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买消愁”的心魔何在

2019-05-29管健

人民论坛 2019年14期
关键词:购物狂体验性物品

管健

【摘要】购物可以刺激人类大脑的奖赏中枢,传递给大脑一种美妙的冲动,但这种快乐转瞬即逝,要想维持,只能不停陷入“剁手”的漩涡中。炫耀性消费通过炫耀财富和物质占有向他人展示个人身份和地位,寻求被尊重和被认可。我们要认清购物行为掩盖下的陷阱,对于不理智的消费成瘾现象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关键词】消费成瘾 物质主义 理性消费 【中图分类号】C913.3 【文献标识码】A

消费成瘾是不是一种病

消费成瘾虽然未被确认为独立性精神障碍,但是其临床表现却如酗酒甚至吸毒一般难以自控

随着当前人均消费水平的持续攀升,在客观理智的购物人群中,也存在为数不少的消费成瘾者。他们像患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表现为完全不假思索地购买物品,小到装饰品、化妆品、衣物,大到奢侈品,在林林总总的商品中,无法自控,不断陷入“买买买”的恶性循环中。

人类对物质占有的痴迷并非是当代产物,南朝陈后主张贵妃性喜铺张,搜刮奇珍异宝,极尽奢华;《资治通鉴》记载,唐中宗时期安乐公主奢靡无度,“安乐有织成裙,直钱一亿,花卉鸟兽,皆如粟粒,正视旁视,日中影中,各为一色”;晚清慈禧一年的置装费更是可以装备一支当时全球领先的海军舰队。在西方,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号称史上最牛购物狂,被指买垮王朝,人送称号“赤字夫人”;法国文壇大师巴尔扎克拿着比财政大臣都高薪的稿费,但经常入不敷出,只因他挥金如土,意大利金制鼻烟盒、蓝色镂花扣子、漆有贵族纹章的马车充满了他的生活,其一边享受着贵族的幸福生活,一边债台高筑,为还债疯狂工作,书写了一部自己的“人间喜剧”。可见,购物狂并非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一个世纪之前,德国精神病学家、现代精神疾病的创始人埃米尔·克雷佩林把过度购物视为一种疾病,并给其命名为购物狂(Oniomania),该病症的拉丁文意思是“消费狂热”,即具有消费易感性,其特征就是停不下来“买买买”。上世纪90年代,消费成瘾正式成为精神健康领域的研究内容。虽然这一现象未被确认为独立性精神障碍,但是其临床表现却如酗酒甚至吸毒一般难以自控。

从表现上看,消费成瘾者存在明显的决策缺陷,表现出冲动性、风险寻求、奖赏失调等特征。冲动性显示出购物的盲目性、无计划性、草率性和抑制困难,个体常常倾向于对来自于内部的物品需求和外在的商品刺激作出快速、无计划性的反应,而忽略对个人或他人可能带来的消极结果。消费过程中的冲动性表现为盲目的急促行为和缺乏计划性;风险寻求表现为消费决策中的短视性和冒险性,甚至不惜以卡套卡,最终成为“卡奴”;奖赏失调是对物质的占有欲望迅速且排山倒海,但占有之后瞬间变得乐趣全无,所以需要不断填补或追寻新的采购目标,由此,非理性在购物决策中被无限放大。

消费成瘾的原因

生理的快感、人格的倾向、社会的比较、自我的救赎

一是生理的快感。购物是否可以带来快感?答案是肯定的。心理学家早已发现,购物能激活大脑的奖赏机制,使人体验到亢奋情绪。从生化视角来看,“剁手”过程中激活了大量的生化机制在推波助澜。购物可以刺激人类大脑的奖赏中枢,对于琳琅满目商品的占有和对收获后的期待都可以使多巴胺浓度上升,传递给大脑一种美妙的冲动。但是不幸的是,这种快乐转瞬即逝,想要维持,只能不停陷入“剁手”的漩涡中。

二是人格的倾向。生活中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成为购物狂?从古至今,人们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陷入购物的漩涡。从人格上看,具有高物质主义特质的个体更喜欢购物成瘾。那些高物质主义者极端强调物质的重要性,致力于通过物质的享受达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他们看重的是对物质的获得和占有,喜欢强调拥有物质对于个人生活重要性的价值观念,认为借助对物质的占有和奢侈品的消费可以体现个人的价值和生活意义,进而提高幸福感,提升工作动机,提高生活满意度。当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引领的社会思潮盛行,物质追求和物质拥有就变成了一些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显现。

三是社会的比较。人类不是孤岛,永远活在别人镜像中,总是需要不断地社会比较来获得自尊,体现自我价值。他人积极评价是人类的基本心理需求和行为的内在驱动力,从远古到现代,亘古未变。购物有助于人们在社会比较中感受到自尊,拥有物质后满足炫耀,面对自我时克服自我怀疑。经济学家凡勃伦提出炫耀性消费的概念,即通过对物品的超出实用和生存所必需的特性之外,而炫耀和展示的财力、社会地位、声望和名誉的追求。炫耀性消费通过炫耀财富和物质占有向他人展示个人身份和地位,寻求被尊重和被认可。

四是自我的救赎。面对内心的孤独,社会的焦虑,难以言说的茫然和迷惘,当自我有无法释放的不安全感时,当个体对自我不甚满意的时候,都需要寻找一种补偿策略,“买买买”可能也是一条自我救赎之路。物品本身具有信号价值,有些物品可以起到维持和提升积极自我认知的自尊感,有些物品可以建立和维持与众不同的独特感,有些物品可以带来稀缺和掌控的优越感,有些物品可以让我们获取自身存在的意义感。“买买买”有时可以成为现实生活中人们一种有效的压力应对机制,帮助人们消磨时间、带来快感、缓解孤独、释放焦虑。

消费成瘾如何医治

认清购物行为掩盖下的陷阱、觉察自己的购物体验、开启体验性消费的升华

尽管我们已走过贫穷和物质短缺的年代,迎来了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但是,我们仍需要理性,对于不理智的消费成瘾现象仍需有效自我管理。要认清购物行为掩盖下的陷阱。生活中总是有各种隐藏的陷阱,这些现实中的不足和缺憾内隐于心,我们深深藏起,不愿与人分担。或许是存留太久的孤单,或许是流动中的寂寞,或许是疲于奔命的辛劳,种种愁和苦除自我排解外,还需要释放,于是一些人用“买买买”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寂寞冷”。但是事实往往并不尽如人意,成瘾的购物行为无法规避所有现实问题,“买买买”也不过是一种暂时的麻醉剂。与其盲目消费,不如透过成瘾的消费行为去寻找造成我们现实生活中各种问题的真实短板,直面真正的问题才能治标治本。

要通过有效的认知训练科学地觉察自己的购物体验,认清其暂时性和短暂性。运用目标管理训练,列购物清单照单购物,清单需要分别列出当下急需和想要但不急需的物品,购物过程中严格购买那些当下真正有所需要的物品。同时,用现金购物,避免刷卡或数字支付。心理学发现,使用现金付款更容易让我们产生负罪感,进而能达到理性消费的目的。

要避免实物性消费的陷阱,开启体验性消费的升华。在消费领域,可以分类为实物性消费和体验性消费。前者就是“买买买”,采购的是实物性物品,后者可以帮助我们有更多的经历,外出旅行、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欣赏京剧或芭蕾舞。实验证明,体验性消费可以让快乐更长久、更具回忆感,激起潜在的意义感,成为积极自传体记忆的一部分。由此,不妨将可支配的收入从大量的实物性消费转向更多的体验性消费,这样不仅能带来整个生命的升华,还可以带来持久性的愉悦感和价值感。

(作者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民族文化与国家认同研究”(课题编号:17JZD04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美]凡勃伦著、李华夏译:《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

猜你喜欢

购物狂体验性物品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我不是购物狂》伦敦杀青
Discussion of the Translation Session in Shanghai Gaokao English Examination from a Critical Perspective
我家的“购物狂”
图画捉迷藏
浅析高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法
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探讨
找物品
创意,源自生活的可爱小物品
“购物狂”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