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贸流通业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2019-05-24张秦贾祥桐曹丽新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实证分析

张秦 贾祥桐 曹丽新

内容摘要:本文选取了2008-2016年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增长速度、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城乡居民绝对收入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重要促进作用;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又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因此,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应该进一步加大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完善商贸流通业的机制建设。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   相对收入差距   绝对收入差距   实证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制度也在发生变化,人均国民收入的整体水平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居民收入来源的渠道也更加多元化,股票红利、资本利息以及租金收入等在居民总收入中的比重日益提升。城市居民的工资水平增长速度较快,薪资收入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第二职业带来的收入在全部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上升。但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却增长迟缓,收入来源也比较单一。因此,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出现扩大趋势,这成为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如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将会受到影响,而且这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使得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愈加明显。商贸流通结构的优化,对我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方面具有推动作用。商贸流通业作为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是构成供应链与价值链的基础环节,对加快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尤为重要。

文献综述

对于商贸流通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一理论研究命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领域,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得到了丰硕的成果,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对商品流通和居民的消费以及收入之间的关系从社会化分工的角度进行了探讨,他认为商品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分工协作,然而分工的专业化程度将受到商品市场地域上的限制,商品流通机制能够克服这一限制,并扩展市场范围,因此商品流通可以通过影响社会分工程度来推进商品生产率的提高,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何怡珊,2016)。

王新利(2009)等对我国31个省份在2003年的截面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除了消费因素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增长之外,商贸流通体系对农村收入增长也具有较大影响,同时还根据经济学原理分析了不完善的农村流通体系对农民利益、农民收入和收入方式的影响。王德章、宋德军(2010)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VEC)分析了商贸流通的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随着商贸流通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可以带动城市居民收入和就业的快速增长。柳思维等(2013)结合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的相关理论,通过构建非合作博弈模型分析了农村中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给农民收入水平带来的影响,认为加大农村中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力度不仅能够拓展农村消费市场,而且还可以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在对国内外已有文献进行梳理之后可以发现,大多数的研究都认为流通业的发展能够影响或者促进居民收入,重复研究比较多。研究方法主要以理论分析为主,实证分析虽然有但较少。鉴于此,本文将研究视角放在流通业的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上,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深入剖析,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

商貿流通业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现状

(一)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向前推进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增强,我国商贸流通业得到迅速发展,商贸流通业的整体需求量稳步增长。城乡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提高,使我国商贸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在很大程度上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持续增长的空间(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2015年我国商贸流通总额达到11.9万亿元,到2016年突破了14万亿元,我国商贸流通规模整体趋势是上升的,2016年商贸流通规模的增长速度达到了25.21%。根据商贸流通总额增长变化趋势可知,我国商贸流通不仅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而且还具有较大的可持续增长空间。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水平发展速度,城乡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长速度相差较大,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1985到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39元增加到31790元,增长约43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97元增加到10772元,增长约27倍。可以看出,收入增长速度的差距直接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在不断上升,2008年的时候绝对收入差距为11020元,到了2016年绝对收入差距上升为22260元,翻了一倍。城乡居民的相对收入差距在2008年为3.32,到了2016年下降为2.96,相对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虽然相对收入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但是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享受了更多的福利待遇,比如教育、医疗等(张文齐,2014)。

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的变量分别为我国商贸流通总额的增长速度用SZ表示,城乡绝对收入差距用YJ表示,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用YX表示。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所示。在实证分析中选用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6)》和中国统计信息网公布的数据。为了消除变量数据存在异方差的影响,在本文中将所有变量作了对数化处理,以求最大可能减小误差并反映变量之间的真实关系。

(二)变量平稳性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为了避免出现伪回归的现象并保证实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需要对变量数据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具体的检验结果见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变量lnSZ、lnYJ以及lnYX均没有通过ADF单位根检验,说明在5%的水平下,这三个变量都不是平稳的时间序列,而对这三个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后,其对应的序列经过t统计量检验对应的P值均小于0.05,这说明差分之后的变量序列都是平稳的,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分析。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主要是对变量之间的概率分布关系进行比较,具体来说就是对一个变量前期的信息和另一个变量本期的信息进行对比,以判断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它的主要使用方式在于以此定义为基础,对两个变量进行假设检验,从而判断二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具体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在短期内,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商贸流通规模的增长速度是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但不是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而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和绝对收入差距都是商贸流通规模增长速度的格兰杰原因。

(三)模型的建立

为了进一步分析商贸流通规模的增长速度与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和绝对收入差距的长期互动关系,接下来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研究。

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表达式为:

(1)

式(1)中的xt是外生变量,yt是内生变量,在本文中的内生变量是M2和CPI,εt是误差向量。在VAR模型中,每一个方程的最佳估计方式为普通的最小二乘估计方法。根据SC和AIC信息准则最优的滞后阶数为2,商贸流通规模的增长速度与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商贸流通规模增长速度显著影响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其中商贸流通规模增长速度滞后1期时的显著性水平为-0.02499,滞后2期时的显著性水平为-0.04358,都小于0.05的临界值。但是商贸流通规模增长速度在滞后1期和滞后2期的系数都是正值,说明随着商贸流通规模增长速度的提高,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是不断加大,这与当前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业的不均衡发展有关。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对商贸流通规模增长速度的影响却不显著,其中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滞后1期时的显著性水平为-4.10802,滞后2期时的显著性水平为-4.54121,远远大于0.05的临界值,这说明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的加大,并没有对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造成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滞后2期的商贸流通规模增长速度对自身的影响较显著,城乡居民相对收入滞后1期对自身的影响也比较显著。

商贸流通规模的增长速度与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的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5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绝对收入差距滞后1期的显著性水平为-0.00802,滞后2期的显著性水平为-0.04121,都小于0.05的临界值,说明城乡居民的绝对收入差距显著影响商贸流通规模的增长速度。因为城乡居民的绝对收入差距滞后1期和滞后2期时的系数都是负值,说明城乡居民的绝对收入差距与商贸流通规模增长速度呈反方向的变化关系,即城乡居民的绝对收入差距的加大,将不利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商贸流通规模增长速度滞后1期的显著性水平为0.02499,滞后2期的显著性水平为-0.00358,都小于0.05的临界值,说明商贸流通规模的增长速度对城乡居民的绝对收入差距具有比较显著的影响;同时,商贸流通规模的增长速度滞后1期时的系数也是负值,说明商贸流通规模的增长速度与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呈现反方向的变化关系。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综上所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推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商贸流通规模的增长速度对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相对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呈现的是同方向的变化关系,即随着商贸流通规模的增长,城乡居民的相对收入差距却加大了,主要原因在于当前我国的商贸流通业在城乡地区发展并不均衡。

城乡居民的相对收入差距对商贸流通规模增长速度影响并不显著,即随着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的加大,并没有对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造成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心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而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又比较快,因此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城乡居民的相对收入差距与商贸流通规模增长速度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城乡居民的绝对收入差距与商贸流通规模增长速度呈反方向的变化关系,即城乡居民的绝对收入差距的加大,将不利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原因在于,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较慢,将导致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提高的速度也较慢,进一步影响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从上文研究中可以看出,商贸流通规模增长速度这个指标对于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比较显著,且为负值。不仅如此,这个指标在滞后一期情况下的系数仍然为负,这充分说明这两个指标之间具有反向变化的关系,也就是说,商贸流通业规模增长速度如果提高,则会显著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由此可以说,商贸流通规模增长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至关重要。

(二)展望

商贸流通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在一方面积极推行“工业品下乡”,让优质的工业品高效、快捷地送到农村,让农村居民购买到价格适中、品质优良的消费品,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通畅“农产品上行”通道,让农产品保质、保量地运送的城市。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农村居民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的红利,提高生活品质和收入,同时也使得城市居民对于农产品高质、多样化的需求得到满足。虽然,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也应该看到,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发达的商贸流通业相比,我国在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对于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发挥的还不够充分,尚有提升的空间。因此今后一方面国家有关方面要进一步出台政策,在扶贫、减贫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促进农民收入有大幅度的提升,另一方面,我国商贸流通业业内也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加自身实力,特别是商贸流通的理论研究要与时俱进,对于商贸流通业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相关命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通过更加全面、完整的理论指导商贸流通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在这里,商贸流通理论研究者要在当前时代的大背景下,潜心研究,通过理论联系实践,丰富我国商贸流通理论体系,使其更加完善、更加有针对性,对于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和农民增收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何怡珊.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业统筹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物流技术,2016,35(6)

2.张秀峰,苏耀华.甘肃省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水平测度与评价[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6,32(1)

3.张瑜,王晓兰.商贸流通发展影响城乡二元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4)

4.韩丽娜.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的统筹路径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6(20)

5.林素娟.广西城乡双向商贸流通物流体系的构建思考[J].广西经济,2010(8)

6.郭爽.商贸流通经济发展的减贫效应探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9)

7.张利霞.城乡商贸流通特点差異及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J].价格月刊,2016(4)

8.谢乔昕,宋良荣.商贸流通业发展影响城乡居民消费二元性的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16(2)

9.高煜,曹大勇.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中农产品流通组织:失衡与纠偏[J].求索,2011(2)

10.卫玲,赵晴,郭俊华.基于城乡统筹视域的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建设[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3)

11.张文齐.流通溢出效应与城乡收入差距:机理和渠道[J].中国流通经济,2014,28(1)

猜你喜欢

商贸流通业实证分析
安徽省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