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研究
2019-05-28王雅
王雅
【摘要】目的 对护理干预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中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实验组(护理干预),经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9..0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控制疾病的发展,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然后除了必要的治疗外,有效的护理也有着重要的意义[1]。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在护理的过程中,因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导致医护纠纷、降低生活质量等[2]。在此次研究中将我院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并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下为数据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实验组(护理干预),各22例。其中,对照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50~74岁,平均(62.0±3.2)岁;实验组男13例,女9例,年龄50~75岁,平均(62.5±3.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①病症护理:患者入院后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的异常变化,在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等症状时可证实病情加重,应及时告知医生并作出正确的处理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②呼吸道护理:因患者年龄较大,从而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应控制好病房中的湿度,定期进行消毒,保持良好的通风,协助患者做好口腔、呼吸道的护理,保证呼吸道的通畅。③用药护理: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患者抗生素,同时向患者讲解用药的意义、重要性,以免患者出现抗拒治疗的情况。另外密切关注是否有便血、呕吐等症状。④宣教护理:通常情况下患者对疾病并不是很了解,因此在发病后易出现恐惧、焦虑等心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饮食注意事项等。
1.3 观察指标
利用生活质量问卷[3]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包括身体状态、心理情况、情感状态、文娱活动、人际交往以及睡眠质量,评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22例患者身体状态、心理情况、情感状态、娱乐活动、睡眠质量、人际交往评分分别为(55.7±3.2)分、(75.7±5.2)分、(71.4±5.1)分、(68.7±4.3)分、(67.7±4.1)分、(69.7±4.6)分,实验组22例患者身体状态、心理情况、情感状态、娱乐活动、睡眠质量、人际交往评分分别为(71.2±4.9)分、(91.5±7.0)分、(91.9±7.2)分、(92.6±7.5)分、(88.3±6.9)分、(93.3±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44、8.103、10.390、12.363、12.035、11.655,P<0.05)。
3 讨 论
通过研究证实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极大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实施护理干预后使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不再恐惧疾病,使患者意识到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可控制病症的发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有效的沟通不仅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感情,更降低医护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冯琼芳,吴瑞英.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6):7-9,28.
[2] 代翠琳.无缝护理模式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8):79-80.
[3] 任 敬,刘小英.综合护理模式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及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17,39(13):2061-2063,2067.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