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2019-05-27刘紫瑶张巧飞
刘紫瑶 张巧飞
摘 要 卢卡奇,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级人物,其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他的哲学核心思想——物化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将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从理论渊源及物化内涵这两个方面来进行简要概括及梳理,意欲对其进行加深理解与掌握,最后进一步探究其影响及带来的当代启示。
关键词 卢卡奇 西方马克思主义 物化理论
作者简介:刘紫瑶,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张巧飞,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B5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5.226
一、物化理论产生的理论渊源
卢卡奇在布达佩斯大学学习生涯期间主要受到了狄尔泰、马克斯·韦伯、西美尔等人的思想理论的影响。狄尔泰在其“整体性”思想中认为,每一个个体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是依附于主体,是整体结构中的某个部分或某个环节,个体不能离不开主体而单独存在,因此考虑事情要从整体性出发,要做到对整体的把握。卢卡奇在梳理《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何为“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时正是运用了这种整体性思维,认为每一个社会历史现象其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矛盾整体运动中的一部分,唯有进行总体性的把握才能获得真知。这样看来,从初级理论来源来看,狄尔泰的“整体性”思想的影响是不容被忽视的。
卢卡奇之前曾拜师西美尔门下学习,西美尔的《货币哲学》中的“物化”思想使其受到启发。西美尔的“物化”思想是根据分工与货币的产生而应运而生的,认为现代社会中的客观文化对主观文化进行了排挤、挤压,使得人沦为了客观文化的工具,从而实现了人的物化。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正是依据这个思想而进行延伸展开的,他认为人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将人的本真存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遮掩住了,人的存在已经沦为了物的存在。
马克斯·韦伯的“合理化”思想论述为卢卡奇在对资产阶级的批判提供了启发,也为其物化理论准备了颇多感性材料,使得两种思想形成了一种紧密理论传承的关系。
随后在卢卡奇转向哲学研究后,黑格尔哲学又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它是卢卡奇物化理论的真正哲学基础。因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带有浓重的黑格尔色彩,是对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卢卡奇早在青年时期便已投身接触研究马克思主义,革命工作的现实状况更促使其对马克思著作必须进行更深一步研究,其中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商品拜物教思想成为卢卡奇物化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
二、物化的内涵
首先,是经济领域的物化。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曾用商品拜物教来概括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下,人的关系被物的关系所掩埋,人的劳动也变成了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普遍社会现象。卢卡奇认为马克思阐述的商品拜物教正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所呈现的人的物化现象。他在道明商品拜物教的本质特征后,给物化拟出了一个确定的含义:“在这里,关键问题在于,由于这种情况,人自己的活动,自己的劳动成为某种客观的、独立于人的东西,成为凭借某种与人相异化的自发活动而支配人的东西。” 我们可以从这个定义中对物化做一个进一步的了解,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掩盖住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丧失了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成为了物的奴隶,人被人自己的活动的结果所支配,物化不只是支配人、掌握人的内在力量,又变成了一种外在力量。
其次,是政治领域的物化。卢卡奇在深入研究过经济领域的物化后逐渐开始转向对政治领域物化的研究。他认为统治者通过不断设定各种以为其服务为目的的法律法规和结构组织,从而达到将统治、奴役广大劳动者变为合法化、正规化。与此同时,统治者还会通过使用提高工资、发放福利等手段来安抚社会躁动、缓和劳动者的反抗心理,从而弱化甚至消除无产阶级的革命性,让无产阶级在这个自称人人自由平等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被逐渐物化。
最后,是物化意识的形成。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统治者是在确定物化已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法则后,开始谋求对劳动者意识形态领域的精神统治,来达到禁锢劳动者思想、弱化其斗争性革命性的目的。这样一来,物化意识便逐渐应运而生。物化意识普遍化,使得人们丧失了人的类本质,并逐渐丧失了其主体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人被物所束缚所控制,变得非人化。
三、卢卡奇物化理论对当代的启示
第一,合理运用科学技术,促进科学技术人道化发展。卢卡奇认为劳动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过程,也是人不断异化的过程。他认为科学技术是人不断征服自然的工具,到最后也变成了资本家统治劳动者的工具。西方历史进步观认为经济总量增长、社会财富增加、科技的进步等这些都是历史进步的有力依据,而现今发展中国家每年的生产总量大幅增加,社会财富也不断增加,但是贫富差距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愈演愈烈,卢卡奇正是针对以上社会现象对西方历史进步观进行了大胆质疑。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在大力弘扬先进科学技术和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时候,要借鉴西方经验,吸取教训,合理利用科学技术,以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全面发展。
第二,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现今社会城市发展步调很快,异化现象主要体现为“发展异化”,就是指只见生产不见其发展,生产的量在不断增加,而本质却没有得到发展。在这种发展异化的社会中,人们逐渐忘我地追随社会的脚步,人的概念在逐渐模糊化、边缘化,但物的统治界限仍在不断扩大。所以,要想终止这种异化發展,追求人的个性化、全面发展,就要树立一种科学合理的价值观,即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里的人本思想,反对发展异化对人的奴役和统治,要让人创造的实践成果为人所用,让人能够自由全面地发展,要让人类的劳动是自由的、自愿的且幸福的,要充分体现人的个性、主体性和存在价值。其实人实现其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正是消灭异化的过程,这也体现了马克思认为异化消除方式的科学性。所以说,我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进程中仍要牢牢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尽可能的避免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三,科学建构人的价值理性与道德伦理。卢卡奇时代的物化给人们带来的主要是身体上的折磨和摧残,如饥饿和高强度的劳作等,而现代社会的异化为人们带来的主要是精神上的摧残,如心理病态化、心灵扭曲等。虽然现在的社会物质非常富足,可是人们的精神世界却如此贫瘠。虽然现今社会几乎很少有人会难以解决温饱,但是人们在追求目标时产生的额外压力使人的心灵逐渐异化。在这个充满无限欲望的社会中,人们为了彰显其个人地位,不断地购买商品,无限的进行消费,这不止于满足日常需求,而是为了显示其个性身份和高品位,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慰藉。正是因为这无限的消费需求,使得人们为了获取金钱而费尽心力,逐渐形成了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成为了金钱的奴仆。这正体现了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要依靠物和物的关系来表达体现,人被物役化了。这警示了现代经济社会虽在迅速发展,但人们的人文精神、价值理性和伦理道德在逐渐丧失,所以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建构人的价值理性与道德伦理。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虽然在早期存在理论偏颇和局限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带来的精神财富是不容小觑的,它的重要进步意义更是不能被忽视,物化理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它的研究价值仍像熠熠生辉的宝藏等待人们的深入挖掘。
注释:
卢卡奇著.历史与阶级意识[M].王伟光,张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86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3]衣俊卿.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