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9-05-27张丽
张 丽
(辽宁省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1)
在临床治疗中溃疡性结肠炎属于较为常见的疾病,根据笔者统计的不完全临床资料证实,近年来在本院进行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病例有所上升[1]。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治疗中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为美沙拉嗪,此药物虽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临床疗效不是十分确切[2]。为此我院为了提升治疗有效率采用了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方式,具体实施情况笔者在如下进行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以随机的方式参与本次调查的病例,本次调查选取例数为40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参与本次调查病例均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双盲的方式将参与本次调查的病例以平均的方式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每组均分得20例病例。对照组参与本次调查病例中,有12例病例为男性,有8例病例为女性,病例年龄为65~80岁,平均为(75.5±1.5)岁。实验组中的男性病例为13例、女性为7例,病例年龄为65~80岁,中位年龄为(75.5±1.5)岁。将两组病例资料输入统计学学相关软件进行查实,经对比结果证实,两组病例之间的差异明显且P值>0.05。
1.2 方式: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运用常规治疗方式,即为美沙拉嗪治疗,用法、用量如下:每天3次,每次1 g,口服用药。实验组给予患者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美沙拉嗪用法、用量如下:每天3次,每次1 g,口服用药,双歧三联活菌用法、用量如下:每天3次,每次420 mg,口服用药,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指标评价:①观察两组病例最终治疗效果。本次调查的治疗结果为显著、有效、无效来表示,显著为治疗后病例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有效为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为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治疗有效率=(总例数-无效)/总例数×100%。②观察两组病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为恶心、头痛、腹部不适。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调查所涉及的病例资料均输入统计学软件进行查实,进行t或卡方检验,经对比以P<0.05表示时说明存在价值。
2 结 果
2.1 两组病例最终治疗效果对比:经过治疗两组病例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和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较低,经对比结果证实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且P值<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最终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病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治疗后两组病例均出现了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但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实验组相比对照组较高,经对比结果证实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且P值<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3 讨 论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在临床治疗中以常规药物治疗为主,美沙拉嗪为常用药物。美沙拉嗪属于5-氨基水杨酸制剂,效果理想,在使用后对过氧化物酶活性可起到抑制的作用,同时能够清除活性氧,对白三烯的合成以及释放可起到抑制的作用,除此以外对炎性反应可起到释放和抑制的功效[3]。虽然此药物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实施效果不佳,为了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我院采用了双歧三联活菌联合治疗方式。双歧三联活菌主要成分为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这三种益生菌,使用后经过胃酸的屏障可直达肠道对活性菌可起到释放的作用,从而达到补充人体生理菌群的目的。益生菌在患者肠道内繁殖以及生长,对肠道黏附的细菌可起到抑制的作用,在转位后直接可作用到肠道从而达到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除此以外在肠道黏膜的表面益生菌和表皮细胞结合以后,可提升表皮细胞黏液的分泌能力,在肠黏膜和微生物之间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实现抑制病原菌入侵人体的作用,从而实现清除病菌的作用。为了调查此方式实施效果,和常规治疗进行对比,发现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实验组,经对比结果证实两组之间存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实验组,经对比结果证实两组之间存有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见此治疗方式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治疗方式可应用在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中,此治疗方式实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以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