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导型流通体系构建的影响因素、内容及对策

2019-05-24张耀宇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10期

张耀宇

内容摘要:流通产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流通先导的发展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高度集中的流通体系已无法适应现代化市场的需求,我国在流通领域正逐渐建成“多种经济形式、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少流转环节”的现代化流通体系,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流通产业的概念以及其特征进行阐述,其次对先导型流通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以及制约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最后基于先导型流通体系内容提出构建先导型流通体系的具体策略,旨在探讨先导性流通体系构建的路径及作用。

关键词:流通产业   先导型流通体系   影响因素

流通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增长。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高度集中的流通体系已无法适应现代化市场的需求,我国在流通领域逐渐建成“多种经济形式、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少流转环节”的现代化流通体系,流通环节大大减少,流通的成本和时间也在缩短,流通产业创造的经济效益更加显著。

2008 年以来,流通产业发展有力拉动了经济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历史数据和商贸流通典型企业数据测算,流通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从2008 年的10.7%上升为2017 年的将近15%,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30.1%;流通产业规模显著增加,据测算,流通产业增加值由2008年的3.4 万亿元上升为2017年的12.1 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2%。当前,我国己进入了经济发展关键期,为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流通企业不断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和结构的调整,同时,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迫切要求我国努力适应国际分工日益明确和细化的环境,对于我国产业发展而言,其受国际各国的冲击逐渐加重,尤其是连接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的流通业,能够主导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速度,促进流通理论的完善和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但是,我国流通业由于制度、体系、组织结构等方面存在缺陷,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提高流通产业的竞争力,借助各种手段提高流通体系的水平。

流通产业及其先导特征

(一)流通先导及相关特征

流通先导含义。流通产业指的是从生产到消费流转过程所涉及的相关产业,一般而言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本文所指的流通产业是狭义流通产业概念,即包含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和物流业四个产业。流通先导的内涵是指现代流通产业在满足现阶段的市场、经济的需求的基础上,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能够在一定程度内超前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市场需求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投资力度、人才培养两个方面一定程度的超前发展。

流通先导特征分析。首先,流通业对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经济发展矛盾转变为供求矛盾,而流通产业在这一阶段开始快速发展,在引导生产、调整结构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由于当前已经形成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流通产业就被视为价格信号和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引导着与消费者市场相关的产业不断调整,最终进一步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以手机零售领域为例,终端的零售商洞悉消费者需求,将需求传达至品牌商,品牌商通过不断调整手机的设计、功能来契合消费者的需求,上游的生产商根据品牌商所下达的指令生产相关配件,市场对手机各方面提出的要求越苛刻,品牌商和生产商就必须要不断推陈出新,并通过技术革新、新设备引进等手段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案例中零售业对上游相关产业的引导反映出现代流通业的作用已经从单纯的物质转移升级成为具有引导作用的核心產业。

其次,流通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加大,体现出流通产业对经济的引导作用。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流通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3.3%,为第三产业之首;而2016年,我国流通业增加值为9.6万亿元,占当年GDP比重为12.9%;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高达64.6%,同比2015年高出4.9个百分点。从数据中不难发现,流通产业目前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对经济贡献率最高的产业。一方面国民经济的发展直接取决于流通体系的水平,另一方面流通产业还关乎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与供需错配社会矛盾的解决,因此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先导作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二)流通先导力发挥影响因素分析

先导型流通体系的构建关乎相关产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流通产业先导力发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便流通产业更好地发挥先导作用。影响流通产业先导力的主要因素如下:

产业结构因素。产业结构变化影响流通业的发展空间,进而影响流通先导力的发挥。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劳动力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服务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农业经济主导阶段,服务业规模小,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弱;二是第二产业经济主导阶段,服务业的规模逐步增大,但比重不超过50%,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逐渐增强;三是第三产业经济主导阶段,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可以认为目前已经形成的1:2:3的产业结构有助于流通产业先导作用的发挥。

政府因素。政府对流通产业的投资力度、体制改革力度、引导力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流通产业先导作用的发挥。以体制改革为例,从2015年起,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流通产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并强调增加实施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政府对流通产业高度重视,此举无疑有助于促进流通产业充分发挥先导作用。

市场环境。市场环境对于流通产业先导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发育水平和消费水平两个层面上。首先,市场发育水平决定了流通先导力的作用环境。流通产业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必须满足所有经济关系市场化的条件。而在早期,市场尚不成熟,构成市场的主体及其业态较单一,且市场秩序、制度等方面的缺陷严重制约流通产业主导作用的发挥,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成熟,构成市场的主体和要素不断健全,市场已成为经济主体活动的必需平台,市场自由流通基本实现,从而更好地发挥了流通业的功能。其次,消费水平决定了流通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流通先导力的发展水平。居民消费逐渐从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演变到绿色产品、娱乐、教育等需求的消费,不断追求便捷性、舒适性、个性化、时尚化的消费需求,且居民的消费方式也逐渐丰富,逐渐追求集消费、休闲以及其他功能于一体的消费形式,对于流通产业而言,消费结构的变化迫切要求其提高其规模化、信息化、绿色化水平,满足市场需求。

流通产业自身因素。流通企业是构建流通产业的“螺丝钉”,流通企业的发展是包括科学技术应用能力、管理制度、规模、信息化水平等因素在内的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最终影响整个流通产业先导作用力的发挥。目前物流产业中的领头企业已经开始将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运营之中,但是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还不具备现代化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整个物流行业的升级,最终不利于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从而制约流通产业先导力的发挥。可见,当流通产业发展迅速并不断实现产业升级,其先导作用力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来。

先导型流通体系建设必要性与内容

(一)先导型流通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流通产业自身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要充分挖掘流通产业的发展潜力。表1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15%,美国占8%,日本占11%,而发达国家平均占比8.5%,表明我国的物流产业成本偏高,构建先导流通体系将有助于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从而进一步压缩成本。

其次,流通产业在新形势下的先导作用是将我国推向经济强国、贸易强国的重要力量,因此有必要构建先导型流通体系,让流通产业把握社会发展趋势,聚焦产业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流通产业应当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大力发展以数字流通、绿色流通、开放流通等先进流通理念为基础的先导型流通体系;另一方面对于流通业处于发展阶段所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也应当通过先导型流通体系来解决或优化。

综上,建设先导型流通体系,一方面是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另一方面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流通产业先导作用力。

(二)先导型流通体系内容

一是功能行为系统,是先导型流通体系的运行层和核心内容,涵盖了物流体系、流通组织以及流通一体化等要素,执行着流通产业的基本功能,也体现出流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其中包含现代物流体系、配套服务系统、社会信用体系等具体内容。

二是技术支持系统,是先导型流通体系的技术层面,涵盖了流通管理技术、流通信息技术、流通标准化技术以及流通设施技术等要素,维护着流通运行质量,为流通生产力运行提供有效力的流通速度和效率,对流通生产力水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素。

三是流通政策体系,是先导型流通体系的政策保障层面,涵盖了流通产业结构政策、组织政策、布局政策、竞争政策、技术政策以及国际化政策等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引导流通行业生产消费、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发展方面意义重大,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流通产业结构,规范流通组织行为,为推进先导型流通产业发展提供制度的保障。先导型流通体系的功能和构成要素总结如表2所示。

先导型流通体系构建对策

(一)完善功能系统建设

首先要完善先导型物流网络体系。物流网络系统与流通产业紧密相关,因此完善先导型物流网络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建设包括各种运输网络、物流基地、配送中心、仓储中心以及大型物流企业在内的物流网络体系。一是以物流园区为龙头,以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配套设施及交通运输枢纽为依托,搞好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建设仓储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节点,构建信息共享、交流顺畅的信息网络和流通网络,迅速提升流通集散的效率,进一步发挥出物流园区搞活流通市场、整合流通资源的极大优势。二是培育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培育物流企业,增强物流服务供应能力,打造扶持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组织和协调能力的集加工、包装、配置、运输于一体的第三方现代物流企业,建立物流联动发展机制,为商品供需方提供物流服务,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联动发展,减少商品流通周转环节,有效降低流通成本;并以大型企业内部物流机构为龙头,提高市场集中度,建立国际化的物流网络。三是以配送中心为龙头,加强专业化配送服务功能设施建设,提升物流的自动化能力,构建先导型物流网络体系,形成“综合物流园区、物流分拨中心、专业物流配送中心”三层物流节点网络,便于供货商及消费者及时了解商品流通信息和过程,强化对物流的规模支持能力。

其次要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在监管方面,如针对批发零售业、餐饮业要建立起商品质量监管系统,完善国家质量监管机制,加快制定完善商品质量管理标准,强化跟踪监督抽查监管制度,为商品质量监管系统的发展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在服务方面,可以尽快完善相关标准体系的建设,以督促流通产业的服务水平优化。

最后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健全包括企业、中介机构及个人在内的信用档案系统,应用高新技术加快建立客观高效的信用评估机制,并通过失信约束惩罚机制的建立,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二)加强技术系统的创新

加强技术系统的创新一方面是为了推动整个流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流通业的流通效率与效益,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技术系统的创新来解决目前流通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具体而言,技术系统的创新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方面,通过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来推动技术系统的创新。当前我国倡导可持续发展,因此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是需要遵循绿色发展的社会趋势,实现绿色流通,为此流通产业应当要推动领域内部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通过升级设备、生产技术等来实现这一目标。随着信息化成为推动流通创新,带动流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流通产业可以通过发展数字流通来实现推动技术系统的创新,从而提升流通产业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流通产业技术系统的创新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无论是攻克技术难关实现技术普及,还是研发新技术实现创新,都需要相关高新技术人才的支持。为此,应当积极实施人才开放战略,积极引进发达国家的优秀人才,并不断从内部培养可塑人才,为流通产业技术系统的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三)完善政策系统

法律法规系统的建设与完善是构建先导型流通体系的保障,因此要加快健全与流通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从政策制度方面保证流通先导产业的运行方向。一方面要加快完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的法规体系的步伐,将市场调控纳入法律管理的轨道,依法严格管理产供销调存等流通环节,形成有效的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场的法律调节机制;此外,还要通过相关流通政策的出台和发布,完善流通政策体系,打破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促进我国商品的自由流通,进一步提高流通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手段不断规范商品产销及管理,营造良好的流通市场环境,使市场双边或多边交易行为更加合法合规。此外,还要加快完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切实维护消费者权力与利益,不断规范消费主体的法律责任,合理促进消费者的公共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陈海权.关于现代流通业的重新认识[J].商業时代,2014(17)

2.洪涛.中国特色创新流通体系构建及完善[J].商业时代,2013(24)

3.刘天军,胡华平,朱玉春,霍学喜.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机制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34(8)

4.孟雷.我国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机制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13,27(6)

5.张晓林,罗永泰.基于全产业链的农产品流通困局与流通体系建设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