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牌照”打开大市场

2019-05-28

甘肃农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菌棒牌照大棚

本刊记者 一 得 文/图

士子村一瞥

农产品是食品的源头和基础,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食品安全,也关系着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天水市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坚定不移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质量发展和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该市全力抓好民生质量服务,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快服务理念更新,强化从生产到流通到消费的全过程监管,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近日,记者走进天水,对该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行了相关采访。

调结构,壮产业

在天水市秦州区杨家寺乡士子村,记者看到,大片的蔬菜大棚连成一片,蔚为壮观,大棚里,前来务工的农户正在栽种蔬菜幼苗。

这里正是秦州区金土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从2014年开始,何甲奇陆续流转土地463亩,成立秦州区金土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了专业种植蔬菜之路。

该合作社的理事长何甲奇告诉记者:“以前,周边的百姓都以种植小麦和少量蔬菜为主,产量低、收入低,农产品质量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大胆尝试合作社模式,以无公害蔬菜种植为标准,带着周边100多名农民种菜致富。无公害蔬菜种植,首当其冲的就是要保证蔬菜的质量安全。

“通过政府组织、自行前往等方式,我去了山东等蔬菜种植主要地区学习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技术。”何甲奇说道,在果叶病虫防治方面,采用茄果专用片,即种植蔬菜幼苗时,每颗幼苗根系放一片茄果专用片,防止根系病虫。

在真菌防治方面,采用绿色环保的“控菌一号”。即在大棚内悬挂器皿,内置消融了“控菌一号”的液体,随着液体挥发,消除空气中的真菌。

“蔬菜长成后,我们还会进行残留物、有害物质检测,确保我们出售的蔬菜质量绝对安全。”何甲奇介绍,基于此,他于2016年申请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有了质量安全“牌照”,合作社的蔬菜销路立即被打开,价格也比之前高了不少。

何甲奇对记者说:“认证后的蔬菜直接供往麦积区的超市,可以说供不应求,价格也好,我着急的不是卖不出去,而是我生产不出来更多的产品。”

往年,大棚蔬菜总会遇到突然变天被冻坏、冻死的情况。今年,为了避免这一情况,何甲奇特意准备了8000块增温块,防止下雪时冻伤蔬菜。

近几年,该合作社已经在当地示范带动发展设施蔬菜460亩,建成蔬菜钢架大棚近400座,村民不但增加了收入,还学会了蔬菜种植技术。

大棚

粘板

“控菌一号”

秦州区是甘肃省17个扶贫“插花型”县区之一,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特别是杨家寺等西南片区的10个重点贫困乡镇。这些乡镇地域偏远,产业发展滞后,如今,通过蔬菜产业发展,让农民看到了希望。

打造“木耳之乡”

在天水市麦积区利桥镇百花村的天水森源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工人正忙着生产。

基地的技术员陈慧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了确保木耳质量,我们从建立检测室、加强种植户技能培训等方面入手,从灭菌取样、菌丝培养、接菌种植等各个环节确保木耳质量安全。之后,种植出的木耳将包销至天津等地。”

近年来,森源公司在区政府各职能部门特别是农业部门的大力指导和项目支持下,立足产业带动,不断摸索和发展适合贫困群众参与的新型产业,努力培育产业,完善产业链条,不断创新带动模式,初步趟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路子。企业已完成产业发展重点转向设施食用菌研发和种植转型升级,木耳产业园建设初具规模,并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5年产品完成“利桥”商标注册,2016年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16年9月产品获得第十七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食用菌利桥种植基地获得精准扶贫培训基地认证,截至目前,食用菌种植技术共培训精准贫困户人员237人次。

液体菌室

工人正在生产木屑

厂区一角

木材

木屑

该公司经过农业产业化的实践,深刻认识到未来农业的发展将是数量和质量的并重,未来产品的关键在于绿色安全、优质营养。企业在优化产品结构、坚持质量标准、有效防范风险、着力把“利桥”牌打造成绿色食品品牌上下功夫;在积极配合区农安办做好基地年度检查和产品抽检工作、充分利用自检设备抓好自检上抓落实;在积极参加绿色食品检查员、监管员培训班、增加企业内检人员数量和提高内检人员业务能力上想办法。

2015年,该公司在利桥镇魏家庄流转100亩土地建棚进行地栽试种,摸索出了一套适宜本地种植的代料栽培技术。

随后,以“村‘两委’+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集体经济与村民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向利桥、杨河及百花三个村内有条件种植的贫困户推广,并以“强化培训、赊销菌棒、跟踪服务、回购产品”等一系列惠农增收措施,带动20多户农户,以优惠的价格累计供应了近80万个菌棒。

去年,该公司实施基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并让利20%的股权,主导利桥镇秦岭基地实施“三变”改革,使贫困户和村集体获得80%的利润分成。

“接菌后,我们将菌棒以免费、优惠的形式提供给种植基地,供发菌种植。”公司的负责人颉云介绍,公司厂区为周边30多名农民提供了岗位,每人每年收入约2万余元。

据他介绍,目前,种植基地有大棚200多个,预计全年投放菌棒200万棒,计划实现综合收入1200万元。同时,在其它适宜种植的村庄以插花布点、示范引导的形式,建设80至120个大棚,安排投放菌棒80万棒,奋力打造“木耳之乡”,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近年来,麦积区委、区政府围绕“质量兴农”和“绿色发展”两大主题,抢抓全省绿色食品许可审核工作试点县区的有利机遇,依托产业优势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

为保障农产品质量,麦积区建立了由农业局、畜牧局牵头负责,卫计、工商、商务、粮食、质监、公安、财政、食药监等部门配合的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机制,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和动物卫生监督所,加大对粮食、果品、蔬菜等种植业农产品、肉蛋奶等畜禽农产品安全生产、流通、储藏、销售环节的指导和督查等工作,确保了全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猜你喜欢

菌棒牌照大棚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汽车牌照灯产品的配光设计与测量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汽车牌照
JBZ—S—4型菌棒注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