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社会阶级空间隐喻的意象图式解析

2019-05-24谢世坚周敏萍

长春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阶级图式语料

谢世坚,周敏萍

(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541004)

人类生活中处处皆有隐喻,Lakoff和Johnson通过分析人类每天的日常用语来证明隐喻建构了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的概念系统[1]3。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空间隐喻角度的概念建构,以空间为其始源域,在非空间概念上刻画出空间构架,基于Lakoff和Johnson方位隐喻概念中的“地位与社会力量相关,并且物质力量总是向上”[1]17的理念,进而通过空间方向建构社会阶级概念。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于空间隐喻的研究常把空间始源域映射到情感、道德、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在国外,Yu以17个中文空间词为实例进行研究,以“高-低”等5对空间意象图式分析MORAL与IMMORAL这对抽象概念[2]。Gottwald et al设计实验将垂直定位的刺激与垂直导向的观察动作相结合,从实验参与者体验的角度出发,论证“好是上”“坏是下”的空间性隐喻[3]。Schubert采用相关实验范式验证权力(power)概念与空间位置的高低是否相关,实验结果论证了英语中权势(power)概念反映的图式为上-下意象图式,即powerful有权势的在“上”,powerless无权势的在“下”[4]。

在国内,学者吴念阳用意象图式理论分析“上下、前后、大小、高低”4组词的多义现象,证明空间隐喻是抽象概念的基础,是表达抽象概念的认知方式[5]。许晓迪从空间垂直维度和空间大小维度验证社会地位的空间隐喻表征,证明社会地位这一抽象概念是通过垂直空间和大小空间概念来建构的[6]。聂亚宁以中心-边缘意象图式为理论支点,探讨介词beyond的初始意义和空间概念隐喻意义,揭示人类躯体经验在形成抽象概念意义中的作用和心理过程[7]。蓝纯基于真实的汉语语料从认知角度探究汉语的空间隐喻,为空间隐喻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范式,而且总结出的上-下图式有用于社会等级目标域当中的,论证其规律为“社会地位较高为上,社会地位较低为下”[8]。

此外,亦有部分学者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莎士比亚作品中的空间隐喻。例如,强慧云和王斌就莎士比亚两首爱情诗歌《凤凰与斑鸠》及《情女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诗中的空间隐喻翻译[9]。谢佳辉分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六十首中关于时间的隐喻,用时间的空间隐喻和实体隐喻来分析莎士比亚时间主题的表达方式[10]。他们都是以莎士比亚的诗歌为语料,但前者主要是论证爱情诗歌中的空间隐喻的翻译方法,后者则运用空间隐喻和实体隐喻来讨论时间主题的表达。

综上所述,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下”意象图式对各种抽象概念的建构,以及静态与动态的空间关系,而对于其他空间方位如“大小、前后、直曲”等映射某一抽象概念的研究相对较少。根据认知的体验性特点,人类的体形特征、生活起居等与上下空间的联系最多,因而上下方位被视为最基本的空间方位。上下意象图式对于抽象概念的映射也十分丰富,但这不应成为忽视其他空间维度映射抽象概念的原因。于是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尝试从多个空间方位、多种意象图式分析社会阶级这一抽象概念。

本研究以莎士比亚的《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篇》、《亨利四世下篇》和《亨利五世》为语料,以认知语言学的空间隐喻为理论基础,将语料中体现社会地位高低的18个空间词语分为4种空间意象图式(垂直、水平、直曲、大小),旨在探究历史剧中社会阶级概念如何建构。选择这4部历史剧为语料的原因是:它们在时间上是连续性的,在情节上是相互关联的,描写的是1595—1599年间具有一定史实的故事,较完整地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其中《亨利四世》和《亨利五世》是莎士比亚所有历史剧中的代表作,生动展现了丰富的社会形态,阶级、社会地位、生活阶层现象。

1 语料收集与分析

本文的语料为莎士比亚第一个历史剧四部曲,共104 098个英文词,包含的社会阶级有国王、王后、重臣、王子、伯爵、骑士、主教、法官、侍从、马夫、侍童、丑角等等。本文研究的阶级高低之分别是相对的,主要体现在具体语境中说话人之间的站位、肢体动作以及所占有的财物的多少。根据此类社会基础与物质基础(social and physical basis),首先将阶级空间隐喻分为4类意象图式:垂直意象图式的“上”与“下”,水平意象图式中的“前”与“后”,路径意象图式的“直”与“曲”以及物体意象图式的“大”与“小”。完成分类后,对照具体的汉语空间词检索语料中对应的英语空间词,结果为:“上”对应high和up,“下”对应low和down;“前”对应front、fore和lead,“后”对应back和behind;“直”对应straight和upright,而“曲”对应bend、bow和stoop;“大”对应great和big,“小”对应little和small。为使统计结果更加直观,还对语料中各个英文空间词出现次数进行了总计,如表1、表2所示。

表1 语料中“高”阶级空间词统计

表2 历史剧中“低”阶级空间词统计

空间位置可映射社会阶级高低的体验并非莎翁时代特有,在汉语文化中也有类似的阶级空间隐喻。例如在古代中国,臣子于君王前需下跪朝拜,侍从于主子前需俯首弯腰,且尾随其后,平民于达官贵人前需仰首瞻仰或者下拜行礼,由空间位置可以大致判断出一个人在现实语境中的社会等级地位或阶级。莎士比亚的第一个历史剧四部曲描述的有战争史实、皇室夺权、宗教威严、百姓日常等时代故事,社会等级地位亦有高低之分,高低阶级可由朝堂位置、口语交际动作、钱财多少、战斗姿态等来体现。

人类的空间概念包括“上-下”、“前-后”、“里-外”等,来源于我们日常的空间体验。Levinson认为,空间概念备受关注是因为空间思维几乎渗透到所有其他人类思维的源域中,如果抽象概念问题可以空间化,则该概念可通过空间被清晰地建构[11]。本文主要是基于空间隐喻理论,研究莎士比亚第一个历史剧四部曲中的人物空间,区分“高”阶级与“低”阶级概念文化,二者的对立基于语料中与“高”“低”阶级相关的18个空间词分析,排除一些非空间隐喻的用法,随机抽取18个空间英文词所在的句子,分析阶级空间隐喻如何被映射。高低阶级的空间隐喻使用情况的统计结果如表3、表4所示。

表3 “高”社会阶级空间隐喻词的运用

表4 “低”社会阶级空间隐喻词的运用

社会阶级是由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而形成的社会集团。其内部存在着多个社会群体,并构成各社会阶层。本文所提及的社会阶级概念与社会等级、社会地位、社会阶层等近似的说法无异,对这些词条概念也不作详细的区分,并与Lakoff和Johnson所提的social status[1]16意思等同。而对于意象图式的定义,他们认为是人类日常身体经验反复出现的比较简单的结构。人类的身体运动、对物体的操纵和感知互动包含着反复出现的样式,如果没有这些样式,我们的生活将会混乱不堪,人类经验也会变得难以理解。人类最初的意象图式是空间意象图式,概念结构是从物理空间到概念空间的隐喻映射结果。Lakoff和Johnson论述的方位隐喻中,以up-down的空间化隐喻为例,阐释隐喻的方向以人的自然及文化经验为基础。他们认为社会地位与权力相关,身体或力量是向上的,于是提出“地位高为上”、“地位低为下”[1]14。但事实上,汉语文化中除了“上下”这两个空间可以映射社会等级,还有“前后、直曲、大小”图式。分别举些常见的例子:古代百官在朝堂之上,站在前面的为大官,相对后面站的为小官;“身正不怕影子斜”、“大学生”、“大人有大量”、“小偷”、“小摊贩”和“小气鬼”等,都从不同的空间映射一个人的社会层级。

2 垂直(Vertical)意象图式:高阶级是“上”,低阶级是“下”

Lakoff和Johnson认为,方位隐喻的方向并不是任意的,而是基于人的物质体验和文化经验,尽管像两极对立的“上-下”“里-外”方位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但方位隐喻也因文化的不同而存在差异[1]19。因此,空间隐喻的方向也因文化体验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规律,例如在垂直意象图式中,高阶级为上,这里的“上”空间可对应语料中的high和up,而与其对立的则是低阶级为下,“下”空间对应语料中的low与down。具体阐释如下。

2.1 high与up

通过检索发现,阿登版本莎士比亚系列的《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篇》、《亨利四世下篇》和《亨利五世》中有30个Highness,5个High Constable(中世纪时的高级官员,通常在君主不在的时候担任军事统帅),2个high majesty,53个high(而且其中的42个high是空间隐喻用法),11个high(非空间隐喻用法)。而up一共167个,其中隐喻性的用法有82个。举例分析如下:

(1) Mow. Setting aside hishighblood's royalty,[注]莎剧版本说明:本文所用语料均出自阿登版莎士比亚(THE ARDEN SHAKESPEARE) 的《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篇》《亨利四世下篇》《亨利五世》(London: Methuen & Co. Ltd, 1960s)。各例中的空间词加下划线,出处及页码在括号内标出。/And let him be no kinsman to my liege.(《理查二世》,7)

(2) North. Thesehighwild hills and rough uneven ways/Draws out our miles, and makes them wearisome.(《理查二世》,80)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围绕着英国王室展开,国王这一角色是不可或缺的。语料检索显示,臣民对于国王的称呼都会有high或Highness一词,例(1)的high blood's royalty当中的high用以修饰国王及王室。由此表明,在当时的历史社会群体中,国王及以国王为首的王室成员是一个国家的高阶级象征。例(2)中的high为非隐喻性用法,修饰荒山的高峻。

(3)Doug. I'll murder all his wardrobe, piece by piece,/Until I meet the King.

Hot:Upand away! /Our soldiers stand full fairly for the day. (《亨利四世上篇》,152)

(4) Mor. The gentle Archbishop of York isup/With well-appointed pow'rs. (《亨利四世下篇》,17)

例(3)所处的一幕是《亨利四世》大战号角响起时,当道格拉斯战胜假扮国王的布仑特时,烈火骑士与道格拉斯的对话。这里up一词是对胜者道格拉斯说的,用以鼓舞士气。如果用阶级来划分,交战双方的胜利者为高阶级,输的一方为低阶级,颇像中文“成王败寇”的说法。“王”的阶级必然高于“寇”的阶级。

例(4)中的up具体指代的内容是“起义”。自古以来,揭竿而起进行举义的一方皆有自认为正当的理由,当初亨利四世从挥霍无度的理查二世手中夺得王位,亨利四世一直对于王位的来源存有顾虑,担心世人批评他不合法地篡夺王权。现在烈火骑士亨利·珀西等叛党联合反抗国王亨利四世,这有如亨利四世当初篡位的情景。起义的一方有正当的理由,被起义的一方也存在失当的理由,例如纵酒淫乐歌舞升平,所以up的一方代表的是自认为正义的臣民,是高阶级,他们想要推翻的是昏庸失当的一方,其为低阶级。

2.2 low与 down

在语料检索中出现20个low,其中16个为空间隐喻用法;down有107个,其中46个是隐喻用法。举例分析如下:

(5) Rich. Up, cousin, up; your heart is up, I know,/Thus high at least, although your knee below.(《理查二世》,116)

(6) Ver. Rise from the ground like feathered Mercury, /And vaulted with such ease into his seat/As if an angel dropp'ddownfrom the clouds.(《亨利四世上篇》,125)

例(5)描写的是愤懑不平的亨利·波令勃洛克下跪于理查二世,请求要回他父亲死后本应由亨利本人世袭的财产的场景。此处,亨利仍为臣子,对于国王理查二世需要下跪,再一次证明国王为高阶级,相对应的臣子贵族为低阶级,哪怕当时的亨利与国王之间是堂兄弟的关系。在例(6)中,凡农爵士向烈火骑士叙说威尔士亲王的出征场面时,形容威尔士亲王为“天使从云间降落”,极尽嘲讽。出征打仗的战士本是英勇无畏、威风凛凛的形象,但在凡农爵士口中就变成了柔弱的天使形象,语气当中带着蔑视与嘲笑。由此看来,呼声不高、终日游手好闲的王子在战场上也不过是被将士嘲笑的对象,即不得民望者、一事无成者为低阶级。

2.3 垂直意象图式分析

意象图式是隐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一种从具体经验中提炼出来且具有规律性的抽象结构。体验性是意象图式的重要特点之一,我们认知外界事物的过程总是以身体的感觉、所处空间、位置变动等为基础,进而形成较为简单且具体的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结构去理解相对复杂且抽象的事物。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上下方向处于中心地位,被认为是最基本的方向,因为人的躯干是直立的,我们每一个运动状态的改变都与上下方向直接相关。由此,结合以上语料分析可得,皇室血液用high修饰,君主的称谓大多为highness,意为“高贵”,而“高”又与物理空间“上”相近;反之,“低”则对应物理空间“下”,臣子需要向君主下跪等。这样就形成了抽象的垂直意象图式,即上-下意象图式(UP-DOWN schema),用于映射“高”“低”社会阶级这一抽象概念,如图1所示。该图表示“上”“下”的空间高度是相对的,横轴代表参照基准。

图1 垂直意象图式:“上”与“下”

3 水平(Horizontal)意象图式:高阶级是“前”,低阶级是“后”

在上一节中,垂直意象图式的“上-下”空间是生活与文化当中最基本的空间方位,对应“高-低”社会阶级的隐喻性概念建构,与基础的社会阶级文化价值观一致。同样的,这种社会文化的一致连贯性还会体现在水平意象图式中的“前-后”空间,通常“前”方可意味着优先权、特权和更高的社会阶级,甚至是更美好的未来,它可对应语料中的lead、front和fore;而“前”的对立空间方向“后”则对应语料中的back和behind。具体分析如下。

3.1 front与fore

在语料检索中出现3个front,9个fore,皆为隐喻性用法。举例分析如下:

(7) Arch. What well-appointed leaderfrontsus here?

Mowb. I think it is my Lord of Westmoreland.(《亨利四世下篇》,117)

(8) Fal.ForeGod, i would you would, Master Shallow.

Shal. Go to, I have spoken at a word. God keep you!(《亨利四世下篇》,111)

(9) K.Hen. Had thefore-hand and vantage of a king./The slave, a member of the country's peace,/Enjoys it; but in gross brain little wots.(《亨利五世》,105)

例(7)“领导我们”的是约克大主教口中的“领袖”威斯摩兰伯爵。在约克大主教的阵营里,包括大主教在内的众人非常重视威斯摩兰伯爵的建议以及分析,他在叛党中是有威望的人,站在众人前面发表言论,他所代表的阶级必然是高阶级。例(8)中的fore是“当着上帝的面”,从空间角度来说,当着上帝的面意味着起誓的人是面对面地站在上帝面前,敢于在上帝面前起誓说明他内心坦荡,问心无愧,哪怕他是虚伪的人,起码他面对上帝的那一刻是自认为光明磊落的,所以敢于站在上帝面前的人是高阶级的,相当于那些不敢面对上帝起誓的心虚之人是低阶级的。例(9)中的fore-hand修饰国王,象征国王的优越生活,相比于贱奴、平民,优越向前的国王是高阶级。

3.2 lead, back与behind

在语料检索中出现17个lead,52个back,17个behind。举例分析如下:

(10) King.The lives of those that he didleadto fight/Against that great magician, damn'd Glendower.(《亨利四世上篇》,25)

(11) Bushy. That's as York thrives to beatbackBolingbroke.

Greene. Alas, poor Duke! the task he undertakes /Is numb' ring sands and drinking oceans dry.(《理查二世》,79)

(12) Will. “We died at such a place”; some swearing, some crying for a surgeon, some upon their wives left poorbehindthem, some upon the debts they owe, some upon their children rawly left. (《亨利五世》,99)

汉语“领导”这一动词所呈现出来的空间位置是领导者在前方,被领导者在后面,能够在前面引领的人比后面跟随的人能力会更出众,前面的引领者的阶级被默认是高阶级,后面跟随的人相对于前者是低阶级。例(10)描写作为将领的摩提默伯爵带兵出征起义,相对于士兵,走在前方的指挥将领属于高阶级范畴。

例(11)是理查二世的党羽把打败亨利·波令勃洛克的希望寄托于约克主教,话语中位于后面的是被打败的一方,而且希望败的一方是亨利·波令勃洛克,从战争输赢的角度来看,胜利方不断向前进攻,战败方的则往后撤退,与上文所提到的“成王败寇”分析一致,胜者在前,属于高阶级,败者在后退,属于低阶级。而在例(12)中,当战争来临时,受苦受难最多的是普通的民众。在战争中被国家遗弃最多的是穷苦人家,如果双方交战,战败的一方向着别处逃跑或撤退,身后的妻室在这样的背景下就成为了社会底层人物,处于“低”社会阶级。

3.3 水平意象图式分析

本文中的所谓的水平意象图式以“前-后”空间指向为体验基础。人生来就有前面与背面之分,脸部正对着的方向是“前”,而背部对着的方向为“后”。美好的事物大多摆放在前面展示,反之,不好的一面都会藏着掖着,放在身后,涵义衍生为不为人知。前面是重要的,后面是依赖前面而存在。当这些前后方位的体验和感受被投射到社会阶级域时,就形成了水平意象图式隐喻。正如语料所示,leaders的空间位置总是在前,而战争中战败的一方总是在撤后;享有权力的统治者在前,而贫苦的老百姓被抛弃在后等等。水平意象图式如图2所示。该图表示前后的相对空间方向,以纵轴为参照界线。

图2 水平意象图式:“前”与“后”

4 路径(Path)意象图式:高阶级是“直”,低阶级是“曲”

本节中的路径意象图式大多基于人的身体部位体验,尤其是头部、背部、腰部、膝盖的位置变化所带来的运动路径,比如,下跪、鞠躬和弯腰动作,头部的空间位置都会比站立时更低。在语料检索中出现21个straight,5个upright,16个bend, 8个bow, 10个stoop。部分例子分析如下:

(13) Fal. I'll see thee damned ere I call thee coward, but I would give a thousand pound I could run as fast as thou canst. You arestraightenough in the shoulders, you care not who sees your back: call you that backing of your friends? (《亨利四世上篇》,64-65)

(14) Car. Would God that any in this noble presence/Were enough noble to beuprightjudge/Of noble Richard! (《理查二世》,131)

(15) K. Hen.France being ours, we'llbendit to our awe/Or break it all to pieces: or there we'll sit.(《亨利五世》,23)

(16) Mont. Bid him therefore consider of his ransom, which must proportion the losses we have borne, the subjects we have lost, the disgrace we have digested; which in weight to re-answer, his pettiness wouldbowunder.(《亨利五世》,81)

(17) Arch. Whose dangerous eyes may well be charm'd asleep/With grant of our most just and right desires,/And true obedience, of this madness cur'd,/Stooptamely to the foot of majesty.(《亨利四世下篇》,128)

古往今来,在大众的文化观念里,“正直”“公正”的人受人爱戴,赢得尊重,具有较高的社会等级。在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当中也不例外,挺直的腰背是高贵美好的隐喻,如例(13)中,福斯塔夫认为正直的人才配当朋友,位于社会的高阶级;而懦夫、背信弃义的胆小鬼行事不正,处于社会的低阶级。例(14)对于法官(judge)所修饰的人物形象是正直、大公无私的,无论处于哪个时代的法治社会,judge大多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属于“高”的阶级。相对于正直的人,例(15)中的侵略者入侵法兰西,他们的行为在法兰西国王看来并不道德,就算在国王面前屈膝下跪都不可原谅。因此,入侵者属于社会阶层中的低阶级。例(16)是法兰西的传令官向英格兰王传达指令时所言。法兰西国王把英格兰王比喻为背负沉重债务的欠债人。欠债人这一身份象征是卑躬屈膝的。相对于法兰西国王,“欠债”的英格兰王则属于低阶级的范畴。例(17)中,约克大主教向兰开斯特的约翰王子提出停战要求,如果国王和王子都答应,则包括约克大主教在内的叛党都会对国王陛下俯身膜拜。可见臣子之于王室是需要弯腰朝拜的低阶级。

我们在生活中总会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有出发点、途径地和目的地。此类客观现实的身体空间体验,形成了抽象的路径意象图式,大多遵循“始源—路径—目的地”的模式。但本文语料所体现的路径意象图式比起“LIFEIS A JOURNEY”此类更加微观,不是以人的整体为移动对象,而是以人的肢体位置移动为描写对象, 例如人的头部、脊背和膝盖。人直立站着的头部位置要比弯腰时的位置高,同理人站立时的膝盖位置要比屈膝时的空间位置高。当人们把这些身体部位的运动过程投射到社会阶级域时,则形成“高-低”社会阶级的隐喻表达,如以上语料分析:upright judge(正直的法官),Stoop tamely to the foot of majesty(对国王俯首称臣)等,形态正直意味着good、honorable、respectable,隐喻“高”社会阶级。反之,身体形态弯曲则隐喻为“低”社会阶级。我们用图3表示路径意象图式,横轴代表地面,纵轴代表人的躯干,反向箭头代表身体部位的移动方向。

图3 路径意象图式:“直”与“曲”

5 物体(Object)意象图式:高阶级是“大”,低阶级是“小”

在日常的认知体验中,如果把某一物质不断地放入一个容器里,它的容量水平线就会上升,这就是Lakoff和Johnson认为的“更多为上,更少为下”[1]59。相应的“大-小”正是容量“多-少”的空间表现形式,分别隐喻“高-低”社会阶级。对应的物体意象图式如图4所示,物质体积大小的相对关系与社会阶级高低的相对关系一致。

图4 物体意象图式:“大”与“小”

在语料检索中出现117个great,6个big,72个little, 14个small。举例分析如下:

(18) Gaunt. Since thou dost seek to kill my name in me,/I mock my name,greatking, to flatter thee.(《理查二世》,55)

(19) Grand.BigMars seems bankrupt in their beggar'd host, /And faintly through a rusty beaver peeps.(《亨利五世》,109)

(20) Dau. So the proportions of defence are fill'd;/Which of a weak and niggardly projection/Doth, like a miser, spoil his coat with scanting/Alittlecloth. (《亨利五世》,51)

(21) Rich. Our lands, our lives, and all, are Bolingbroke's,/And nothing can we call our own but death;/And thatsmallmodelofthebarrenearth/Whichservesaspasteandcovertoourbones.(《理查二世》,101)

例(18)(19)分别描述的是国王和战神马尔斯的伟大,若以人所拥有的财物多少和能力的高低来代表社会等级,那么,体积大的和能力高的则处于社会高层,体积小的和能力比较低的处于社会底层。在这里,国王与战神都用体积“大”来修饰,表明体积大者为高阶级。

例(20)把打仗的战略布局隐喻为衣服制作过程,吝啬的人用尽量少的布料去缝制衣服,却因此糟蹋了整块布料;而心胸宽广的人则相反。打仗也一样,心胸狭窄、目光短浅的会毁了整个有利战局,而目光长远的大度之人便可量敌从宽,充分准备好去应战。如果把人的眼光用物体的大小来丈量,那么吝啬之人眼光“小”,属于社会的低阶级。例(21)是理查二世得知国家政权就快被自己的堂弟夺去时发出的感叹,死去的人所拥有的只有“一抔泥土”,数量极少,而活着的人则可拥有身边的一切,比如国家、亲人、王位、荣华富贵等等,活人的拥有物比死去的人的拥有物要多得多。因此,如果将生死之间的拥有的东西用物体体积来测量,那么死去之人拥有的“小”属于低阶级,对比于活人拥有的“大”或“多”是高阶级。

6 结语

本文研究空间隐喻在莎士比亚的第一个历史剧四部曲中的体现,主要通过4个空间意象图式——垂直意象图式、水平意象图式、路径意象图式和物体意象图式,将“高”“低”社会阶级范畴化。对语料的分析表明:空间于“上”隐喻为高阶级,空间为“下”隐喻为低阶级;空间在“前”隐喻为高阶级,空间在“后”隐喻为低阶级;空间为“直”隐喻为高阶级,空间为“曲”者隐喻为低阶级;物体空间体积数量为“大”或“多”者隐喻为高阶级,物体空间体积数量为“小”或“少”者隐喻为低阶级。此外,空间域所处的不同语境对应的社会等级会有所不同。纵观古今,人们普遍认为在封建王朝国家当中当属国王的阶级最高,国王子嗣、臣子、贵族、将士、商人、平民等等都需向国王朝拜,但从我们前面的分析可见,阶级的高低之分是相对的。比如在战争时期,将军所处的空间位置映射的阶级比国王更高;有德的贤明人士被他人评价时所映射的空间域比起不务正业、骄奢淫逸的亲王更高;已故的人无论品行如何,相对于活着的人,其阶级总是较低的。这与莎士比亚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是吻合的。

生活体验经历并不是单一的,社会地位的高低可能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例如,在汉语文化中,“清廉”的官总会伴随着家庭财产不多且生活简朴的印象,其物质的拥有量是属于“小”的意象图式范畴,但我们并不认为其社会阶级“低”,反而是受人敬仰的“高”社会地位。因此,本文将以上4种空间意象图式综合描述如图5所示。直观地看阴影部分,似乎是空间位置越高、越前、越正直,其物质拥有量则越多,社会阶级越高,反之则越少且社会阶级越低。事实上,这种量化的相关关系不是绝对的,实际应用所体现的关系是复杂且混合的。

图5 综合意象图式

根据语料数据分析以及图5综合意象图式显示,“上-下”空间与“大-小”空间对社会阶级的表征联系最为紧密,这二者结合的意象图式能够为某一群体的社会阶级高低情况展现出立体的画面感。在莎士比亚历史剧所呈现的时期当中,“上-下”空间与“大-小”空间对社会阶级高低的表征相关性最高,而“上-下”空间与“直-曲”的相关性次之,“上-下”空间与“前-后”空间的相关性最低。

猜你喜欢

阶级图式语料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阶级话语与翻译:以英译《暴风骤雨》为例(1949~1966)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被遗忘阶级的困顿与救赎——关于影片《钢的琴》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