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特色乡镇村落民居与公共建筑空间规划设计探索*
——以江西省资溪县马头山镇的特色村落民居之更新改造设计为例
2019-05-23王小斌
王小斌
1 背景分析
江西省资溪县的人口三分之一由本地原居民构成,三分之一由福建移民,三分之一由浙江移民构成。位于各个移民区的族群的村落的民居营造都带有较多的自身地域文化的特点和文化基因。
马头山自然保护区前身是国营马头山采育林场,1994年资溪县划建为县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中段西侧,总面积13866.53公顷,其中核心区3062.47公顷,缓冲区2780公顷,实验区8024.06公顷,区内最高峰鹤东峰海拔1364米。保护区东、西、北三面的山峰皆海拔800米以上,使整个保护区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环境,是动植物的避难所,此为规划区旁边保护区内的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的基本背景。通过前期的规划分析研究,对整个马头山镇域内的田园及民居建筑和人居环境更新改造利用的宗旨,提炼为“马头仙谷,岭上人家”规划与旅游产业发展营销。
马头山镇里的几个重要的行政村、自然村都有很好的基础,尤其是传统木结构。穿斗架及双坡屋顶构造,单层、双层与局部三层(有单层、双层组合的民居)非常有自身的特点(象油榨窠、东源老村落、周家、昌坪村、平地源、姚家岭、何家等)。东源村落位于昌坪河下游水面开阔,周家村落民居紧挨着昌坪河上游,尺度亲切、宜人,有大户人家中3-4个兄弟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结构,适合于改造成有特点的新养生式民居式公共建筑特色(图1)。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曾指出:“时装、餐饮习惯、仪式和风俗、艺术与建筑、工程与艺术等的,所有这一切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在变化”[1]。
2 基本概念分析
近几年围绕着乡镇振兴以及小城镇的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乡镇空间的优化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发展模式与经验的总结。从以下几个基本概念的分析里能看出多方面的努力探索。
2.1 田园综合体
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镇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镇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镇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田园综合体是指综合化发展产业和跨越化利用农村资产,是当前乡镇发展代表创新突破的思维模式。中国乡镇的发展之路。中国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城乡二元问题,二元就是指不同,这个不同形成的差距不仅是物质差距,更是文化差距。
综上所述,田园综合体就是农业+文旅+社区的综合发展模式。
2.2 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2014年在杭州云栖小镇首次被提及,2016年经住建部等三部委力推,这种在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新经济模式,是供给侧改革的浙江实践。特色小镇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
2015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大有重要意义”。浙江的特色小镇,以产业特色分可以分两类:一是海宁皮革时尚小镇、黄岩的模具小镇等为代表的制造业小镇;二是以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梦想小镇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小镇。江苏特色小镇坚持用“非镇非区”的新理念,用“宽进严出”的创建制,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用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新模式,加快培育创建一批能够彰显我省产业特色、凸显苏派人文底蕴、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江苏特色小镇。
2.3 森林小镇
以创建宜居、宜养、宜游为目标的森林小镇,是山地丘陵地区有森林资源的特色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区别于农业小镇、科技小镇、互联网小镇、创新小镇,它有一个让人更加具有想象力,具有中性、美丽、富有亲和力的名称,是一个让我们人类更加向往和追求地方,更具有包容性,更能够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无论是男女老少在森林天然氧吧都是适合健康身体、养生养老、旅游居住的地方。从产业和人文发展上讲,森林小镇既可以推动健康产业、养老产业、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又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和发展质量,还能推动实现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的目标。在此背景下,以挖掘森林资源为特色的小镇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资溪县马头山镇的特色村落民居之更新改造与活化利用设计分析,都综合分析了当前上述几个概念的积极策略方面的引导作用。
3 详细规划与建筑活化设计理念
通过对资溪县马头山地区中心村与多个典型自然村的多次调查、分析和产业发展形势的分析研究,规划设计小组确定了如下规划设计理念。
一是结合上位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深入细化核心节点功能与具体布局,其中包括对村落、山水环境及田野景观深入调研与分析研究,发现该地域建筑与景观基因特色尤其重要。叶舒宪先生提出:“地方性知识不但完全有理由与所谓的普遍性知识平起平坐,而且对于人类认识的潜力而言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2]。为促进总体规划的基础设施改善,与马头山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来服务。
二是一期启动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结合塑造旅游风景区、并做好产品的营销,推进全域旅游产业的平衡发展,做好田园综合体及森林特色小镇的规划引导与实施发展相促进,互相依托,长效可持续发展。
三是在风景优美的各个自然村落与中心村,依据其独特的山水、森林自然环境条件,科学发展,增效增收。
四是在规划与建筑设计理念上,遵守“ 建筑宜小不宜大,宜淡雅不宜奢华”,具体而言,要布局合理,显山露水;尺度适宜,突出环境;色彩淡雅,乡土材料;功能有机,与时俱进;景观结合,亲切怡人。各自然村落根据民居老屋的空间形貌结构状况,物质材料与色彩的实际形态。本着中华传统文化,“低耗多能”地进行民居空间形貌的微改造,实现民居建筑的“外朴内适”(外部简约自然古朴,内部空间舒适不奢华),宜度假养生的目标。单德启教授指出:“由于环境的复杂性,这里的乡土建筑必然包含多种文化的综合影响,类似于弗兰普顿的杂交性,这里至少包括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西方与东方的融合,地区与世界的融合等等”[3]。
五是通过马头山镇几个重要村落与节点的概念性详细规划设计引导,实现示范引导作用,鼓励农民大众出房或出资入股,进行市场化高效运作,多方位介入,扩大就业的旅游业态,带动小的自然村的合理适度开发,将人居环境改善与旅游度假、养生养老及健康医养产业发展有机统一。
六是重点节点村落的物质空间形貌改善,活化利用,升华为精神文化生活的提升,同时相互依存,会取得更大的成效,在资溪及马头山镇也将会有很多的示范带头作用。
具体路径有:①加强景区的整体道路系统、景观道路、绿色步道的规划建设。②主路拓宽至双车道并至少一侧有人行步道,增加会车带,并和观景绿道与观景平台相结合。③每个村落入口都布局有入口机动车绿色停车场,未来将改造成电瓶车换乘场地。④沿昌坪河适宜观景的安全位置修建绿色步道的系统。⑤原有村落的保存较好的传统民居,包括清末时期穿斗架双坡青瓦屋顶,板墙及夯土山墙建筑,建国前后的青砖山墙、及穿斗架双坡青瓦屋顶民居都有很好的文化艺术及物质遗产价值,根据规划设计要求,可以改造成“田园综合体”里的度假客栈及乡镇宾馆。⑥一些大体量的民居建筑可以改造成公共活动建筑。
4 江西省资溪县马头山地区四个重要节点的详细规划与建筑活化设计
4.1 东源入口A(总体规划为青萝湾景区)
① 入口A为自然保护区的主入口,位于县城与马头山镇森林公园之间的原竹木器厂位置,其厂地平坦开阔,可以作为入口的游客服务换乘中心及交通换乘站点。木器厂东北侧有一座小山丘,基于生态保护的角度以及游客服务换乘中心的总体布局需求,适当利用山体西南侧及邻水空间综合利用,来详细规划设计与营建。
② 南侧台地跌落到河边清澈河水湿地景观,给游客们带来美好景区总体的印象,同时也可以让游客下车后到亲水空间活动,拍照、留影与纪念。
③ 游客中心的建筑尺度适宜,功能全面合理,解决进山旅游的游客的各种需求。建筑总面积控制在两千平方米左右,层数以两层为主,局部三层。其内部空间形貌丰富,形成独特的形态,为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的有机结合良好设计方案。由于平坦的土地有限,此地块局部利用小山体的平整以及河边用地局部填挖后的整合,结合地形高差做景观停车场与观景摄影平台(图2)。
④ 预测可停社会车辆约220辆(其中旅游大巴25辆)。
4.2 东源村村落的概念性详细规划说明
东源村是从县城及马头山镇去往马头山风景区的主要入口和重要节点,现有的主要公路从西向东偏北驶进马头山景区,现有的东源老村落位于路的东南侧,整体的标高低于路面,其村落先民们临河边选择村落营建的地址,主要的民居建筑为木结构、穿斗架、双坡瓦顶建筑。昌平河流入下游的东源老村落地段时,水面比较开阔,约15米到25米,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东源老村落景观风貌环境和建筑人居空间形貌环境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东源村的详细规划依托现有的古村落有序展开,在古村落边现有很多的商业与公共空间用房。结合这一次的详细规划,本规划小组决定依托现有的道路结构以及现有东源村的门面及商业、公共空间用房有机更新规划马头山入口的重要商业街,实际上也是传统资溪县的墟市商业街一种开拓发展(图3)。
如此一来,可以在东源村构筑成五个功能与景观分区:
①西南侧大片的农家风光的稻田景区,也即总体规划里提到的为城市里居民塑造“盗梦空间”,结合沿田埂路线布局绿色的栈道,形成可以沿田埂亲切观赏稻田的稻谷成长的过程,让城市居民可以在周末来观赏稻田植物的生长习性,绿色步道系统,还可以为游人提供很好的游览观赏体验。
②位于东源村的东南片古村落体验功能区。在步入古村落入口,的由几颗古树的形成的良好自然生态景观空间形貌,这些大树能形成良好的标志性的景观。游客一来到东源村的路口,就能感受到这里既有绿水青山,再又有村落入口的古老大树,能体会到东源村的悠久的历史的发展和进程。
③东源村商业街面积估计能达到两万多平米,一方面既满足广大游客来此中心区游玩,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养的很多功能需求。同时,能够为当地的农民就业提供很多的岗位,也可以让参与旅游开发企业,进行招商引资,引入很多有实力的企业,包括餐饮、特色民俗、客栈、度假宾馆的品牌连锁企业来入住,提供全面的旅游的综合服务,未来也是将形成全域旅游的一个示范基地。
④接待宾馆及管理办公功能区。因为在东源入口区需要旅游服务接待宾馆以及景区管委会的办公用房需求,他们需要相对独立的入口,结合东源村的用地空间形貌结构,也不能占用土地范围太过大,所以本次的详细规划结合东源村西北侧的河流,规划了接待宾馆及管理办公楼,并且将管理办公和接待宾馆,合为一体设计成一栋带内部院落的建筑,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接待宾馆,在游客中心区的基本功能需求,同时,也给游客中心区的景区管委会,提供良好的办公场所,也便于未来办公人员在游客中心区,包括在商业街、老村落,以及很多的综合复合功能用房以及日常很多行业、很多项目管理的需求。
⑤马头山的中医药植物动物基因库博物馆功能区,该博物馆可以布局在东源村的西北侧的方位,原来东源村中学的用地,该地块本身就还有很多建筑,属于马头山镇的建设用地,本次规划就利用这些建设用地,来规划设计中医药植物动物基因库博物馆,它的功能相对独立,并且依托远山近水,成为一个很好的风景节点。同时,基因库博物馆需要一些高大的空间以及玻璃屋顶,也能够很好的展示动植物的样本及基因种子,围绕展示大空间也需要布局很多的分类研究及工作人员办公用房,建筑物的功能与造型形态独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将成为东源村的一个很好的景点。
4.3 姚家岭村落的概念性详细规划说明
姚家岭村落是马头山景区北部的门户和重要节点,现有公路从东源入口北向经马头山村、港东驶入姚家岭,公路质量较好,但其宽度不够。另外通往姚家岭村落的另一条道路是从东源经马头山村、马斜、何家、平地源至江西省第一党支部下张,经约两个小时山路步行到达。姚家岭依山而建,一条弯曲的土路在村落的边缘缓缓远去。位于半山腰上的村落远离了车辆的干扰。村落拾级而上,百年老宅颜氏祠堂位于村落西口,山上潺潺溪水缓缓流下,为这个古朴而神秘的原生态的村落带来一丝清凉和灵动。村落建筑保存较为完好,风貌依旧以穿斗式木结构为主,局部加以夯土稳固。双坡瓦建筑,额枋和挑梁有精美的雕刻。俄罗斯的艺术评论家瓦·康定斯基曾说过:“任何艺术作品都是时代的产儿,同时也是我们孕育我们感情的母亲”[4]。单层和双层建筑混搭放置与地形配合,错落有致。另外,姚家岭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依山而下的美丽的梯田,村落群山环抱,村落在树叶缝隙中若隐若现,其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姚家岭村落的景观风貌环境和建筑人居空间形貌环境提供坚实的基础(图4)。
姚家岭的详细规划依据马头山风景区的总体规划,依托现有的古村落的空间形貌结构形式有序展开。村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再结合现有保存较好的旧民居,非常适合打造集娱乐、休闲的养生基地。因此,结合本次的详细规划,本规划小组决定依托现有的自然环境和旧民居,打造以会议养生为主,休闲娱乐为辅的多功能的颐养康年度假的云来驿。村落根据现状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民俗文化体验区、云来驿养生度假民宿区、酒店会议区、娱乐休闲区。
4.3.1 民俗文化体验区
民俗文化体验区位于村落西部,作为江西省省级传统村落,其文化底蕴深厚。首先利用原有的颜氏祠堂和保存较好的民居等良好的建筑景观资源,以“微改造”设计理念,分别改造成民俗博物馆、文化展馆及艺术品售卖、办公。将其西部定位文化展区,除了考虑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外,还因为在下张经过红色文化熏陶以后,跋山涉水到达姚家岭村口时,文化体验区不仅是其必经之路,而且是第一个映入眼帘的组群。
4.3.2 养生度假民宿区
民宿区位于村落的中心地带,民居顺应地形,导致其呈带型布局,在民宿区中穿插精品商店以及若干配套的服务设施。民宿利用原有旧民居进行微改造,尊重原有的结构形式,建筑材料以及空间形式与形貌,将堂厅作为公共活动空间,一是起到客房的过渡空间的作用,二是为游客提供聊天等功能的场所。对于房屋内部,可采取砖石砌筑或龙骨架的方式,保证室内空间的舒适性。对于室外空间,不同于平地源的庭院,现有民居门前大多会设有平台以及晒台,并且站在位于半山腰的院落,俯瞰云雾缭绕的高差巨大梯田美景和远处朦胧的山景。
4.3.3 酒店会议区
酒店会议区位于村落的顶部,利用原有的民居的风貌以及肌理,扩建成为四合院。酒店会议区为两组建筑组群,西侧一组利用原有相邻的两个建筑,在其后加建两层阁楼,左右两侧加建厢房,为保证其肌理以及院落的划分,在中间加建空透式厢房,使得庭院既相联系又相互分隔。左侧庭院以木阁栅为结构骨架,上覆玻璃板,营造一个半室外的庭院,满足大型集会场地。东侧一组利用两个相近的建筑后部空间,各自进行加建正房以及厢房形成四合院,为保证二者之间的联系在厢房之间加建廊道,方便乘客出入。西侧庭院采用同样的结构进行覆盖,形成第二个半室外庭院。酒店会议区对周边的景观进行修整,使门庭前方形成缓冲广场加以景观设计,形成良好的空间形貌氛围。
4.3.4 休闲娱乐区
休闲娱乐区位于村落东部入口处以及村落南侧,村落东部以茶室、spa为主,南部为壮丽的梯田美景。茶室、spa围绕着圆形广场,基于村落布局和肌理,利用景观设计有机的将二者有机的串联起来。茶室建筑、spa建筑均提取传统建筑元素、传统文化、建筑材料打造符合其功能的现代建筑,但其不缺乏原有民居的味道。最为壮观的是南部梯田,通过人工改造,将废弃田地以及杂草丛生的荒地进行整合利用,打造江西省独树一帜之风景。刘沛林指出:“区域聚落景观的识别主要是从宏观上和整体上的识别,主要识别那些特征性强、具有可识别性、特别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景观”[5]。平地源和姚家岭古村落其梯田落差较大,层层叠叠,在丰收的季节,漫山黄色,在种植季节,漫山夕阳倒影,可谓仙境,美不胜收,构成了该地域的景观环境的总体特色,令人流连忘返。
5 结语
结合马头山镇传统聚落与民居的有机更新及规划设计实践,从空间形貌文化的视角出发,结合当代文化人类学、社区文化的迁移以及充分地有现场调研实证地进行分析与策划。用人类学及乡镇规划的主题来考量马头山镇社会的与社区的变迁、村镇空心化及渐空心化有其必然性发展,在逐渐到来的逆城市化演变的前期,笔者通过深入调研,认真地进行规划方案设计,努力将村落民居建筑空间形貌质量较好的民居提前活化利用,并规划设计好面向当代需求的公共建筑空间里,规划设计是前瞻性必要工作,也是响应中央近期提出的乡村振兴计划的专业努力,希望这个阶段性成果有一定的探索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