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他们的面容观照自己
2019-05-28彭佳景
彭佳景
“新时代、新答卷”。在建国七十周年之际,本刊也陆续为广大读者交上“教育答卷”。从诸多教育广角中,本期截取了特殊教育的“镜头”,为大家重点呈现株洲特殊教育群像。从这个侧面着眼,不仅因为特殊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希望以这一群体老师们的面容观照自己,让教育更大踏步地前行。
与其他普通学校相比,特殊教育学校有着不一样的“生命气质”。这份气质来源于师生,老师纯粹良善,孩子们天真快乐。保有这份气质的“源头”当追溯至“爱”。特殊教育予残缺以尊严,将生命融入生命,用爱成全爱。
关于这些特殊的孩子,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他们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有时,他们在世人眼中遇见歧视;有时,他们在家人心中被视为累赘。而这些老师,却深知他们是一群因身体缺陷而落入凡间的天使,给予他们最真挚的呵护。老师们清醒地知道,给予他们关爱,保护他们的尊嚴,健全他们的人格,责无旁贷。
或者,可以说老师和孩子互相影响、相互成全。孩子们在爱里,学会说话、认字,懂得生活常识,仍旧抱有纯粹的快乐。而他们在给予爱的过程中,内心益发温暖,心思愈加提纯,心底有韧劲,脸上有笑容。
于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们而言,引导和教育好这些“聋哑盲”孩子,却意味着生命中需扮演比常人更多的角色。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照顾起居,为学生穿(脱)衣、喂饭,乃至洗衣、揩拭粪便,做着老师、母亲、康复师、心理辅导员、生活指导员、保姆……在这些孩子身上,没有哪一件小事能轻而易举完成,老师们就这么一遍两遍百遍千遍重复着。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经历了职业生涯中各种异乎寻常的挑战,不断让孩子们感受着教育的温暖和力量,给他们成长的快乐和收获。
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心底皆有大爱。除却特殊学校在校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尚有不少残疾儿童少年,他们中有的还未能入学。在老师们眼中,这些孩子更需要关爱。于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他们指导随班就读,对因残障而不能入学的孩子,他们送教上门。由此,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的立体网络逐步形成。
“大爱”是教育的本质要求,无论何时、无论何种门类、无论哪个阶段的教育都应当以爱为底蕴。由特校老师们的脸上,我们可以看到慈和、淡然、宁静、真诚,看见爱,看见光。以他们的面容观照自己,我们是否应该更好地反思,更多地努力,更快地前行。从这个层面而言,他们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我们心底里的“职业身影”。
去年6月,我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发布,明确了我省特殊教育的任务与目标:到2020年,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全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其中2018年-2020年分别达到92%、93%、95%,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规模显著扩大。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运行保障能力全面增强。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推出株洲特殊教育群像这个典型,弘扬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为了让广大教师学习他们的优良师德,承担起自己的职业使命,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教师队伍,促进特殊教育质量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