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干热河谷区森林火灾特征及对策初探
2019-05-23黄传响崔秋华
黄传响,崔秋华
(1.攀枝花市林业科技推广站,四川 攀枝花 617000;2.攀枝花市国营林场总场,四川 攀枝花 617000)
1 引言
受气候变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球已进入新一轮森林火灾高发期。近年来多个国家遭遇火灾肆掠,希腊、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相继发生历史罕见的森林火灾,造成了巨大的经济、生态损失和严重社会后果,森林火灾的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和干旱天气的增加,极端气候出现的频率也在增加,中国森林火险发展趋势依然不容乐观[1,2]。在森林火灾高发地区、高发季节,要采取相应措施提前有效的应对森林火灾,林火历史和林火格局的研究一直是林火研究的关键领域[3,4]。攀枝花市地处西南地区特有的干热河谷区气候,森林火灾发生率高,是四川省森林火灾的高发区。近年来,国内专家和学者对干热河谷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修复和造林技术方面[5~7],而对区域内森林火灾特点和预防对策研究较少。本文收集区域内森林火灾的相关数据,分析总结森林火灾发生特点和现状,探索性地提出有效预警和防治对策,以期为森林火灾管理、风险防控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2 区域概况
2.1 基本概况
攀枝花市地处中国西南川滇结合部,东经108°08'~102°15',北纬26°05'~27°21',北距成都614 km,南至昆明273 km,西连丽江、大理;属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全市年均气温20.3~21 ℃,无霜期在300 d以上,日照时间2700 h;区域内气候干旱少雨,河谷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80 mm,多年平均蒸发量3215.0 mm。区内年平均气温偏高,季节性干旱特别明显,旱季长达7个月(从11月至翌年5月),一年内大于50%的时间基本无降雨,土壤含水量长达7-8个月处于凋萎湿度以下,冬春干旱特别明显,且林区植被多为含油量高、不易腐烂的乔灌木、禾草,极易燃烧。特别是4~5月份高森林火险形势严峻,是森林火灾的高发区;全市植物190余科近900属2300余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3种(攀枝花苏铁、云南红豆杉、银杏)。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13种(扇蕨、中国蕨、油麦吊云杉、黄杉、金铁锁、连香树、香樟、楠木、西康玉兰、红椿、毛红椿、龙棕、松茸)。攀枝花市现有三区两县,2个重点森工企业,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森林公园,1个国营林场总场。
2.2 森林防火形势
森林防火形势极为严峻。一是从气候条件看,干旱、高温等极端恶劣天气明显增多,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了最直接的影响,火灾防控更加困难,防火任务越来越艰巨;二是从森林资源保护看,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功能区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森林防火范围进一步扩大,林下枯枝落叶和杂草等可燃物逐年积累,可燃物载量增多,火险等级进一步升高;三是从森林防火管理看,随着森林旅游等人为活动增多、基础设施的开发修建、传统的农事用火、上坟烧纸等,给野外火源管控增加难度;四是从地形因素看,攀枝花市属于西南横断山脉,纵深裂谷深,地形复杂,不利于火灾扑救等,给森林防火扑救带来一定的客观困难因素。
3 近5年森林火灾现状
由2014~2018年全市火灾统计资料数据显示,共发生森林火灾435起,其中一般森林火灾400起,较大森林火灾35起。火场总面积4931 hm2,受害森林面积264 hm2,其中受害公益林73 hm2,人工林190 hm2。损失林木蓄积3460 m3,损失幼林31万株。2014年火灾发生次数最多,占近5年总火灾次数的50%,森林资源损失较大,受害森林面积占近5年总火灾次数的63%,其中公益林和人工林分别占54%和66%,损失林木蓄积和幼林分别占20%和46%。2017年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最少,发生33次,2018年稍有回升,2018年发生52次。图1和图2可以看出,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和火场总面积呈下降趋势,局部有小范围波动,但波动幅度不大,原因是近年来国家、省、市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对森林防火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和失责追责制度,不断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另一方面,攀枝花处于边远山区,林农防火意识不高,通过连续几年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大大提高,火灾发生次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图1 2014~2018年火灾发生次数变化
图2 2014~2018年火场总面积变化
4 森林火灾发生特征
4.1 森林火灾原因与气候气象因子关系
根据查阅近5年火灾统计数据资料和气象条件得知,森林火灾的发生与气温、湿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干旱、气温高、降雨少,极易发生森林火灾,反之,森林火灾发生次数较少。如2014年,降水少,气温高,持续高温,火灾发生频繁,4月和5月出现2个时段的持续高温天气,特别是进入5月后,日最高气温基本都在36 ℃以上,区域内个别地方监测点在高峰期甚至出现过42 ℃高温,气象部门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当年发生森林火灾217次,其中,一般森林火灾194次,较大森林火灾23次。2017年,气温偏低,降雨偏多,整个防火期内未出现40 ℃以上高温,高温天气(35 ℃以上)持续时间短,没有出现连续高温干旱天气,1~4月降雨量异常偏多2倍左右,达到98.5~123 mm,5月出现4次降雨,降雨量合计45~74 mm,特别是清明和五一期间,均出现了降雨量20 mm左右的大范围降雨,当年发生森林火灾33次,一般森林火灾32次,较大森林火灾1次。
4.2 森林火灾原因和月份因子关系
攀枝花市森林防火期为12月至次年6月,近5年森林火灾统计资料表明,全市森林火灾大多发生在春季,主要集中在2、3、4、5月份,占总火灾次数的98%,与攀枝花市规定的防火期基本一致,特别是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前后经常发生森林火灾,主要原因可能是春季为旱季,气温高,降雨少,空气干燥,处于风季,加上人类活动频繁,极易发生森林火灾,火灾处置难度大。据森林火灾统计资料数据来看,在一天中的10:00~18:00时是森林火灾发生次数较多的时间段,占总火灾次数的75%。火灾发生次数所出现的日变化特点主要原因可能是早晚气温低,温差大,湿度大,不易发生森林火灾。10:00以后,随着太阳光的照射,气温逐渐升高,湿度变低,空气干燥,加上这个时段人类活动频繁,极易发生森林火灾,一旦发生森林火灾,由于风力作用和地形因素影响,火灾扑救难度较大。
4.3 森林火灾原因与用火管理关系
通过查阅已查明森林火灾案件看,生产性火源占40%,非生产性火源占60%,由表1可以看出,多数森林火灾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人为因素引发的森林火灾占较大比例,农事用火占30%,祭祀用火占37%,施工作业用火占10%,少数生产性用火主体抱有侥幸心理,不依法审批且无有效防范措施,易引发森林火灾;祭祀用火引发的森林火灾占较大比例,主要集中在春节期间和清明期间;宣传监管有漏洞,特殊人群随意玩火、野外吸烟和社会矛盾引发的森林火灾,防不胜防。
表1 森林火宅发生原因统计
5 森林防火对策
5.1 严格责任落实
落实好森林防火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责追责的责任体系,层层签订责任书,加强网格化管理,压实责任和任务,切实将防火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各个乡(镇)、村、社,以及森林、林木、林地管理、经营者。同时,做好责任追究工作。
5.2 持续开展计划烧除和开设防火隔离带
已有不少研究表明,实施计划烧除和开设隔离带,可有效减少森林火灾发生,是主动预防森林火灾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计划烧除,利用低强度的火清除或减少林下可燃物,从而达到预防森林火灾、减少森林火灾损失的目的。
5.3 加强宣传教育
干热河谷区的边远山区和民族地区,多数边远林农防火意识淡薄,可以结合正面宣传和警示教育,强化群防群治,深入开展森林防火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林区”活动,采用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防火意识,营造人人参与森林防火的良好氛围。
5.4 加强火源管控
重点国有林区、连片坟地等重点区域,尤其在春节、清明节和五一等关键节点和敏感时段,管护人员要加强对烧荒、上坟烧纸、林内吸烟、特殊人群等行为的管控,加大巡护力度,重点盯防,严防人为火灾发生。
5.5 加强扑火专业队伍建设
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和模拟实战演练,提高森林防火灭火技能,不断提升扑火队员的火灾处置能力。
5.6 强化应急保障
做好灭火装备、机具和物质准备,确保出现火情能立即投入使用。在火灾高发时段和重点区域,合理配置资源,采取靠前驻防,带装巡护,坚持队伍力量、灭火物资向基层乡镇下沉。要高度重视初发火处置,一旦发现火情,应立即集中专业队伍重兵扑救,避免小火酿成大灾,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5.7 加强森林火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健全森林火险监测预警体系,建立森林火险预警响应机制,主动预防森林火灾。完善卫星监测、火情瞭望和地面巡查的立体监控,强化森林火险预测预报,做到火险早发布,及时做到因险设防、因险施策。防火部门应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卫星热点和森林火险变化,依据森林火险等级、卫星热点科学合理的调配森林防扑火资源,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增强应对突发火灾的能力。
6 结语
干热河谷区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森林防火形势异常严峻。加强火源管控是干热河谷区森林防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控制人为用火是预防和减少森林火灾发生的关键。同时,由于本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因素,本区是四川省火灾的高发区,火灾扑救难度大,建议在高效处置火灾方面深入思考,探索应用新型高效环保的火灾扑救新技术和新方法,最大限度降低火灾损失。本文仅收集了近5年来的数据作了分析,并结合发生原因与气候因素、人为因素等方面作了时空分布的特征阐述,所反映的仅作为干热河谷区森林火灾的基本特点,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从遥感影像、气象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研究,分析森林火灾,提出有效预防措施和对策,以供管理部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