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折翼的天使不孤单

2019-05-25赵红霞

家长 2019年28期
关键词:童童家校课题

□赵红霞

我接触到的每一个“特殊学生”,身上都有独特的闪光点。面对这些特殊的孩子,家长和老师要做的就是不放弃、不抛弃。

作为一名特教学校的老师,在从教的二十多年中,我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小天使”,他们有着不同的样貌、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闪光点,但在我眼里,他们都一样是我的学生。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顺遂心意地平安长大。在很多人眼里,他们或许是特殊的,但是在我们特教学校,他们一样可以美丽地绽放。这些独特的小天使,需要老师和家长给予更多的爱与关切。为此,我校自2018年4月开始,展开《利用家校合作优化小学生心理建康教育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立项后,学校以课题组为龙头,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心理健康活动、心理咨询辅导为途径,本着提高学生、家长、教师心理健康的宗旨,通过互动、互补,使课题研究进行得井然有序。通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在专家的帮助和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改进研究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特色育人,理论与实际结合,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渴望爸爸抱的乖孩子终于笑了

童童(化名)是我班的一个学生。童童有一头乌黑的头发,笑起来有一对小巧的酒窝。童童生得白净,我第一眼看到他,便被他纯洁、安静的气质打动。但随着深入了解,很多老师都跟我讲:童童是一个“特殊儿童”。

我逐渐发现,童童似乎比别的小朋友反应慢,上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连数字也总是写反。童童已经上三年级了,可是连2加3这样的数学题都算不清楚。英语老师也说,每一次单词默写,童童都是0分。我总是默默地关注着童童。每节体育课,他都远远地站在墙角,看着嬉闹的同学,眼中充满了艳羡。班里很多同学不喜欢童童,他们嘲笑他,甚至欺负他,故意把他的铅笔盒藏起来,让童童急得直哭。

作为老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自然痛在心里。很快,我发现了童童身上的闪光点——善良、真诚、热爱劳动。我发现童童总是在放学之后留在教室打扫卫生,看见别人丢下的纸屑总会主动捡起。童童的口袋里总备着火腿肠,学校附近的小猫小狗都喜欢亲近他。

就是这样一个孩子,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然而却有一些特殊。他像小天使一样,深深打动了我。

我找到童童谈话,一句“我觉得你是一个很好的孩子”刚说出口,童童却满脸都是诧异,急忙摆摆手,慌张地否认:“不,不,不,老师,我不好……”

我问童童为什么这么否定自己,童童忸怩地撕扯着衣角,嗫嚅出一句:“因为……爸爸、同学们都不喜欢我……爸爸从来没有抱过我。”

听完童童的话,我陷入了深思。童童的父亲是一家工厂的领导,事业有成,是很多人眼中的成功人士,童童于他而言却像是一种“羞耻”。我经常看见童童的父亲在接童童放学的时候,眉头紧皱,粗鲁地拽着童童的手臂,童童便在他的手下小步快跑,尽力跟上。

像童童这样的特殊孩子,因得不到家长认可而导致的心理问题,在特教学校可以说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自学校开展课题研究后,对像童童这样的孩子,我们首先进行心理训练,通过问题辨析、情景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了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我们还开通了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通过开展家长志愿者活动、家长讲坛、家校联谊会、专题汇报、讲座、家校联系卡等形式,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个性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特殊孩子的成长本来就比普通孩子更困难,他们渴望得到世界的认可,渴望规避生活中的恶意和伤害,这时,学校和家长理应成为他们坚实而温柔的港湾,而不是另一种伤害。”通过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童童的父亲改变了家庭教育理念,对童童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从来没抱过童童的他,在一次家校联谊会上,当着我的面把童童拥入怀里,童童脸上绽放出久违的微笑。如今的童童,热情、阳光,并且用这种热情和阳光感化着周遭的人。

家谊会,搭建家校沟通的有效平台

我所在的学校处在城乡接合部,这里的学生不少是留守儿童,很多家长长年在外,老人虽留在家里照顾孩子,但由于年老体弱,只能解决孩子的温饱问题,至于学习则是有心无力。个别听话、自觉的孩子,学习还基本跟得上;如果是懒惰、自制力差的孩子,不但学习一塌糊涂,还存在很多心理问题。

有个叫新新(化名)的男生,很爱运动,活泼可爱,但在妈妈眼中,却是一个不敢和人交往的孩子。上课时,他经常故意捣乱,对老师表现出敌对状态,他说自己厌恶老师经常对学生进行罚抄的教育方式。新新的爷爷奶奶并没有将孩子厌恶老师的情况与老师沟通,认为把孙子交给了学校,他们就万事大吉了。

华华(化名)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家里就剩下他和奶奶。但他生性好动,学习习惯不好,课堂上睡大觉,课下打架,成绩差不说,还经常跟附近中学的学生出入网吧。华华刚升入六年级时,因为上网一夜未归,班主任打通了他父亲的电话,希望家长能到校共同解决孩子痴迷上网的问题。令班主任没想到的是,这位父亲竟然以在外打工忙和路途远为由,拒绝来校。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为加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我校以课题为契机,把家谊会作为学校与家庭双向互动沟通的有效平台。在家谊会上,家长可以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交流育儿心得,为家长搭建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部分家长在与其他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中学习、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少家长还因此成为好友。除了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学校还通过家谊会为家长提供心理辅导,请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传授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

自课题开展以来,老师说孩子的心理素质普遍得到提高,都说孩子变得比以前活泼开朗了,以前的“坏”孩子现在变乖了、懂事了,有心理阴影的孩子变得阳光了、爱笑了。

猜你喜欢

童童家校课题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大家会这样说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童童的老爷车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暑假作业
肥水不流外人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