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高职院校教师人文素养的建构
2019-05-24黄晓强周文杰
黄晓强 周文杰
摘 要:高职院校在为国家培养特殊技能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也涌现出了大批具有专业素质的优秀高职教师;然而在教学水准不断提升的路径中,教师的人文素养却呈现出令人担忧的状况,影响着高职教育的质量提升。文章从建构和培养高职院校教师人文素养的积极意义入手,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教师人文素养的基本状况,并阐述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进一步建构人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人文素养;高职院校;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5.1;G718.5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4-0144-01
一、建构现代高职院校教师人文素养的意义
①提升教学质量,兼顾专业技术与人文关怀。高职院校主要是以培养技能性人才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文素养高的教师能够通过专业技术的教学向学生传递人文知识,促进学生的内外兼修,培养具有社会竞争力的高质量人才。②促进教师专业性发展。人文素养的建构显示了教师对教学的负责态度,即要成为专业强、素质高的现代教师。
二、高职院校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
①人文知识基础不足。许多高职院校教师只专注于本专业知识积累和技能养成,而忽视了人文基础知识的学习。②心理素质偏低。心理健康是个人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少高职院校教师只重视个人外在行为表现而忽视了内在心理问题。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心理素质不高的教师也无法做好临时救场工作,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人文素养的可行策略
1.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要求
高职院校要重视教师人文素养的发展现状,结合本校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尤其是在教育观上要向人文素养提升的方向看齐。如在湖南外国语职业學院中主要是以外语应用为主的专业组成,其学科性质本身与人文知识关系密切,因此对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应用日语等专业,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语言技能上体现专业化风采,同时要了解外语所依托的文化背景。
2.开展多样化的人文素养教育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专业主要是技术技能性质,涉及人文素养的培育和建构时,高职院校应依据专业特色来开展多样化的人文素养教育实践活动。比如大型会展、会议、旅游团等实践活动,让本校的各种专业都能有其独特的活动组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教师也能够在组织活动时加深与高职学生的交流,从学生的表现中来总结和反思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践方法与成果。除了外出活动,在校园内部也可以针对教师群体开展知识技能大赛,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发展。
3.改进教学方法,寓人文素养于日常教学
高职院校人文素养建构工作之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职院校日常教学工作的渗透性发展。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文素养,继而教师将这种素质转化到日常教学中,并将其作为教师评价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助于在润物无声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素养的理解,从而培育更加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因此教师要努力改进高职课堂的教学方法,让原本专业化的职业技术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对于这些人文素养高的教师,也会在不自觉之间生发出敬佩之情,产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同时提升对课堂学习的专注度,更好地促进个人专业发展和素质养成。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体系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职教师的人文素养培育和建构工作不容忽视。现代高职院校的教师,不论什么专业,都应该在学校统一管理下努力学习人文知识,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并将其贯彻到日常教学工作中,为培育和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伟敏,李慧静.高职院校教师人文素养探析[J].高教学刊,2015(20):163-164.
[2]徐敏,于东红,张引.高职生人文素养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教师,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