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车灯的美学特征

2019-05-27杨荣敏

戏剧之家 2019年11期
关键词:艺术语言美学特征车灯

杨荣敏

【摘 要】车灯是一种说、唱相结合的演唱艺术。车灯的形成经历了车车灯、车灯调、车灯三个历史时期,车灯传承人唐心林老师对车灯进行的改革更是促进了车灯艺术的蓬勃发展。但因“文化大革命”等历史原因的影响,车灯的传承与发展岌岌可危。本文借鉴中西方美学理论研究对车灯进行美学特征分析,希望推进四川曲艺美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车灯;说唱艺术;艺术语言;美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J8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1-0029-03

一、车灯艺术的基本特征

车灯是一种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曲艺艺术。它广泛分布在西南各省,是一种一人或多人载歌载舞说唱故事的曲艺品种。它形式丰富、唱腔上口、基调明朗,深得大众喜爱,民众基础十分深厚。车灯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在民间逢年过节和庙会活动时以助兴演出的形式出现,这时被称为车车灯。第二个时期,清末明初,涌现出大量民间艺人,为谋生计,表演形式由农村的游街式转为茶馆会馆等地演出,转型为车灯调。第三个时期,经重庆艺人唐心林在车灯调上的改革,形成一个综合性曲艺艺术表演曲种,即现在统称的车灯。[1]车灯最开始是农民唱的歌,通常一唱众和,唱车灯的也是男性居多。车灯是一边走一边唱,通常会将农歌的形式融入进去,任意编唱、即兴创作,所以那时的车灯一般没有纸质记录。一唱众和唱出了老百姓的故事,和出了老百姓的生活诉求。

唐心林老师在演唱车灯时将原有的形式作出了改变,可以说是对车车灯的创新和发展。车车灯是四句一换一梆腔,梆腔只有“金钱梅花落”这一句,形式较为单一。唐老师在此基础上做了改变。第一:结构发生了改变,不是四句一换,改为特定的一个章节,相当于一个故事的句号。可能为四句,八句,十六句,比如《懒汉和鸡蛋》。第二:唱一会儿演员表演一会儿,加上演唱车灯所用的道具四页瓦(又名“车灯板”),以及伴奏乐器锣鼓、四胡、月琴、二胡、扬琴,沿用至今。

车灯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艺术审美价值。[2]第一:人民性,从普通的民间歌舞表演衍生成了车灯艺术,表达了群众心理审美的需要。第二:娱乐性,因地域分布广泛,车灯的表演形式多样,群众们喜闻乐见。第三:多样性,体现在车灯的音乐调式丰富,除常见的车灯调以外还有喜灯调、哭丧调等。第四:创新性,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这种口头创作艺术也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心。

二、车灯艺术是再现与表现相结合而以表现为主

(一)再现性特征

艺术往往是生活的再现。车灯艺术也是从元宵节赏月赏花灯而来的,车灯的原始名称也因其造型各异各有不同。“跑(划)旱船”这个名称就是传统元宵节的娱乐方式之一。相传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模仿传行的动作而来。北方流行一种“旱船”的民间舞蹈,巴渝地区以码头文化著称,因此成为“彩船”。乘船的人通常为女性,划船的通常为男性,男性在前面带路做一系列的划船动作,因其造型独特妆容似小丑,常逗乐观众。除“跑旱船”以外,“跑驴”也是一种表演形式。通常为一人持驴形道具扮骑驴人,另一人扮赶驴人。“跑驴”与“跑旱船”不同,“跑驴”多为女性,有的女扮男装。表演情节多以小媳妇回娘家或是大爷大娘赶驴的内容。[3]车灯艺术不仅是一般的再现艺术,它还采取了虚拟写意等艺术表现形式再现生活场景,抒发人物情感。

(二)表现性特征

艺术都是需要某种表现形式为载体进行的。车灯艺术是再现与表现相结合,在再现中表现,表现中再现而来。人民群众作为审美对象激发审美主体的表现欲以及创作欲,让车灯艺术在演变发展的过程中更加综合化立体化。首先,车灯的题材往往结合了当地地域文化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如车灯艺人李静明老师记谱的《水码头城门洞》以及由她作曲的《壮哉美哉重庆城》。后面这首车灯曲目中写到:好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出门就爬坡坡,常在云中雾里行,练就了一双铁脚板。歌词内容赋予了车灯艺术传奇色彩,重庆城重庆人的热情豪爽也一览无余。

再者,车灯表演往往是富有故事性、戏剧性、夸张性的。这需要车灯演唱者有深厚的说唱艺术功底以及敏锐的洞察力与表现力。车灯艺人唐心林老师的代表作《懒汉和鸡蛋》就讲述了一个生活在农村的懒人王大汉,平时好吃懒做,无意间捡到一个鸡蛋便想着不劳而获,从鸡蛋开始妄想鸡生蛋、蛋生鸡,随后联想出一系列发财大计,最终一个不小心鸡蛋摔碎,一场空欢喜的故事。[4]唐心林老师在表演时运用了戏曲表演的亮相和圆场,随锣鼓伴奏声手持四页瓦上场,一边打四页瓦,一边绕场一圈打圆场,打板结束用戏曲的云手左、右转身,抬腿一个戏曲中的亮相动作定格在舞台上。不仅如此,唐心林老师在《懒汉和鸡蛋》中还加入了川剧的声腔,加入大量“衬字”渲染懒汉的内心世界,艺术效果别具一格。

(三)以表现为主的原则

曲艺的美学追求不在于全面、充盈、具体,而在于略视取神、简洁含蓄、似与不似之间。塑造说书人和书中人两种形象,并往往由前者统领和映照后者。[5]车灯艺术同其他曲艺艺术形式一样,通常以叙述者的客观身份或客观口吻为主,来叙述、代言事物,以“一人多角”的方式塑造形象和揭示主题。[6]说书人在表演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车灯表演是否能赢得观众的好评,就看说书人如何展现自我了。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给了表演者极大的发挥空间,因其客观性与第一第二人称不同,与说书内容中的本我保持了一定距离,留给观众的想象空间也更大。它表现的不仅是生活,更是一种高于生活的反讽的精神追求。

三、车灯艺术是时间与空间相结合而以时间为主

(一)以时间为主的原则

曲艺只能采取一人或几人主叙的时间表现形式,而不可也不必采取多人描摹的空间再现形式。[7]车灯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种类,叙述人通常以单纯的一条时间链为主,讲述一个故事或阐明一个道理。戏剧便不同,它总是有几种矛盾交织在故事头尾,以不同人物之间产生的戏剧冲突,上演一幕又一幕的场景。并且,戏剧时不时会掺杂“回忆”的线索,让原本的时间停止,转回到故事想要交代的时刻,继而再讲述下一个片段。“碎片化”是戏剧表演的特色,“连贯性”是车灯表演的节奏。车灯文本中的人物冲突相比之下要纯粹一些,总是以一种主要矛盾为主,依照时间线索展开叙述,保证不破坏固有的事件情节的前提下一气呵成。叙述者将自己放在旁观者的角度,一人分飾多角,时而扮演剧中人的角色,时而跳出角色当评论人。

(二)车灯的艺术语言

1.文学语言

车灯最初的曲目创作,承袭了车灯调的传统唱词规律,在演唱实践中又常常串同其他体裁的唱词,凡七字句和多段式的唱词,都可作为车灯的唱词。[8]车灯的曲目内容大多以叙事为主,演唱间隙偶有说白。“见到什么唱什么”是车灯的一大特点,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重庆市曲艺团收集了三百多首车等曲目中,约近百个曲目内容都符合以上所述。如歌唱祖国政策好的《颗颗红星架大桥》,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的《歌颂祖国歌唱党》,歌唱战士保卫祖国的《抗战歌》等。其中《抗战歌》是说唱相结合,先唱正月发生的事情,再说二月至四月社会发生的故事,接着唱五月端阳战士杀敌,然后说六月至八月发生的卢沟桥事变,一直到最后打倒帝国主义,消灭鬼子。这些语言中加入了“哎”“那个”“哟”这些衬字,使得整首作品更有气势且朗朗上口凝聚人心。

除时代性特征以外,车灯文学语言还有民间性、娱乐性、地域性的特点。[9]车灯属于码头文化,逢年过节,船夫工人都会往码头聚集,位于嘉陵江和长江交汇处的重庆便是车灯曲目的高产地。重庆人民热情豪爽、耿直善良的特性也可以从唱词中体现。如城口车灯《一寸光阴一寸金》劝诫人们珍惜时间,巫山、大昌车灯《正月里来是新年》祝愿大娘身体好,《吆麻雀》讲述邻里故事提倡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总的来说,车灯的文学语言一反映了人民的现实生活,二反映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寓教于乐,在继承和发展中两种形式齐头并进,展现出车灯独特的魅力。

2.音乐语言

(1)唱腔。车灯的调式大体上分为喜灯调和哭丧调。重庆的车灯大量采用的喜灯调,总结出来就是:起承转合,起腔、行腔、放腔、帮腔。起腔为“哟呵喂”或“哟喂”“哦喂”,偶尔可以不用起腔,直接开始唱,形式可以根据内容发生改变。起腔的特点是高亢、舒展、韵味十足。[10]从唐心林老师创作的车灯作品中我们发现,他还十分重视自由行腔。他的起腔可以在唱词首句也可以在唱词第二句。

行腔内容比较丰富,最能凸显演唱者的水平,按照旋律变化而依字行腔,常分为上下句。行腔在车灯唱腔中的发挥空间最大,它的抒情性唱段和垛句多为创腔者事先设计,其中数句非常口语化,多为演唱者即兴创作,是车灯音乐中最有特色的地方。[11]

放腔是接在行腔之后,用在每段唱词的上半句开始放腔,唱腔起着引领帮腔的作用。放腔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半句放腔,二是全句放腔。半句放腔在后三字帮腔中出现,全句放腔则是末句唱词在放腔中一气呵成,帮腔中就不再重复唱词。[12]

帮腔在车灯音乐中的位置十分重要,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整个唱腔里面,它是最精彩的部分,也能展现出车灯唱词中最具特色的地方。车灯创作者多在帮腔部分设计巧妙,引人入胜。传统车灯曲目中常以“金钱梅花落,荷花闹海棠”为衬词。经唐心林老师对传统车灯进行创新和改编以后,衬词开始丰富起来。如“四季花儿红”“咿得呀得喂”“栀子花儿”“茉莉花儿”“七不隆咚锵咚锵”等。唱词丰富多彩,朗朗上口,十分受观众的喜爱。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帮腔还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

(2)伴奏与乐器。车灯的伴奏以弦乐和弹拨乐为主,没有固定乐队编制,常用乐器为四页瓦、锣鼓、二胡、扬琴、木鱼、板胡、中胡、三弦等。车灯的音乐过门多采用齐奏,起腔、行腔、放腔、帮腔则采用跟腔伴奏。行腔中的伴奏方式有两种:一是随腔伴奏,二是固定音型伴奏。[13]

车灯的乐器以锣鼓和四页瓦为主。锣鼓与过门常关联在一起,分为开场锣鼓过门、过场锣鼓过门、收场锣鼓过门和子过门。[14]车灯演唱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四页瓦。表面上看它就是四块竹板,但它却是演唱车灯时不可缺少的乐器。四页瓦最初叫“四块板”,民间又称“手莲花”,因竹板成圆弧形,与房上的瓦片相似最后改为“四页瓦”。四页瓦的四块竹板由楠竹板制成,竹皮面为敲击面,竹心面为背面。四页瓦有四种打法,即四个字“打、摇、碰、抛”。打板主要用于演唱时掌握节奏。摇板常用于过门中的圆场和舒缓的唱腔与动作表演中,可以单手或双手摇。碰板是这几种打法中难度相对较大的,常用于演唱时的亮相和舞蹈动作。抛板有一手抛、双手抛、边打边抛等各种“抛”法。[15]

3.表演语言

曲艺表演中,声音的表达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动作处于次要位置。因为曲艺是一种说唱艺术,观众们可以通过听获得美的享受,即使看不到演员的动作。形体动作的表演是为了丰富演员的声音。与戏曲不同,曲艺没有那么多写实性表演,如拿刀拿枪等动作。曲艺的表演动作注重神似,点到即止。例如车灯曲目中的代表作《懒汉和鸡蛋》,整场表演中都不曾出现鸡蛋,懒汉的形象也是通过演绎者形体表演展现出来的。捡到鸡蛋时的惊喜,懒汉幻想自己成了富翁时的乐不思蜀,一不小心鸡蛋摔碎时的悲伤难过——基本上都是通过面部表情和一些肢体动作表现出来的。

中国流传至今的曲艺种类有上百个,车灯作为其中一种,或许不是最优秀最耀眼的,但是它是独特的值得珍藏与保留的。目前保留下来车灯研究的文献资料比较稀少,探究其美学特征的文章更是凤毛麟角。笔者希望通过探索其再现表现、时间、艺术语言等美学特征,让更多不了解车灯的读者对车灯这门艺术产生兴趣,为想进一步研究车灯的学者提供更多的参考与思索。艺术之路漫无止境,曲艺艺术的美值得我们深层次的挖掘与探求。

参考文献:

[1]申文.巴渝文化与车灯艺术[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1.

[2]申文.巴渝文化与车灯艺术[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99-101

[3]申文.巴渝文化与车灯艺术[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43-44

[4]申文.巴渝文化与车灯艺术[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7-76

[5]薛宝琨.曲艺的美学特征[J].艺术研究,1992年秋冬合刊.

[6]江山月.曲艺美学特征探微[J].文艺研究,1992年03期:83-86.

[7]薛宝琨.曲艺的美学特征[J].艺术研究,1992年秋冬合刊.

[8]申文.巴渝文化与车灯艺术[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79

[9]申文.巴渝文化与车灯艺术[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80-81

[10]申文.巴渝文化与车灯艺术[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83

[11]申文.巴渝文化与车灯艺术[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84

[12]申文.巴渝文化与车灯艺术[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85

[13]申文.巴渝文化与车灯艺术[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88

[14]申文.巴渝文化与车灯艺术[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90-91

[15]申文.巴渝文化與车灯艺术[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92-94

猜你喜欢

艺术语言美学特征车灯
南非的车灯会说话
车灯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现代审美变迁浅论
初探桂林本土画家山水画艺术语言的形成
民族地域性版画的可行性发展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学规划探析
STP与无线调车灯显设备结合技术探讨
车灯:“明眸”方能“善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