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旱育稀植增产措施探讨

2019-05-24吕陆春姚高乾安曈昕

云南农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水稻田床面秧田

吕陆春,姚高乾,安曈昕

(1.澜沧县糯扎渡镇农业服务中心,云南澜沧, 665614;2.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

水稻旱育稀植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育苗方式由传统的水育秧改为旱育秧,插秧方式由密植改为稀植,具有省水、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增产早熟等特点。但是由于糯扎渡地处澜沧江与思茅港分界处,而且是以拉祜族为主的贫困镇,水稻田灌溉等自然条件差,加之农户对水稻旱育稀植技术认识不足,导致技术应用不规范,没有发挥出水稻旱育稀植的增产潜力。

1 生产现状及旱育稀植应用情况

1.1 生产现状

水稻是糯扎渡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017 年水稻播种面积1350.47 hm2,平均单产342 kg,其中杂交稻769.93 hm2,平均单产363 kg,水稻总产6759 t,产量占粮食总产的1/2 左右。由于糯扎渡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地处山区,地力、灌溉条件差,栽培管理技术相对落后,水稻单产提高慢,处于徘徊不前的状况。

1.2 推广情况

糯扎渡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推广有5 年的历史,通过上级支持和农业服务中心多年的努力,2017年全乡推广旱育稀植面积达749.33 hm2,平均单产440 kg,比全乡水稻单产342 kg 增产98 kg,比杂交稻常规种植增产77 kg。水稻旱育稀植推广面积占全乡水稻面积近一半,但是由于水稻田近一半的面积分布在山区,属于雷响田,地力、灌溉条件较差,栽培管理技术应用不规范,不到位,导致水稻旱育稀植种植技术效果不明显,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增产潜力。

2 存在问题

2.1 地力条件差

大部分水稻田分布在坡度为10 度以上的山区,保水保肥性差,加之群众不重视农家肥的投入,所以水稻田地力条件差,单产难以提高。

2.2 灌溉设施落后

现在的灌溉设施大部分是上个世纪合作社时修建的,沟渠年久失修,有效的水源不能利用,导致大部分田变成雷响田,不能按时插秧,错过水稻生产适宜的光温条件,水稻旱育稀植种植技术增产潜力难以发挥。

2.3 栽培管理技术粗放

大部分群众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存在着品种选择不合理,育秧中相面整理粗放,土壤消毒不到位,秧床面积小,苗床培肥不够,浇水施肥不及时。移栽大田整田粗放,田面深浅不一,大田移栽过深过密,后期不及时科学施肥灌水、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措施,导致水稻单产难以提高。

3 增产措施

3.1 改善水利灌溉条件

大部分水田水源丰富,在积极争取上级的支农惠农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充分发动广大农户投工投劳,改善水稻田灌溉沟渠基础条件,充分利用有效的水源灌溉,保证水的灌溉,使水稻能按时栽插,提高水稻旱育稀植的单产。

3.2 通过增施农家肥培肥地力

广大农户农家肥较少,但是群众不重视利用,要通过科技宣传,积极引导农户重视农家肥的应用,每亩施用农家肥500 kg 左右,通过逐年培肥地力,提高水稻田的地力条件。

3.3 加大水稻旱育稀植种植技术培训力度

充分利用糯扎渡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力量,采取分片包干负责的形式,在水稻整个育秧和后期的栽培管理过程中,深入到农户田间地头,抓好每一个环节的技术培训工作,加大水稻旱育稀植种植技术培训力度,使广大农户掌握应用好水稻旱育稀植种植技术。

4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4.1 选择适宜的品种

通过近几年对水稻品种示范、推广的适应性和产量对比,适宜糯扎渡的杂交水稻品种是金优321、宜香3005 等良种,适宜冷凉山区种植的是楚粳37 号和滇禾优34 等品种。

4.2 大田备耕

前作收后要及时备耕,清除杂草消灭越冬病菌、虫卵,减少田间病虫源对下年水稻的为害,插秧前一个月左右对田块翻耕耙细,整平田面,清除杂草,并结合施用农家肥,插秧时做到精耕细作,田平泥化,关水3.33 ~6.66 cm,待泥浆下沉及时插秧。秧田应选在背风向阳,土壤肥沃,地下水位低,靠近水源,排灌方便,偏酸、结构良好,便于管理的田块(地块)上,育秧1 个月前应将秧田精耕细作,做到田面平整无杂草。一般每亩大田要准备秧田(地)10 ~20 m2。秧田(地)土块耙细后理秧床,床宽1 ~1.4 m,秧床长度根据实际而定,但不宜超过15 m,床与床之间距离60 ~80 cm,理好床之后,打碎床面土块,拣出残岩,平整床面,床面应高于土表2.5 ~3.5 cm。

4.3 浸种催芽

1)浸种。杂交稻每亩用种量1 ~1.3 kg,比湿润育秧少0.5 ~1 kg。冷凉山区水稻良种楚粳系列每亩用种量为4 kg 左右。浸种前晒种半天以上,去杂去劣,用500 倍液强氯精液或0.05%多菌灵药液浸种12 ~24 h,经药液浸后的种籽要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浸泡催芽。早稻育秧时温度底(12 月—次年1 月),先用25 ~30 ℃温水浸泡2 d 左右,浸泡过程中要注意换水,当种子吸透水,用手掐得断时即可催芽。

2)催芽。种籽浸泡后用堆捂或干净的布袋催芽,催芽时要注意翻动种子,使里外受热均匀,并保持一定的水份。种子不发干,温度保持在30 ℃左右,当80%以上的谷粒芽破胸露白时即可把种子撒至备耕好的秧田上。在整个浸种催芽过程中要注意温度、湿度,不能和油、盐等有腐蚀性的东西接触。

4.4 播种

按每平方米15 kg 农家肥、2 kg 复合肥、15 g左右硫酸锌、2.5 g 敌克松施于床面,与土壤充分混匀,然后把床面浇透水,浇透的标准是使秧床的整个耕作层全部饱和。待床成无积水时,用铁铲再把床面摊平,每平方米播130 g 芽种,均匀地将芽种撒于床面,播好后用铁铲轻按压种子,再盖一层过筛农家肥,防止床面土壤板结,也可以全部用过筛农肥盖种,但不能过厚(1 cm 左右),盖土(肥后)不能浇水。每平方米再用1.5 g 敌克松拌细土均匀撒床面,杂草多的地方,用丁草胺600 倍液喷雾,早稻要盖膜,方法与湿润育秧相同。3 ~5 d 苗出来现绿要通风,秧龄在1.5 ~2.5 叶时,要加大通风,秧苗3 叶以后去掉农膜。

4.5 水分管理

播种10 ~12 d 浇1 次透根水,以后不见旱象不浇水。旱象标准是:早晚床上干燥,叶片无水珠,午间秧苗打卷,有这种现象时浇一次透根水,一般播后浇2 ~3 次水即可移栽。

4.6 移栽节令

4 月中旬开始育秧,5 月底移栽,秧龄35 ~40 d,移栽本田要求田平泥化,关水3 cm 左右,浅水浅栽。

4.7 规格化栽培

较肥的田大行距为25 cm、小行距15 cm、株距12 cm、栽单株、每亩1.5 万塘、有效穗20 万穗左右。中等肥力田块大行距为20 cm、小行距12 cm、株距10 cm、每亩2.1 万塘左右、有效穗22 万穗左右。

冷凉山区水稻良种楚更系列大行距为18 cm、小行距12 cm、株距10cm、每塘栽2 ~3 株、每亩2.3 万塘左右、每亩有效穗20 万穗左右。插秧深度为2 cm,秧苗直立不伤根系,不窝根,铲下带根备栽的秧苗要在24 h 以内栽完。

4.8 施足底肥,科学追肥

施肥量要根据田的肥瘦、水稻品种及长势来决定,但无论施肥多少,必须施全价肥料,一般田每亩施500 kg 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加40 kg 钙镁磷肥、10 kg 硫酸钾、1 kg 锌肥于栽前1 个月左右随整田施入作基肥,25 kg 左右尿素分3 次追施。

1) 及时施苗肥(分蘖肥)。一般水稻移栽后5 ~10 d 开始返青,15 ~20 d 开始分蘖,故此施肥以移栽后7 ~15 d 施第1 次肥,每亩撒施5 ~6 kg 尿素或者10 kg 水稻专用复合肥。

2)施足穗肥。水稻分蘖结束,拔节小穗分化时开始施第2 次追肥,每亩撒施9 ~10 kg 尿素或者20 ~25 kg 水稻专用复合肥。以上2 次施肥量要掌握苗情施肥,苗叶片浓绿下垂不施,叶片淡绿直立,施足用量,叶片直立淡黄,适当多施尿素。

3)视长势,科学施粒肥。水稻开花灌浆时,叶色过淡表现早衰时,每亩撒施4 ~5 kg 尿素或者10 kg 水稻专用复合肥,如果长势正常,要施肥促籽壮穗,但也要防止贪青倒伏呛壳。在以上每次施肥时,田灌水不宜过深,一般淹至基部,保证不开裂即可,不放跑马水5 ~8 d。

4.9 浅水勤灌、适时晒田

栽插后15 ~20 d,田面保持水2 ~3 cm,保证灌水;水稻开始分蘖,浅水勤灌,干湿交替,促进分蘖,当分蘖达到预定90%时,进行撤水晒田,晒到田间起鸡脚裂,秧苗停止分裂,苗微黄时进行正常管水;孕穗到抽穗阶段,浅水勤灌,不能缺水;水稻开花灌浆时,湿润灌溉,干湿交替,以湿为主。

5 病虫草害防治

5.1 病虫害防治

在糯扎渡水稻常发生病害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稻瘟病重点抓好苗瘟和穗颈瘟防治,用三环唑、稻瘟灵等防治。白叶枯病用多菌灵等广谱性杀菌剂防治。常发生的虫害有:三化螟、二化螟、褐飞虱、白背飞虱、叶蝉、黏虫等,发现零星病虫害时用吡虱灵、稻虱净、乐果等内吸性杀虫剂及时防治。总之,糯扎渡水稻田面积大,具有提高单产的潜力,只要改善水利设施,培肥地力,提高农户科技素质,提高水稻旱育稀植种植管理技术水平,就能提高水稻单产,促进糯扎渡水稻生产的发展。

5.2 及时除草

移栽后5 ~7 d,每亩用1.5 ~2 kg 丁草胺加10 ~15 g 新得力除草。

猜你喜欢

水稻田床面秧田
家乡的白鹭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明渠瞬时床面切应力粒子图像测量技术
感怀
改进的投影覆盖方法对辽河河道粗糙床面分维量化研究
骨质疏松这样锻炼
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水稻田杂草防除技术要点
水稻田运行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