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技术来临:受众媒介化生存图景与影像表达

2019-05-29谢辛

新媒体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媒介受众人类

谢辛

摘  要  伴随5G,也就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技术的不断发展,业已形成媒介化生存样态的受众将面临更未知的生存挑战。5G改变的将不只是媒介技术变革,更趋于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技术将成为未来赋予人类新思维和新事物诞生的主要因素。文章以5G技术的诸多特质切入,借助记录和传递当下受众思想的最普及终端载体视听呈现形态——影像,阐释5G技术对受众新生存和影像新表达带来的诸多可能性。

关键词  5G;受众;媒介化生存;影像表达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6-0033-02

1  5G时代的生存图景

1.1  技术渴望與变革狂潮

5G技术,促使互联网从业已创新的“互联网+”走向更为深远的情境。它用一种无线的方式将覆盖、渗透每一个媒介化生存受众的电子产品、媒介载体、终端设备等。有研究者称,“5G时代,不只是你在看影像,它也在看你。”[1]某种似乎不寒而栗的安全感缺失油然而生,然而,这也正是5G技术不同以往的魅力,始终满足人类对技术的潜意识渴望。回溯1G为人类带来第一部手机,2G让我们第一次实现短信交流与沟通,3G引入互联网,4G送给我们今天能够享受的网络速度,而5G将以比4G LTE快100倍的速度成为下一代无线技术,为受众带来真正借助“虚拟”以实现“虚拟现实”的可能。

受众使用手机等终端媒介载体已趋于常态化,对媒介传输速度的潜在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某种自我暗示式的技术渴望成为“拜技术”化的变革力量,此时技术进化与智能、思维进化同步,其对生存的影响力度显然不容置疑。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介研究者的技术一唯论重现,虽然学界并不希望关注点以技术变革为中心,强调时代、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但不得不承认,技术是人类潜意识实现进化心理需求的最明显行为外化表征。

正如5G的出现,实现人类真正的媒介化和赛博化(Cyber)。比如现在的电子设备传输频率为3kHz至6GHz,信息越来越拥挤,速度也就越来越慢。5G则在6GHz至300GHz,使得我们可以不局限于某个封闭空间内使用网络,转而可以借助整个自然界实现信息传输。此时,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基站,也就是迷你基站(Small Cell),形成类似接力队伍式的网络状结构。当这一切得以实现的时候,受众真正的媒介化生存样态随之真正实现。

1.2  内容创新、价值链与消费效应

当媒介化生存的受众欣然接受新技术的改变时,5G将更从与受众相伴的媒体、娱乐等流行文化角度入手,呈现出三重主要的影响性:

第一,内容创新(Content innovation)。在用户生成内容的时代,照片和视频上传速度得到大幅提升,为社交媒体内容制作和传播提供动力。无论5G时代的受众趋于用户生成内容,还是专业生成内容,都将引发内容生成行为的大爆发。此时,影像这一结合视听、视效技术最优质的内容类型,势必实现更广范围、更专业化的普及。

第二,价值链效应(Value chain effects)。互联网时代,内容分发似乎更容易,成本更低,因此上游内容创作者和版权所有者在价值链中享有有利位置以获取利润。5G技术将带来最肥沃的土地以分发最好的内容,因此充足的市场力量将倒逼内容的优质化呈现,以满足受众不断增长的媒介需求。

第三,消费效应(Consumption effects)。5G对网络增速的利好,将实现下载从“时”“分”到“秒”的转变,流媒体的传输速率将促使直播、下载不再成为受众观看的障碍。这也导致受众潜意识消费欲望的叠加,促使越来越多不受网速限制的高画质影像实现即时网络平台的生产与传播。借助网络切片(Network Slicing)技术,更能提供同一地理位置的不同设备以不同的独立网络,实现单一受众与小群体分众的目标消费落地。

2  5G技术的影像传达

2.1  互动影像与媒介揣测

不难看出,5G技术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其将带领人类从4G媒介化生存走向5G智能化生存的“块茎”(Tuber)样态。就视听表达最为直接和有力度的电影行业而言,5G将带动互动电影新形态、VR电影/AI电影新类型等创新领域的开发与实现,对从业者和受众产生深远影响。

回溯电影视效发展,技术成为推动电影实现更丰富和更富有想象力的视听呈现的重要环节。当声音、色彩引入之后,人类能够借助影像完成对现实的记录,随着技术与虚拟之间的不断融合,人类逐渐实现借助影像完成对梦境记录的愿景。而当下5G的勃发,为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影像下载速度的增幅欣喜,更可能改变电影与观众之间的关系,比如个性化定制电影将以某种依赖于交互式视频图层(Interactive video layers)的形态出现,借助手机摄像头对用户的情绪、心理分析,实时调整正在观看的内容。看起来像是天方夜谭的想象,借助5G技术却能得到有效落地,因为5G的关键特性之一就是几近无延迟的速度,这就意味着网络和传输系统将足够快的应答人类的生理/物理反应。值得一提,延迟(Latency),指的是数据从被发送输出到被接受输入的时间指标,也就是网络反应速度的体现指标。当这一指标与人类思维之间实现几近同步的连接时,不仅展示出技术能量的升级换代,更凸显人类不断加深的赛博化程度,这其实是一种目前处于4G网络的受众很难想象但又意料之中的事实。

然而,5G技术虽然带来诸多未知落地的可能,但在接纳的同时或者更确切的说是接纳之前,受众将对其产生无可厚非的质疑。比如5G可能为受众带来对影像所附着媒介以及媒介/亚媒介空间的更深层揣测,正如鲍里斯·格罗伊斯(Boris Groys)所述,“亚媒介空间对我们来说必须是一个处于幽暗之中,被揣测、被猜想以及令人害怕的空间,但同时也是一个突然给人以天启和真知灼见的空间。”[2]当我们可能把梦境与一切虚拟的事物,借助技术实现其现实意义表达的时候,这既是欣喜,也将是恐惧。未知,总让人产生既想去触摸,又不愿触摸的悖论心理。因此我们说,5G以某种新技术的姿态高调出现的结果,势必造成受众以及受众钟爱的视听媒介影像化表达,出现既可能预测、实际又是难以捉摸的行为外显。此时,当下热议的“后人类”(Posthuman)等概念才真正出现。

2.2  生存的影像化

當人们从对影像记录真实和制造梦境的双重欣喜,走向某种常态化的理智之后,媒介化生存的样态如何在新技术到来之后得以切实延伸?成为聚焦关注点。笔者认为,影像依然是将真实/虚拟结合表达心理外化的最佳物质呈现,而5G的出现,将媒介化生存从“概念”推动至“常态化”。因为目前所有的流媒体、游戏等与影像制作、受众体验相关的视听产品,都基于带宽和延迟设计。在5G时代,设计师和创作者不必再考虑小带宽和高延迟的束缚,受众将真正借助沉浸的新媒体,在可以即时切换的摄像头中,“重温”“回味”影像的任何环节,实现“互动电影”(Interactive movie)式的交互、体验与感应。而5G的高速度和大容量,亦可根据受众反馈(很可能是指尖的一个动作,或者一个眨眼的瞬间)实时创建多元视频。随着由计算机生成的电影、电视节目数量激增,影像真实/虚拟角色也变得更具有可塑性……诸多因技术发展而受限的环节将震碎壁垒和瓶颈,进入全面爆发的人类发展新时代。

当我们面对这些5G潜在的利好和影响力时,作为受众,作为人类,此时理应采取笃定的态度面对新生事物的到来,也就是说,摒弃单一的感性主导和理智控制,而将二者结合,让自身沉浸于此,目标则指向异常明确的媒介化生存图景和影像

表达。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类经历不同时代的洗礼,思维、心理与行为均发生与之对应的变化,更确切说,无论对错好坏与否,都是人类进化的结果。技术的推动作用不可置否,而技术更为人类带来抹平真实与虚拟之间裂隙的可能性。人类在不断与媒介发生关联,并实现媒介化生存的过程中,也在深度影响媒介的变革。这种利好与发展趋势,一定是相互的,正如5G为人类的自身交互需求到影像交互需求的心理变化提供合适的温床。而影像,仅是媒介化生存的受众需求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个人类社会的格局和发展,都会产生新的变化,这一切改变也都让身处5G前时代的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JOAN E. SOLSMAN.With 5G, you won't just be watching video. It'll be watching you, too[EB/OL].https://www.cnet.com/news/with-5g-you-wont-just-be-watching-video-itll-be-watching-you-too/.

[2]鲍里斯·格罗伊斯.揣测与媒介:媒介现象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11.

猜你喜欢

媒介受众人类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谁变成了人类?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