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临床学院学生应用移动终端评教调查及分析

2019-05-23嵬,于宏,杨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评教理论课终端

陈 嵬,于 宏,杨 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4)

高校学生评教的方式主要包括“纸笔方式学生评教”和“基于网络平台的学生评教”[1]。其中基于网络平台的评教方式以其方便、快捷等诸多特点,在近几年逐渐被各大高校接受,并有逐渐取代传统纸笔评价的趋势。

我院2016学年开始采用基于网络平台的手机移动终端评教替代纸笔评教,为进一步了解手机移动终端学生评教的特点及评教的具体情况,通过手机问卷方式对临床理论课学习阶段参与移动终端评教的学生进行调查并予以总结。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2017年10月,对我院临床理论课学习阶段的760名学生以基于第三方网络平台的问卷方式进行调查。本科四年级274人,回收有效问卷243份;本科五年级486人,回收有效问卷412份。

二、调查结果

(一)学生对教师理论课授课整体水平满意度。

学生对教师授课水平39.39%表示“很满意”,49.62%表示“比较满意”,9.16%表示满意度“一般”,1.83%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不同年级学生对教师授课满意程度无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不同年级学生对教师授课水平态度

χ2=0.033846,P=0.854035

教师可能获得高分评价的优点,“授课方式活跃”占49.16%,“备课充分”占27.18%,“熟悉课程重点及考试内容”占20.00%。教师授课最能引起学生听课兴趣优点,“熟悉课程重点及考试内容”占44.89%,“授课方式活跃”占41.22%,“备课充分”占8.40%。

(二)学生对手机移动终端评教活动的认知和对待方式。

首选“手机移动终端评教”的学生占67.79%,“两者皆可”占22.44%,首选“纸笔评教”占9.77%。认为最佳评教频率“每周1-2次”的学生占67.17%,“评教越少越好”占15.27%,“每日1-2次”占9.16%。每次评教耗费时间上,“1-2分钟”占64.58%,“3-5分钟”占27.48%,“6-10分钟”占6.72%,“10分钟以上”占1.22%。75.27%的学生“总是”或“基本”及时评教,“偶尔”或“不能”及时评教的占24.73%。评教“基本知道”和“全部知道”对应老师的占88.4%,“基本不知道”和“经常不知道”的共占11.6%。

认为评教“有必要”的占60.3%,“没必要”的占39.7%。能够基本或完全做到“认真评分”的占76.19%,“随意打分”占23.81%。学生评教打分的态度是否认真,与学生对评教必要性是否持肯定态度之间有显著的关联(见表2)。

表2 学生对评教态度与评教打分随意性关系

χ2=74.624972,P=0.000000

(三)学生对评教结果的认知。

评教结果对授课教师影响“不清楚”和“无所谓”的占58.32%,“无影响”占9.92%,“有影响”占31.76%。认为评教结果被学院“认真对待”的占38.63%,“未被认真对待”和“无所谓”的共占61.37%。对评教结果是否会对学生本人产生影响的调查,“不清楚”的占54.20%,“无影响”的占25.80%,“有影响”的占20.00%。

三、讨论和分析

(一)手机移动终端评教方式获得学生认可。

手机移动终端评教更加便利,所用时间低于传统网上评教[2]。移动终端评教具有快捷性和实时性的特点,保证了问卷及时性和对评价教师的认知。医学院校临床阶段的理论课授课往往一门课程的讲授由多位教师完成,传统评教方式在理论课授课结束后统一评价必然出现对所评教师没有印象的情况[3],而移动终端评教的实时性对临床理论课学习阶段的学生评教提供了保障。

(二)学生对评教必要性认识不足,学院对评教的宣教存在欠缺。

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评教不认真的问题,与国内类似研究相似[4]。国外针对网上评教参与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学生的态度起到最主要作用,提出强调网上评教对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可使学生对网上评教产生认同感[5]。为了保证评教的效果,需要加强对学生评教必要性和意义的宣教,尽可能避免学生对评教产生抵触情绪。

(三)对评教结果的处理和对学生评教的反馈应进一步加强。

国内临床教师的精力集中在临床工作、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三方面,教学工作在各个临床院校中所受的重视较少。增加教学工作在临床院校教师晋级、评优方面的权重[6],可以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投入更多精力,学生评教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多数学生对评教结果的处理持消极态度,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评教结果的客观性。因此,应加强评教结果的反馈,让学生体会到评教在改善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消除其评教顾虑。

(四)学生对教师授课整体满意,听课兴趣点受目前考试考核方式影响明显。

教师授课过程中可能获得高分评价原因与教师授课最能引起学生听课兴趣的原因有明显差别,这与多数高校目前施行的过于依赖、强调终结性评价的学生考评制度相关,过程性评价重视不够,因此多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是授课过程中提及的重点考试内容。因此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比重,形成合理的评价体系,可能是改变现状的有效方法。

四、经验总结和建议

(一)手机移动终端评教方式作为评教新方式可进一步推广。

移动终端评教节约人力、物力,节省问卷人员发放及回收问卷的环节,对资源是一种节约;问卷发放、答卷、回收便捷,提升了问卷效率,对问卷及时性、有效性提供了保障,评教总数较传统纸笔评教明显增加,保障评价覆盖院系全部教研室、各级教师的可行性,获得的评教数据更具代表性,对医学院校授课过程中一门课程对应多名教师的情况特别适用。

(二)加强对评教必要性的宣教及评教结果的反馈有利于提升评教问卷调查的效果。

调查发现评教随意打分的学生占有很大比例,学生认为最优的评教频率偏低,同时认为评教未被院系认真对待的学生占比较高。说明院系对评教工作宣传不足,对评教结果处理措施的反馈欠缺。提高学生对评教的认识,可促进学生客观认真的参与评教工作,提出教师授课中存在的优缺点;院系针对评教数据中有效的问卷将评教结果反馈给老师加以改进,同时通过增加教学量化指标在临床院校教师晋级、评优方面的权重等奖惩办法,增加教师教学积极性,可提升教学质量;将针对评教结果采取的改进措施反馈给学生,进一步形成教学质量提升的良性循环。

(三)调整考核方式以促进学习兴趣提升。

目前院系对学生的考核仍以“终结性考核”为主,这种考核方式易于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考试内容”而忽略其他知识点,同时易使学生产生紧张焦虑情绪。适当引入形成性评价等考核方式,能为学生提供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五、结 语

尽管手机移动终端在评教过程中仍存在学生评教积极性、评教有效性及准确性等相关问题,但作为一项新的评教方式,随着移动平台服务的发展,手机移动终端评教以其全面、准确、快捷、便利等特点,必将在学生评教工作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重,作为采集评教信息的有效手段被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采用。

猜你喜欢

评教理论课终端
地方高校教学评价指标制订与评教数据分析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多功能北斗船载终端的开发应用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学生评教的问题与对策——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评教,别忘记站在教师的立场上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