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皇帝的新装》教什么?

2019-05-30张淼

语文建设·上 2019年6期
关键词:皇帝的新装新装新衣

张淼

《皇帝的新装》是19世纪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该篇第一次被语文教科书收录作为课文,是在1923年版的初小《新学制国语教科书》。作为经典篇目,这篇童话曾被选入苏教版、人教版等中学语文教材,2016年继续被选入由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教授主编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简称“统编本”)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在教师教学用书里,这一单元的编写意图是:“这些富于想象力的文本,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在单元教学要求里,除了学习速读外,还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一、文本解读综述

作为名篇,对于它的解读,争议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主题和艺术手法上。

1.有争议的主题

第一,将讽刺的范围扩大,认为反映了整个时代的悲剧。曹楷从《皇帝的新装》对故事原型西班牙作家胡安·马努埃尔《国王和三个骗子的故事》一文的改编发现,由孩子喊出真相,这一设计不仅讽刺了统治者的愚蠢无知,同样也鞭挞了包括普通百姓在内的互相欺骗、自欺欺人的社会风气。

第二,认为反映了人性共同的弱点。钱理群认为作品的戏剧性在于人物意识不到自己的愚蠢,或明明察觉到了却不敢正视,这反映了人性的弱点,并普遍存在于皇帝、大臣、骑士与百姓身上。

第三,认为揭示了哲学上“回到事情本身”这一命题。窦桂梅认为这篇童话的主题就是“回到事情本身”。“事情本身”指事物本真、本来的面目,更是指每个人真正的自我。“回到事情本身”意味着排除一切成见与定见,在意识之中追寻事情的本质,反思我们思想世界的原点。

第四,认为除了讽刺还有悲悯。汪洋认为《皇帝的新装》在讽刺封建统治阶级以及人性的虚伪、自私等弱点外,更深层次的是悲悯,悲悯专制制度下人类的生存状况,甚至利令智昏的皇帝、阿谀可鄙的大臣以及胆小可怜的百姓。

第五,认为表现了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矛盾冲突。李卫东认为,本文中小孩与成人之间的矛盾是最突出的主要矛盾,统治阶级与百姓之间的矛盾不是要着力表现的主要矛盾,而是次要矛盾。

在解读《皇帝的新装》时,我们发现统编本教参的解读忽视了童话中对民众的描写,他们也参与了自欺和欺人,只把讽刺的矛头指向封建统治者很明显是片面的。而且从安徒生自传中的描述来看,安徒生本人接受过王室的帮助,并且与王室之间的关系不差,他没有道理把矛头完全指向统治者,他的童话一定是要表现更深层次的东西。因此,钱理群和李卫东的解读更接近文本本身想要表达的东西,也更能体现安徒生童话哲理的普适性。

2.丰富的艺术手法

第一,人物形象鲜明突出。《皇帝的新装》中人物形象非常鲜明突出,如愚蠢的皇帝、不诚实的大臣、虚伪的百姓、天真的小孩子等。王智民认为作者对几类人物的感情态度不那么简单。在这场闹剧中,骗子惩治了贪官、皇帝,大快人心,只不过是小骗子骗大骗子,以牙还牙、以毒攻毒。因此,骗子可称得上可憎而“可爱”的行骗者。对于老百姓的感情态度,既有对其人性弱点的无情揭露,也有对其现实生存处境的同情,更有对其最终回到真理这边的充分肯定。

第二,心理描写尤为出色。《皇帝的新装》一文中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如皇帝在听到新衣特性后、新衣制作过程中及游行出丑后,老大臣看不到新衣时,官员、特别圈定的随员等看不到新衣时,作者都有出色的心理描写。林大伟认为,新衣就像托塔李天王手中的照妖镜,照出了皇帝和官员们的自大、自卑和自欺。结尾处,“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中的“天真”一词是小孩爸爸愚蠢的遮羞布,“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中的“有一个小孩子说”则是众人面对说真话可能带来危险的“挡箭牌”。徐飞探讨为什么没有人怀疑骗子时,认为除了童话文体所具有的夸张、讽刺的艺术特色外,最重要的原因是骗术利用了群体心理的特性。骗子定下的游戏规则经由皇帝的权威认定和民意发酵,已经成为群体的共同规则,怀疑骗子等于与群体对抗。。

第三,夸张手法幽默新奇。王金军认为《皇帝的新装》主要采用了两种形式的夸张。一是整体夸张,骗子拿丝毫不存在的布料、衣服欺骗众人;为了面子,除了孩子谁也不敢说出真相。这整体的情节是夸张的。二是局部夸张,如这个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帝在更衣室里”。

第四,荒诞的喜剧风格。孙绍振拿中国的《崂山道士》《高僧传-晋长安鸠摩罗什》与《皇帝的新装》比较阅读,认为后者的视而不见并非由于道术或心理的迷狂,而是由于权力决定的利害和新衣的特性使得许多人自我欺骗和相互欺骗。这种荒诞性构成了安徒生童话的寓言艺术风格,也构成了这篇童话的喜剧风格。

第五,反复叙事。在《皇帝的新装》中,“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一句反复出现。竇桂梅留意到了这一写作方法,并在教学中提醒学生关注,这种通过不同人物的反复出现来叙述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写作方法就叫反复叙事。孙宏伟非常认可这种充分利用课文进行童话教学的做法。

其他的关注点还有文中语气词、代词、程度副词的使用等。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安徒生笔法巧妙,王智民的解读无疑更丰富宽广。制作新装的骗子并非最大的骗子,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自欺欺人、口是心非,才是更可怕的骗子。同时,他注意到了对于百姓态度的丰富性:揭露、同情和期待。这篇童话对人物的精彩塑造是借助大量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完成的,尤其重要的是心理描写,所以解读时不能绕过。窦桂梅对童话反复叙事这一手法有所关注,这很珍贵。解读这些反复出现的句子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及形式之美的体会有重要作用。

二、案例设计综述

笔者从60余篇教学实录或教学设计中选取了14位名家课例或典型课例,对其中的教学点、教学方法进行梳理,统计如下:

【课例1】胡明道,《皇帝的新装》教学案例与反思,《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2007年第12期

【课例2】马小敏,课堂教学换新装——《皇帝的新装》教学设想及其启示,《青年与社会》2009年6(下)

【课例3】王君,认识你自己——《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语文教学通讯:初中》2013年第5期

【课例4】窦桂梅,《皇帝的新装》课堂教学实录,《基础教育课程》2014年第1期

【课例5】李卫东,《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山东教育》2009年第9期

【课例6】丁卫军,《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语文知识》2014年第5期

【课例7】司艳平,在童话的天宇中飞翔——《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一),《语文教学通讯:初中》2015年第5期

【课例8】司艳平,“比”出来的迷失——《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二),《语文教学通讯:初中》2015年第5期

【课例9】唐欢,《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语文教学通讯:初中》2015年第7~8期

【课例10】叶敬国,《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与点评,《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2016年第1期

【课例11】徐建利,《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语文教学通讯:初中》2016年第7~8期

【课例12】魏明,皇帝的新装,《多媒体教学》2017年第1期

【课例13】李丹,《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语文教学通讯:初中》2017年第7~8期

【课例14】肖培东,紧扣文本教活童话——我教《皇帝的新装》,《语文建设》2018年第5期

从表1统计可以看出:大多数老师将老大臣和皇帝的描写以及新装的特性作为重要的教学点,尤其重视人物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这是一篇童话,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皇帝的新装》中爱衣如命的皇帝就是一个想象中的皇帝,他对新衣的热爱达到了十分夸张的地步。皇帝又是这个王国中的权威,他就像一个偶像一样,几乎全国人民都是他的粉丝,都会被他牵着鼻子走。因此,关于皇帝的描写理所当然应该成为重点。而被皇帝认为诚实的老大臣不过是一个绝妙的讽刺罢了。又如新装的特性:不仅美丽,而且可以通过能否看见检验人是否愚蠢。这是这篇童话的课眼,是骗子的武器,也是后面所有故事发生的基础。钱理群认为“皇帝的新衣”有超越于故事的某种普遍的意义。无论是“国王”与“骗子”的人物设计,荒诞、夸张的情节编制,还是读者(观众)与人物(角色)之间对真相“知”与“不知”的反差,变化的叙述策略,都体现出了“民间故事”的特点。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这篇童话故事并不陌生,大部分学生小时候就听父母讲过,但基本都是当作一个好玩搞笑的故事来看待的。如何能够深入文本,让学生理解这篇童话的深意很重要。因此,可以将皇帝、大臣、官员、民众等心理描写的句子当作教学点,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深刻理解虚伪、愚蠢的人物形象特点及作家所要表达的主题——对人性弱点的讽刺和揭露。

我们对14则课例中运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统计,其中,运用到问题引导法的有9则,运用到朗读法的有9则,运用到表演法的有5则,运用到读写结合法的有3则,运用到合作探究法的有2则,运用到关键词归纳法的有1则。可以看出,老师们用得较多的教学方法是问题引导法、朗读法和表演法。窦桂梅、徐建利、李卫东三位老师对问题引导法用得最到位。窦桂梅给学生预学单,让学生在预学单上写出自己的收获和问题,上课时拿出来与同学们分享及共同解决。徐建利则搜集学生的问题,将之分为成人世界、孩子天地、思考启迪三大类,然后一个个解决。李卫东在导入环节搜集到学生比较关注的两个问题:一是怎样从多个角度看人物,二是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然后整堂课就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这种解决学生问题的教学方法,更有针对性。

老师们很重视对朗读方法的指导。其中,司艳平用的朗读法最丰富,有比较演读、比较诵读、反复诵读、矛盾演读等,还通过对文本中代用语气词、程度副词、词语的反复分析,引导学生体会童话语言的美妙、有趣和鲜活。丁卫军用句式特征、关键词、语速语调轻重音等指导朗读比较到位。叶敬国指导学生朗读时关注到了“哎呀”“乖乖”等关键词。肖培东尤为重视朗读法,“而读,则是教活童话的另一手段,也是让学生品味童话‘语文味的重要途径。……读到了,皇帝、大臣、百姓等人的各种心态自然也就悟到了”。

表演法方面,窦桂梅让学生小组合作表演结尾部分,选择老师提供的世界名画做背景,老师提供的世界名曲做配乐。胡明道设置“合作对对碰”学习环节,将学生分为皇帝组和大臣组,并互相提问和回答,从而深入了解人物形象。

在具体教学中,如果侧重于文章的主题或人物形象分析,适用问题引导法和表演法;如果侧重于文本特点分析,更适合用朗读法。教师也可以调制教法的“鸡尾酒”,以达到最佳效果。

三、教學建议

《皇帝的新装》作为一篇童话,不管是其讽刺人性虚伪愚蠢的主题,还是夸张、想象、象征等艺术特色,都很值得关注。目前大部分老师的教学内容多集中在主题、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写作手法、语言特点上。

那么,《皇帝的新装》应该教什么呢?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及经典教例的分析我们发现,既要让学生理解这出闹剧背后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意义,又要让他们学会童话的文体概念及相关知识,以掌握规律、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过,仅将教学内容锁定在类性特征的开掘与感受上还远远不够。高水平的教学,内容必须涉及篇性特征的审美。因此,还应让学生感受到安徒生这篇童话的独特之美。例如,为什么是“皇帝”的新装,而非其他人的新装?因为“皇帝的新装”代表某种不可冒犯的权威。再如,“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为什么反复出现?(此句共出现三次,类似意思的句子还有几次)这种反复叙事,既对人们的口是心非起强调作用,又符合孩童的阅读心理,还使文本阅读具有节奏美。又如,与叶圣陶所写《皇帝的新衣》相比,结局有何不同?与安徒生的童话《夜莺》相比,皇帝的形象有何不同?

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皇帝的新装”的象征意义应该是重难点,可以追问:皇帝为什么如此喜欢新衣服?新衣服有什么特性?它是否真能检验出了聪明人和傻子?从而理解新装是美饰,更是伪饰……“皇帝的新衣”就成了一切掩盖(回避)真实(真相)的美饰(伪饰)的象征。重难点突破了,童话的讽刺主题也就不难理解了。

教学的切入点可以选择“新衣服的特性是什么”这一问题,然后追问它是否真正检验出了人是否愚蠢。接着从皇帝、老大臣、官员、百姓各色人等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口是心非和虚伪愚蠢,從而探究本文的讽刺主题。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多用朗读法、比较法、表演法等,让学生深入文本、紧扣文本,并且兴趣盎然。尤其要多用朗读法,教出童话味和语文味。

这篇童话学生耳熟能详,怎样教出“陌生感”,使学生在童年认知基础上有所提升,是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因此要根据学情进行有梯度和有质量的教学设计。本文的体裁是童话,教学语言也应活泼生动,贴近孩子特点,使得课堂的“文”和“质”达到统一。

综上所述,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

1.品读课文,感受童话想象与夸张的特点。

2.品析精彩的心理描写,分析皇帝、老大臣、官员、百姓等人物形象的特点,探究童话讽刺人性虚伪的主题。

3.比较阅读叶圣陶《皇帝的新衣》、安徒生《夜莺》,体会《皇帝的新装》结尾构思的巧妙。

教学方法可以设定为:

朗读法、表演法、比较法。

课堂教学可以设计如下环节:

环节一,新装是美好的期待。

1.爱新装的皇帝:皇帝的臭美体现在哪些文段?哪些词语应该读重音?

2.献新装的骗子:新装的特性是什么?皇帝相信新装存在说明什么?

3.等新装的民众:民众的反应如何?民众为什么会相信这种布存在,说明了什么?

(以此来感受童话想象与夸张的类性特点,并初步触及童话主题)

环节二,新装是虚伪的量表。

1.分组演读“老大臣赞新衣”“官员赞新衣”“皇帝赞新衣”“民众赞新衣”精彩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并分析。

2.探究:这篇童话中安徒生寄寓的深意是什么?

3.寻找文中赞美新装时使用了反复手法的句子,分析原因。体会文本的节奏美。

(以此品析精彩的心理描写,深刻探究童话讽刺人性虚伪的主题。在演读过程中,感受童话语言之美。这一环节安排安徒生资料助读)

环节三,新装是赤裸的伪装。

1.再读文章结尾部分:皇帝为什么在知道真相后仍然坚持游行?

2.拓展对比阅读。资料助读:叶圣陶《皇帝的新衣》、安徒生《夜莺》。思考:三篇结局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3.探究:为什么题目为《皇帝的新装》?当下的我们是不是也穿着“皇帝的新装”?

(经过对比阅读环节,学生不仅对童话的主题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而且也感受到本篇童话独特的篇性之美,并进一步体会到安徒生童话哲理的普适性。这无疑使学生在原有对《皇帝的新装》认知水平上有了质的飞跃)

《皇帝的新装》教什么?应该基于童话类性特征和独特篇性之美选择教学点,使学生的阅读层层深入,不仅“新装”是“伪装”这一主题得以凸显,学生也真正感觉到这篇童话的独特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皇帝的新装新装新衣
挑新衣
初春,为肌肤换新衣
新年穿新装
《皇帝的新装》后传
《皇帝的新装》续编
mothercare:新年将至,快来搭一套美美的新装吧!
例谈童话、寓言类文章的教学策略
三件久侯的新衣
麻疹强化免疫沦为“皇帝的新装”
开关的新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