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所农村高中成功的密码

2019-05-28谭理

湖南教育·C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学校老师教育

谭理

从湘潭市城区西行数公里,即至湘潭县杨嘉桥镇境内。蜿蜒流淌的涟水河畔,坐落着一所幽静典雅的学校———湘潭县第十中学(以下简称“湘潭县十中”)。

作为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学校,近几年来,该校连续获评全国、省级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和标兵单位,先后荣获市、县高考上线率提高奖、培养特长人才奖等奖项。其成功秘诀何在?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古樟垂绿、花草铺锦的校园。

让每位老师得到家庭般的关爱

在湘潭县十中的校园里,英语教师陈凤娥的身影总是格外醒目。因为身患红斑狼疮,无论天晴下雨,她的手中总是举着一把伞。

在病情被确诊后,医生建议陈凤娥病休,但她放不下工作,几次执教高三英语。后来,学校领导考虑到她的情况,多次找她谈心、做工作,为她安排了学校图书馆、档案室等相对轻松的岗位,方便她疗养身体。陈凤娥在感动之余,接受了大家的好意。

“学校对我太关心了,学校就是我温暖的家!”去年下半年,得知学校急需有经验的英语教师,陈凤娥主动申请,再次走上了三尺讲台,执教高一年级两个班的英语。

“在教师管理中,我们坚持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关心教师,发展教师的人本理念。”这是湘潭县十中校长梁迎新的治校观。正是在她的引领下,教师与校领导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人际关系和谐,大家彼此理解、相互尊重与支持。

胡红莲老师的丈夫突发脑溢血,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于是,她每天都要奔波于学校和医院之间,身心疲惫。正当她感到困难重重时,学校组织老师看望慰问、组织师生捐款并找相关专家会诊。

在丈夫接受治疗的这段时间,胡红莲没有请过一天假,还多次担任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恩学校这个大家庭,她说:“我无愧于一个妻子的担当,无愧于学校的培养,无愧于学生的信任,也无愧于自己的良心!”

有一年高考临近,副校长郭耀武的岳父去世了,特殊时期,为了不影响学生最后的冲刺备考,郭耀武主动和岳父家说明情况,坚守在学生后勤服务的工作岗位上。

在湘潭县十中,像这样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

正如学校党支部书记刘术光所说:“一起工作是缘分,和睦相处是本分,团结互助是福分。这也是学校老师提升自我、发展自我、高标准工作、高境界做人的职业追求。”

让每位老师得到最大程度的成长

采访中,记者因老师们火辣辣的激情、热腾腾的干劲、急匆匆的脚步而感佩不已。老师们普遍反映,这些年来,学校充分尊重教师的人格,善于发现每一位教师的闪光点,一切从教师出发,知人善任,用人所长,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梁迎新告诉记者,要维系教师们良好的心理状态,学校就必须在政治上关心教师的成长,在业务上关心教师的进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机会。

确实,在湘潭县十中,教师的学习活动很多。除了校领导每人每年为全校教师上师德教育课之外,学校还经常邀请校外教育名家来校讲师德课和专业课。

在激励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学校实施教师读书计划,每年统一为教师购置相关专业书籍,开展读书分享会。除此之外,学校还认真组织各种赛课活动,例如,新教師的“亮相课”“验收课”“汇报课”等拜师学艺活动,一年一度的“新星杯”教学比武活动等,促教研教改,促专业水平提升。

湘潭县十中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特别注重具体的措施引领:一是培养教师,学校推行青蓝工程,实行师徒“捆绑制”,让结对师徒签订协议,规定各自职责、帮带内容和考核标准。二是实行新教师过关制,要求青年教师在入职五年内过“五关”,即思想品德关、教学技能关、教材教法关、教育管理关、教育科研关。三是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每次大考后,先提供讨论提纲,各学科教研组教师人人发言,认真分析总结考试存在的得与失,提出改进措施。这些引领从环境、教学、成长等方面给教师提供了专业成长的平台,很好地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使教师们保持着积极上进的良好状态。

青年音乐教师刘石花的名师成长之路即是最好的见证。从教十余年来,刘石花每次参加各级各类赛课活动之前,总会先在学校说课、试教。学校领导、同事都会积极参与评课,谈看法、谈建议。刘石花将大家的意见记在本子上,消化加工后迅速应用到课堂改进中,在反复打磨中让自己的教学走向完美,走向成功。正是得益于湘潭县十中打造的名师成长机制,如今,刘石花已成为当地公认的教学能手、音乐名师。

据了解,近年来,湘潭县十中已有40余名中青年教师实现了一年入门、三年合格、五年成骨干的教学相长梦。

在专业成长的路上,湘潭县十中的老师们一直在思考:农村普通高中的功能是什么,定位又是什么?

“学校能送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最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终生难忘的教育和终身受益的情感与能力。”副校长付义文说,“老师们应该把做好本职工作看作是自我提升的首要条件,把学生的问题看作是自己的问题,把教学难题看作是研究课题的阶梯。这些年,学校取得的成绩,就是教师群体攻坚克难的必然。”

在湘潭县十中,校领导、教研组长、班主任、科任老师都紧紧围绕教育教学,积极努力成为各项工作的谋划者、执行者和推动者,大家相互配合,共同提高各项工作的质量。每次工作例会上,各部门汇报工作计划落实情况,总结工作中的亮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大家统一思想,找准差距,明确方向,指导并制定本周乃至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策略、方法等,扎实落实“高中三年一盘棋”的思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把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做好,成了老师们思想和行动的唯一准则。这也促使学校各项工作年年跃上新台阶。

让每位老师甘当学生攀登的垫脚石

学校的种种举措在让每位老师感到温暖的同时,也将这份光和热传导至学生身上。

去年,从教二十年的杨冬其老师又一次带高三毕业班。班上易思妤同学在长沙学习美术,直到参加完美术考试后才回到学校。由于长时间专注艺术备考,易思妤的文化成绩掉队了。

怎么办?

杨冬其主动找易思妤谈心,得知她术科成绩已上本科线,现在因文化成绩不理想,加上父母身体状况不好,倍感压力。了解情况后,杨冬其让易思妤住到自己家里,既方便辅导她的功课,也能够在生活上给予她更多照顾。

每天下班回家,杨冬其会对易思妤进行一对一辅导,他的太太也会帮他做好后勤服务。渐渐地,易思妤的文化成绩得到了提高,最终,她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真诚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是湘潭县十中老师们共同的师德坚守。

五十多岁的刘德良老师担任外语教学,教高三毕业班已超过十届,他以老黄牛的精神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187班王苏同学因父母患病,家中经济条件极为困难,刘德良多次向相关部门与爱心人士寻求帮助,为王苏解决了高中三年、大学四年的学费问题。132班楚京琴同学家庭贫困,高中三年的学费、吃住费用全部是刘德良负责,此事在全校师生中被传为美谈。

早年有个学生叫王兵,因父亲突发重病,便想放棄上学。刘德良找他谈心,帮助他争取到学校的支持,解决了他的困难,让他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并考上大学。去年,王兵为感恩学校,给学校捐赠了40多万元的路灯设备。

“给予学生终生难忘的教育和终身受益的情感与能力”不仅是付义文的教育理念,也是湘潭县十中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中的真实写照。

高二学生刘浪曾经很懒散,干什么事都慢吞吞的,学习也提不起精神。老师们没有简单地给他打上“标签”,更没有一味批评了事,而是遵循教育的初心,为他量身设计蜕变方案。

通过与刘浪真诚地交流,老师们发现,在这个大男孩的身上其实有着许多的优点:乐于助人,懂得感恩,愿意为他人、集体服务……基于这一发现,刘浪的班主任鼓励刘浪参加班级黑板报的编写工作,让他和同学一道,定期完成黑板报的更新。

来自老师和同学的信任让刘浪备受鼓舞,也让他拥有了改变自己拖沓毛病的动力源。在大家的帮助下,他不仅改正了懒散的坏习惯,还加入了共青团组织。刘浪认真地说:“只要努力,就有收获。”

高一学生李帅以前经常卖弄小聪明,搞恶作剧。有次用水性笔在前排同学的衣服上悄悄地画了一只小动物,下课后,同学向老师“报案”。

当天下午班会时,老师拿着那件校服向全班同学展示说:“这幅画有创意,画作者有绘画素养,可以在这方面去发展。”同时,老师也指出,不能在别人的衣服上画这样的画,上课时要专心听讲。

老师的话语里虽然没有一句责备,却让李帅深受触动。下课后,他不仅向同学承认了错误,还主动把衣服洗干净。从此,李帅改掉了搞恶作剧的坏毛病,加入了学校书画兴趣小组。

“做教育是一种福分,生命会备受滋养。”在梁迎新看来,教育植根于爱,有了爱的指引,教师才会从心出发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她期望着,无论何时,在十中的校园里,都能看到这样的画面———老师们播种着幸福的教育,学生享受着被教育的幸福。

猜你喜欢

学校老师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老师,节日快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