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代华文教育文化教学的新思路

2019-05-27徐心瑶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4期
关键词:华文教材语言

摘 要:文章基于“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和“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探讨新时代华文教育的文化教学,从文化教学的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文化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分析如何发挥华文教育的独特优势,旨在为推动华文教育文化教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华文教育:文化教学

第四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来自海内外的600余位华文教育界人士以“深化华文教育‘三化建设,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主题展开探讨交流。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党组书记、副主任许又声出席大会闭幕式并讲话。他强调大会最根本收获在于达成三点重要共识:“第一,华文教育要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作为。第二,华文教育要在“三化”进程中全面转型升级。第三,华文教育要不断汇集起强大的内外合力。”此次大会是在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华文教育“三化”(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盛会,现如今,“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祖(籍)国加大对华文教育支持等都为华文教育提供了更广阔舞台。新时代的华文教育,应当有新气象、展现新作为,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所以思考华文教育中的文化教学至关重要。华文教育的核心是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两者地位同等重要。文化内涵比语言更为深远厚重。在教授语言的同时,更重要的在于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华文教育中,‘文化教学决不仅仅是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教学,也不仅仅是‘交际文化的问题,它是具有更广泛更深层的文化内容的教学。”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华文教育文化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首先是华文教育的转型问题。华文教育现在更多地呈现出从全日制学历制转向周末制家庭制,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从一般的语言学习、语言工具的掌握逐步的转移到职业化需求方面。目前我们更希望华文教育能走进当地基础国民教育系统。“从华文学校的办学宗旨来看,就是要以华文为媒介,在促进华人子弟政治经济上认同所在国的同时,通过华文小学、华文中学、直至华文高等学府,培植具有中华文化素养的人才,传承中华文化。”第四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也提出:“当前华文教育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推进华文教育“三化”建设,推动华文学校转型升级发展,是破解各类问题的有效方案。华文教育要坚持以“三化”为引领,以打造“六大体系”(施教体系、教材体系、培训体系、帮扶体系、支撑体系和体验体系)为抓手,结合实际,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创新发展,加快推动华文学校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华文教育对海外青少年固根铸魂、助力中外人文交流的独特作用。”

其次是“三教”问题仍然存在。“三教”即教材、教师和教学。提出目前海外华校文化教学中,教材使用情况大致有三种:直接采用国内中小学教材、采用国内专供海外教材、采用与国内合作编写或华校独立编写教材。三种情况中,教材的适用性依次呈递增状态,但都有问题,而且没有单独的文化教材。教师方面,综观学者们的论文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之间普遍存在差异,容易忽视学习对象的学习兴趣。教师如何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體,将知识的系统性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改革文化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是文化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学方面反映在教学深度上,学生一般对课本内容兴趣不大,因为距离他们的实际生活太远。往往学生们感兴趣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传统才艺如武术等。因此,文化教学如何由具体可感的文化形式引领学生到达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处,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最后,新时代背景下对华文教育体系的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华文教育要实现大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海内外协同配合,汇集起更为强大的工作合力。同时对建立新时代华文教育新教法、新体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技术要求——要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到教学当中,用新的技术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二、新时代华文教育文化教学的新思路

(一)文化教学的教材编写

根据上文提出的问题,目前海外华校的三种教材都有适用性的问题,而教材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教材形式来看,论述道:“文化教材应该采用先进的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借助多媒体手段,配上生动的图片、合适的影视资料以及Power point 幻灯片及Flash 动画,给学生们鲜活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这样会达到一点即通的效果,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教材内容来看,廖崇阳主张从旅游、节日和电影三方面入手。目前结合新时代,世界范围内兴起“汉语热”,华文教育文化教学更多地涉及到文化传承的问题,节日和旅游无疑是学生最感兴趣,但传统才艺不应被忽视,相较于电影而言,《节日》、《旅游》、《才艺》的分类是不是更为合理。《节日》我们可以介绍中国最有影响的传统节日,如: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而且不能仅仅局限于中秋节只是“吃月饼的节日”,端午节只是“吃粽子的节日”,应向更深层次内涵去挖掘,比如适当拓展与节日有关的中国诗人、中国诗词,团圆的概念,赛龙舟的活动等等。《旅游》介绍北京天安门,反映中国王朝历史的故宫,反映古代建筑奇迹的长城、西安秦始皇陵、苏州园林和杭州西湖等。教材应和语言文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文化归属感。《才艺》除了介绍中国传统才艺如书法、剪纸、中国画、武术、抖空竹等、还应包括一些实际操作手工如微观园林模型、中国结等,学生在实际操作做手工时能感受建筑古迹后面所承载的鲜活的历史和文化。

(二)课堂教学怎样讲好中国故事

第四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提出华文教育要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借“一带一路”建设契机,不断夯实“民心相通”,要充分发挥华文教育独特优势,讲好中国故事。这可以引申出诸多问题,比如要讲哪些中国故事?古代故事、近现代故事还是当代故事?要怎样讲这些故事?讲这些故事是不是基于特定的话语体系?我们认为,中国故事要体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这些中国故事要立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现代丝路精神,体现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崇尚信义、追求和谐的文化精神。课堂教学配合相应教材需要老师提前准备和新课相关的中国故事。也提出:“要力求用故事来说明文化,用实例来反映观念。”根据《节日》教材,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介绍他们所了解的关于节日的情况,再进行补充,如引入屈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关于“爱国”的精神内核。

讲好中国故事要深入浅出,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增强生动性和趣味性,GIF动图、幻灯片、视频必不可少。“直观、生动的内容展示和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三)总体设计语言文化实践活动

上文提到,教材应和语言文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首要的就是总体设计。目前开展的语言文化实践活动如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等,学生大多把这种旅游教学看作是看作是单纯的游玩、照相等,其实照完后很快就会忘记后面的背景是什么。所以要总体设计语言文化实践活动,把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之前,教师根据《旅游》教材向学生讲解要去参观的地方,先让学生有大致了解,并布置作业。作业是需要学生在实践后完成的,比如PPT展示,让学生去发现课堂中没有讲到的或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在汇报时也能再次感受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这样语言文化实践活动才能有良好的效果。廖崇阳也论述过:“通过课堂生动的理性材料和社会大课堂鲜活的感性材料相结合,从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这会让教学达到很好的效果。”

三、结语

民族的文化通过一个又一个时代积累而成,文明的血脉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发展和重生。新时代背景下华文教育的文化教学要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不仅要传播中华文化的表层方面,还要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海外的华侨华人需要这种精神指引,华侨华人社會需要这种精神指引,本文从文化教学的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发挥华文教育的独特优势,旨在为推动华文教育文化教学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https://news.sina.cn/2017(12(21/detail(ifypwzxq470380

8.d.html?pos=3&vt=4.

[2] 陈晓桦.试论全球化条件下华文教育中的文化传承[J].教育探索,2007(1):14-15.

[3] 华霄颖.海外华校文化教学现状与思考[J].海外华文教育,2007,2007(3):54-58.

[4] 廖崇阳.华文教育文化教学中的课程探索[J].海外华文教育,2013(1):15-19.

[5] 李泉.文化教学的刚性原则和柔性策略[J].海外华文教育,2007(4):11-16.

[6] 李嘉郁.多媒体技术在文化教学中的应用[J].华文教学与研究,2004(2):14-18.

[7] 张亚群.当代东南亚华文教育面临的文化传承问题辨析[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1):7-13.

[8] 贾益民.世界华文教育年鉴.2015.2015[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徐心瑶(1995.04- ),女,黑龙江人,国立华侨大学,硕士,研究方向:语言教育。

猜你喜欢

华文教材语言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华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华文智慧教学探索
杭州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