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良种推广造林增产效益研究
2019-05-23潘艳梅
潘艳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国有摩天岭林业总场,广西 兴安 541300)
1 引言
摩天岭林场位于广西的北部区域,林场总部位于兴安县城,有10个分场,分布在兴安县的兴安镇、界首镇、严关镇、溶江镇、高尚镇、崔家乡、漠川乡、华江乡等9个乡镇。适合进行杉木良种推广造林处理,造林的增产效益很高,为了更好地开展良种推广造林等工作,应遵循造林工作的原则,采用正确的方式推广良种造林,提高增产效益。
2 当地实际情况
摩天岭林场的地貌主要以中、低山为主,丘陵次之,西北区域有越城岭山脉,东南区域有海洋山脉,湘桂走廊贯穿于两山脉之间,海拔高度500~800 m的居多,相对高度200~500 m,最高峰是黑玉岭王山,海拔高度为1463 m。坡度一般在16°~35°左右,地形较为复杂,呈现出群山环抱、沟谷纵横的态势。当地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为17.7 ℃,极端的最高温度为38 ℃,极端的最低温度为-5.6 ℃,年有效积温为3000 ℃左右,年平均的降水量为1800 mm左右,年相对湿度为79%。土壤以砂页岩、砂岩、花岗岩发育而成的红壤、黄红壤和黄壤为主。土壤表土层有机质含量较丰富,土壤厚度在60~100 cm左右,呈酸性反应,质地为壤土,土壤较疏松,通气性、透气性较好,较肥沃。非常适合杉木的生长。林场区域之内,漓江属于主要的河流,并且有小型水库等,有助于杉木的造林供水。
摩天岭林场上一次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时间是2013年,经理周期为2013~2018年,主要方针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科学开发、综合使用与全面发展等,需要合理地培育森林资源,促使产业经济的良好发展,同时,森林的蓄积量也开始逐渐增加,至2017年的年底,林场的森林蓄积量为37.35万m3,与2013年相较增加了8.11万m3,与2015年相较增加了14.86万m3。为更好地发展林场经济,增加产量,应遵循科学化的工作原则,采用杉木良种推广造林的方式完成相关增产效益的工作,全面提升产量与经济效益,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3 杉木的良种推广造林技术措施
杉木主要为经济类型的林木,经济价值很高,再生的速度也很快,虽然对自然条件的要求很高,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资源与成本,但是,在合理栽培的情况下,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林场的经济效益,满足当前的工作要求。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3.1 良种选择措施
杉木良种的生长对环境要求很高,所以需要在合理选择树种的基础上,针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以满足杉木的实际生长需求。在人工造林之前,应当对品种进行严格的选择,开展栽培处理工作。在杉木栽培方面,主要选择的树种为软叶类型与灰叶类型,灰叶类型的杉木对生长环境所提出的要求很严苛,而软叶类型的杉木对生态环境所提出的要求很低,所以,可以选择软叶杉木品种进行人工栽培处理。在大面积进行栽培以前,应当采集多年生的母株,主要目的就是确保杉木有着良好的遗传因素,可以利用分子标记类型与高科技生物类型的技术,开展母树枝条与种子的分类处理工作,创建信息化的种子培育体系,保证种子的质量符合要求。
3.2 育种技术的应用
对于杉木良种育种而言,应当将高新育种技术作为主要方式,正确分析良种育种方法,充分发挥技术的积极作用。在传统育种工作中,主要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处理,育种效果较低,而使用高新技术进行育种,需要合理的选择良种,提取母株中的优质基因,打破传统培育技术方式的局限性。与此同时在育种过程中,可以将常规与高新的育种技术有机整合,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保证育种技术应用效果。
3.3 良种的栽培
在栽培之前应当做好整地工作,合理的设计梯带栽植坑穴,长度0.5 m、深度0.5 m、宽度0.4 m,然后回填表土。之后需要进行定砧处理,选择混系子代秒定植作为砧木,平均高度为45 cm,平均地径为0.47 cm。
3.4 正确使用抚育技术方式
在良种出苗之后,应于傍晚时间清除场地中的杂草与谷壳,然后在种植区域之内设置遮荫网,确保光照以及湿度符合种苗的生长需求。在杉木种苗实际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将除草次数设定为9次,除草工作尽量在下雨之后或是浇灌之后进行。如若林场的气候较为干燥,需要开展浇灌工作,积极建设基础的排水设施,以免出现种苗的涝灾问题。在种苗实际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地老虎亦或是猝倒病等病虫害问题,对于地老虎而言,可以将糟糠与敌百虫药物融合在一起,药物设定为1 mL/株,以此防治地老虎。对于猝倒病而言,可以采用波尔多药物进行防治,药物剂量为3 g/株,预防病害蔓延。杉木的造林需要将春季为主,造林期间应确保密度符合要求,密度设定为每亩30株左右,为了更好地防治病虫害,应遵循科学化的工作原则,提升各方面工作效果。
3.5 造林之后的树木管理
应做好修剪与除荫工作,在每年4~10月份的时候,修剪带有病虫害的枝条与长势较差的枝条,提升透光性,增加结实量。同时,应合理进行盘碟类型树冠的改造处理,在偏冠接株选择留下生部粗壮并且直立的萌芽条,留下一根生长很好的萌条,以便于培育主干。如若诱芽无效,应当进行树干截留,也可以选择粗壮的砧木萌条,重新开展嫁接工作。在花粉管理工作中,应开展部分控制授粉工作,在每年3~5月份之间,开展各方面的花粉管理工作。
3.6 造林之后的虫害防治
在杉木造林之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虫害问题,严重杉木的良好生长。因此,应当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合理地采用良种推广技术方式进行处理,全面提升杉木的生长水平。
(1)采用生物类型的防治方式,在每年3月份的时候可以利用白僵菌进行松毛虫的合理防治,也可以利用苏云金杆菌防治虫害。与此同时,采用病毒类型的防治方法,多角体病毒对于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有助于防治杉木松毛虫害虫,将0.1亿孢子/mL的白僵菌加入相关的病毒液当中,采用喷雾防治的方式进行处理。另外,可以在其中释放寄生蜂、益鸟、引移蚂蚁的方式等开展虫害的防治工作。
(2)采用化学方面的防治方式,将马拉硫磷药物、敌百虫药物与二线油有机融合,比例为1∶1∶3,也可以将敌百虫+马油融合在一起,能有效地预防虫害问题[1]。
4 杉木良种推广造林的经济效益评估
4.1 杉木良种推广造林设计
(1)需要设计示范对比林,全面考虑到杉木的良种应用特点,结合造林年度与地点的差异,合理设计示范对比林。在造林期间,重复使用3次对比方式,调查杉木的高度与胸径指数,结合公式计算立木的蓄积指标。在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应开展小样本配偶成对的测验工作,对不同等级的良种水平推广造林的相关增产效益合理的计算处理,而在总平均增产效益方面,需要结合不同良种水平的造林面积,开展加权平均处理工作[2]。
(2)针对推广林进行合理地设计,认真计算树木高度与胸径,了解1亩立木的蓄积量。
4.2 效益分析
(1)针对单位面积的产量进行评估处理:在对大面积杉木推广良种造林监测以后,结合单位面积的立木蓄积量平均超标率等开展计算工作,根据速生丰产林的标准特点,在生长为25年主伐时间之后,单位面积的良种推广蓄积量在25 m3/亩左右。
(2)单位面积之内新增加立木蓄积量与木材材积量的评估:在分析相关示范对比邻的调查结果以后,良种推广造林的平均蓄积增产效益需要将21%作为主要标准进行计算,生长为25年主伐时期,单位面积增加的立木蓄积量可以达到4 m3/亩左右。在此过程中还需全面分析人工杉木主伐的平均出材率,利用70%的标准计算,可以发现增产木材的材积量为3 m3/亩。
(3)针对单位面积的新增产值进行合理评估:结合当前时间段之内的市场价格进行计算,按3550元/m3计算,新增产值在1684元/亩左右,净增产值1500元/亩左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