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与对策
——以山丹县位奇镇汪庄村为例

2019-05-28张连瑞

甘肃农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农业发展

张连瑞,王 春

1.甘肃省山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山丹 734100;

2.甘肃省山丹县农业农村局,甘肃 山丹 7341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本文以山丹县位奇镇汪庄村为例,深入分析基本情况和发展优劣势,提出具体思路举措,精心绘制“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图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山丹县位奇镇汪庄村2013年被列为全县13个贫困村之一,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172人,截至目前剩余未脱贫户12户31人,贫困发生率从8.7%下降为1.77%,已退出贫困村序列,并于2018年8月顺利通过贫困县摘帽第三方评估验收。现有耕地4 800亩,草原面积2 290亩,8个社,429户1 752人,其中常住人口860人,占总人口的49%。共有党员68人,其中女性党员9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党员11人,能人党员2人。近年来,汪庄村抢抓精准扶贫历史机遇,全村平整土地3 800亩、衬砌渠道16km,铺筑田间道路20km,铺设低压暗管4km,硬化川口路11.6km,架设路灯68盏,全面完成D级危房和存量C级危房改造,全村实现了自来水管网、动力电、4G无线网络和电信宽带全覆盖,村容村貌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二、发展优劣势

(一)发展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汪庄村土壤肥沃、无污染,开发利用土地多,草原面积广阔,农业基础条件好,是农牧结合的经济类型区,具有发展戈壁农业、经济林果、畜禽养殖的天然优势。二是交通区位优势。汪庄村距离县城11km,川口路穿境而过,通村路及通户路全覆盖,通道经济优势前景广阔。三是基础条件优势。在川口路沿线开发乡村民俗文化体验、乡村记忆馆以及采摘休闲为一体的旅游业,唤醒农村资源、激发发展动力,具有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基础优势。四是人力资源优势。全村有致富能人8户,劳动力740人,务工经验丰富,见识广阔,思想先进。

(二)发展劣势

一是水资源匮乏。汪庄村无可利用的地下水,农田灌溉用水来自李桥水库,水资源是制约本村发展的重要性因素之一。二是产业发展单一。全村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进程缓慢,产业发展潜力有待挖掘,没有特色规模化产业发展链条。三是留守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技术人员缺乏。

三、主要措施

(一)以精准扶贫为抓手,筑牢乡村振兴基础

一是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完善住房、交通、饮水、电力、生态等基础设施,全面落实教育、健康、残疾、金融、兜底保障等扶贫政策,完成剩余500亩高标准农田整治,10km农田渠道修建,2km养殖场道路硬化,不断夯实贫困村发展基础。二是紧盯剩余未脱贫户,按照“七个一批”发展要求,深入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绣花式”扶贫,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确保医有所养、残有所助、生活有兜底,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三是坚持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探索推行“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帮带扶贫模式,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贫困户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户均增收1万元,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持续巩固提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果。

(二)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农业发展质量

一是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行“能人带动型、企业基地型、主体经营型、亲友托管型”4种土地流转模式,按照“一社一品”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确保特色优势农产品种植面积占总播面积的70%以上。二是做大做强草畜产业。坚持规模化小区养殖和千家万户养殖同步推进,依托山丹羊肉地理商标辐射带动作用,利用好新建的2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扶持农户发展家庭规模养殖,使羊的年养殖量达到2万只,着力创建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村。三是积极培育新产业。充分利用已开发的川口撂荒地和废弃的村校舍,按照“三变改革”思路,折资入股合作社发展戈壁设施农业,建设日产20 000株黑木耳菌棒的生产加工基地1处,修建钢架大棚100座,采用“水帘式温控”“立体型育菌”生产技术,引进先进的菌棒培育和包装、深加工技术,探索“互联网+”电商销售渠道,形成黑木耳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条,使每座大棚实现年纯收入1万元以上。同时依托大学生村官项目,将创业扶持资金入股该基地,利润60%归村集体所有,收益资金再次入股,不断循环壮大村集体经济,到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三)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一是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无垃圾活动、“厕所革命”三大行动,改造完成农村厕所430座、土炕500个,维护垃圾集中处理点4个,门前栽植连翘、丁香等风景树1 000棵、花卉1 500m2。二是开展川口沙河整治绿化行动。修建川口遗址公园,建立大湖湿地保护区,推进河道综合治理,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栽植各类风景树和优质林果树100亩,修建鱼塘40亩,加强有害生物监测,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采用PPP招商引资建设“一山一湖一河一园”项目,打造川口旅游风景线。三是深入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积极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坚决杜绝秸秆焚烧,废旧农膜、尾菜回收利用率分别达到80%、4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3%以上。

(四)以乡风文明为保障,繁荣兴盛乡村文化

一是每年开展五星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家门口悬挂“流动红旗”,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二是新建文化广场一处,配套乡村舞台、篮球场、健身器材等设备,积极开展文艺展演、农民丰收节、农民运动会等文化服务活动,不断提高文化生活质量。三是以烽火台、雷仲卿家老宅院和穆永吉故事为依托,打造“汪庄老宅文化”,吸引游客体验“前厅新时代、后院旧社会”穿越时空的感觉。

(五)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一是争取项目资金,修建村委会办公楼,加强阵地建设。二是充分发挥3个党小组作用,加大对“流动党员”“空挂党员”的规范管理力度,重大事宜先有党小组讨论,然后报村委会决议,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真正实现“一个支部,一面旗帜”的作用。三是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建立健全村务监督、村民议事、理财、监督小组和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发挥“三团三治”作用,采取“四议两公开”工作程序搞好各项项目工程建设,形成村民自治、社会参与、激励有效、约束有力的共管机制。

(六)以生活富裕为根本,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积极参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0多个,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对村内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关爱服务,落实好各类社会保障政策,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确保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猜你喜欢

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