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港珠澳大桥施工总营地设计实践

2019-05-28姜立得曾芸

中国港湾建设 2019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区营地办公

姜立得,曾芸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230)

0 引言

施工总营地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的配套临时工程。由于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是位于伶仃洋中集桥、岛、隧于一体的超级跨海通道工程,施工总营地较常规工程的施工营地有着使用时间较长、功能复杂、形象要求高等特点,因此可供参考的工程经验不多。

2010年自工程开工建设开始之前,参与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等各方就散落在珠海的各个角落,租用酒店、写字楼、居民住宅楼等进行办公,不仅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还不利于工程各参建方的统一协调部署,因此迫切需要新建一个施工总营地。而作为超级工程的施工总营地其外在形象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品质高、形象佳的施工总营地不仅代表着当代企业建设者们崭新的精神面貌,也表达了参建企业建设高品质超级工程的决心。而施工总营地的临时性又要求设计尽可能的利用现有环境条件,通过设计优化尽量节省造价。因此施工总营地就是在这种品质要求高而工程造价又要尽量节省的各种矛盾中寻求最佳平衡点的一种设计[1]。

1 营地的功能定位与规划选址分析

统一规划和建设施工总营地主要有两大功能。其一是展示宣传功能,展示超级工程的总体形象,向社会各界甚至是全球宣传各参建企业在兴建大型交通工程的实力。其二是使用功能,为设计、施工、监理、咨询和现场管理等各参建单位提供现场办公生产生活的场所。常规工程的施工营地一般是利用主体工程用地或就近的用地进行营地建设,而全长55 km的港珠澳大桥里程较长且均位于外海中陆地,依托性差,参与桥梁、海底隧道、海上人工岛的建设单位众多,因此需要在周边区域择址建设施工总营地。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比较,施工总营地规划选址位于珠海市情侣北路后环4号地块,位于琪澳大桥引桥西侧,选址卫星图见图1。

图1 施工总营地选址卫星图(2010年6月)Fig.1 Site selection satellite imagery of the construction camp(June 2010)

临时施工总营地选址距港珠澳大桥的核心工程岛隧现场约25 km,地块可用面积达60万m2,能满足施工总营地建设规模方面的要求。从规划管理部门处咨询得知,工程拟用地尚未纳入城乡规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当中,未具备建设用地的出让条件,临时施工营地正好利用城乡规划的空窗期进行建设,因此用地性质也满足城乡规划建设要求。综合考虑营地的功能及建设规模等条件,营地选址具有以下优势:1)具有足够长的岸线和航道资源,用地紧靠珠江边且水深等水文条件适宜建设物资运输的公用码头。2)用地有较完善的公用设施等基础条件,用地的东侧为已修建的城市道路,已建成给水排水电力通讯等管网。3)用地周边具有较好的生产生活条件,用地周边已建成多个现代化的住宅小区,距离历史文化名镇唐家湾镇仅4 km。

图2 营地总体规划图Fig.2 Master plan of the camp

2 总平面规划设计

施工总营地由北往南布置了码头、堆场及办公生活等3大功能区域[2-3],见图2。

北侧沿江有800 m的码头岸线,规划有3个凸堤式驳船码头和1个栈桥连接的顺岸式材料码头。紧靠码头的沿岸区分别布置了各个施工标段的材料堆场区,总面积为21万m2,由东西走向的横一路将办公生活区和生产区隔离开来,主道路和东侧的城市干道唐淇路相连通,达到动静分区、施工和生活车辆分流的设计思想。最南侧的办公生活区总面积为25万m2,按工程施工标段又分为岛隧标段区、检测监理区、CB03、CB04、CB05桥梁标区、交通工程一标、交通工程二标及公共服务和预留发展区等多个区域,其中预留发展区的面积约为14万m2,办公生活区南侧设置1条东西走向的横二路同唐淇路相连,2条横向主干道串联起内部多条纵向次干道,自然而然地将场地分为多个独立的功能地块,同时也满足环形消防车道及场地两个出入口的救援需求[4]。满足场地两个出入口的消防安全救援需求。

场地平整及软基处理依据场区的地质条件、总体规划布置及使用功能要求等因素将营地分为A、B、C三个大区采用堆载预压法进行软基处理。根据场区交地时间、地基承载力不同等要求,将场地分为建筑区、道路区、绿化区及重载区等不同区域,分别采用不同的经济堆载厚度,临近区域考虑倒载1~2次等精细化设计方法,为节省工程造价创造了有利条件。

3 办公生活区的院落空间设计

办公生活区是营地的重点设计区域,特别是先期进入营地的岛隧标段区。岛隧标段驻地设在营地东部,东临淇澳大桥,其西侧为位于整个营地中心的公共服务区、检测监理驻地,北侧为堆场区。岛隧标段驻地办公、生活独立分区,分占驻地南、北端,各有独立对外出入口,交通流线各自独立。

图3右下角的前面两排为办公区的6栋建筑,第1排居中的两层建筑是总项目部办公楼、两层的设计咨询楼居右、单层的报告厅居左,第2排平行的3栋两层建筑是各工区办公楼。

图3 岛隧区鸟瞰图Fig.3 Aerial view of island tunnel area

总项目部办公楼居中,其余办公建筑结合园林绿化错落有致的分列布置。生活区按总项目部、各工区、招待区分区布置,各区均独立宿舍及食堂,共设置3个分工区,这种布置方式在桂山沉管预制工厂的总平面布置中也有所体现[5]。整体采用中国传统的院落围合型平面布置方案,办公区建筑围绕总部办公楼对称布置,正面的半围合广场自然而然的凸显出总部办公楼的主体地位;办公区和生活区建筑均围绕着中间的篮球、足球运动场地形成围合的向心形平面布置方案,各工区又有各自独立的小院落,形成院中有院、开放和私密兼具的立体功能空间。注重建筑及建筑环境空间规划设计的同时,也可以强调建筑与环境空间的时间性设计[6]。各分区生活建筑布置整齐有序,分区间设置体育文娱设施、绿化小品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4 简洁的建筑形式

施工总营地办公生活区的建筑为1~3层的多层建筑,总计53栋,总建筑面积超过8万m2。常规的施工营地建筑多以活动板房为主,活动板房有着自重轻、施工工期短、材料可回收、利用率高等优点;其缺点也较明显,如耐火极限差、隔音效果、耐久性及使用体验感较差。依据项目的特点及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综合确定施工总营地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或砖混结构形式。经过多年的使用后证明此选择是极其正确的,正是这种结构形式才能经受住“山竹”、“天鸽”、“彩虹”、“韦森特”等多次强台风的考验。

针对砖混结构建筑自重大的不利因素,设计对于房屋建筑部分的地基进行针对性特殊处理,如抬高建筑地坪标高,采用宽扁形基础梁等设计方法,尽量降低因不均匀沉降导致的墙体开裂风险;针对施工周期较长的不利因素,无论是办公建筑还是生活建筑,设计尽量采用统一的标准模式而减少施工的难度,再结合现场的施工管理进行合理解决[7]。

居住的宿舍采用内阳台的形式,内阳台结合飘窗台的布置形式,外部自然的解决了空调室外机的安放空间,内部也增加了晾晒及瞭望的空间,在不增加建筑面积的基础上使得每个居住空间都有一个多功能的使用空间,见图4。

图4 宿舍飘窗设计Fig.4 Bay window design of dormitory

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仅体现在建筑的细部设计中,还体现在营地的整体空间布置上。营地的办公、生活等建(构)筑物与景观绿化设计,参照居住组团的布置模式进行设计,而且还有着低密度低容积率高绿化率的高档住区才有的室外空间,有着绝佳的一线江景资源,真正做到离尘不离城的居住办公体验。

整个营地建筑没有采用非功能性的装饰性构架,也没有采用过多的装饰性材料进行贴、挂等复杂的施工工艺,均采用简洁的建筑形式及灰白色的外墙涂料,没有其它第二种颜色,真正做到绿色节能建筑[8]。没有复杂夸张的建筑造型设计,也没有采用五彩缤纷的颜色来装饰建筑,不追求表面上的华丽和矫揉造作的丰富感,有的只是整齐划一、硬朗大方的外形及布局,透出质朴、纯净的美。

5 结语

港珠澳大桥施工总营地创造了新型的中交模式的营地,本大临工程一改以往传统的施工营地建筑采用钢结构板房的模式,而采用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此模式是较适合临海区域的高温、高湿、高热及台风频发的客观环境,适合施工周期较长的项目工程,使用安全体验舒适的施工营地不仅体现施工总承包单位的企业形象,更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底蕴。

本工程的营地自2011年投入使用以来,迎来大量的参观者,还借鉴用到南沙、斯里兰卡等项目工地中。

港珠澳大桥施工总营地的建设奠定了中交的常用色。施工总营地的建筑没有五彩斑斓、鲜艳夺目的颜色,有的只是整体的、低调沉稳的灰白色,强调的是营地的整体感、平实感。此设计理念也在随后的桂山预制厂工程、岛上建筑工程设计中得以延续,甚至影响到项目的工衣颜色,渗透到中交企业的方方面面。

猜你喜欢

生活区营地办公
Camp welcomes kids back
AKTION MENSCH总部办公空间
回归营地活动
Sharecuse共享办公空间
X-workingspace办公空间
小班生活区活动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
浅谈自升式钻井平台生活区设计要点
建筑施工生活区节电设计探索
探讨医院生活区推行物业化的可行性
板龙很呆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