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明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的研究

2019-05-27黄露露

武夷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三明市不良贷款金融机构

黄露露

(中共三明市委党校 科研处,福建 三明 36500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的增长与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例如金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加快了经济活动的运转周期,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提高资本的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若金融监管跟不上金融的发展速度,那么对经济的损害也是巨大的。因此如何利用好金融这一把双刃剑,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金融机构贷款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金融支持手段,它不仅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主要渠道,也是将资金进行有效融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本文以三明市贷款为例,分析贷款对三明市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三明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运行情况

2017年,三明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对信贷的创新,主动盘活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加快对不良资产的处置,但是由于受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贷款总量增长仍较缓慢。

(一)贷款总量缓慢增长

截至2017年12月末,三明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313.42亿元,同比增长3.84%,增速较年初提升1.58个百分点,12月末增幅位列福建省各地(市)第8位。2017年全年新增贷款为48.51亿元,同比少增8.48亿元,增量位列福建省各地(市)第9位。

(二)商业银行信贷投放重点仍为中长期固定资产领域,其中基础设施占比较大

2017年12月末,三明市本外币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余额为355.3亿元,同比增长8.18%,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4.3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6.88亿元,同比多增0.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领域信贷投放快速增长。2017年三明市新增基础设施行业贷款(不含票据贴现)36.52亿元,占贷款增量的75.28%,同比多增4.76亿元。基础设施领域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共增加25.92亿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贷款共增加10.3亿元。

(三)金融产品创新速度加快

1.健全林业金融服务体系。三明农商行在全国先行先试“福林贷”创新产品,至2017年末,三明市辖区内已有1373个村开办“福林贷”,发放贷款10197户,金额10.89亿元。积极推广林权抵押按揭贷款,2017年末辖区内该项贷款余额为5.3亿元。积极推动全国、全省林业金融产品率先落地三明,推动三明农行在全国农行系统内发放首笔林业收储贷款,引导农发行在宁化县落地全省首笔林业资源与开发保护贷款。

2.持续推进“三农”金融服务和扶贫攻坚。至2017年末,三明市辖区内已建立“金融扶贫开发示范点”45家,创建“省级金融精准扶贫重点县”“省级金融扶贫示范机构”“市级金融扶贫示范基地”各1家。辖区内银行业各类扶贫贷款比年初增长117.19%,5个扶贫重点县信贷增速均高于全市各项贷款增速。

3.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兴业银行在福建省系统内首创“园区企业资产按揭贷款”产品并在三明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广,适当缓解了“企业难融资、银行难贷款”的矛盾。截至2017年末,三明市辖区内共有18家银行机构累计向93家企业发放该贷款23.74亿元。

(四)不良贷款处置加快,资产质量有所改善

不良贷款的出现意味着银行贷款本息无法按时收回,会导致银行的经营成本增加,风险增大,若不良贷款数量超过一定数额,甚至会影响银行的稳健运行,引发金融危机,因此加快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对经济稳定增长具体重要意义。截至2016年12月末,三明市不良贷款余额为64.87亿元,比年初减少了9.2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5.13%,较年初下降1.01个百分点;截至2017年12月末,三明市不良贷款余额为35.46亿元,比年初减少了29.7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7%,较年初下降2.36个百分点。三明市银行机构连续2年不良贷款与年初相比都进行了“双降”,并且2017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都远低于2016年末的数值。

二、建模与分析

(一)变量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数据来自于三明市统计局的统计年鉴[1]以及统计公报[2],选用的是1990年—2017年的年度数据。模型中选取三明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作为经济增长水平的衡量指标,选取三明市金融机构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DK)作为金融支持的衡量指标,运用误差修正模型(ECM)[3]考察贷款这一金融支持手段对三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为了消除时间序列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增加数据的平稳性,本文对变量取自然对数处理,这样不仅不会使原有数据之间的经济关系发生改变,还能提高预测的准确率。数据采用EViews7.0软件进行分析。

(二)模型分析

1.平稳性检验

传统经典的计量经济回归模型是建立在平稳数据基础之上的,如果数据非平稳,容易造成伪回归或者虚假回归的现象,因此在建立回归模型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检验法。在进行ADF检验之前,需先确定LNGDP与LNDK序列是否包含截距项和时间趋势,检验结果如图1、表1所示。

由图1可知,原序列含有截距项和时间趋势。由表1可知,根据AIC准则确定滞后阶数(L=1)并对数据进行ADF检验,发现原数据在5%显著性水平下,接受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表明原数据是非平稳序列,但是二阶差分后的数据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表明二阶差分数据是平稳的,说明两变量之间可能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图1 序列曲线图Fig.1 Sequence diagram

表1 ADF检验结果Tab.1 ADF test results

2.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是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一种均衡稳定的关系。因此本文采用EG两步法对LNGDP与LNDK序列进行协整检验,即检验三明市经济增长与贷款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第一步: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对LNGDP与LNDK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方程的拟合优度R2为0.9948,说明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方程截距C1和变量LNDKt的系数P值都小于0.05,拒绝系数为0的原假设,表明系数是有意义的。

表2 贷款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回归方程Tab.2 Regression equation for the impactof loan on economic growth

第二步:对回归方程的残差et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根据AIC准则确定滞后阶数(L=1)并对残差et进行ADF检验,发现在5%显著性水平下,残差检验的P值小于0.05,因此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表明残差序列是平稳的。也就意味着三明市经济增长与贷款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稳定的关系。由长期均衡回归方程可知,贷款增长1%,三明市经济增长0.9298%,说明从长期来看,三明市贷款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

3.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

传统经典的回归模型表述的是变量之间的一种“长期均衡”关系,而在现实中,实际经济数据却是由“非均衡过程”产生的。因此,需要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来研究三明市经济增长和贷款之间长期均衡的短期动态调整机制,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ECM模型各个变量系数在5%显著性水平下都通过了T值检验,接受各个变量系数不为0的备择假设。在ECM模型中,差分项反应了短期波动的影响。因此从模型可知,三明市经济增长的短期变动受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受到三明市贷款短期波动的影响,贷款短期增加1%,经济短期增长0.5672%;另一方面受到经济增长偏离长期均衡所带来的影响,当经济增长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3949的反向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4.结论

(1)从协整回归方程可知,长期来看,贷款增长1%,三明市经济增长0.9298%,说明三明市经济增长和贷款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稳定的关系,表明有效利用三明市贷款这一金融手段能对经济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让经济朝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2)从误差修正模型方程可知,短期来看,贷款短期增加1%,经济短期增长0.5672%,说明在短时间内三明市贷款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经济的快速发展。当经济短期快速发展偏离长期均衡的时候,将通过误差修正模型的修正系数0.3949进行反向调整,使得三明市经济健康均衡发展。

(3)基于上述分析,通过模型挖掘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首先,1990年末三明市人民币贷款余额仅有34.18亿元,发展到2017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增加到1312.94亿元,增长了3741%。从1990年到2017年贷款余额的快速增长,是与三明市经济增长相吻合的,1990年人民币贷款余额占三明市经济总量GDP的比重为60%,而到了2017年人民币贷款余额占三明市经济总量GDP的比重为61%,占比的稳定,使得两者之间保持了一个稳定的均衡态势,同时也让三明市经济发展很难再突破达到另一个更高的阶段。其次,三明市经济与贷款之间长期弹性为0.9298,而短期弹性为0.5672,长期弹性比短期弹性高出0.3626。一方面是由于三明市贷款主要集中在基建项目、地产开发项目等开发经营周期长的领域,周期长意味着投资收益的速度慢,而且从长期来看,随着这些项目的开发经营,也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贷款余额的增长对经济的长期影响远远超过了短期影响。[4]另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针对每一个问题,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直到落实解决是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因此贷款短期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小。最后,误差修正模型的修正系数值越大,代表它的修正能力越强,而模型中修正系数为0.3949,表明调整力度较大。这是由于三明市金融市场环境还不够完善,体制还不健全,导致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需要用更大的调整力度才能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均衡状态。

三、三明市贷款支持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明市贷款在支持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上述的影响因素以及下列的一些问题,导致三明市贷款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受到了限制,使得经济增长效率无法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少,信贷总量规模小

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对地方金融支持的力度,金融机构数量越多,意味着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越大。三明市是一个老工业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研发新的产品适应时代,不断更新设备,引进人才,这都是需要大量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然而目前,三明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仍然较少。由表5可知,除了邮政储蓄银行三明市网点数量占全省数量比重较高外,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数量占比都较少,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网点数量占比极低。除此之外,仍有多家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未在三明市设立分支机构,比如国家开发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等等。由于三明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较少,导致对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不足,截至2017年12月末,福建省本外币贷款余额为41899.7亿元,同比增长10.9%,并且2017年福建省新增贷款达到4112.4亿元,[5]而三明市本外币贷款余额仅为1313.42亿元,同比增长3.84%,2017年三明市新增贷款仅为48.51亿元。从上述数据可知,三明市贷款占全省的比重极低,其中三明市本外币贷款余额仅占全省的3.13%,三明市新增贷款仅占全省的1.18%,除此之外,三明市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速度也远低于福建省的水平。

表5 2017年三明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数量与全省数量比较Tab.5 Comparison of the number of banks in Sanming City and Fujian Province in 2017

(二)银行等金融机构经营性风险增加

目前,三明市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期限严重失调,“存短贷长”现象非常突出,由于近几年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偏低,同时消费者出于对未来一些不确定因素的考虑,导致存款期限一般较短。而三明市贷款又主要集中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地产开发等周期性较长的项目,信贷资金难以迅速收回,截至2016年12月末,三明市境内短期人民币贷款为381.95亿元,境内中长期人民币贷款为831.81亿元,中长期贷款是短期贷款的2.18倍。“存短贷长”使得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问题突出,流动性风险上升。同时由于2015年人行降息后,各类贷款陆续进入重定价区间,致使平均利率下行,而存款客户又要求执行利率上浮,大额存单等上浮40%的产品受到客户热捧,导致资金成本未出现与贷款利率同等幅度的下降,压缩了存贷款利差,存贷款利差的收窄减少了银行利润,2017年第一季度三明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利润4.54亿元,同比减亏了6.21亿元。综上,银行的经营性风险在不断增加。

(三)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融资是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主要方式,是实现发展的重要保障。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是企业获取融资的两种方式,直接融资是通过直接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募集社会资金,间接融资是通过向银行贷款等间接方式获取资金支持。三明市是一个老工业城市,企业数量众多,但是三明市企业融资依然还是以银行贷款这一间接融资方式为主,直接融资进展较为缓慢,上市融资企业较少,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滞缓。截至2017年6月末,按注册地划分,三明境内A股上市的公司有4家,分别是青山纸业、永安林业、三钢闽光和福建金森;境外上市的公司1家,为银石坪矿业;新三板挂牌公司仅8家。且三明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了融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仅发行了10亿元中期票据,而全省银行间债券市场2016年发债规模却已达到了1800余亿元。融资渠道的单一,使得三明市企业发展壮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四)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和供给面临“双难”局面

受大环境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国内外市场需求减少,导致企业产能过剩,盈利增速放缓,偿债压力加大,企业对融资的需求减弱。再加上不良贷款规模与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信用环境遭到破坏,且部分企业又不符合信贷的准入条件,因此银行慎贷、惜贷现象严重。2013年至2017年12月末,三明市企业贷款增速从原来的5.86%下降到-3.84%,增速下降9.7个百分点。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贷款增速从-1.08%下降至-2.02%,中型企业贷款增速从8.79%下滑至-2.65%,小微型企业贷款增速从5.41%下降至3.39%。从行业来看,制造业贷款总量持续负增长。从2013年至2017年12月末,制造业贷款增速从原来1.18%下降到-9.85%,下降了11.03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余额也呈现一路下行趋势,2014年至2017年制造业贷款余额分别减少了8.94亿元、9.27亿元、14.4亿元和14.42亿元。

(五)融资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信贷不良风险仍然较大

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与社会信用环境相关的。有些企业信用观念淡薄,贷款延期归还普遍,加之中小企业管理者的不慎经营,无法归还贷款的情况也较多,除此之外,甚至有些企业为了获取贷款而编造企业数据,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呆账、坏账增加,不良率激增。近几年,虽然三明市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不断加快对不良贷款的处置,使得2017年末三明市不良贷款率降至2.7%,但这是在通过清收、核销以及打包等多手段处置不良资产97亿元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的,处置总额增长32%。2017年三明市核销不良贷款25.73亿元,打包转让不良贷款26.33亿元,扣除这一因素,实际不良率达到6.66%,比年初高出1.6个百分点。而且从行业看,目前三明市超7成不良贷款是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并可能向自然人传导。

四、加强三明市贷款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引进其他金融机构

三明市经济发展起来才能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入驻三明,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向三明。因此要发展三明市经济需进一步加大三明市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与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在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结合三明市生态优势,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做大做强新材料、文化旅游、现代服务、特色农业、林业、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同时也要大力引进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增加金融机构的种类和数量,让企业能有更多融资的选择和渠道,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发展。

(二)加强信贷投放实体经济,寻求金融机构新的利润增长点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也是金融的宗旨,更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就是要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即要大力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例如依托技改贷、技改基金等产品重点支持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用好各类政府增信平台,不断扩大助保贷、成长贷、保证保险贷款、园区资产按揭贷款等业务规模和覆盖面,让更多小微企业受益。同时金融机构为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银行之间竞争加剧的趋势,要积极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例如商业银行在为企业发放贷款时,可以利用自身对资金管理的经验,为企业提供财务管理方面的服务。这样做既可以降低贷款的风险,同时又可以通过资金的合理使用,为中小企业节约成本,扩大中小企业的盈利空间。

(三)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资金的供给力度

拓宽融资渠道,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助力企业发展,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首先要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的支持。政策性银行是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组织,应根据三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资源优势,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符合政策规定、更具成长性的企业和行业当中。其次是要发挥证券市场的集资作用。重点培养一些创新型、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培育其成为上市公司,扩大融资规模,让企业更多地通过股权、债权融资,同时推动中期票据、项目收益票据、绿色票据等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最后要适当放开民间金融。民间金融在我国还未规范发展,这就需要加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让民间资本参与到金融活动中,为当地金融市场的发展增添新动力。

(四)改善体制,促进协调,打破银企信贷供求“双难”局面

打破银企信贷供求“双难”局面,需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寻求一个平衡点,促进两者协调发展。

1.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1)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企业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努力塑造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2)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必须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生产出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产品,运用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2.转变银行思想观念和提升银行金融服务水平

(1)转变思想观念。商业银行不能仅局限于对国有企业、跨国公司放贷,也必须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对那些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前景、守信用的中小企业应当给予重点支持;对资产负债率低、经营稳健、财务制度健全的企业要给予适当支持,能够承担一定的风险。(2)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可以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相适应的贷款管理办法,尽量缩短贷款审批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手续和环节,增强企业贷款和还款的可操作性。

(五)营造良好的区域信用环境,加强银行信贷资金管理

由于良好信用环境的缺失,导致非国有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降低银行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三明市政府需要与金融机构通力合作,改善社会信用环境。要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培养企业信用观念和意识;人行要加快企业和个人信用等级制度建设,完善信用信息,实现共享;银行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贷款可以给予一定的信贷优惠;建立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将失信企业和个人相关信息向社会大众公布。同时银行要加强信贷资金管理,信贷人员要深入企业了解其资金使用、经营管理、财务收支等情况,必要时可向发放贷款的企业驻派信贷人员,目的是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若一旦出现问题,可以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保障信贷资金安全。

猜你喜欢

三明市不良贷款金融机构
三明市海斯福化公有限责任公司
家里的缝纫机
林深水美佳人茶香——三明市妇联推动茶文化活动综述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提高初三数学复习课的课堂效率之我见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不良率农行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