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良师、做益友:让师德建设与体育教学创新“共融”
2019-11-26李丹
李 丹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兴隆小学,四川 成都 610213)
在教学机制创新的今天,我们对体育教学活动的价值认知日益全面,让学生掌握必要体育技能与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健身意识和运动习惯,更是实现该教学活动全面创新的关键所在。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教师创新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自身不仅要注重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知识,同时更需要做好师德建设,将学生学习诉求放在教学创新的第一位,通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自主性,从而实现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理想效果。
1 履职立命、职责诠释:师德建设的根本价值
师德建设是教师身份责任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系统化活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展现教师自身的责任感,从而在优化教学体系的同时,实现教师职责使命的全面履行。
1.1 师德建设是教师履职立命之本
从教师的职业要求看,教学与育人是其根本性职责。在当前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应将知识内容教学与学生技能培养深度融合,通过实施有计划的教学方案,从而培养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知识内容同时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有效理解与应用。育人则是从教师“引导者”角度出发的更高使命,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心、使命感的全面素养人才。对教师来说,关注学生兴趣爱好、了解学生成长诉求,这是一种除了知识内容教学外的更高使命。
1.2 师德建设是教师个人价值与职责使命“全面”诠释的关键
现阶段我们对学生培养有着新的更高认知,尤其是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与技能培养聚集到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所以,教师在师德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具备系统化的知识内容,同时也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职业素养。在学生成长与学习时,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都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内涵性影响。所以,教师自身在全面诠释自身职责时,更需要将教学水平与道德素养提升深度融合。
2 让教学更有趣、让学生成为主导:体育教学创新的实施诉求
随着现阶段我们对学生培养认知的不断客观、完善,创新已经发展成为体育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结合当前学生的生活习惯与体育锻炼意识看,要想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习惯和体育精神,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2.1 将快乐体育与兴趣体育放在教学创新的基础点
就体育运动的实际特点看,其中包含诸多体育项目,同时也对参与者提出了较多要求。因此,在当前体育教学创新过程中,应将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认知放在基础位置上,通过激发学生真正体会参与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一系列兴趣与快乐,从而发挥体育运动对学生的真正价值与影响。在快乐体育与兴趣体育中,教师要注重使用游戏法、兴趣法等多种方式让体育教学活动更有创新活力。
2.2 将学生主导、教师引导放在教学创新的关键点
在体育教学创新时,不仅是教学形式上的变革或教学内容上的丰富,更重要的是对整个体育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与优化,通过塑造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导的全新课堂关系,让学生真正主宰体育课堂。教师在新的体育教学课堂上,通过设置教学目标、设置教学问题,并且为学生提供各种体育动作姿势的标准示范,从而为学生提供专业性、内容性的体育教学指导。当然,在学生主导的体育教学课堂中,充分释放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活力,这也让体育教学真正启迪和推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2.3 将健康体育与体育精神放在教学创新的核心点
在体育教学创新过程中,我们不能局限于教学方法的创新,更重要的是从体育精神与健康理念的视角来引导学生形成对体育教学的认知。体育运动的基础属性就是健康意识,很多学生之所以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关键就是未能从健康角度来认识体育运动的价值。因此,在目前体育教学创新时,应将学生的健康意识与锻炼习惯培养相结合,从健康价值视角来理解体育运动,才能真正实现体育教学活动的本质性创新。对体育教学来说,这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展示,更是一种体育精神展现。这是传统体育教学活动中普遍缺失的内容,在未来教学创新过程中,要将学生体育精神的合理培养放在创新的核心点。
3 体育教学创新中师德建设的具体应用价值
创新是一种时代精神,也是教师师德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要求。对教师来说,创新精神所诠释的不仅是教师对教学问题的及时更新,同时也是教师能力素质的价值表现。教师在推进体育教学创新时,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有接受新知识、扩大新视野的思维。将创新精神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之中,不仅有益于实现体育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同时也是师德建设进程中的创新品质。
3.1 良好的师德建设:体育教学创新的重要保障
对体育教学活动来说,学生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是多样化的,除了体育知识、技巧技能外,也要掌握体育运动的精神内涵和运动规律。因此,在当前体育教学时,教师能否始终秉承创新理念,并真正聚焦学生的全面成长,就需要教师拥有良好的师德。只有教师对体育教学活动形成深度、全面理解,并且始终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才能确保整个教学活动与学生培养实现全面提升。客观地看,推进这一进程的根本因素就是师德精神。只有教师热爱体育教学,并且将创新教学作为教师自身的本质使命,从而真正实现体育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
3.2 良好的师德建设:体育教学创新的力量本质
体育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还是教学活动的实践内涵和情感特点等,都需要力量感知与品读。在师德建设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的标准“良师”,这就能够对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健身习惯和意识,从而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寻找到除了体育知识学习与技能掌握之外的学习乐趣。让教师成为学生的“益友”,则让体育教学活动寻找到了精神上的本质。学生在体育学习时,不在仅仅体会体育运动的“体能消耗”,更能感受到精神压力的释放和美学精神的有效追寻。良师与益友,将让整个体育教学更有创新动力,同时这也是教师“仁爱”之心的生动展示。当教师具备了必要的师德精神之后,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也更有温度,教学自然也更有成效。
4 为良师、做益友:让师德建设与体育教学创新“共融”机制
结合当前体育教学创新的特点以及整体诉求看,需要积极构建“良师益友”共融互伴的师德建设机制。要想真正有效推进师德建设活动,就必须在深耕体育教学中融入师德理念,通过真正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坚定学生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执着热情,打破学科界限、时间界限,让学生在体育教学创新活动中,感知真正的爱,体会专业的教学内容。
4.1 教学创新与师德建设“共融”:教师做创新的“发动机”、学生的“引路人”
当前是体育教学活动全面创新的关键时期,想要真正做好师德建设,就需要注重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信仰,通过强化教师的“引路人”信念,构建全方位育人、多角度培训的体育教学创新机制,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最佳效果。对体育教学活动创新来说,其中所需要融入的内容是多样化的,除了要及时更新体育教学素材外,也要树立教学创新与包容的完善机制,尤其是要通过丰富的体育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进而达到体育教学活动的理想目标。对体育学习来说,教师的体育动作及对体育运动的态度等,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整个体育教学创新过程中,要想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导力和影响力,就必须做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的“引路人”。
4.2 教学创新与师德建设“共融”:教师做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助推器”
体育教学创新时,要注重构建完善的教学机制,通过集合多种教学资源,在打造“尊师重教”“学生为本”的人文教学环境基础上,有效发挥师德建设与体育教学创新的协同价值。其一,要站在学生视角,真正关注学生成长,聚焦学生诉求,让学生成长成为教学创新的焦点。其二,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师德环境,通过发挥师德的引导作用与启迪价值,从而实现体育教学活动的理想创新。教师应成为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活动的“助推器”。其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如果要想真正实现体育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就必须注重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形成必要的体育学习求知欲,使学生成为体育教学的焦点与核心,让学生形成必要的体育精神和运动习惯。
4.3 教学创新与师德建设“共融”:寻找“仁爱之心”、提升教学技能
学生是教师的“核心产品”,学生的成长效果也是教师育人理念的生动呈现。体育教学活动创新与师德建设之间,本身就是一种“互融”“互生”的关系,两者并不矛盾。因此,在当前体育教学创新时,要以师德建设为基础点,通过寻找教师的“仁爱之心”,将教学与育人活动全面结合,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学习观念和思维认知。对教师来说,师德建设的要求是全方位的,除了寻找到爱学生、尊重学生的初心之外,更要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只有做专业技能强、个人能力持续提升的教师,才能真正铸好师德。在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素材更加丰富、教学形式也更加多样,尤其是教育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当前体育教学活动创新过程中,如果要想实现这一创新活动的最佳实施,就需要教师及时更新个人知识储备,全面提升自身教学技能,通过更专业、更优异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整个教学活动创新的理想效果。
5 结 语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教学创新是途径,全面育人才是最终目标。在传统教学认知中,往往将教学创新与师德建设“分离”实施,师德建设缺乏了诠释与融入的载体,也就大大影响了师德建设的整体价值。对体育学科来说,丰富的实践性、动作的技术性等等都需要学生自身积极参与来学习和掌握。结合目前师德建设实际来说,要想让这一活动实现最佳效果,就需要教师变革“单向”师生关系,在做“良师”发挥好教师职责的同时,做学生的“益友”,真正关注学生成长。通过全新师生关系的构建,从而实现师德建设活动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