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岛上“野人”

2019-05-29

东方剑 2019年3期
关键词:王志国守岛王继才

1986年到2018年,王继才和王仕花夫妇,一直守在江苏省灌云县的开山岛上。岛上没电、没淡水,连草木都无法生长,夫妻俩32年如一日,坚守孤岛。本来他们以为可以肩负使命,伴着潮起潮落相携到老,怎料,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在岛上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9岁。

2018年8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瞒着妻儿,守卫海岛

1986年7月的一天,江苏灌云县人武部的王政委来到王继才家,把守卫开山岛的重要任务交给他。王政委和王继才相识,是因为前些年,王政委曾到灌云县芦河村,召开粮食工作现场会,他了解到当时村里的民兵营长王继才,为人踏实能干,18岁时就当上了村里的生产队长兼民兵排长。

1960年8月出生的王继才,身高1.8米,身强力壮,膀阔腰圆。对于开山岛,作为当地人的他是非常了解的。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邻近日本、韩国公海交界处,面积0.013平方公里,约两个足球场大小,只要20分钟,就能把整座岛走个遍。开山岛距最近的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燕尾港约12海里,地理位置至关重要。1939年,日军舰队攻占我国连云港时便是以此为中转站。新中国成立后,开山岛被列为一级军事禁区,一个连的解放军官兵驻守岛上。1985年,守岛官兵撤防。江苏省军区决定设立哨所,派民兵长期驻守,担负观察监视海上和空中情况、协助维护治安和抢救海上遇险船只等职责。

然而,由于岛上条件艰苦,第一个被派去守岛的民兵,只在岛上呆了两天。后来又先后去了十多名民兵,最长的守了13天,最短的当天就跟船回大陆了。当地人把开山岛看作是一座“水上监狱”,岛上常年潮湿,蛇虫特别多,所有食物和生活用品都需要从陆地运过去。

这个任务虽然艰巨,但看到王政委期待和信任的眼神,王继才一口答应下来。王政委走后,王继才仔细一想,开始有些担忧,当时他和比自己小两岁的妻子王仕花已结婚三年,大女儿王苏刚满两周岁。如果自己去守岛,家人该怎么办?他们肯定会担心的。

思前想后,王继才决定暂时瞒着妻子。这天傍晚,在当地鲁河小学当教师的王仕花下班回来。王继才对妻子说,自己要去执行一个任务,让她帮着收拾些衣物。王仕花以为丈夫只出去四五天,便只给他简单带了两件换洗的汗衫。王继才看到行囊里一点吃的也没有,嘴角动了动,但还是没说出口。他怕带吃的,妻子会起疑心,于是悄悄往自己包里塞了包女儿吃剩的饼干。

1986年7月14日早上8点40分,被灌云县人武部任命为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的王继才,由人武部工作人员送上开山岛。所有人走后,王继才发现,开山岛的情况远比自己想象中要糟。岛上只有空荡荡的几排旧营房,没有电,没有淡水,海风呼啸,声音怪异。王继才想到,曾听人说过,开山岛上有一种会吃人的蛇,他越想越害怕,身体不由得发抖。

之前守岛的人留下6条玫瑰牌香烟和30瓶云山牌白酒。不抽烟、很少喝酒的王继才,为了壮胆,拿起酒瓶子就喝,还一连猛抽了三四支香烟。夜间,王继才蜷缩在角落里,手里紧握着一把大铁叉,随时准备和“吃人蛇”开战,直到朦胧睡去也不放手。

第二天清晨,王继才被暴雨声惊醒。他一开门,看到海水水位上涨,满地都是蛇、老鼠和蛤蟆。保命要紧!王继才躲回屋内,再也没敢开门,靠一点饼干、香烟和白酒过日子。4天后,烈日暴晒,这些动物才都不见了。

“与世隔绝”的时光,似乎格外漫长,王继才望着海岸边的日出日落,数着一天又一天,偶尔会看见几条渔船经过,哪怕只是远方的一个小黑点,他都会兴奋地拼命挥手,但没船靠岸,更没人回应。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王继才感觉“憋”得慌。星空下,他常不由自主地朝家的方向眺望,想念妻子和女儿,想得直掉泪。

王继才去守岛的消息,传遍当地,王仕花却是全村最后一个知道丈夫去守岛的人。丈夫走后的第48天,王仕花在灌云县人武部几个同志的陪同下,前往开山岛。

看到有一条小渔船靠岸,王继才一跃而起,匆匆跑去。临近小船,他的眼睛发了光,船上站着的那个人,分明是自己的妻子。

王继才来不及等小渔船完全靠岸,一个健步跳上船,顾不得有旁人在,紧紧抱住妻子。王仕花蒙了,抱着自己的这个男人,满身臭味、蓬头垢面,胡子拉碴,简直是一个“野人”。

缓过神来,王继才向妻子“承认错误”:“我不该瞒着你的,只是不知道怎么和你说。”王仕花一声不吭,用带来的日常用品,帮丈夫洗漱。才分别一个多月,丈夫明显瘦了、黑了,也憔悴了。王仕花很心疼,劝丈夫跟自己回家。

妻子不停地劝说,甚至有些抱怨,王继才默不作声,他为难了。对于王仕花的心情,人武部的同志们都很理解,但他们想到,如果王继才走了,再找个合适的守岛人难上加难。人武部的一个同志轻声对王继才说:“王政委让我转告你,千万别当逃兵!如果你走了,这岛真的没人守了!”

王继才想到王政委的话和目光,下决心要继续守着开山岛。他告诉妻子,开山岛很重要,我不守,谁来守?他让妻子独自回去,照顾好家里。

王仕花听了,没再说一句话,站在海边,思索良久。次日,她便乘船离开了。

王继才有些难过,妻子嫁给自己,受了不少委屈。自己只读到初中,妻子是高中毕业,自己家里穷,妻子家境不错。当初两人结婚,王仕花的亲戚颇有微词,但王仕花铁了心,看中王继才是一个踏实的好男人。

让王继才没想到的是,20多天后,王仕花居然又来到岛上,还带着大包小包。王仕花说,她把女儿交给了婆婆,辞了工作,打算跟着王继才一起守岛。王继才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拉着妻子的手,热泪盈眶。

其实,王仕花一直很热爱教师这个岗位,辞掉工作,是有些不舍,但她更心疼丈夫独自守着孤岛。这天夜里,海面上的星空格外明亮,王继才搬了一把凳子,让妻子坐在海边,他拿着梳子,细心地给妻子梳头发。

这个习惯,夫妻俩从结婚开始就没中断过,直到王继才来到岛上。王继才温柔地给妻子梳着每一丝秀发,王仕花望着星空,喃喃地对丈夫说着心里话,她给孩子们上的最后一篇课文是《我爱北京天安门》。孩子们知道她要走,都拉着她的手,不肯放手,哭了。

不知为什么,上了开山岛,王继才这个大男人就特别容易掉眼泪,听着妻子的话,他竟像一个小孩般哭了。妻子哄着他:“以后有我陪着你,咱们一起守着岛,守着这个家。”

王继才夫妇守岛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岛上的营房、国防工程和各种设施的安全,观察空情、海情。每天,王继才都会将守岛的心得体会一一记录下来。大风大雨天,夫妻俩也会坚持把每天的工作都做完,丝毫不松懈。海边的风比陆地上凛冽得多,为避免被刮到海里,巡逻时,王继才用绳子把自己和妻子牵在一起,若是一个人掉下海,另一人就能及时把对方救起来。遇到海上起大雾的天气,王继才担心没安装雷达的渔船不能及时发现开山岛,一头撞上来,后果不堪设想。他想了个办法,拿个破盆和一根木头,站在码头上,使劲地敲打示警。大雾什么时候散去,他就什么时候停工,有时候往往一敲就是一整天,甚至一个漫漫长夜。

海风肆虐,孤岛产子

王继才的父亲是名老党员,上岛的时候,父亲托人给儿子捎来一面五星红旗,并带话“每天要在岛上升国旗”。于是,每天清早,升国旗,成了夫妻俩必做的第一件事。

清晨5点30分,没有闹钟,王继才和王仕花都醒了,各自洗漱好,走到自制的旗台边。王继才回忆着电视里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的场景,学着国旗护卫队战士的口气,喊着“升旗”,然后庄严地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一旁的王仕花,立正、敬礼。

1986年到1994年底,王继才每年守岛的工资最多时也只有3700元,1995年后才涨到每年5700元,而妻子王仕花是没有工资的。这些钱,承担着王继才夫妇、孩子和老人的所有开支,每一分都必须掰着花。荒岛上很少有来客,王继才和王仕花从不买衣服,一件衣服破了缝,缝了又破,能穿上好些年。夏天,王继才干脆连上衣都不穿了,光着脚在岛上巡逻、干活。他的唯一“要求”,就是每天要喝上几口酒。只要有酒,没有菜也没关系,王仕花有时会给丈夫炒一盘咸黄豆,王继才会边吃边念叨,今天吃“大餐”了。

岛上物资匮乏,夫妻俩熬一熬、挺一挺就过去了,最难以忍受的是寂寞。为了排遣寂寞,他们想了不少办法,用石头在地上下棋,面向大海把酒当歌,不过最有效的法子,还是王仕花的独唱会。有着一副好嗓子的她,很喜欢唱歌,《南泥湾》《我们走在大路上》《红梅赞》和《歌唱祖国》,王继才百听不厌。

开山岛的外形像一个馒头,岛屿四周都是黑褐色的岸石和暗礁。1987年春天,王继才攀着石头,爬到高处观测天象,不料,脚下一滑,从高处摔落。当时又怀有身孕的王仕花守在下面,被这一幕吓得不轻,以为丈夫肯定凶多吉少了。她拖着沉重的身子,小步跑到丈夫跌落的地方,找了半天,不见人。王仕花以为丈夫被冲到海里去了,刚准备往海边跑,忽然王继才从一块礁石后面爬了出来。

王继才的肋骨摔断了,急需治疗。王仕花赶紧把外套脱下,跑到海边,挥舞着衣衫,大声呼喊。幸好有渔船经过,王继才被急送到医院。经检查,肋骨断了三根,治疗后,他必须住院观察几天。

开山岛上不能没有人,妻子挺着大肚子,王继才心里有一百个不放心,但只能狠狠心,让妻子独自回岛上。

那是王仕花第一次一个人待在开山岛上,四周静得可怕,晚上海浪拍岸,声音很恐怖。她非常害怕,摸着肚子,和孩子“说”了一晚上的话,才熬了过去。天蒙蒙亮,王仕花就想下岛去找丈夫,但怕丈夫责怪自己,又担心岛上无人看守,只好硬撑着过了几天,直到丈夫出院。

王仕花的预产期在1987年7月18日,王继才打算7月初把妻子送上岸去。但当时经验不足的王继才不知道,7月1日开始海上休渔,没有一艘过往渔船。而那些日子天天刮大风,海水猛涨,海浪甚至击打到了他们住的地方。

1987年7月9日晚,王仕花肚子痛,临盆在即,王继才又慌又乱。情急之下,他想到守岛部队离开时,在岛上留着的一部步话机,于是试着用步话机联系上王政委。王政委帮忙找船,但没有船敢顶着9级海浪到岛上接人。紧急关头,王政委妻子接过电话,让王继才保持镇定,按照她的办法,一步步做。在王政委妻子的指导下,王继才烧热水,消毒剪刀,俨然一个助产士的模样。

这个深夜,王仕花痛苦的叫声和窗外的狂风,一浪高过一浪,王继才小心翼翼地给妻子接生。

“脐带要留两个指头并拢那么长,剪完脐带后用土霉素药片捻成粉撒上去,用纱布包起来……”王政委妻子在步话机里教王继才,王继才用剪刀一下子剪掉脐带的那刻,刚出生的儿子“哇”的一声哭了,声音宏亮,划破夜空。王继才瘫倒在地,抹起了眼泪。

5天后,大风停了,王继才和王仕花两人的母亲赶到岛上。一见到女婿,王仕花的母亲上前扯住他的衣领,吼道:“王继才,你想要我女儿的命啊!”床上的王仕花硬撑着坐起来,推说是因为自己算错了预产期,不怪王继才。王继才看着体贴的妻子,眼神里充满感激。

抱着可爱的小外孙,王仕花母亲的气很快就消了。王继才给儿子取名叫志国,让他长大后,不要忘记报效祖国。

儿子的到来,让开山岛有了生气。王继才夫妇托人,或借着自己回陆地的机会,一点点把泥土运到岛上,然后自掏腰包买来树木种子,在岛上的石头缝里填泥种树。尽管最初的两年,种下的100多棵白杨树和槐树都死了,但他们还是坚持继续种树。第三年,100棵左右的苦楝树种子撒下去,终于长出一棵小苗。后来,他们又种下了桃树、梨树。儿子围着小树苗,开心得拍着小手转圈。

王志国的童年,是在开山岛度过的。他6岁那年冬天,海面上刮了十多天台风,之前托人带来的粮食和煤炭都用完了,王继才顶着风雨,到海滩上捡来一些牡蛎,撬开壳,把肉剥离下来,给儿子吃。一碗生牡蛎肉,又腥又臭,难以下咽,王志国硬着头皮吃了几餐,尿都变成了乳白色。熬了三四天,王志国说什么也不肯再吃牡蛎肉了,他发脾气,掀翻小碗,牡蛎肉撒了一地。看着儿子躺在地上打滚,哭着闹着要吃米饭,王继才一气之下,打了儿子屁股。王仕花在一旁流着泪,捡起地上的牡蛎肉,放进自己嘴里嚼烂,稀释掉腥臭味,抱起儿子,往他嘴里送。

到了上小学的年纪,王仕花提议,儿子要读书了,全家人下岛吧。为了儿子,王继才心动了,他带着妻子去找王政委。但那时他们才知道,王政委因身患重症,已住院好长时间。看到王继才,王政委拉着他的手,赞他做得好,即使自己走了,也就放心了。王继才到嘴边的话,硬生生咽了下去。不久,王政委去世,带着他的临终嘱托,王继才彻底打消了下岛的念头。

1991年,王继才夫妇又有了一个小女儿,取名叫王帆,希望她以后的生活能一帆风顺。岛上没有玩具,王继才用绳子拴着小螃蟹给儿子玩,用贝壳给女儿做成项链戴上。

“狠心”父母,大女当家

那些年,很多朋友办工厂、跑货运、做买卖……一个个发家致富。有个做物流的朋友看王继才太辛苦,答应每月给他5000元,让他跟着自己干。但王继才摇摇头,没答应。在岛上几年住下来,王继才和王仕花感觉,最缺的还是淡水。没有粮食,可以熬一熬,没有淡水,人会活不下去。上世纪90年代初,上级部门为了改善岛上条件,派登陆艇给岛上送淡水。有一次登陆艇来送水,王继才抱着王志国过去,看到驾驶舱里放着一些花卷,王志国从没见到过这个东西,两只眼睛直溜溜地盯着,口水都快流下来了。艇上的叔叔给王志国两个花卷,王继才帮儿子拿着。王志国很快就吃了一个,感叹,这个世界上怎么有这么好吃的东西?王继才舍不得吃,他把另一个花卷放进口袋,给儿子留着。

登陆艇送了几趟淡水后,王继才听说给送一次淡水,登陆艇要烧7000元的油。他心疼极了,坚持拒绝登陆艇再给他们送淡水。有人说王继才是傻瓜,登陆艇的油钱又不需要他出。但王继才说,国家的钱难道不是钱吗?能省就一定要省,缺水的事,我们可以想办法克服。怎么克服?王继才想到大女儿王苏。从1995年开始,王苏就成了父母的“后勤部长”,隔三差五就要给岛上送淡水、蔬菜和煤炭等物资。为了赶在渔民出海前到码头,好请他们把物资带到岛上,一个10多岁的小姑娘,经常半夜出发,推着手推车,沿着漆黑的路,战战兢兢地把物资送到码头,然后再披星戴月地独自赶回家。

王苏13岁时,弟弟王志国和妹妹王帆因为到了上学的年纪,先后下了岛。王继才和王仕花商量,考虑到家里的老人都已年迈,王志国和王帆需要照顾,他们不得不让王苏辍学。而王苏从小就成绩优秀,年年是班里的三好学生。她还有个梦想,当工程师,设计建造一座连着开山岛的桥。有了桥,父母就会常回家看她和弟弟妹妹。然而,父母让她辍学的残酷现实,让刚收到初中录取通知书的王苏非常心痛。她哭了很久,心里有些怨父母,但她知道,自己是老大,必须扛起这个责任。

就这样,王苏辍了学,除了忙家务、照顾爷爷奶奶、接送弟弟妹妹上下学,还要风雨无阻地给父母送物资。小小年纪的她,脸上全是风霜。

1997年夏天的一个夜晚,王苏收拾完家务,躺下刚睡着,蚊帐突然被蚊香点燃,火势蔓延开来。王苏赶紧把床上的弟弟妹妹抱到屋外,匆匆拿来一盆盆水,把火熄灭。全身湿透的王苏,忍不住抱着弟弟妹妹大哭起来。

第二天,满腹委屈的王苏,给父母送物资时,托渔民捎去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们不要我们了吗?”

王仕花攥着纸条,心揪紧了,匆匆赶回家。一进门,王志国和王帆扑进她怀里,只有王苏,在厨房里刷着碗筷,留给母亲一个坚强的背影。王仕花知道大女儿心里有怨有恨,更知道作为父母对不起大女儿,她没多说什么,只是留给大女儿一句话:“孩子,等你长大,就理解爸妈了。”

这年冬天,王继才给大女儿买了辆自行车,这样一来,王苏可以骑着自行车去码头送物资,前面挂着米面,后面驮着煤球,轻松方便多了。

渐渐长大的王苏,对父母有了更多的理解,也开始敬佩他们。有时妹妹思念父母,忍不住发脾气,王苏会反过来安慰她,说话的口气,和母亲当年安慰自己时一模一样。

节假日,孩子们会上岛看父母。有一次,王仕花烧了螃蟹,但她和王继才一口也没吃,全留给孩子们吃。夫妻俩还故意说,螃蟹有什么好吃的,他们在岛上天天吃,都吃腻了。其实,只有王苏心里明白,父母几乎顿顿都是咸菜、盐水煮黄豆,根本舍不得吃螃蟹,捞的螃蟹都会让她去卖钱,攒起来贴补家用。

王志国读高中时,要交5000元择校费,他知道家里没有钱,决定出去打工。王继才知道后,匆匆赶回家,让儿子安心读书,钱的事他来解决。开学在即,没那么多时间让王继才凑钱,他一咬牙,去借了高利贷。为了还钱,那年的整个冬天,王继才都在冰冷刺骨的海水里捞鱼虾捞海螺,手冻得又红又肿,满是溃烂的冻疮。

手还没完全好,天气稍有些回暖,王继才又忙着整修岛上的码头。谁知,因刚下过雨,地面湿滑,王继才不小心滑倒,右胳膊粉碎性骨折,疼得他脸都变了形。王仕花拼命叫喊,希望有船靠岸,但那些日子总是下雨,来往船只很少。一连三天,王仕花都挥舞着红毛衣,在岸边召唤。后来,船虽然来了,但王继才的最佳治疗时间也已错过了。从此,王继才的右手臂再也无法伸直,每天穿衣服都要妻子帮忙。

一年到头,会有零零散散的附近居民,到开山岛上捡虾皮。1999年,当时30多岁的附近村妇潘弗荣到岛上捡虾皮,中午时,她肚子突然疼得死去活来。正在巡逻的王继才看到后,立即呼喊附近的渔船帮忙。所幸,有一艘渔船靠岸,王继才抱起潘弗荣坐上船,到了岸边,又抱着她直奔医院。检查后,潘弗荣是阑尾穿孔,再晚一点就有生命危险。王继才垫付了医药费,看着潘弗荣被推进手术室,才匆匆离开。过了一阵子,康复后的潘弗荣拿着大包小包礼品,到岛上向王继才表示谢意,王继才说什么也不肯收。

开山岛地理位置独特,不少犯罪分子都想借此发财。1997年,有个叫“虎哥”的男子,带着49名偷渡客上岛,掏出10万元现金,摆在王继才面前,让他“行个方便”,允许他们在岛上停留一段时间后,借机偷渡到日本。10万元现金,王继才连看都没看到过,但他一点都不心动,断然拒绝。之后,他及时向公安部门报告,“虎哥”被当场抓获,49名偷渡客也被全部遣送回去。

1999年3月,当地一个小老板孙潜想在岛上开办色情场所,让王继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时还会给他“分红”。但王继才断然拒绝,孙潜威胁王继才:“你40岁,死了还值,你儿子这么小,可惜了。”王继才丝毫不惧怕,让妻子保护好孩子,他要和恶势力斗争到底。孙潜气急败坏,一把火把王继才住的房子烧了。王继才搬来一砖一瓦,转眼就把房子修好。没多久,孙潜被绳之以法,他在牢里还念叨,王继才不要钱、不怕死,真是条汉子。

守岛32年来,王继才夫妇先后向公安边防部门提供犯罪线索50余条,发现并协助破获走私、偷渡案件9起,为国家挽回了巨额经济损失。

英雄长逝,使命犹存

守岛多年,王继才无怨无悔,但心中的遗憾还是难免的。2003年10月,父亲病重,当时正赶上上级领导来开山岛哨所检查,直到检查结束,王继才才请假回家,但父亲已去世。而9年后母亲去世那天,王继才为了守岛任务,错过了见母亲最后一面的机会,他面对大海,难过得仰天长哭。

除了父母,王继才觉得最对不起的人就是大女儿。2006年,王苏和男友张超结婚,一大早,王仕花就回家,帮着张罗。但直到婚礼开始,王苏仍不见父亲,王仕花只好对女儿说出实情,岛上不能没人,父亲赶不过来了。王苏不愿相信这个事实,走向结婚礼堂的时候,她的脚步放得很慢很慢,想着父亲说不定在赶来的路上。但直到婚礼结束,父亲还是没来,王苏一遍遍补妆,一遍遍又被眼泪哭花。

王苏理解父亲,结婚后第三天,她就和丈夫一起,带着礼物,上岛探望。2009年,王继才50岁生日,王苏带着丈夫,和弟弟妹妹一起,来到开山岛,和父母一起切蛋糕、吃面条。

2005年9月,儿子王志国考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继才东拼西借,凑足学费,亲自送儿子到学校。当晚,他舍不得住旅店,和儿子挤在大学宿舍里那窄窄的单人床上。第二天大清早,王继才只给自己留了一张车票的钱,把其余的钱都塞到儿子手里,并嘱咐儿子,要好好珍惜这个学习机会。

王志国很懂事,上大学后,起初父亲每月给他寄500元生活费,后来两三个月才寄500元,再后来半年都寄不过来500元。他知道父母手里确实没钱,他便趁着课余时间,送牛奶、送报纸、到饭店端盘洗碗,赚钱贴补生活费。

守岛的32年里,王继才夫妇先后升起过200多面五星红旗,红旗被海风吹破,他们自己花钱去买。夫妻俩的行为感动了天安门国旗班的官兵,2012年元旦清晨,天安门国旗班官兵带着北京奥运会时用过的流动升旗台,来到海岛,用国家级的升旗仪式,和夫妻俩一起升起五星红旗。

2011年春节前,上级给岛上送来电视机和汽油发电机。王继才发现用一壶油发电,成本要200多元,就再也舍不得烧油发电了。直到近些年,岛上安装了太阳能和风力发电机,王继才和王仕花才放心地用电灯、看电视。

2015年2月11日上午,军民迎新春茶话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茶话会前亲切会见全国双拥模范代表,其中就有荣获“情系国防好家庭”“爱国拥军先进个人”称号的王继才。习总书记详细询问开山岛的情况,还拍了拍王继才的肩膀说:“辛苦了,辛苦你们了!”王继才说:“总书记这么关心我们,我们更要守好开山岛,要守到守不动为止。”

2018年7月27日,王仕花离岛,去医院治疗股骨头坏死。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天夜里,正在岛上巡逻的丈夫王继才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

2018年7月30日上午8点30分,王继才的遗体道别仪式在灌云县殡仪馆举行,人们眼噙热泪,追忆王继才的生平点滴。王仕花痛哭不止,数度昏厥,在家人的搀扶下,才勉强站立。

2018年8月初,快递员送来一个包裹,是王苏给父亲买的治疗湿疹的药。王继才长年在岛上生活,身上的湿疹已很严重,医生说除非下岛,不然这病无法根治。人没了,药却到了,王苏忍不住又哭了一场。

2018年8月6日,王继才走后的第10天,王仕花在儿女们的陪同下,来到灌云县人武部,表示要继承丈夫的遗志,继续守卫开山岛。随后,王仕花郑重地向组织递交了一份亲笔书写的《继续守岛申请》。

灌云县委考虑到王仕花的年龄和身体,拟聘任她为开山岛民兵哨所名誉所长,而开山岛以后也将改为轮流值守。灌云县决定改变以往两人长期值守模式,组建哨所值勤班,施行轮流值守方式。王仕花平时将不参与值勤任务,遇有建党、建军、建国等重大节日或重要领导人上岛视察等重要活动时,上岛负责宣讲开山岛民兵哨所情况及王继才守岛先进事迹等。

2018年8月17日,江苏省政府经研究,评定王继才同志为烈士。

而今的开山岛,绿树成荫,硕果累累,200平方米的“开山岛夫妻哨”事迹陈列馆,被列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里面收藏了王继才和王仕花多年来在岛上用过的物品:190多面被风雨撕破的国旗、40多本海防日志、20台听坏的收音机、10多盏用坏的煤油灯……

翻开王继才的海防日志,离世前一天他记录道:2018年7月26日,多云转晴,上午有3艘渔船经过,下午有1艘货轮经过,晚上四盏海面航标灯正常照明,无其他异常情况发生……

猜你喜欢

王志国守岛王继才
追星星的人
在路上
守岛就是守国——女儿眼中的父亲王继才
话剧小岛往事
王继才 瞭哨抛家赤胆琦
守岛的士兵
两个人的五星红旗
Effect of the tumescent infiltration solution temperature on body temperature
“从算式到方程”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