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喝的“无事酒”沉重的人情债

2019-05-23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

职工法律天地 2019年5期
关键词:酒席笔者农村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樵 夫

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这些年来,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朋友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村容村貌村风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渐渐富裕起来的农村,一些陋习也在沉渣泛起,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比如攀比之风、铺张浪费之风等等,在这些不良风气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泛滥成灾的“无事酒”。

“无事酒”是何时盛行起来的,恐怕很难说得清楚,但这几年愈演愈烈却是不争的事实。尽管从一开始“无事酒”就广受诟病,但乡亲们争相办“无事酒”的热情却丝毫未减。有人分析认为,消费主义与传统乡俗的相互激荡,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财富的迅速积累,诱导着农民寻找全新的消费出口。随着“先富起来的农村家庭”开始越来越多地摆酒,由此便形成了一种强力的示范效应。于是,这种“很有脸面”的生活方式,这种貌似有利可图的“赚钱模式”,很快就在乡土世界被效仿和放大,终于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演变成全民整酒。

“无事酒”:想说爱你不容易

早就听到很多人在不断抱怨“无事酒”,而且不少人在各种媒体上对“无事酒”进行口诛笔伐。但因为笔者离开乡村数十年,每次回老家看望父母都是来去匆匆,对当下农村盛行的“无事酒”究竟泛滥到何种地步,缺乏真切的感受,甚至对网上流传的“一年要参加数十次乃至上百次‘无事酒’酒宴,送出份子钱数万元”的说法持怀疑态度,直到今年春节才算是眼见为实。

因为外甥女农历年底结婚,按照乡下习俗,作为舅舅,笔者必须赶回去参加其婚礼。于是,年假和春节长假在老家连着休了十余天,在这十余天里,笔者才真正感受到了农村举办“无事酒”的风气有多浓烈。

笔者的老家在永新县一个小山村,全村只有百余户人家,人口不到500人。春节前后这半个月时间里,全村共有20多户人家以不同的名目置办了酒席,“盛情难却”之下,笔者也参加了其中4场酒宴。

一场是堂弟的“乔迁酒”。堂弟是一名乡村教师,去年把老宅拆了,建了一栋四层小洋楼,春节前挑了个“黄道吉日”乔迁新居,当地人叫“过火”。在笔者的记忆中,过去搬新房子一般不会大张旗鼓办酒席的,至多也就是请兄弟姐妹在一起吃顿饭乐一乐。现在不同了,“过火”不仅要办酒,而且越办越隆重,少则十多桌,多的二三十桌。堂弟长年在家乡教书育人,人缘关系和口碑都很好,办酒的那天,村上的乡邻乡亲和各路朋友共几百号人齐聚一堂,共摆了酒席三十来桌,花费两万余元,当然,那天收到的份子钱远远不止这个数。

一场是一位发小为其孙子举办的满月酒。那位发小是一位泥水匠,早些年跟着别人走南闯北在各个建筑工地上打工,虽然收入不算低,但很辛苦,而且还经常会遇到工资被拖欠的堵心事。这些年来,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村几乎每家每户都在建新房,他的手艺有了用武之地,在家乡就有做不完的活,再也不用背井离乡去讨生活了,在家门口一年挣个八万十万是很轻松的事。他说,如今经济条件好了,去年年底又添了个大胖孙子,得好好庆贺一下。本来也不想把场面搞得很大,但老伴却坚持要把满月酒搞得隆重一点。那天,他家共摆酒席20桌,每桌16道菜,而且还上了螃蟹和甲鱼,见人发一包中档香烟。

另一场是一位高中同学为其儿子办的“洗心革面酒”。当年高考落榜后,笔者这位同学先做了几年的代课教师,后来跟着打工大军南下,在深圳一家外资企业找到了一份工作。在第一代打工仔中,高中毕业的他算是一个文化人,再加上其脑子灵光,做事踏实,深得老板器重,不久便被提拔为主管,工资也大幅提高。几年后,积累了一定资金的他便决定单干,自己开了一家贸易公司,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后来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富甲一方的老板。然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事业有成的他却有两个不靠谱的儿子,两个儿子高中毕业后都未考取大学,长期在社会上瞎混,自恃自己是“富二代”,老爸有的是钱,整日呼朋唤友,花天酒地。一次,大儿子在娱乐城为争小姐对他人大打出手,导致对方重伤一级,后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年。2018年6月刑满出狱后,当年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已到而立之年了,也许8年的牢狱生活让他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他表示愿意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其父出资为他注册了一家公司,运营几个月来,一切正常。于是,春节期间为他在老家办酒庆贺,大家都调侃道,这叫“洗心革面酒”。本来,笔者不准备去赴宴的,但架不住其三番五次地盛邀,最后不得不去捧场。

还有一场是一位本家叔叔的寿宴。老爷子今年八十大寿。我们那一带农村以前一直没有做寿的习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近几年来,便有儿女张罗着给父母做寿,而且酒席一摆就是一二十桌。笔者那位本家叔叔生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加上孙辈和曾孙辈,自己家就有几十号人,亲戚朋友几十人,村庄上其他人家,根据关系亲疏,每户一到三人不等参加了他的寿宴。那天的宴席共摆了28桌,热闹非凡,光烟花爆竹就花费了6000多元。

剩下的那十多场酒席大部分是娶媳妇嫁女的婚宴,有几家也真诚邀请,但他们都声明坚决不收贺礼,理由是笔者长年不在家,偶尔回家也都是来去匆匆,想请吃顿饭都没机会,再加上笔者女儿结婚他们都没随礼,所以不便收笔者的贺礼。既然他们不收我的贺礼,我哪好意思空手去蹭人家一顿酒喝呢?于是,笔者便找个理由一一婉拒了。

“无事整酒”之风为何愈演愈烈

因为早年就离开了家乡,家乡的一些人情往来笔者可以选择性地参与,而且不会因此招来闲话。但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兄弟却没有那么自由,对于有些酒席,就算你心不甘情不愿,也得硬着头皮去参加,否则,你就会成为另类,就会受到排挤和孤立。

今年45岁的华子说,除了村上那二十多场酒席全部随了礼外,还参加了5场外村一些亲朋好友举办的酒席,送出去的礼金逾万元。他家一个孩子正在上大学,一个还在读高中,全靠他夫妻俩的打工收入维持生计,所以,每年的人情往来支出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不小的负担。

村上也有人曾想做“出头鸟”,不愿参与这种劳民伤财的游戏。外号叫老扁的一位中年人就是其中之一。脾气倔强的他看到“无事整酒”的风气越来越浓,他颇有微词,并第一个站出来抵制,除了娶媳妇嫁女和老人过世的酒席,他一律不参加。可是,因为他的特立独行,他在村庄上渐渐成了孤家寡人,说他不懂人情世故,他的家人也让别人冷眼相看。无奈之下,老扁只好妥协随大流。跟老扁相比,重庆市石柱县桥头镇赵山村的乡村医生谢金华就要幸运得多。在村里从医十多年,但经济条件很一般的他因为不堪“份子钱”重负,2017年2月,托人写下了一份“拒绝无事酒”告示,并将其贴在了村里通行要道上,结果将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令人欣慰的是,两天后,谢金华所在的赵山村村委会也贴了一份《公告》,提倡简办婚庆丧葬,其他一律不予参加,村委会的及时表态,就是对谢医生行动的肯定和支持。谢金华说,他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虽然当了“出头鸟”,但不后悔,而且会将自己的承诺践行下去。

据了解,笔者老家这一带还不算“无事整酒”的重灾区,有些地方,“无事整酒”之风更让人叹为观止。很多农民朋友无奈地表示,从腊月开始,农村各种各样的酒席便开始扎堆摆,一天一顿的酒席已司空见惯,摆酒的名目也多得数不过来,有乔迁新居的,有孩子满月的,有老人做寿的,有孩子在学校被评为“三好学生”的,甚至什么缘由都不要,只因自己心情好而摆酒的。有时,一天会有好几户人家摆酒,一家人只好分头去赴宴。如今,这些自立名目的酒席不仅越来越多,礼金也水涨船高,过去那种因为喜庆才办的酒席,那种礼轻情意重的风尚已渐行渐远,很多人是抱着“敛财”“攀比”“收回成本”的心态来办酒席。这给很多并不十分富裕的农民家庭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

时下,在农村很多地方,原本正常的人情往来已渐渐异化成了某种特殊的赌徒游戏和赤裸裸的利益算计——怎么送出的钱,就想着怎么捞回来。在农村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年年整酒有搞头,两年整酒打平手,三年才办冤大头”就很形象地反映了这种心态。每一次摆酒收钱的过程,都是一次幻想以小博大、止损回本的过程。然而,真正致命的是“上船容易下船难”,没有人能够见好就收,同样也没有人会认输退场,这就形成了“人人都对‘无事整酒’颇有微词,但个个都不甘人后参与其中”的怪圈。

然而,人们忘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如果整酒的频次足够多、时间足够长,那么,从经济角度来讲,注定所有的参与者都是输家。事实上,近些年来,出于攀比心理,酒席上的菜肴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档,“无事整酒”已成了农民收入的巨大消耗,也产生了巨大浪费,助长了铺张浪费之风。

强行封禁不如合理引导

我国历来就是一个人情社会,讲究礼尚往来,广大农村尤其如此。过去,一般每逢娶媳妇嫁女或老人过世才会办酒请客,而且随礼也只是象征性的,对大多数家庭而言,并不会带来多大的经济负担。如今,这种原本正常的人情往来却越来越变味了,甚至已演变成了一种败坏社会风气的陋习。这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各地政府的重视。为此,各式各样的整治措施也纷纷出台。比如前段时间,某地方一低保户为母亲做寿,当地村干部得知他家正准备整“无事酒”,于是便前去打招呼和劝解,但该村民仍然我行我素大操大办,于是便取消了该村民全家的低保待遇。如果说当地村干部的做法尚有合理之处的话,那么,有些地方“一刀切”的行政禁令就让人匪夷所思了。比如,贵州绥阳县规定,除婚丧之外的一切酒席皆属于滥摆酒席,要没收饭菜,对事主游街示众;比如,贵州凤冈县规定复婚及再婚方也不得摆办酒席;再比如,还有一些地方规定酒席不得超过多少桌,每桌不得超过多少钱,甚至还规定不得送多少钱以上的礼金,不得喝多少钱以上的酒,不得抽多少钱以上的烟……虽然初衷是善意的,但在民众生活领域,“法无禁止即可为”,强制性的规定实质上是公权力对私权利的肆意侵犯。行政权力不能过度干预,不该管的坚决不能管,该管的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即使是制定乡规民约,也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何做到既不越位,又能有效引导社会不良风气的转变,是依法治国语境下必备的治理智慧。

“无事整酒”之风的危害不小,但权力任性的危害也不可小觑。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中,务必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即使是善意的。“无事整酒”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社会风气问题,政府还应该回归到引导的道路上。民风的改变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政府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用心,恪守权力边界,守住“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底线。因为法律没有禁止的行为,人们就可以去做,尽管这些行为属于社会不良风气,但它没有违法,所以只能从道德层面来进行约束,比如通过新民风建设,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广大群众移风易俗,让他们真正认识到“无事酒”的危害,从而主动拒绝“无事酒”。而不应该通过行政强制手段,甚至动用执法人员来强行禁止。

当然,对于少数党员干部借办“无事酒”敛财的行为,那就得另当别论了。

党员干部在倡导新民风建设、践行移风易俗等方面,应该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干部不仅要遵守国法,还要遵守党纪,党纪严于国法,法律没有禁止的行为,党纪有明文规定禁止的,党员就应该遵照执行,凡是违反的,用党纪党规来处理;对广大人民群众要通过宣传引导和道德舆论的力量来约束,而不是动用权力部门来强行禁止,这样才不会矫枉过正,才符合法治精神。

猜你喜欢

酒席笔者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老师,别走……
重阳席上赋白菊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移风易俗度在哪里
移风易俗度在哪里
新农村 新一辈
清风拂邛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