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细化管理助推企业持续高效发展
2019-05-23顾子秋
顾子秋
[摘 要]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管理理论,是企业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节约型企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永葆企业生命力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企业当前精细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全员参与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建立以制度为中枢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建立数据资源整合体系等措施,旨在推动企业持续高效发展。
[关键词]精细化;制度体系;资源整合;保障机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08.035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9)08-00-02
1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就是切中要点,抓住运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细”就是管理标准的具体量化、考核、督促和执行。精细化管理需要全体员工参与,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精细化操作,要求企业业务运作有计划、审核、执行和回顾的过程;精细化核算,要求企业通过核算发现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减少损失;精细化分析,主要通过信息化的数据分析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和跟踪经营中的问题;精细化规划,要求企业制定的目标和计划都是有依据的、可操作的、合理的和可檢查的。
2 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员工思想意识滞后于新型管理理念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扩大市场规模,保持市场占有率,做精、做细、做优、做强,就必须转变管理方式、调整组织结构,确保提质增效。但是,在企业全面加强改革管理时,精细化管理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尚未融入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精细化文化没有真正形成,不利于企业的改革、管理实践。在实际工作中,“精细化”往往被误解为“烦琐化”,导致效率降低;或者被误解为“简单化”,导致制度规定形
同虚设。
2.2 与新体制相适应的长效机制建设薄弱
在新体制的运行过程中,企业的运行机制无论是自我发展机制(竞争激励机制、沟通机制、创新服务机制等)还是自我约束机制(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制约机制等)都还有待完善,现有管理制度尚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的业务和管理事项;已有的管理制度尚不够严谨和具体,制度与制度衔接不够严密,导致企业形成“木桶”缝隙。精细化管理尚未被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跳不出本部门、本岗位的局限,导致管理者不能立足全局整合部门资源,在更高起点上谋划精细化管理的新举措,实现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的目标。
2.3 缺乏强有力的制度执行力
实践证明,企业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只有通过执行才能落到实处。目前,企业在制度的执行上,存在执行层的本位主义,缺乏主动“补缝堵漏”意识,更缺乏对管理制度的理解、学习。职工往往将制度挂在墙上、藏在档案柜里,从而出现纸上要求和实际操作不符的现象。
3 企业加强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3.1 建立全员参与的精细化管理理念
企业应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契机,培育和营造精细文化、执行文化和团队协作文化,在提炼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过程中,融入精细、执行和协作的精神内涵。同时,企业应把精细化管理理论培训纳入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课程中,向经营管理人员传授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和成功案例。各部门可以定期举行本部门、本条线的精细化管理研讨,每年举行精细化管理成果评审表彰,增强员工的精细化管理意识。
3.1.1 形成自上而下的推动力
企业在研究、规划和部署管理工作中,要树立精打细算、精耕细作的管理思想,推动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步伐。管理部门是精细化管理的实践者和推动者,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摒弃低标准、低要求,把精细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同时,企业要通过决策层到管理部门再到一线班组,一级传一级,传递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一级推一级,推广精细化管理的思想;一级带一级,带出精细化管理的作风。
3.1.2 形成自下而上的执行力
企业从加强管理到加强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把握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塑造全员参与、全过程联动的“精细文化”。没有员工参与,精细化管理就失去了“根”和“本”。因此,企业应通过思想教育和制度约束,引导员工对“差不多”“还凑合”的工作态度零容忍,对粗放式、随意性的工作方式零迁就,一丝不苟地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塑造下级对上级负责、前道工序对后道工序负责的执行文化。
3.1.3 形成团结协作的支撑力
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要素多、关联因素多,任何一个单一部门都无法完成。因此,企业要树立全局观,识大体、明大理,处理好部门与部门、岗位与岗位、A角与B角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和工作衔接关系;少一些推诿,多一分担当;少一些埋怨,多一分宽容;少一些内耗,多一分沟通;拆除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围墙,形成团结协作、互通互助的整体。
3.2 以制度为中枢,建立精细化管理的制度体系
公司制度管理委员会,作为公司的制度管理机构,应对制度的制订、宣贯、执行和考核进行统一管理。委员会由公司一把手任主任,或由分管领导任主任,并向一把手负责;委员会成员由公司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委员会定期(双月或每季)通过会议形式,审议制度立项、制度草案,提出或审议对现有制度的修订意见,分析制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布置制度检查、考核事项。
3.2.1 根据业务流程制定制度,实现制度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第一,将以围绕部门职责定制度转变为围绕业务流程定制度,全面识别、梳理公司系统业务流程,明确业务流程涉及的部门,界定该部门在该项流程中的职责。第二,建立制度的立项审核制度,制度的拟定部门必须向公司的制度管理机构申报制度立项申请,说明必须制定该项制度的理由、拟定制度的主要内容和业务流程、与现有公司制度的冲突和衔接情况等。经公司制度管理机构审核、同意立项的,由制度拟定部门和业务流程所涉部门起草制度草案,提交公司制度管理机构审核。同时,对与该制度相冲突的现有制度,由现有制度起草部门提出修订意见,并报公司制度管理机构审核。第三,实行对制度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的立项—审核—颁布—执行—修订/废止的过程涵盖了制度的全生命周期,制度的管理就是对全生命周期进行全覆盖和全程监管,不留空白。
3.2.2 开展全员制度宣贯和诊断,为制度有效执行奠定基础
第一,每项制度正式颁布后,企业要对该项制度所涉人员进行制度培训,做好培训考核和记录,确保该项制度所涉人员掌握制度流程、职责和责任后果。第二,建立制度的全员学习、全员诊断机制,引导员工重点学习领会与本岗位有关的制度,鼓励全面学习企业的其他制度。同时,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员工对制度的流程操作、职责界定“作诊断”,咬文嚼字“挑毛病”,对员工有价值的诊断意见,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第三,根据有关诊断意见,不断优化制度文本。
3.2.3 建立制度执行的检查考核机制,提升制度的执行力
第一,增强制度意识。各级管理人员要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做遵守制度而不是破坏制度、执行制度而不是抵触制度的示范员和带头人;员工要把制度的執行转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有检查与没检查一个样。第二,建立从班组到部门的制度执行自检机制,班组每日或每周进行自检,部门每月或每季进行自检,及时记录检查情况,对改进措施进行跟踪评估。第三,建立以岗检为核心的规章制度检查机制。公司制度管理机构每半年或一年开展岗位职责大检查,监督检查制度的运行情况,并将检查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3.3 整合现有资源,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3.3.1 整合现有信息系统,优化信息系统应用管理
精细化管理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的事情定量化、定量的事情信息化。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OA管理系统、ERP管理系统等独立运行的管理信息系统,以数据“就源输入、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一次录入,进行系统共享,避免信息孤岛。第二,进一步优化ERP系统功能,推进ERP系统的深化应用,进一步整合并实现在线操作,提高业务运作的流转效率。第三,提高进销存数据的统计、分析功能,提高现有各岗位的实际工作效率。第四,通过信息平台进一步规范并整合ERP系统中的用户及权限,强化规范运作,提供友好、方便、灵活的ERP系统操作和统计查询用户界面,方便实际操作人员的操作及日后培训。第五,稳步推进制度信息化,针对不同业务,逐步将流程固化到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的制度监管和业务分析。
3.3.2 整合经济运行数据,开展经营活动分析会
精细化管理需要以精细化分析为前提。企业应每月召开一次经营活动分析会,对企业当前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明确下一阶段经营活动的措施和目标。在经营活动的分析中,数据是否把握准确,问题是否找得正确,原因是够分析合理,措施是否落到实,直接关系企业经营管理的成效。因此,企业要通过分析会,形成“找出问题—查明原因—找准对
策—有效落实—评估问责”的闭环控制链,发挥好经营活动分析会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纠偏、评估作用。
3.4 建立完善的精细化管理的保障机制
3.4.1 建立叫停纠偏机制
企业要及时发现、及时研究、及时纠正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使损失降到最低。正确处理好“叫停”与效益的关系、“纠偏”与举一反三的关系。鼓励员工查隐患、找问题,对涉及企业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等重大风险问题,一经发现立即停止作业;问题原因没有查清不得恢复作业,责任人没有处理不得恢复作业,整改措施不落实不得恢复作业,类似情况未排摸不得恢复作业。
3.4.2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牵头部门应定期举行公司管理工作调研评估,对企业管理工作进行诊断,每年重点解决1~2个精细化管理的突出问题,并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对精细化管理实施成果的评估改进机制。每年定期对企业精细化管理情况进行评估,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并固化为制度规范,查找存在的问题,如与企业精细化管理相悖,则立即启动“叫停纠偏”机制。
3.4.3 建立全员参与机制
企业应注重调动员工参与精细化管理的积极性,建立全员参与机制。一是开展改善经营管理建议工作,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对可实施的建议抓进度予以落实。二是在公司门户网站开设仅限内部员工登录的“员工论坛”,引导员工在此平台上交流精细化管理的经验、措施,查找“不精细”的行为习惯和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