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主体 提高体育能力
2019-05-29梁胜榜
梁胜榜
【摘 要】教学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现代社会的开放、发展要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运动认知特点和教材特点,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以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主体性;方法
人的主体性发展和教育的深层变革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了一种思路。体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而不是一种外部驱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运动认知特点和教材特点,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以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转变教学角色
教师要实现角色变换,改“一言堂”为“群言堂”,改讲堂为学堂,变主讲为导讲,变控制为协调,变专制为激励,让学生充分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复杂的辩证关系,两者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现在一谈到主体性教学,似乎就是学生想练什么就练什么,能完成什么样就算什么,其实并不然,主体性教学虽然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决不能削弱或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主动权还掌握在老师手里,老师只有认识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才能实现,老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即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双边关系,才能把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对学生因材施教
教师课前的教学准備和课中的教学指导与点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服务的。学习与发展是每一位学生的权利。然而,学生与学生之间却存在着个性差异,要使千差万别的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就必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例如:由于同一学段学生存在着身体、爱好、兴趣与选择等共性特点,在体育课上进行耐力、速度、力量等素质练习时,教师最好能按学生的素质差异分组,为每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要求,使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实际加以练习,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若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可以调整自己所在小组的位置,根据新目标继续努力,不断地唤起学生学习的动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学要让学生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以篮球教学为例,教师把各种运球方法传授给学生后,就应该让学生在自我锻炼中提高,这样可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产生浓厚兴趣和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不是教师说什么做什么,学生被动模仿,逐渐丧失了个性和创造,而是在学生主动练习中,教师给予提示性的指正,这样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认识飞跃。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引导他们以创新的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并能够创造性地延伸。
三、构建和谐关系
传统的体育教学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的个性发展被极大扼杀,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失去兴趣并产生厌学心理。教师常常为了追求短期的教学效果,不管学生是否愿意,是否感兴趣,是否有需要,强行施教,往往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抵抗行为。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就必须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此外,教师要“亲近”学生。摆正学生在教师心中的位置,把每个学生作为可爱的生命体。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师生的交往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要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及时地鼓励,与学生达到心境的融合,使他们感觉到体育老师是可亲可敬的,从而敢说敢笑,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正常的教与学的合作活动中逐步建立起师生友谊。
四、培养团队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体育教学的社会教育意义。作为未来社会的优秀人才,除了要有努力钻研和开拓精神外,还要具有真诚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及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精神。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较多的讨论、分析、练习的机会,安排组织易于体现集智取长的活动。如:共同探索解决认识难点,友好协作、互练互评,热烈讨论辨明是非,学习借鉴他人运动心得,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这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的。
五、发挥课外优势
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任务,也不可能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迅速形成,教师应将体育教学延伸到更广阔的时空——课外。课外的优势在于学生能利用更多的时间和无限的想象空间进行思考和实践,能以较多的生活实践指导创造活动,能自发组成学习群体,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再学习和再提高的能力。
比如:在一次室外拓展课上,我用一个游戏情节涵盖了多项能力和技术。不同姿势,不同难度的走、跑、跳,跨越障碍,急转折返,接力棒交接,持物奔跑等。课堂教学结束后我给学生下达任务:让他们自行设计综合型游戏的形式和方法,充分考虑器材运用,积极融入已学内容,在下一次课上提供演示、评比的“舞台”。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观摩中开拓思维空间和视野,对培养学生主体性起到很好的作用。
六、实行科学评价
搞好体育教学评价,是维持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要注重口头评价,教师要随时对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加以纠正,对学生的活动要加以评价鼓励,对有关的知识要加以渗透。教师的评价是全方位的,不能局限于技能评价的圈子里,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口头评价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把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把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把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把学生个人评价与学生间评价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发扬合作精神,让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做好及时性自我评价,每堂课后坚持写教学日志或教案评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育教师除了上课外,还有两操、运动队训练等诸如此类的工作要做,所以很少有教师会在课后写教学体会。按新课程标准思想,若想达到合格领域目标,教师必须学会及时总结,找出一节课的优点和不足,课后能坐下来认真思考,对以后的系统上课是大有益处的。同时,对于学生的评价还要看学生在体育活动课中的表现,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教师必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两操、两活动,进行队列操练、身体基本训练,狠抓基本体操的质量。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爱好,提倡小型多样,注意生动活泼,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在普及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应建立以传统项目为主的运动队。对有特长的学生要集中进行训练,运动队员必须要思想好,各科学习成绩良好,并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起骨干作用。同时,还要健全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坚持小型多样、达标内容为主的原则,每年举行一至两次体育比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维持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
体育是兴国强民之源,体育教育的主体性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精神的必由之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更新教育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体育素养。
【参考文献】
[1]杨丽梅.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作用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5)
[2]赵健,王少春.中学体育课中引入功能动作训练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