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大国的理性审视
2019-05-29
近年来,中国人的购物潮汹涌澎湃,消费热情有增无减。一些人陷入疯狂购物的漩涡之中,有事无事买、境内境外买,用买炫耀、借买消愁,高兴的时候买、悲伤的时候买,有钱的时候买、没钱的时候也买……似乎任何理由都可以激发一些人的购买欲。国内大型商场和电商在节假日或特定的消费日被“血拼大军”挤爆的消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大新闻网站;中国游客在海外“扫荡”CBD各大商场和免税店、旅游团变扫货团、狂购奢侈品等新闻层出不穷。海淘、代购之风也日甚一日,疯狂购物的消费状态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似乎变得更加普遍了。其实,一些人痴迷购物消费的背后折射出诸多值得思考的社会问题。
猎奇与占有、从众与攀比、炫耀性消费等消费心理导致一些人盲目消费。“冲动购物”成为大多数买买买人群的常态,因商品的魅力、因他人的影响、因社会氛围的渲染等,很多消费者事先并没有明确的购买目的却瞬间形成购买行为,冲动消费想法往往很快就转化成现实的购物行为,平时勤俭持家的人也可能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冲动消费。不理性的消费行为导致人们容易产生后悔的情绪,并且带来诸如“双十一”购物狂欢之后某电商平台退货系统崩溃等问题。
事实上,大部分中国人的消费其实是生活必需的消费。“柴米油盐酱醋茶”对大部分居家过日子的人来说,都需要通过购物来实现。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购物实现生活品质的跃升而产生的消费行为也属合理消费范畴。那些引人注目的大肆购买奢侈品、出境疯狂扫货的消费者在总人口中占比并不高。一部分高收入富裕人口的高额消费掩盖了大部分中等收入和低收入民众的普通消费,一部分疯狂购物的消费者掩盖了大部分勤俭持家的普通民众的消费状态。一掷千金、疯狂购物的只是部分人,并不能代表中国民众的平均消费和收入水平。
理性审之,购物狂潮的出现,确实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居民收入的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02年增长了4.7倍,年均幾何增长率达12.3%。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同比实际增长6.5%。经济的增长、收入的增加让中国人有实力去消费,并且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消费欲望不断增长。同时,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消费行为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消费方式的简单化进一步刺激了个体的消费欲望,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通过购物来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与消费心理。
但是,购物狂潮的出现是否代表着中国人很富有,是否意味着中国人拥有的财富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居民,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旧较低,其购买力也是相对低的。疯狂购物的背后还隐含着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如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某些产品质量不过关,等等。一些人购买高端产品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他们对商品品质的追求,而一些人热衷境外购物折射出国内某些商品质量不过关或价格高昂等问题。
跳出疯狂购物的漩涡,需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大部分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仍有待提升。理性消费形成的需求,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消费观念多元、不少消费者处于盲从的情况下,要引导消费观念升级,扩大宣传和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坚持适度消费、理性消费、可持续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满足理性需求,以理性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正是因为勤俭节约的中国人默默付出,我们的祖国才更富强;正是因为勤俭节约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我们的民族才更伟大。因此,应当鼓励和引导包括年轻消费者在内的各类消费者树立科学消费观,养成科学的消费习惯,积极营造科学、健康、绿色的社会消费环境。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