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统计分析

2019-05-24浙江省绍兴市妇幼保健院312000孙秀娟

中国卫生统计 2019年2期
关键词:儿科护士护理人员

浙江省绍兴市妇幼保健院(312000) 谢 芳 孙秀娟

护理安全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护理不良事件是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目前,国内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为: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儿科患者多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且认知能力较差,对危险的识别能力较低,自我保护意识不足,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人群。本研究对儿科住院患儿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和发生特点进行了分析。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院护理部自2013年以来成立不良事件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上报、统计、分析。现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小儿内科8300份入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护理不良事件的统计和分析。

纳入标准:年龄28天~14岁;小儿内科疾病;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排除精神异常、脑瘫的患儿。

2.方法

自行设计《儿科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主要对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别、发生原因、分级,责任护士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进行统计和分析。按照医疗安全事件报告系统(中国医院协会建立)中的分级标准进行不良事件分级:隐患事件,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的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指发生了错误,但未给患者造成任何损害,或可完全康复的轻微后果;不良事件,是指因诊疗活动给患者造成的机体与功能的损害;警告事件,指非预期的死亡或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的永久性功能丧失。

3.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儿科护理不良事件构成

住院的8300例患儿中共发生儿科护理不良事件88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6%(88/8300)。儿科护理不良事件中,构成比最高的为坠床、给药错误,其次为医嘱执行遗漏、留置针压伤,见表1。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年份构成情况见表2,可见不良事件构成比呈逐年降低趋势。

表1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构成情况

表2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年份构成情况

2.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相关情况分析

表3统计了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具体发生情况。经统计,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责任护士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事件主要人群均存在差异。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责任护士学历为大专的构成比高于学历为本科的护士。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责任护士职称为护士的构成比最高,其次为护师,构成比最低的为主管护师。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责任护士工作年限≤5年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工作年限>5年的护士。对事件主要人群的统计结果显示,1~3岁儿童发生不良事件的构成比最高,其次为<1岁的儿童,构成比最低的为>3岁的儿童。对不良事件级别的构成情况分析结果显示,未造成后果事件的构成比最高,其次为隐患事件、不良事件。

表3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相关情况分析

3.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

表4对发生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构成进行了分析,经统计导致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有责任心差、安全意识薄弱、较弱的风险评估能力、宣教和沟通不良、工作态度不佳、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工作流程简化、缺乏经验、工作态度散漫、专业知识缺乏、家长监护不力等。

表4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构成情况

讨论

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与整个护理工作的质量,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一切医疗及护理活动的基本目标[1-2]。对治疗护理的配合能力较差[3];而且儿童的血管壁较成年人薄,通透性较高,更容易发生穿刺部位的渗出、肿胀,甚至坏死等,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人群,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可能性更高[4]。安全问题是医疗卫生系统关注的主要问题,也是医院管理者最为重视的问题。有研究发现,对护理不良事件采取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能够明显降低其发生率,对保证患者的安全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5-6]。因此对儿科住院患儿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对于临床上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导致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有责任心差、安全意识薄弱、较弱的风险评估能力、宣教和沟通不良、工作态度不佳、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工作流程简化、缺乏经验、工作态度散漫、专业知识缺乏、家长监护不力等。可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一系列防范对策[7-8]:①沟通技巧的培训:与患儿及家属间沟通不到位的现象多存在于年资较低的护士中,可对新上岗及年资较低的护理人员加强该方面的培训,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提升护理管理人员的沟通技能,并深刻理解护患间良好沟通的必要性。②强化查对制度:可通过成立查对制度督查小组的形式将查对制度落实到实处,每周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通过一定的奖惩方式增强护理管理人员的查对意识。③鼓励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查对管理中:为了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可建立新的工作流程,在操作前询问患者姓名,之后核对输液卡。④完善人力资源配备:弹性调节各科室护理管理人力资源,减少科室人员不足的压力,根据患者与科室特点,合理排班。

本研究中,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责任人是护理人员中的护士(81.82%),其次为护师和主管护师,且学历较低、工作年限较少的护理人员发生不良事件的构成比越高。原因可能是由于年轻护士基础知识不扎实、操作技能不熟练。提示应该加强对年轻护理人员的培养和锻炼,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慎独精神的日益形成,从而减少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9-10]。本研究发现,1~3岁年龄段的儿童发生不良事件的比率最高,可能是由于该年龄段的儿童更为活泼好动且认知能力较低的原因。在不良事件级别的统计中,我们发现本院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其他报道相似,但不良事件的级别较低。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不良事件是反应儿科护理质量的客观数据,往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有效预防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在发生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后,应科学分析原因,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技能,转变管理理念,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减少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儿科护士护理人员
最美护士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