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人工岛总平面设计
2019-05-28何祖淋姜立得
何祖淋,姜立得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230)
0 引言
人工岛的建设在港珠澳大桥项目中是一大亮点,东、西人工岛作为港珠澳大桥项目海上桥隧的连接枢纽,不仅具有项目管理和养护救援功能,同时还具有旅游观光、环保安保和基础设施用房等其它功能。
东、西人工岛及岛上建筑的外观、造型以及材质,规划设计均十分慎重的考虑互相呼应、匹配,力求从远眺到近观都给人以气势磅礴感,宛如珠江口的两颗海上明珠。两岛接连蜿蜒的大桥,又如一对盘踞于汪洋的麒麟,守望着伶仃洋的百年沧桑,展望三地辉煌的明天[1]。因此安全,经济,美观,节能和环保的规划岛面布局成为港珠澳人工岛岛面设计研究的关键。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介绍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特别行政区、广东省珠海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大型跨海通道,项目包括:从粤港分界线至珠海、澳门口岸的海中主体工程,总长约29.6 km,其中包括长5.99 km的海底隧道、两个长度均为625 m的海中人工岛以及长22.8 km的海中桥梁。为实现桥隧转换和设置通风井,主体工程隧道两端各设置一个海中人工岛,东人工岛东边缘距粤港分界线约366 m,西人工岛东边缘距伶仃西航道约2 000 m,两人工岛最近边缘间距约5 584 m。
东人工岛岛上建筑主要以旅游观光功能为主;西人工岛岛上建筑主要以管理功能为主。两岛的主体建筑造型力求简洁大方,形式追求统一,突出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使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构成“岛即建筑、建筑即岛”的设计构想[1]。
1.2 场地条件
1)地处珠江口外海人工岛上,远离大陆20 km以上。
工程施工条件恶劣,缺乏市政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施工效率低,原材料、水、管线、设备等全部需要水陆转运和临时储存,施工组织需更加合理、科学[2];为满足与香港同标准的环保要求,需减少生活生产垃圾并及时外运。
2)海洋性气候条件,易受台风影响。
珠江口为标准的海洋性气候,每年平均约3次台风,冬季易受寒潮影响,高风压环境。
3)处于高温、高湿、高盐雾环境。
高温度、高湿度、高盐度的环境对混凝土、钢构件、设备系统等的腐蚀影响明显,并进而影响其工作寿命。
4)人工岛靠近香港机场,城市规划要求,岛上建筑有限高要求。
5)三地共建共管,设计使用年限120 a,设计施工按三地标准就高要求。
国内建筑设计基准期为50 a,本项目设计使用年限为120 a,如风压风速、暴雨强度等直接影响幕墙、结构、给排水及其各配套的供电、控制等系统的设置标准。港珠澳大桥为粤、港、澳三地共建共管项目,其耐久性要求、维护便利性要求以及养护要求均高于国内一般的建构筑物。
2 人工岛总平面设计
港珠澳人工岛作为港珠澳大桥一个重要的交通转换节点,人工岛总平面设计需解决的问题很多,涉及的专业面也广,因此设计必须深入了解项目的设计背景、所处的地理环境、规划要求等前期设计输入条件[3],以全局观统筹各相关设计专业,合理解决项目设计、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开展多方案设计比较,从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使项目设计的总平面富有逻辑、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交通流线顺畅[4]。以下结合港珠澳大桥项目中人工岛案例,通过平面布置、场地竖向设计以及室外综合管线等设计要点[5]展开总平面设计介绍。
2.1 平面布置
东人工岛岛面呈贝壳状,长度约625 m,岛面最宽处尺寸约230 m,岛面面积约为10.2万m2,其中建构筑物占地面积约为1.8万m2,道路广场面积约为8.4万m2。岛上建(构)筑物主要包含主体建筑、减光罩、4个越浪泵房、消防水池、挡浪墙、排水明渠及污水处理池等,各建(构)筑物具体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东人工岛总平面布置Fig.1 General layout of the east island
人工岛岛面范围区域类似于常规陆域工程项目的建设用地红线,人工岛基本是以港珠澳大桥整个交通主线路为中心对称轴,将岛面可分为几乎对称的主线南区和主线北区两个区域。岛上紧靠“用地红线”设置1圈用做防洪挡浪的墙,紧挨挡浪墙结构基础内侧设置环岛的排水明渠。环岛排水明渠上在南、北两区内各均匀布置2座单层的越浪泵房。人工岛作为海上桥隧的连接枢纽,岛上主体建筑具有项目管理和养护救援功能,同时还具有旅游观光、环保安保和基础设施用房等其它功能,为了保证整个港珠澳大桥人工岛的防洪排涝安全要求,人工岛上的4个越浪泵房充当着重要角色。在港珠澳大桥主线路上人工岛岛头位置布置岛上主体建筑,是整个人工岛上的点睛之笔:东人工岛主体建筑地下2层,地上4层,建筑高度为23.6 m;地上建筑面积为26 677.92 m2,地下建筑面积为14 456.86 m2;西人工岛主体建筑地下2层,地上3层,建筑高度为20.5 m;地上建筑面积为18 997.41 m2,地下建筑面积为13 125.4 m2。环岛排水明渠与主体建筑之间设置8 m宽环岛交通道路。在人工岛岛面中心位置,紧靠主体建筑位于下穿隧道口处设置隧道口长110 m减光罩。
西人工岛岛面长度约625 m,岛面最宽处尺寸约190 m,岛面面积约为9.8万 m2,其中建构筑物占地面积约为1.6万m2,道路广场面积约为8.2万m2。岛上建(构)筑物主要包含主体建筑、减光罩、4个越浪泵房、消防水池、挡浪墙、排水明渠、冷却塔及污水处理站等,各建(构)筑物具体分布如图2所示。
图2 西人工岛总平面布置Fig.2 General layout of the west island
从宏观上进行功能分区安排是总平面设计的核心工作,它确定了各构成元素的各自形态以及元素之间的相互关联,从而确定了场地的基本形态[6]。东、西人工岛岛面采用中式对称布置原则,岛面空间布局经济紧凑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交通流线顺畅。
2.2 场地竖向设计
人工岛总平面设计坐标系为桥梁工程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经过前期多方论证、数字分析、实验模拟等方法收集数据,经济、合理分析人工岛的岛面竖向标高。明确了东人工岛岛面高程为5.80 m,环岛道路标高为5.30 m,挡浪墙南侧标高为8.50 m,北侧标高为8.00 m,沿岛面挡浪墙一圈内侧设置排水明渠,排水明渠的面标高为5.00 m。岛面上排水坡度0.3%~3%,岛面排水方向如图3。
图3 人工岛排水方向断面图Fig.3 Drainage direction profile of the artificial island
西人工岛岛面高程为5.40 m,环岛道路标高为5.20 m,挡浪墙南侧标高为9.50 m,北侧标高为8.00 m,沿岛面挡浪墙一圈内侧设置排水明渠,排水明渠的面标高为5.00 m。竖向设计的合理性可以保证工程功能要求,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施工的进度,降低工程的造价。
2.3 室外管线布置
人工岛岛面室外场地中布置的管线种类比较多,管线的包封结构也比较复杂,每种管线的性质、用途、技术要求和管径大小均不相同。因此进行室外管线综合设计能够统筹安排在人工岛有限空间的位置,协调管线和建筑物、构筑物以及绿化之间的关系,为管线的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7]。
东、西人工岛岛面室外管线布置一般原则[8]:1)采用规范统一的坐标和标高系统;2)所有管线力求短捷,少转弯,少交叉,尽量和岛上道路平行或垂直;当管线需转弯敷设时,其转弯半径符合有关规定;3)当管线交叉布置发生矛盾时,一般应以压力管道避让重力流管道;小管径管道避让大管径管道;技术要求低的管线避让技术要求高的管线;4)各类管线之间的间距及其与建筑、设施的最小水平和垂直间距符合三地技术标准;5)管线布置需考虑方便施工、检修且不影响交通,地下管线尽量布置在岛上道路与挡浪墙之间的岛面景观地下位置。室外管网根据岛面形状、功能分区,科学、经济考虑管线的路由路径,具体布置方式如图4所示。
人工岛上的各种管线主要是由经港珠澳大桥沿桥敷设至人工岛,在人工岛岛面的环岛排水明渠与环岛道路之间的回填空间敷设管线,接至岛上主体建筑,连通东、西人工岛。
图4 东人工岛室外管线布置Fig.4 Outdoor pipeline layout of the east island
3 结语
在外海寸土寸金的人工岛上,平面规划分区需严谨、合理,针对区域水文、地形地质等比较复杂的建设条件,对其平面形态和布局、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陆域形成、水体交换等特点进行研究、归纳、总结,通过大量的方案比选、模型试验、数值分析得出标准和方案。总平面设计必须密切结合环境,做到因地制宜,功能流线组织明确,平面紧凑,结构经济合理,设备管线布置相对集中规整,从而实现项目的安全、经济、节能、环保和美观的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