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对林地经营管理的影响探析
2019-05-23刘汉民
刘汉民
(广西华森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11)
1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了极大的发展,同时,这种情况的存在,也造成了对于资源消耗量的增大,从而对资源的供应与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1]。现阶段,伴随着石油、煤炭以及天然气等各类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消耗,人民群众开始逐渐关注森林资源,为此,相关部门开始了林业资源的规划设计与调查工作。从总体上来说,森林资源的规划设计调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对于森林资源的科学经验与管理,为林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通过该调查结果,可以为林地经营管理方案与森林采伐限额的编制提供数据支持。
2 森林资源的规划设计调查
2.1 调查的范围
在调查范围的界定方面,主要包括森林经营单位拥有与经营的森林与土地资源,在具体调查的过程中,将县作为调查单位,对县区内所有的土地、林地、林木以及森林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工作。
2.2 调查的任务
在调查任务方面,该调查的主要任务是对区域内的土地、林地、林木以及森林资源的数量、种类、质量以及分布等情况进行彻查,实现管理部门对于上述资源数量的有效掌握[2]。同时,通过相关调查结果,实现对于区域内森林资源现状的综合评价并针对资源现状实现应对措施的制定。由于后续工作大多围绕调查结果展开,因此,该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对于后续的林地经营与管理工作都具有较大的影响。
2.3 调查的方向
2.3.1 生产目标调查
在对生产目标进行调查的过程中,调查人员通过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与自然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为林业资源调查的开展提供相应的信息与理论依据。同时,通过对于林业资源进行分析与调查,可以为调查区域制定合理的生产目标。
2.3.2 小班区划调查
作为森林资源调查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小班调查对于二类调查与数据分析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调查工作中,通过对于自然区划的借助,小班调查人员可以对森林资源信息进行较好的完善,从而促进调查任务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小班可以有效促进调查与实践二者之间协调工作的开展。
2.3.3 专业项目调查
专业项目调查是针对特定的内容对森林资源进行专项分析与研究,在调查的具体内容上,其主要包括自然情况、土壤情况、林木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水文条件情况等[3]。通过调查,可以对调查区域的相关情况进行有效地收集与整理,从而实现调查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3 调查结果对于林地经营与管理造成的影响
3.1 主要影响
在调查工作中,如果小班调查的结果缺乏可靠性,则会导致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以及林地面积等数据失去准确性。而如果小班区划的结果不精确,那么容易导致后续的林地利用与保护工作中在界限划分的问题上出现失误,不利于山头地块的落实。如果对于存蓄情况的调查结果不够准确,则不利于林木采伐设计与林地改造中的数量认定。如果对于土地类型的判断缺乏准确性,则会造成后期的规划工作缺乏合理性与可行性。因此,必须强化对于森林资源调查的精准性。
图1 森林调查对林地经营与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3.2 次要影响
如果辖区内的林地面积与实际情况不符,则可能导致森林经营方案无法得以有效制定。如果调查结果缺乏可靠性,则会造成公益林区划界与林权证的发放缺乏合理性,造成经济纠纷数量的上升与林地征占用的审批不恰当[4]。如果事权存在不准确的情况,则会造成公益林的事权等级存在错误的情况,从而造成公益林的统计面积、上报面积与实际面积三者之间存在差异,从而不利于公益林的调进与调出工作。如果优势树种的调查结果不准确,则会导致森林资源的采伐限额与类型在编制上存在问题。如果对于病虫害问题调查不准确,则会导致造林树种在选择的问题上存在错误。树种组成情况的调查存在不准确的情况,则会造成森林采伐作业的过程中,对于采伐的树种与出材量的判断出现错误。如果立地类型的判断存在问题,则会造成工程营造林在造林措施、树种选择以及经营措施等方案的制定上出现问题[5]。如果林木的起源判定不准确,则会造成采伐起源的制定存在错误,从而不利于森林抚育政策的制定(图2)。
图2 森林调查对林地经营与管理的次要影响因素
4 调查活动的解决方案
4.1 完善调查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进一步实现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关部门应积极做好调查工作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对基础调查表进行编制与修订工作,加快实物度量与效益计量标准的创建工作。同时,应创建相应的林业工作评价标准,并积极引入新型的仪器设备,实现数据采集与实验方法的进一步优化,促进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提升,强化森林资源的综合管理能力水平。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通过高素质人才的吸纳与在组织内部开展专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强化一线队伍的技术能力水平,从而实现整体实力的有效提升[6]。
4.2 转变调查规划设计的传统观念
对于管理人员而言,应加强对于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关注力度,转变调查规划设计的传统观念,大力进行该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从而有效提升部门对于该工作的重视程度,实现工作的有力开展。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不能固步自封,应不断适应全新历史时期的要求,以实际情况为中心,结合长期以来的工作经验,实行对于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以及新思路的探索,促进资源调查模式的改善与发展,促进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质量相结合的调查与检测体系,从而有效满足新的历史时期里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生态环境需求[7]。
4.3 加强先进技术引进工作的力度
在技术层面,为了实现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相关部门应强化对于先进技术的引入工作,实现技术与日常工作的有机结合。在技术的选择上,应加强“3S”技术的主体地位,有效推动调查工作的技术水平。在具体调查中,通过遥感技术进行信息的获取,再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完成相应的定向导航工作,最后,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时限数据处理,从而有效实现对于森林的动态监测。同时,通过先进技术与专项调查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强化数据的处理能力,从而提升工作的效率,实现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8]。其中,有条件的省市还可以对辖区内的林业资源进行纵向的比对,从而实现基础数据的有效更新,强化预警机制的能力,确保资源管理的时效性与可靠性。
4.4 做好技术标准的制定与落实
在实现先进技术与新型设备引进工作的同时,有关部门应结合自身所管辖的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对资源设计调查标准进行制定与完善,从而确保相关结果的实用性与可靠性。同时,各地应从林政资源管理工作、林地保护管理工作以及林业工程建设工作等多个角度出现,实现对于调查内涵的有效扩展,从而实现森林情况监测内容的增加与调查方法的优化,为森林经营方案的制定奠定坚实的基础[9]。此外,通过制度的创建与完善,可以有效对相关人员的工作效果进行管理与衡量,有利于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对其工作效果实现自我检查,从而实现工作质量的提升。
5 结语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与社会繁荣程度的提升,对于各类资源的需求程度逐渐扩大。其中,作为生产生活中重要的资源之一,森林资源的重要性近年来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研究表明,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的规划设计调查,可以在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数量、种类、质量以及分布等资源特征进行有效统计与综合评价的同时,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从而促进林地的有效经营与管理。同时,以该统计结果为中心,相关人员可以进一步实现对于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以及利用工作,并确保林地征占用管理、林业违法案件查处以及林木资源采伐审批等工作的公正性[10]。另一方面,通过对于森林资源进行规划设计调查,可以使各项数据实时监测与动态更新,便于有关部门进行林地管理与经营政策以及年度相关报表的有效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