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019-05-29任志刚

文理导航 2019年18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兴趣探究

任志刚

【摘  要】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至关重要,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探究;方法;兴趣;活动

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至关重要,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探究过程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地自主探究学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和保证。教学氛围实质是师生关系的问题,融洽的师生关系永远是第一教学原则。教师应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的智力活动不受压抑,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最佳学习环境。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在课堂评价时,不只是评价学生对问题理解的正确与否,更要关注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勇敢的表达,并对此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终归宿,需要学生在探索实践中,不断掌握各种自主学习的方法,并在灵活运用方法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能力得到发展。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为了给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这样也能增添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事实上,学生的验证方法多样,甚至是出乎意料、富有创造性的。其中,有学生借助实物根据分数的意义来验证相等关系;有学生不用实物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算出分数值来验证相等关系;也有学生把分数改写成除法,再根据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来验证相等关系;更有甚者,既不用性质也不动笔,全凭想象根据全班48人的几分之几、几分之几、几分之几都是36人,从而证明三个分数是相等的……即使选用实物验证,情况也不尽相同。其中有人用绳的长短来验证;也有人用圆中阴影部分的大小相等进行验证;还有人用小棒的根数来验证。可见,为学生学习留足探究的空间,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使活动真正自主开放,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增强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阅读是主动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著名理学家朱熹对弟子传道时说: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课程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在“三到”之外,还要做到手到。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不动手就等于没有记录自己的思想语言,就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些重要的结论不经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就不能真正理解,可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熟读教课书,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明确定义、公理或公式的逻辑关系,让学生用心分析教材里字里行间的知识要点(包括注释、图形、图表等),并作出适当的记号,记下疑点、难点,理清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的来龙去脉,把握好教材本身的逻辑结构和系统性。也可以采用在教师引导下,先让学生个人阅读并辅以小组帮助,再大组交流讨论学习内容的方法。教师应谨记:千万不要使学生阅读一开始就进入只看黑体字的结论,未理解就背诵的误区,而应帮助他们指点迷津,让他们不要只停留在知识表面,而应注重理解,学会比较和批判,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独立地探索知识,使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数学教科书的要求和方法,独立阅读课本。

四、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思维活动是数学课堂中学生的主要活动。面对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我们需要在启发学生计算方法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突破原来的知识圈,在解决问题中提出多方面的设想或各种解决方法。如在讲解“乘法的意义”时,我出了这样一道计算题:12+12+12+9+12+12=?要求学生用乘法计算。学生在这个问题中呈现出了不同的认识水平,从学生思维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间的差异:有个别学生一时没有想到怎样用乘法计算,有的学生提出“老师你出错题了,这道题不可能用乘法计算”,也有的学生说“乘法应该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显然,有这种想法的同学的思维没有突破局限和原有的知识圈。于是我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后得出以下四种解决问题的算法。(1)12×3+9+12×2;(2)12×5+9;(3)12×4+9+12;(4)12×6-3。我再引導学生进行择优选择,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最后一种方法是最简便、最有创造性的方法。

由此可见,正是练习设计的开放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此给时间、给予空间和平台,让学生经历用乘法计算的过程并阐述想法,实现了方法的多样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了不同的发展。

五、适当地组织竞赛活动

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导入阶段的竞赛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从胜负原因分析中寻找规律,从而激发探究新知的欲望;教学新知过程中的竞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勤于动脑的钻研探索精神,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巩固阶段的竞赛,对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十分有益;拓展延伸阶段的竞赛活动,则属于数学兴趣活动的范畴,可以培养学生将数学运用于实际生活能力以及多种实践能力。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常见的实物以及电脑等各种凭借,引导学生多种器官协同活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主体意识、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意义建构过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种效果要比单纯的抽象感知和记忆好得多。比如:进行关于长方体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利用自带的土豆实际削切,在操作中具体地观察感受思考长方体棱、面、长、宽、高等特性,认真填写观察记录。这样的教学,学生自始至终兴趣浓厚。

六、实施多渠道评价

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育教学评价上同样适用。对学生的评价,过去往往都是老师的事,学生极少参与。而事实上同伴的评价,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注意巧妙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把评价活动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闪光点,同伴发自内心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同样深刻。即使评价过程中可能有不正确之处,而老师巧妙地引导,可以使学生在交流评价中正确把握。这样的数学学习,学生的积极性最高涨,同样也充满乐趣。当然,我们还可以与家长建立定期联系的制度,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给予定期的评价,这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这种联系制度决不能搞成告状制度,这一点必须与家长达成共识,否则会适得其反。

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课堂教学自然是主渠道,但课外的社会实践则是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广阔天地。因此,教学还须注重实践,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己探索、经历,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提升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贾再洪,蒋勇.教给学生什么样的数学[J].教学与管理,2013(1)

[2]黄晋耀.以新课程理念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云南教育,2012(8)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兴趣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