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内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设计与实践
2019-05-31施秋桃何晓彬
施秋桃,何晓彬
1梧州职业学院临床护理教研组;2梧州市卫生学校临床护理教研组, 广西 梧州 543002
《内科护理学》是高职护理学专业一门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以人的健康问题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临床工作方法,以及能正确运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该课程内容复杂,讲授理论课时不容易理解,学生普遍感到难以掌握[1]。因此,在“微时代”背景下,结合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把传统的课堂讲授和纯粹的电子教学(e-teaching)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折中方式[2]。微课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3]。通过运用微课结合课堂讲授模式进行混合式教学,打破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模式。文章以《你是我心头的梗—心肌梗死之病因与发病机制》为例,将微课在内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设计与实践介绍如下。
1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1.1 微课的选题
确定课题是制作微课的首要环节和起点,选题时应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反馈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制作微课[4]。如笔者选择《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制作微课,是因为心肌梗死是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是内科临床护理工作重点疾病之一,也是《内科护理学》中重点讲授及要求掌握的内容。心肌梗死的内容也是全国护士执业考试的常考内容。心肌梗死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但心肌梗死的发生机制抽象难懂,因此,在微课设计的时候,笔者采用动画把心肌梗死的发生机制形象地展示出来。同时,在微课中采用了情境设计及电视剧等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心肌梗死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2 微课的设计
微课的课题确定之后,便可进行脚本设计了,设计微课脚本是为了制作微课时更具有条理性。脚本设计好之后,便可根据脚本制作PPT课件,PPT内容10张左右即可,应充分利用PPT的动画演示效果[5]。同时,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教学案例、视频等制作微课的资源。《你是我心头的梗—心肌梗死之病因与发病机制》微课的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你是我心头的梗—心肌梗死之病因与发病机制》的微课设计
1.3 微课的制作
微课可采用PPT录制形式也可以采用拍摄方式进行制作。如微课《你是我心头的梗—心肌梗死之病因与发病机制》是采用容易上手的Camtasia Studio软件进行录制。Camtasia Studio录制不受场地限制,可在家中、办公室等场所进行,在录制时保证环境安静即可,教师可以随时进行微课制作[6]。微课视频录制时间不宜过长,以5~10 min为宜,最多不超过15 min,视频时间过长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7]。微课视频要求画面简洁,声音清晰。微课配音可采用教师亲自配音,也可采用讯飞配音软件进行合成配音或真人配音。讯飞配音软件配音效果清晰但不具有真实感,而采用教师亲自配音,视频配音效果能让学生具有真实的亲切感。
1.4 微课的发布
微课制作完成后,教师在上课前1周发布给学生观看。笔者选择把微课上传到超星学习通APP。超星学习通是一款由超星公司推出的交互式信息平台,教师利用该平台可以创建教学空间,并且进行课程建设以及课程教学管理[8]。学生通过手机登录超星学习通APP,便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观看微课进行学习。教师在超星学习通发布微课的同时也可以发布其他教学资源。如学习任务单、自测题目、课件、相关知识链接等,供学生学习。
2 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实施
2.1 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学生通过手机或电脑登录超星学习通APP,进入《内科护理学》课程,选择《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护理》即可观看微课。学生观看微课后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可在超星学习通上提出,教师和学生均可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微课学习情况,可通过超星学习通章节统计学生进度,了解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情况,亦可以通过查看,详细了解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的反刍比。通过反刍比能反映这门课程全班的观看比率。如果这门课程学生观看反刍比是150%,可能是因为其中有很多知识点学生不明白,所以重复观看。那么教师便从中可得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点,然后根据学生的薄弱点做好记录以便课中进行详细讲解。
2.2 课堂扩展学习
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学生对心肌梗死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已有一定的了解。教师为了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将课堂的扩展学习分为以下五个环节。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全班学生分为4组,课堂中前3个环节以计分形式进行:①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课前对学生观看微课后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后,以及根据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此时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②新知识,小竞赛: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了小竞赛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如创设人文情境、故事情境、案例情境、问题情境等),通过情境创设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在此环节中每个学生均能参与,学生可采用超星学习通软件进行抢答。③小角色,小表演:在此环节中,每组分别选出若干名学生进行表演,表演主题围绕心肌梗死进行,表演形式由学生任意发挥。此环节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不仅能使知识内化,也使课堂教学得到扩展。④学生问,教师答:通过以上三个教学环节,心肌梗死的重难点知识得到解决,但是教师与学生关注的问题略有不同。“学生问,教师答”环节是为了解决学生与教师关注的不同问题,以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⑤大课堂,小总结:最后由学生和教师对该次课堂教学进行总结,选出最优组进行加分奖励。同时,对该节知识进行小结,概括和梳理知识要点。
2.3 课后练习强化
课后,学生登录超星学习通平台,完成教师发布的模拟自测题,对该次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并巩固知识点。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测结果对该次课进行合理评价,并对该次课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3 教学效果调查
课程结束后,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评价,把问卷发布在超星学习通上,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答卷。该次问卷调查答卷人数为80人,有效率为100%。其具体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学生对《你是我心头的梗—心肌梗死之病因与发病机制》微课混合式教学的评价n(%)
序号问 题 认可基本认可不认可1基于微课混合式教学能否提高学习的兴趣?52(65.00)18(22.50)10(12.50)2基于微课教学混合式能否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48(60.00)24(30.00)8(10.00)3基于微课混合式教学能否有效解决该次课重难点?56(70.00)22(27.50)2(2.50)4你是否喜欢继续使用微课进行混合式教学?50(62.50)17(21.25)13(16.25)
调查显示,65.00%的学生认为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60.00%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70.00%的学生认为能有效解决该次课的重难点,62.50%的学生表示喜欢继续使用微课进行混合式教学。
4 教学总结
4.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人文主义教育理论和自我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意义学习”[9]。在内科护理学中运用微课进行混合式教学,把“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的混合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在微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中,通过课堂的扩展学习,如小竞赛、小表演,学生不再局限于座位上,而是可以大胆地走向讲台,面对教师、面对全班学生讲解自己所学的知识,既可以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又可以检验出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10]。而课前教学和学生借助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促进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索与思考,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和交往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3 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促进教师能力发展
运用微课进行混合式教学看似轻松,但是教师要投入很大的精力才能把微课视频做好,对教师的要求比传统教学更高[11]。教师课前需要充分备课,深入了解教材,抓住课程的重难点才能制作微课,同时,也需要教师有一定的信息化技术能力。因此,运用微课进行混合式教学必定会不断促进教师能力的发展。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利用微课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方可让教学回归到高效的课堂生态。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理念以及教育环境影响教学方式的必然结果。该次课的教学运用了微
课进行导入,同时,借助了网络、PPT教学课件、智能手机等信息化手段实现了混合式教学。运用微课进行混合式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学得轻松,还能使教师教得愉快。同时,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亦能不断促进教师信息化技术水平的发展,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应该更多尝试运用微课进行混合式教学,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