷不足的问题,体育教师常常利用1min的时间组织学生完成几组波比跳或俯卧撑等单调的活动以达到预期运动负荷。这种内容的安排极易引起学生厌倦,虽然对学生的体能发展有利,但得不偿失。

4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教学补偿性体能练习的评价

4.1 是否符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在设计补偿性体能练习时不只要考虑补偿性体能练习对学生外部形态及机能的提升,还要关注补偿性体能练习对学生健康行为和良好体育品德的培养。

4.2 是否遵循学生体能发展和技能形成的客观规律

判断补偿性体能练习是否合理有效,应充分考虑学生体能发展和技能形成的客观规律。学生时期是体能、技能发展的敏感期,体育教师应根据技能形成规律,合理安排补偿性体能练习,高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发展相关体能。

4.3 是否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在个体的主观状态与环境特征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心理状态,是推动与维系持续从事某项活动的动力保障。学生时期,学生常常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并结合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学生兴趣和教学目标进行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 提高体能。

猜你喜欢

补偿性体育教师技能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影响消费者补偿性消费的因素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