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下高校学报的发展困境与对策
2019-05-24刘山青
刘山青
【摘 要】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对高校学报传统的传播方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此环境下,高校学报的生存和发展,要始终坚持内容质量第一的原则;提升编辑的媒体技术素质,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融媒体平台,才能提高学报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报;媒体融合;编辑;素质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3-0227-03
自21世纪以来,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科学文化软实力建设等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转型发展。基于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出政发〔2010〕7号)、《关于推動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新广出发〔2014〕52号)、《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广发〔2015〕32号),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宣告了期刊与网络融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刊网融合的新模式是学术期刊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媒体融合是指将不同的媒体形态融合并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这种融合方式是从形式到内容的有机组成,包括传统媒介功能、媒介传播手段、媒介形态以及媒体所有权和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聚合、融合,具体的说,就是将网络智能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形态,与期刊、报纸、电台和电视等传统媒体有机而有效地进行结合,达到资源共享和融合共通,生产出不同形态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多种平台进行传播。
高校学报是以宣传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展示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刊物。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如何抓住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的发展机遇,顺应时代,主动地、积极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最终实现高校学报可持续性地健康发展,是高校学报现实发展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媒体融合下高校学报的生存困境
媒体融合是各种媒介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推动下,向电子化和数字化集合的一种形式。随着媒体融合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传播媒体的业态,媒体融合的大形势下给传统媒体出版模式、传播渠道、阅读方式、受众范围、市场营销和运行的体制机制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深刻的影响。
(一)媒体融合对高校学报的传播方式产生的影响
传统的高校学报都是以纸本呈现,传播介质十分单一,受众的信息获取渠道不可逆性和单向性,只能来源于纸质媒介。新媒体时代新的媒介形态给信息传播形态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给受众的阅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多样化的阅读媒介为受众提供了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渠道,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纸本媒介。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媒体为人们提供了随时随地可以获取阅读和传播的海量信息,以电子化、数字化形式承载的内容,不仅提供了文字内容,同时还载有声音、视频、图片等内容,人们的信息获取更加多元化、便捷化和高效化,只要手持手机在有网络信号的状况下就可享受阅读的乐趣。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而阅读时间急剧减少,于是人们需要更便捷快速的阅读方式和阅读节奏,便捷的阅读导致了“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成为了一种趋势。传统期刊的全、散、小、弱的办刊模式问题逐渐显现,出版时间的滞后性则不能满足人们的即时获取信息的需求,高校学报单一性的传播方式,成为期刊发展的严重桎梏。
(二)融合出版编辑人才匮乏
学术期刊融合出版,对编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政治素养、扎实的文字功底素养、宽泛的科学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素养,同时还要熟练掌握媒体融合的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现阶段我国高校学报的编辑人员通常以传统的出版编辑要求进行招聘和培养的,缺乏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对融媒经营出版不了解、不掌握,而专业的媒体融合人才又缺乏专业的编辑理论和技能,从而不能有效地进行编辑选题策划和经营管理。
一直以来,高校学报编辑部被视为学校的教辅机构,其工资待遇和地位比专职教师低,且评聘职称受到诸多限制,愿意专职从事编辑工作的高学历、高层次人员越来越少,尤其是既懂数字技术又掌握出版流程的融媒体复合人才更是匮乏。如此可见,人才仍然是制约学报数字出版转型的瓶颈。
(三)融媒转型的观念淡薄,内驱力不足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不断完善和发展,在传播领域、信息领域等各方面都被广泛应用,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但高校学报似乎没有感受到来自于新媒介技术的冲击和挑战,固步自封,不思变革。仍然采用传统的期刊出版模式,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不强。虽然部分高校建立了自己的学报网站和投审稿系统,但是对科研资讯、刊物动态、期刊导读与业态信息的发布未能及时发布和更新,还是停留在将纸质内容复制在网络上的阶段,没有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开放性、兼容性、共享性的特点,等着收审稿件,与作者、专家、读者的互动沟通存在严重的不足,学报的影响力、竞争力正在逐渐下滑。
二、学报媒体融合的路径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成熟,为高校学报的发展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带来发展机遇,高校学报要顺势而为,从而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颁布的《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把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是出版业巩固壮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迫切需要”[1],学报与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融合是学报提高影响力,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大势所趋,需要更新传统办刊理念,整改期刊体制、加大经费投入和遴选合适人才。
(一)坚持内容质量第一
高校学报的核心是坚持内容质量,技术和媒介永远不能代替内容,无论数字技术再先进,媒体再先进,传播速度再快,如果没有高质量的内容,都将是毫无意义。高校学报承担着科研教学成果的宣传和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内容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高校学报在内容上,要体现社会的科学研究、生产管理的新动态、新进展,对行业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媒體融合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高校学报的传播速度,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内容为王是始终不能改变的。高校学报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手机终端等媒介广泛采集选题,缩短审稿和编辑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选择刊登具有时效性的文章,实时关注社会和受众的需求,开设特色栏目和地域性的栏目,建设优势栏目,来实现提升学报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目标。学报要充分利用本校学科优势和地域优势,采取各种办法组织和吸引优质稿件,优质稿件刊发越多,学报的影响力就越大,内容尽可能体现专业性、创新性和个性特色,增强学报的品牌效应。学报在坚持内容建设为根本的基础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办刊宗旨,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拓展出版方式,提高出版质量,增加出版渠道,提高传播速度,提升学报的影响力,才能走上转型发展的轨道。
(二)提升编辑的媒体技术素质,加强编辑队伍建设
任何产品的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数字化传播的快速、广泛、多样和互动的特性,对学报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期刊编辑素质的要求,包括政治素质、职业素质、文化素质、语言文字能力等,新媒体时代对编辑的要求除具备上述几个方面,编辑必须具备信息采集和信息筛选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多媒体运用能力,要有网络安全素质和作品版权保护意识,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编辑要努力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和应用能力,强化网络出版理念,全面掌握新型数字技术,实时关注国家新闻出版发展动态,了解国内外的相关科研信息、学术前沿信息并进行分析整理,能利用QQ、微博、微信等终端,及时与作者、读者进行有效沟通和互动,学报还要对现有体制机制进行改革,转变传统的人才招聘和培训方式,制定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编辑人才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才能引得进人才,留得住人才。
(三)构建完善的融媒体平台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颁布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是进一步巩固新闻出版业作为文化主阵地主力军地位的客观需要,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 [2] 可见学报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发挥学报官方网站的功能。高校学报较早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但其功能单一,通常只是学报简单介绍、各期学报栏目展示、征稿启事等,主要功能是运行投审稿系统,没有完全发挥网站的作用。高校学报应充分认识网络的重要性,利用网络采用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等内容和形式丰富的传播形式宣传学校的情况,除在网站运行投审稿系统,登载征稿启事等外,还应提供各期期刊电子版的浏览和下载,随时维护网站,更新网站信息,定期发布科研动态、前沿信息,扩大信息量,以提高作者、读者和专家的关注度。增加在线交流的功能,增强与作者、专家和读者的互动性,收集意见和建议,培养和扩大作者群,从而组到优质稿件。
2.建设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由于微博具有便捷性、传播性、原创性的特点,独特的广播式信息流动模式,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沟通方式,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风气、倡导良好风尚。学术期刊建设微博传播平台,有利于打造开放互动的微编辑服务窗口,构建适合于受众的“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的微出版模式;有助于学报塑造品牌和市场化推广,及时发布科研动态、行内信息以及学报各种组稿、约稿的信息,实现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读者及审稿专家的多维度互动交流,掌握科研动态和受众的需求。
微信是继微博之后于2011年新媒体技术融合而成的又一公众平台,微信因其拥有庞大的用户数量和迅猛的增长速度,加之手机的广泛普及,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信息获取途径之一。微信除具备微博的传播文字、图片、视频的作用外,还具有语音和群发功能,利用微信群发功能实时推送优秀文章、学术动态、教育信息等,使关心学报的读者及时了解学校,了解学校优势学科和教育行业的最新进展,还可以推送一些理论性较强、价值较高的评论性和随笔的文章,尤其是知名作者和专家的随笔或评论,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提升学报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关注度。
总之,学报构建好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在平台发布信息,形成与作者、读者、审稿专家的良性互动关系,及时掌握受众的需求,为用户服务和吸收优质稿件,通过互动交流,从而宣传学报的出版理念和树立良好的形象。
3.加强与数据库服务平台的合作。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学报的发表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已逐渐形成了分离状态,纸本学术期刊已基本上淡化了传播功能,退出了传播阵地,仅仅只保留了“发表”的功能,其传播功能逐渐由数据库服务平台来实现。现如今,中国大型的数据库服务平台主要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等,利用这些服务平台中的期刊主页,不仅可以向受众推送期刊的基本信息,还可以发布通知、公告、学报研究动态,可以丰富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服务选择。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等数据库服务平台其本身具有鉴别学术期刊身份真伪的作用,作者对它们信赖度较高,投稿时首先是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等大型数据库服务平台查看期刊的基本信息。因此与国内的数据库服务平台合作,是学报实现内容生产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实现媒体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结论
综上所述,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是进一步巩固新闻出版业作为文化主阵地主力军地位的客观需要,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在媒体融合的大形势下,高校学报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高校学报必须更新出版理念和观念,加强内容建设和数字技术建设,更新出版形式,拓宽出版渠道,提高编辑的媒体素质,加强用户服务意识,才能提高学报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财政部.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app.gov.cn/news/1663/248321.shtml.[2018-12-28].
[2]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财政部.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4-04/30/content_2669106.htm. [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