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以木版年画为例
2019-05-23贾革新
贾革新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1 朱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1.1 遗产价值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民间生活化的艺术代表。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表现手法独特,题材丰富,色彩应用简单大方,构图技巧富有特点,使用传统的、生态的炮制颜料的方法,有着自己独特的绘画构图技法,表达了不同历史时期百姓的生活状态和寄托,有较强的文化、艺术、精神、科学研究和社会经济价值。
1.2 朱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传播现状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价值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木版年画的销售、木版年画的简单制作体验、博物馆的展览陈列、师徒制价值传承,其传播形式主要采用传统的年画形式,辅助以书签、扑克牌、卡片等新颖的产品传播形式,游客和大众对木版年画的价值普遍不了解,表现的购买和收藏意向并不高。
2 朱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保护
根据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将朱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保护分为三个层次:原材料的保护、工艺流程的保护和展览陈列形式的保护。
2.1 原材料的保护
原材料的保护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根源进行保护,朱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年画的原材料包含:炮制颜料的原材料、刻板所用木材、年画用纸、印制年画所用工具等,都需要对其所使用的原材料进行保护。
2.2 工艺流程的保护
朱仙镇传统木版年画从选材、制作到装裱都经历了繁杂的过程(表1)[1]。由于胶印年画的兴起,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功能逐渐转变为悬挂、收藏、赠送等。木版年画的销量开始减少,将不利于原材料产业的发展和木版年画遗产价值的传播,因此工艺流程的保护迫在眉睫。
2.3 展览陈列形式的保护
遗产展览陈列的方式有很多,在朱仙镇木版年画博物馆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当地的展览陈列形式多以传统的功能空间布局为主线,没有开展其他展览形式,如以时间为展览主线,以历史题材的变化为序列主线,辅以开展有趣的展览陈列形式,如夜游模式、VR木版年画制作体验等,更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传播和保护。
3 朱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突破
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动态存在的遗产形态,并与环境、历史与遗产持有人的再创造相互关联。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脱离其存在的自然环境、历史环境和人文环境[2]。因此,朱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离不开遗产的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实践。
3.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真实性、完整性保护
2003年在巴黎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5方面:①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②表演艺术;③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⑤传统手工艺[3]。2005年《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4]指出“完整性”和“真实性”可共同作用,为遗产保护提供更加完整的体系和框架。
表1 朱仙镇传统木版年画制作工艺流程
根据前文所述“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要求,结合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特点,笔者认为朱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年画应该包含精神象征、支撑环境、工艺流程、表现形式4个方面(图1)。其中精神支撑是指朱仙镇木版年画所表现的一种对大自然的崇拜、向往和愿景,抑或是在节庆时节表达对亲人的思念等;支撑环境包含木版年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为木版年画的制作提供了很好的原材料供应,社会环境提供了人们对于木版年画价值的认同,以及传承关系的建立;制作工艺包含了“前台”的传统制作要求,也包含“后台”的对刻版的选择,颜料的炮制;表现形式指的是木版年画展示在人们面前的形式或者用途。因此,朱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年画的保护需要从以上四方面来进行保护,着重关注各个层面相互之间的关系[5]。
3.2 建立持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是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产生经济效益。通过建立持续的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做好木版年画传统技艺的保存和传播,对木版年画的呈现形态和载体进行创新,有利于朱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年画的保护和传承,为朱仙镇的旅游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
3.3 引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
朱仙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还处于对资源的普查分类等阶段,处在第一阶段的数字化技术中的前期阶段,因此朱仙镇引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迫在眉睫(图2)[6]。
3.4 倡导全民参与
朱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不仅在于木版年画所呈现的综合性价值,更在于朱仙镇经历了长久的历史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交融所产生的独特的地域文化。将社区和人作为遗产保护的动力和源泉,鼓励全民参与,将遗产资源转化成可提升社区文化生活品质的空间,强化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从而推动社区文化复兴和文化创新,为朱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遗产旅游都提供多元化的文化基础。
3.5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实践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博物馆、商铺和作坊是现存的非遗体验地,但由于没有进行整体规划,很多游客基于遗产特征的动机到访却并未感知到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遗产特征,因此需要开展有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实践。
3.5.1 环境整治
朱仙镇的建成环境没有良好的利用贾鲁河、古运粮河和历史建筑等现有优势资源,现有核心街区、河道风貌凌乱,对朱仙镇的非遗旅游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图3)。因此,有必要对朱仙镇木版年画一条街进行整治改造,非遗依托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进行统一规划,包含道路、植被、建筑、建筑内部展览陈列等,才能保证游客对遗产价值认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图3朱仙镇景观风貌现状
3.5.2 解说系统建构
构建非遗解说系统,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普及和传播。游客在朱仙镇认知非遗价值的途径单一,依靠年画博物馆、售卖年画的商铺无法满足游客的游览和认知体验,因此,基于旅游解说满意度模型(图4)[7],建立空间和电子遗产解说系统,构建朱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传播系统,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增强社区、游客之间的沟通交流,为非遗价值保护构建了活态的系统,为非遗价值传播建立了可持续的模式,是朱仙镇非遗旅游实践的重要部分。
3.5.3 遗产旅游开发与管理
非遗旅游的实践,将带来朱仙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因此需要建立朱仙镇非遗旅游开发管理机构,从而更好地减少因旅游开发带来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朱仙镇的非遗旅游需要加强地方财政支撑,建立木版年画非遗协会,成立非遗管委会,引入企业、科研机构等社会资源为朱仙镇非遗旅游开发和管理提供合理的建议和策略,为朱仙镇非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4 朱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对策
4.1 遗产保护先行
朱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离不开遗产资源和遗产环境的保护,因此需要在遗产保护先行的基础之上进行非遗旅游开发,制定可行的朱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框架体系,进行遗产教育的普及工作,争取人人都了解朱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并关注遗产的解说系统构建,为朱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建立可持续的机构模式提供扎实的基础。
4.2 合理协调好遗产旅游参与方之间的关系
遗产旅游的参与方有当地社区居民、政府、科研机构、企业、以及年画商铺店主、年画博物馆、年画作坊、年画传承人、游客等,其中,社区和居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生存的环境,政府和科研机构是为朱仙镇木版年画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政策资金支持、服务管理和策略导向的机构;企业为木版年画提供技术创新和研发;年画商铺、博物馆、作坊则分别为年画提供了产品销售服务、遗产价值解说和木版年画生产场所;年画传承人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活态保护和传承;游客则是朱仙镇非遗旅游的消费者,也是木版年画遗产价值的认同者。不难看出,各个参与方在遗产旅游发生的过程中,会产生职能重复或者利益矛盾,因此,协调好遗产旅游参与方之间的关系,并将每个参与方的职责进行细化,为遗产管理提供高效的服务。
4.3 景观风貌更新与改造
城市景观风貌主要是由城市所在地域的自然过程、历史文化过程、人工建设过程和当地人的社会经济活动所决定,并综合体现为城市景观的结构和形态特征,是景观作为视觉景象、作为栖居地、作为系统和文化符号的综合体现;城市景观风貌系统包含内在(非物质构成)和外在构成(物质构成)。因此,朱仙镇的景观风貌改造需要对现有风貌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景观风貌规划定位重点进行详尽的阐述(表2),从而为朱仙镇的景观风貌更新与改造做好铺垫,为朱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提供有浓郁地域文化的体验场所。
4.4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模式创新
欧洲一些遗产保护体系相对成熟的国家,在对遗产价值体验的形式和内容设计上采用新型技术和传统体验方式相结合的模式,注重遗产体验过程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因此,朱仙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需要在现有的制作体验基础上进行创新,结合欧洲先进技术理念,形成以下创新思路。
(1)在体验技术层面,针对朱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年画的形成过程,采用VR等先进数字模拟技术和现场操作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使游客能够更直观深刻的理解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
表2 朱仙镇景观风貌改造模式
(2)在体验空间规划层面,关注木版年画生存环境的保护规划,木版年画工艺流程的真实再现,木版年画素材、作品等陈列展览的叙事空间规划,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在景观风貌改造中的体现。
(3)在体验时间层面,完善节假日旅游基础设施、管理服务体系,有针对性的进行非遗旅游策划和旅游产品开发;增加朱仙镇非遗旅游的夜游模式,提升朱仙镇非遗体验的吸引力。
4.5 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教育是遗产价值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遗产旅游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旅游地要提升非遗文化的旅游吸引力,就有必要突出旅游资源的鲜明个性和原生态的基因,才能使旅游者做出相应的决策。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教育有利于非遗文化传承人队伍的建设和非遗价值的传播,对朱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供体验环境。朱仙镇可根据木版年画的发展现状,积极开展非遗传承人才的实践培训教育,将木板年画的价值体现在地方的基础教育中,与高校和科研机构搭建研究体系,从而为朱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教育构建完整网络,为朱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遗产价值传播以及遗产
4.6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创新开发
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是遗产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体现,旅游产品的设计需要突出朱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并与我国其他3个年画小镇要有差异化的创新设计,才能真正实现朱仙镇非遗的经济价值。朱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载体形式多样化,如基于木板年画的遗产价值规划设计遗产博览园,基于朱仙镇地方民俗建立民俗文化村,基于朱仙镇丰富的历史遗迹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路线产品,基于木版年画的工艺流程和创作素材进行旅游纪念品开发等。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将提升朱仙镇旅游资源的独特吸引力,为朱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5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瑰宝和财富,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系统的普查和评估基础上,挖掘遗产的深层次价值,制定一套适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可行性较强的操作系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前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导向和财政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各参与方的深度参与、管理方的相互协调,为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和机制的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为遗产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核心的竞争力,提升了旅游地的吸引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教育的开展,为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体系提供了完整的网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空间和非物质空间的整体风貌改造和更新,为遗产旅游提供了“完整性”的遗产价值体验环境。
朱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需要立足自身地域文化特色,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详细普查、分类、评价,就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木版年画”进行价值挖掘,结合国内外先进非遗旅游案例,借助多方力量,进行非遗旅游产品的创新研发,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和偏好,为游客提供有趣的、难忘的旅游产品策划。然而,非遗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其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整体更新与改造,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基础服务设施的健全。
因此,朱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需要在上位规划的基础上,做好作为历史文化名镇的文化梳理和资源重组工作,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借助国家和周边区域的发展契机,从而找出一条与我国其他年画小镇差异发展的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