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田运行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2016-07-18梁雪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水稻田甲烷

梁雪

摘 要 在水稻田里引入水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技术还在发展试验阶段,本文综述了当前的发展,并总结了目前仍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甲烷 水稻田 微生物燃料电池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为了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温室气体的减排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大气中的甲烷含量已经从工业革命前1750年的0.75 mol·mol-1上升到2005年的1.77 mol·mol-1,升高了约2.5倍,尽管甲烷绝对量显著小于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但是单位质量的甲烷全球增温趋势是二氧化碳的25倍(IPCC,2007)。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浓度上升对温室效应的总贡献率达到70%左右,二者是温室效应的主要贡献者,并且在大气中的浓度每年以0.5%和0.8%的速度增加。

稻田是甲烷的主要排放源之一,拒估计全球所有的人为活动导致甲烷排放的总量中,从水稻田排放的甲烷约占15%-20%。通过数据的挖掘发现不同类型的湿地甲烷的排放有着显著差异,而甲烷的排放通量均值最大的是稻田,所以如何降低水稻田中甲烷的排放量就成了国内外研究的重点。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是一种用产电微生物将有机物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有机底物在厌氧条件下被产电微生物分解,释放出电子,电子直接被阳极捕获或者经过电子中介体、纳米导线等物质间接到达阳极,并经由外电路传递到阳极与电子受体(一般是O2)结合,从而形成电流。

2水稻田实施MFCs技术的研究发展

水稻田是实施MFCs技术的重要生境,根据已有实验数据表明,在水稻田里引水MFCs技术可以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因为在水稻田以及湿地中引入MFCs技术后,产电微生物就会与产甲烷微生物形成一种竞争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产电微生物比产甲烷微生物具有更强的竞争基质的能力,从而可以抑制甲烷的排放,全世界水稻田栽种面积约为15€?09hm2,潜在的年产能能力可以达1.8€?019J。实验结果表明MFCs技术的应用不会对原有的水稻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也几乎不会对水稻田的产粮功能有任何不利的影响。因此,如果水稻田能够用于产电,这样既能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可以获得额外的附加效益。

水稻田土壤中含有丰富的产电微生物可以采用运行MFCs装置,在2007年Kaku等人就在水稻田中埋入了石墨毡电极,证明可以持续产电,得到的最大功率密度为6mW·m-2 。近几年的研究中Rosa等人将阳极埋设在种植水稻的淹水稻田土壤中,阳极浸没在淹水层,并且采用导线连接阴历和阳极,从而构建MFCs,以土壤有机质和根系分泌物为电子供体,以水中的溶解氧为电子受体进行产电,并设置对照组。结果显示,运行MFCs以后,稻田土壤中的甲烷排放量比对照组减少了50%。Rismani—Yazdi等将纤维素作为碳源底物置于MFCs中进行产电,发现随着MFC产电电流的增加,甲烷累计排放量降低。运行MFC的优势在于不使用化学药剂也不消耗能源,相反还能产生少量的电能,是一项值得深入探索的绿色可持续的减排技术。

邓欢等人将添加质量分数为0.5%的稻秆的土壤装入MFCs反应器中,淹水并种植水稻后运行MFCs,发现能够显著的减少甲烷的排放。土壤中添加稻秆是出于环保理念,因为我国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高达5.7亿吨,秸秆还田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聚体,并且取代秸秆燃烧,避免环境污染,所以秸秆还田也得到大力提倡。添加稻秆使土壤含有更多的有机质,而且MFCs闭路运行,这都有利于产电菌生长和产电能力的提升。在MFCs运行的过程中,产电菌在阳极表面逐渐富集和训化,产电电流逐步提高。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峰值,之后产电电流有所降低。主要原因包括可利用有机物碳浓度降低,以及MFCs阳极表面的产电菌在产电过程中厌氧分解有机质产生氢离子,导致土壤中PH值降低,从而抑制了产电菌的活性,以往的研究表明,PH值降低也会抑制产甲烷菌活性。产电菌通过分解有机底物进行产电,从而会与产甲烷菌争夺土壤中有机质,产电菌对有机底物乙酸的亲和系数远低于产甲烷菌,在研究中添加有机底物同步促进了产甲烷菌和产电菌的活性,造成产电菌和产甲烷菌的活性时间重合,从而活跃的产电菌能够有效的抑制甲烷的产生,对于不添加有机底物运行MFCs的装置没有显著减小甲烷排放,可能是由于缺乏有机底物,产电菌活性较低,产电较为微弱,因此和产甲烷菌争夺有机底物的能力稍显不足。而且有机底物较少造成甲烷排放和产电的峰值推迟出现,MFCs运行可能错过了抑制甲烷排放的最佳时期。另外不添加外来有机底物的土壤PH值下降幅度较小,所以土壤抑制产甲烷的效果较差。

3总结

目前还有好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开展,现在采用MFCs进行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较少,尚需要更多的研究证明减排的效果,探索进一步提高减排效果和降低MFCs构建和运行成本的方法。例如需要从源头上找到甲烷排放的影响机理,探索减少甲烷排放的方法;根据已经有的稻田或湿地中建立甲烷排放的预算模型,预测未来水稻田和湿地温室气体的排放通量,为准确评估全球变暖变化趋势提供基础数据;同时还要加强有关影响MFCs性能因素的研究,比如电极材料的优化,燃料电池的结构,传递体以及其他的环境因素对产电效率以及产电量的影响,争取将产电的效能提高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杨斌娟,钱海燕,黄国勤,等.秸秆还田及其研究进展[J].农学学报,2012(2).

[2] 邓欢,蔡旅程,等.水稻田中运行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J].环境科学,2016(1).

[3] 劳慧敏,贾玉平,等.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进展[J].科技通报,2016(3).

猜你喜欢

水稻田甲烷
家乡的白鹭
液氧甲烷发动机
论煤炭运输之甲烷爆炸
Gas from human waste
不同稀释气体下等离子体辅助甲烷点火
海南岛水稻田有效硅含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去火星 找甲烷——“火星生命2016”概述
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田杂草化学防治效果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水稻田几种难防杂草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