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学术资源评价的新突破

2019-05-27朱梦月杨凌云周维彬

法制与社会 2019年14期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人文科学书评

朱梦月 杨凌云 周维彬

摘 要 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的价值内涵和测度属性是什么?关键影响因素有哪些?信息服务者、使用者和提供者如何采选、识别和保障高价值的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基于这几方面问题,评析《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一书。本文运用归纳、比较、内容分析等方法,从选题、框架、内容、方法等方面,评析该书的特点、创新和价值。认为该书是一部针对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这一专题领域的代表性著作。它重视开放学术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有利于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提供充足保障。

关键词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 网络信息资源 评价 书评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图书馆学会2018年度学术研究课题“新媒体环境下微阅读受众差异化细分研究”(项目编号:ZTXH2018B-14)的研究成果之一;台州学院2018年校立科研培育项目“基于认知-发现理论的文献检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2018PY052)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朱梦月,台州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阅读推广;杨凌云,台州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周维彬,台州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知识服务。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5.229

人文社会科学是典型的文献依赖型学科,其研究需以充分的文献信息资料为基础,不仅需要进入正式学术信息交流系统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而且也需要互联网中大量有价值的学术信息资源,如开放存取资源、各种学术网站等。前者有同行专家等把关,质量较高,但其较易受到出版商或发行商的控制,有时难以获取和利用;后者获取容易,但由于缺乏前者的事先评价机制,导致质量良莠不齐,它在给人们信息获取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超载、信息污染等问题,这与人们有限的时间、稀缺的注意力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并且,相较以物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以人的意识及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社会科学所受关注面更广、网络普及度更高,加之学者思想的活跃性和观点的不一致性,他们更愿在网上发表见解,导致互联网上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信息资源类型丰富、分布广泛,占据了网络学术信息较大的比例,使得人文社会科学相较自然科学对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参考和依赖程度更高。

因此,有必要对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这一专题领域进行研究,以促进其开发和利用、提升用户的信息素养和技能。《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针对的正是这一专题领域,该书在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6-2017)评选中,获学科学术奖著作类二等奖。笔者通过细读该书,认为其有以下特点、创新和价值。

一、选题新颖

(一)国内外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研究的不足

国内外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在范围上主要涵盖学术网站、开放存取期刊、开放存取仓储、学术博客、Web页面、开放获取论文、维基百科词条等;在评价视角上,可分为基于信息服务和信息用户两大类型。

其不足之处在于:首先,对信息资源质量评价基础的用户认知状态、过程及变化情境认识不足,缺乏对用户信息查询行为,以及使用网络学术信息特点和规律的深入调查研究,导致建立的评价标准脱离实际应用需求,可操作性较差;其次,倾向于按不同的信息类型进行分门别类的评价研究,重视评价现象而忽视评价本质,造成评价逻辑的内在割裂以及不同信息类型评价的共性或规律揭示不足,阻碍了研究结论的推广和应用;最后,较少區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而前者具有不同于后者的独特性,如意识形态属性、价值导向性、抽象性、模糊性、历史性等,需专门研究。

(二)国内信息资源评价专著在研究对象上的特点

目前国内已有关于信息资源评价的专著在研究对象上存在两种现象:一是以网络信息资源为评价对象的,未区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二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评价对象的,未针对网络形式的信息资源。

现象一如黄如花(2003)在《网络信息组织:模式与评价》中,对网络资源指南、搜索引擎、学科信息门户、数字图书馆等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以指导网络信息组织质量的评价;朱庆华(20 12)在《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测定》中构建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网站(企业、商业、政府、学术等网站)测评、搜索引擎测评、网络数据库测评为例进行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以为图书馆、情报机构收集、组织网络信息资源,信息用户选择、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供指导和参考,但上述著作均未针对人文社会科学进行研究。

现象二如朱红等(2009)在《社会科学评价方法的实践与应用》中介绍了社会科学评价方法、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等,为社会科学提供了评价指导;邱均平(2012)在《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理论与实践》中,构建的评价体系包含学科发展评价体系、学科研究评价体系、学科教育评价体系、学科社会影响评价体系四个一级指标,其中学科研究评价体系,包含科研计划评价、科研项目评价、科研成果评价、科研机构评价、科研人员评价五个二级指标,构建了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但上述著作均未针对网络形式的信息资源展开研究。

综上,国内外虽对信息资源评价研究较多,但对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这一专题领域的评价研究较少,这是已有研究的重要不足。而该书是专门针对这一专题领域研究的专著,弥补了空缺,选题新颖。

二、思路清晰

该书首先界定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的核心概念、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现状、归纳和梳理其评价的基础理论、识别和分析其评价的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围绕其交流过程,分别从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及信息提供者的视角构建评价体系,思路清晰,如图1所示。

三、内容全面

该书内容全面,主要围绕评价认知分析、影响因素分析、评价体系构建三方面进行。

(一)阐述了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的基本认知

该书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进行分析,明确了研究的起点、重点和方向。其次,基于哲学认识论分析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精神产品属性和特征,基于哲学价值论分析其价值维度和内涵;基于图书馆情报学中的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网络计量学等理论和方法详述其统计属性和指标,力求从统计层面和“度”上精确反映其评价量的方面,如规模大小、变化快慢、利用多寡、水平高低等;最后,基于评价学理论,从评价主体、客体、目的、标准、方法、程序等方面论述了其评价的基本要素,深化了对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的基本认识。

(二)探究了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的影响因素

该书基于文献普查、网络调查和用户调研等方式,从信息资源的形式与内容,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功能,信息用户的经验与情感,信息任务的情境与类型等多方面详细论述了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的关键影响因素,为评价体系的构建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构建了完整的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体系

该书围绕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从产生到利用的整个交流过程,综合考虑主要的评价主体及评价目的、类型和功能,将复杂的评价现象归纳为信息服务者的信息采选评价、信息使用者的检索相关评价和信息提供者的质量规范评价三种主要类型,并分别构建评价体系,从而明确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目的及其适用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兼顾了其提供者、服务者和使用者等主要利益相关主体,构建了围绕其学术信息交流及开发利用过程的完整评价体系,使得对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评价更加全面。

1.信息服务者的信息采选评价

对于图书馆等信息服务机构,其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信息资源进行优选、为读者提供文献保障服务,该书一方面从宏观上论述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服务者采选评价的基本原则、标准和模型、程序和方法等,进行评价体系的整体构建,见图2,另一方面又从微观上分类型分层次地研究和设计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服务者采选评价的详尽指标体系,如开放存取期刊、学术网站和学术博客等。宏观与微观指标体系的共建,贴合了实际应用需求,提高了可操作性。

2.信息使用者的检索相关评价

对于最终用户,其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关注信息效用,即信息对用户的适用性和满足程度,该书结合信息质量和用户检索等相关理论,通过对人文社会科学用户的问卷调查构建基于用户的信息评价标准和模型,包括基于外围特征的预判断质量评价和基于内容感知的详尽质量评价两个主要过程,以揭示信息搜索情境下用户群体共通的关键评估标准和依据,并通过实证分析对评估模型进行修正和检验。同时,还通过案例分析,构建了维基百科词条信息质量启发式评价框架,这体现出该书评价指标体系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

3.信息提供者的质量规范评价

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其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信息资源进行质量控制及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该书提出从生产者的学术规范、出版者的出版规范、服务者的服务规范等三方面共同约束、保障信息提供的质量,拓宽了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的视野。

四、创新价值突出

(一)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

综合运用价值哲学、图书馆情报学以及评价学等多学科知识分析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的价值内涵、测度属性和评价要素,并进行实证研究,对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

(二)提出了学术博客评价的新指标及采选方法

在学术博客采选评价的系统研究和实证分析中,提出了评价指数、推荐指数、传播扩散指数等评价新指标及采选方法,对学术博客及其类似资源评价有创新作用和实践参考价值。

(三)深化了不同信息类型之间评价共性和基于用户的评价规律的认识

基于信息质量和用户检索等相关研究理论,将不同类型信息资源评价统一于用户这个利用主体,突破了不同类型信息分别评价的逻辑樊篱,深化了对评价共性和评价规律的认识。

五、结语

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涉及范围广泛,评价视角和标准多样,该书以信息资源从产生到利用的整个交流过程为视角,将复杂的评价现象归纳为信息服务者的信息采选评价、信息使用者的检索相关评价和信息提供者的质量规范评价这三种主要类型,做到了化复杂为简单,变无序为有序,实现了对开放学术资源的重视,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保障体系建设的新突破。其选题新颖、思路清晰、内容全面、创新价值和学术价值高,兼备理论性和实践操作性,构建了完整的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体系,是一部指导该领域评价研究的奠基性力作,对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乃至其它信息资源评价的发展必将起到关键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但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发展迅速、综合性和交叉性强、涉及的学科和研究主题广泛、研究内容分散,所以该书在内容系统全面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部分细节上难以深入,比如,样本分析时,未对不同教育程度和知识层次用户的评价倾向和偏好进行比较、分析;未进行跟踪访谈或实验记录,捕捉用户在信息搜寻和评价时刻的真实意图和确切想法,以修正问卷调查这种“静态”作答所导致的认知偏差;同时,书中对用户情境研究不足,用户信息查询和使用的动机、情绪等情境是影响其信息评判的重要因素,即不同情境下用户对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感知和评价可能有差别,但书中未开展用户情境对评价影响的实证分析。

此外,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对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质量控制和交流规范的研究,制订其标准或指南、公众监督的程序和方法等,以实现依靠广大人文社会科学相关人员的价值信念和文化自律以及社会的共同监督,规范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提供和利用,抵制信息污染、净化网络学术信息交流环境。期待和关注丁敬达教授后续产出更多、更好的相关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丁敬达.人文社会科学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13-68.

[2] 黄如花.网络信息组织:模式与评价[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3] 朱庆华.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测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 朱红,张克军,齐正欣.社会科学评价方法的实践与应用[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9.

[5] 邱均平.谭春辉,任全娥.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192.

猜你喜欢

网络信息资源人文科学书评
书评
书评
书评
在“实践”中研究人
浅谈创新人才培养视阈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方式研究
抓好四个渗透,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浅谈网络信息资源整合
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研究
网络信息资源在煤矿机电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