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泥泞的大山,你走出了路

2019-06-03何小美

共产党员(辽宁) 2019年9期
关键词:李云渠县王超

文/何小美

敢担当

渠县有150万人口,是省定贫困县,全县原来有贫困村130个,贫困人口143802人,相当于10个人中约有1个是贫困人口。2014年,张渠伟走马上任,面对全县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他立下了“扶贫路上,绝不落下一户一人”的军令状。白天攻坚推进、项目实施,晚上写笔记、备课件、作宣讲,这几乎成了1600多个日日夜夜的常态,没有周末,没有休息日。张渠伟的洗漱餐具、被卷床铺早搬到办公室了,在妻子看来,“办公室才是他的家”。

其实,张渠伟不仅把办公室当成了家,项目推进现场也会因为工作需要成为他的“家”。 在柏水乡碾坪村帮扶期间,为了缩减往返交通时间,加快实施基础建设,张渠伟一连几天都住在自带的帐篷里。于是,“帐篷局长”这个绰号不胫而走,成为一段佳话。在他的影响下,渠县2万余名公职人员与贫困户“结对认亲”,做群众的贴心人,真情帮扶。

张渠伟是土生土长的大巴山农民的儿子。小时候,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对于贫穷,他有着非常直观、非常痛切的感受。因此,他有着强烈的脱贫致富愿望,希望能帮助所有穷人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老百姓们早日脱贫,他恨不得一天掰作两天用。虽然也会有退却的时候,但当看到身边还有不蔽风雨的“穿斗房”“干垒房”“土坯房”,还有生活不易但依旧纯朴热情的农民兄弟,他就浑身充满了干劲,保持着高昂的斗志。言必信,行必果。“2019年渠县一定要‘摘帽’”成为张渠伟矢志不渝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他在车子撞壁后,简单包扎一下就投入到村道和移民解困集中安置点规划中去;为更好地宣讲好扶贫政策,他撰写理论文章、政策解答和宣讲课件10万余字,组织干群轮训10.9万余人次……

有韧劲

面对渠县脱贫任务量大面宽、艰巨复杂,张渠伟感到,群众要脱贫,产业是关键。但渠县的贫困村基础条件都很差,本地企业不愿投资。为鼓励在外渠商回乡创业,他主张打“亲情牌”“老乡牌”,引导他们回乡创业、为家乡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为此,他亲自出马,自掏腰包,担当说客。

退役军人王超现在是渠县水口乡汉亭农业基地的业主,带领当地村民进行水果种植。可当初王超在福建发展得很好,从未有返乡创业、助力脱贫的念头。张渠伟第一次自费去福建找王超的时候,王超只是简单地和他吃了一顿饭,绝口不提回乡投资的事情。第二次去的时候,张渠伟请了王超的父亲一起去做工作,王超虽稍有动容,但还是没有应承下来。2016年春节,张渠伟第三次找王超时,王超终于被他的诚意打动,将产业项目落户渠县,建立“老兵创业扶贫之家”,成立“渠县退役军人综合党委汉亭农业联合支部”,种植水果800公顷,带动400多名贫困户脱贫奔小康。张渠伟建议择优选派186名退役军人担任“第一书记”,组建“扶贫铁军”,创造了特有的“铁军扶贫”渠县模式,被全国各地复制推广。

渠县宋家乡硕源果业基地也是张渠伟多次到贵州“登门拜访”业主罗庆全,陪同实地考察,帮助规划产业、流转土地才得以落户渠县的。正是凭着这种坚持不懈的韧劲,张渠伟牵线搭桥吸引2000余名乡友回乡创业,投资项目140个,带动12亿元工商资本进农村,建成特色种植基地16.8万亩,建立乡村“扶贫车间”30个,带动1.25万名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说起张渠伟,水口镇大田村的李云赞不绝口。李云一家六口人,无固定收入,又爱无理挑事,经常找乡村干部闹“意见”。一次,张渠伟入户调研,不仅认真耐心地听完了李云倒的“苦水”,还留下来跟他们一家吃了午饭,一下子拉近了干群距离。张渠伟后续帮着李云联系村里的木材加工厂,解决就业;帮助实施易地搬迁,住进125平方米新房;联系农民夜校讲师,一对一上门传授种养殖技术……2016年底,李云家人均收入达到4000多元,顺利脱贫。通过张渠伟坚持不懈的努力,李云从原来的“捣蛋鬼”成了扶贫攻坚的坚决拥护者。

讲奉献

张渠伟在一次工作中,意外地“收获”了三个孩子——他们的爸爸外出打工,妈妈患有精神病,多年不言不语,全家就靠70多岁的奶奶一人操持。房子是石头垒的,到处是洞,漏风透雨。张渠伟带着自己的爱人一起去看望他们。从此,这三个孩子就成了张渠伟的孩子,逢年过节装好红包、买好衣服,给乡下的三个儿女送过去。

由于经常性熬夜和超负荷的工作,2017年初,张渠伟患上了青光眼,眼皮都透着淤青。此外,他还患上少见的“耳石症”,住院期间,他3次拔掉输液管偷偷回到工作岗位。

“视力左眼降至0.04,右眼降至0.6。立即办理住院手续,接受手术治疗。”医生很快作出诊断。但张渠伟实在放不下扶贫工作,提出能不能进行药物保守治疗。医生告诫说:“青光眼是排名第一的致盲性眼病,必须马上手术,否则就会变成睁眼瞎。”听到消息的家人也求他,张渠伟却笑着说:“瞎了再说嘛,等‘摘帽’任务完成之后就去手术。”

于是,张渠伟带着3个月的药回到了单位。“一手拿眼药水,一手抓工作”,一晃到了该复查的日子。但工作一桩接一桩,实在走不开。他只能电话联系医院,让医生根据口述的症状帮忙寄回一批药来。这两年,张渠伟备受病痛折磨。看一会儿电脑,就得摘下眼镜,滴几滴眼药水,擦一下泪……成了他的标志性动作。可是,药水养护的效果并不理想,张渠伟的视力持续下降。张渠伟清楚地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因此那段时间他只要上街就会走一走盲道,就是为了适应一旦失明后的生活。但是张渠伟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他说:“只要14万贫困群众能脱贫,就算是失了明,我也甘之如饴、无怨无悔。”在他的影响下,同事胡林波,母亲一级残疾,父亲和岳父都身患癌症,一家三个重病号,他没时间尽孝,仍然奔忙在扶贫第一线,从无怨言。年轻女干部黄灵,因工作太忙,相恋多年的男朋友和她分手。那段时间,她晚上以泪洗面,白天照常微笑面对贫困群众。越来越多的扶贫人秉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甘于奉献、不胜不休的精神,奋战在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之中。

2019年,渠县要摘掉贫困县的“帽子”了。张渠伟也在大家的祝福和关心中,放心地走上手术台。他还盼着有一双永远明亮的眼睛,继续带领乡亲们脱贫之后奔小康。

猜你喜欢

李云渠县王超
王超美术作品
雾霾产生原因及朝阳市雾霾成因初探
喜爱的玩具
把“我”当它
渠县:督办卡让信访处置“零积压”
羊羊变身
“函”原是箭筒
渠县黄花产业的优势、现状与发展途径
“快女”营销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