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

2019-06-03常馨予,石妍,李东方

共产党员(辽宁) 2019年9期
关键词:夸父中华民族太阳

一个没有梦想支撑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喜欢仰望星空、开天辟地的民族。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伟大梦想精神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血脉,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成为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屹立不倒、克服险阻而坚毅前行的精神支撑。

伟大的梦想精神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数千年来,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不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严酷,都能生生不息、奋斗不止,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究其原因,就在于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在中华文化发展的长河中,中国人民一直保持、延续着强烈的伟大梦想精神。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不仅是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精神的硕果,更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自然、发现自然、创造精彩的源源不断动力。正是因为这种伟大的梦想精神,中国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科技文化、医药文化、文学艺术、社会治理文化,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精彩,为人类文明前进作出贡献。

伟大的梦想精神促生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社会愿景的伟大构想。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对未来社会的伟大构想,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礼记·孔子闲居》云:“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礼记·礼运》中勾画了“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这两种社会状态,所谓大同社会是什么样子呢?即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什么样的社会是“小康社会”呢?即“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这样的理想社会,不仅在古代是伟大的梦想,在今天的时代乃至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可以看作是伟大的梦想。

我国古代思想家如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张载“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自勉,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构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等等,皆是从不同的层面对这美好梦想的讴歌与期许,类似这样的梦想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一直绵延不绝。中国人民追求的梦想之伟大、之壮丽令人叹为观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所讲:“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5000余年的历史,中华民族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中国人民就是这样作为的。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对伟大梦想的追求已经深深融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中,深深烙印在中华文明的基因里。

夸父追日

伟大梦想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不仅始终心怀梦想,而且不懈追梦、执着圆梦。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时期,每逢改朝换代之后,统治者大多能吸取前面王朝覆灭的教训,往往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的措施,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着力于恢复农业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注重发展农业生产。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发展,社会比较安定,老百姓生活较为富足。历史上,我国出现了文景之治、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昌盛时代,曾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备受瞩目,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留下了流芳百世的印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以汉代“文景之治”为例,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能自给自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年所积,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穿钱的绳子都朽断了。这是对文景之治十分形象的描述。

唐代“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强大而繁荣的时期。唐玄宗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据杜佑《通典》所记:“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今湖北荆州襄阳),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即凉州,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可见当时粮食布帛产量丰富,物价低廉,商业繁茂,道路畅通,行旅安全。到开元二十年,全国有民户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最多时逾千万),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比之唐初户口增加一倍半以上。“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这是杜甫在诗中对“开元盛世”的描写。像这样的时代,就成为百姓所向往的“太平盛世”,往往被后世所津津乐道。

相反,一个王朝到了末期,由于统治者昏庸腐败,倒行逆施,土地兼并严重,加之天灾连连,导致社会动荡,烽烟四起,民不聊生,老百姓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悲惨地步。面对社会的黑暗,在追求“太平盛世”的梦想的感召下,被统治阶级的斗争此起彼伏。“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这是夏朝老百姓不堪忍受夏桀的暴政,对他的诅咒;陈胜年轻时与其他人一起被雇用耕地,发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感慨;秦末汉初,陈平在乡里祭祀之后,掌管分割祭肉,公平无私,父老称善。陈平说:“如果让我当宰相,我也和分肉一样,公平合理!”陶渊明在笔下描绘出一幅“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世外桃源;李自成起义军打出“均田免粮”的口号,老百姓望风响应,箪食壶浆以迎“闯王”;清末太平天国起义,洪秀全要建立一个信奉拜上帝教的民众心目中“有钱同使,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太平天国”……正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激励着人们不断反抗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剥削和压迫,力图建立起一个人人平等,没有饥寒和压迫的理想社会。正是基于这样的追求和执着,中国人民对理想社会的梦想始终不灭,小康生活的理念千百年来激励着中国人民顽强奋斗。

知识链接:夸父追日

传说,夸父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孙儿,“信”的儿子。他身强力壮,高大魁梧,意志坚强,气概非凡。在远古时代,中国大地荒凉,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让本部落的人们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

有一年的天气非常热,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在大地上,烤死庄稼,晒焦树木,河流干枯。人们热得难以忍受,夸父族的人纷纷死去。夸父看到这种情景很难过,他仰头望着太阳,告诉族人:“太阳实在是可恶,我要追上太阳,捉住它,让它听人的指挥。”

族人听后纷纷劝阻。有的人说:“你千万别去呀,太阳离我们那么远,你会累死的。”有的人说:“太阳那么热,你会被烤死的。”

夸父心意已决,发誓要捉住太阳,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为大家服务。他看着愁苦不堪的族人,说:“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

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告别族人,怀着雄心壮志,从东海边上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迈开大步追去,开始他逐日的征程。太阳在空中飞快地移动,夸父在地上如疾风似的追赶,他穿过一座座大山,跨过一条条河流……

夸父跑累的时候,就微微打个盹儿,将鞋里的土抖落在地上,于是形成大土山。饿的时候,就摘野果充饥。有时候夸父也煮饭。他用五块石头架锅,这五块石头,就成了五座鼎足而立的高山,这就是五岳。

经过九天九夜,在太阳落山的地方,夸父终于追上了它。红彤彤、热辣辣的火球,就在夸父眼前。夸父无比欢欣地张开双臂,想把太阳抱住。可是太阳炽热异常,夸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黄河边,一口气把黄河之水喝干。可是还是不解渴,于是他又跑到渭河边,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夸父又向北跑去,那里有纵横千里的大泽,大泽里的水足够夸父解渴。但是,大泽太远,夸父还没有跑到大泽,就在半路上被渴死了。

夸父临死的时候,心里充满遗憾,他还牵挂着自己的族人,于是将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顿时生出大片郁郁葱葱的桃林。

夸父追日的神话故事,表达了古代中国人民改天换日、敢于斗争的强烈愿望,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

知识链接: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是东晋陶渊明的一篇名作,文章通过对桃花源安宁祥和、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也表达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和梦想。

猜你喜欢

夸父中华民族太阳
追日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夸父追日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太阳几点睡觉
千里之外
夏天的太阳
太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