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医药院校青年法治观的隐性培育路径研究

2019-05-22贾敏

时代人物 2019年18期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青年

贾敏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青年;法治观;隐性培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医学教育视域下医学生防范医疗纠纷能力培养研究”(2015RW10)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新时代中医药院校青年法治观的隐性培育的现状

笔者针对中医药院校青年学生法治观进行调查发现,中医院校学生以理科学生为主,学生学习态度认真,但政治、法治素养有待提高,学生在校内接受的法律课程较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卫生法》、《药事医事法规》等课程)。通过笔者持续性调研发现,医学院校学生在课程开设前后法治素养、法治观念有所提高,但青年学生仍存在着法律常识缺乏、法制教育不足、法治观念不强等现象,同时以讲授为主的青年法治观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探索隐性培育路径对中医药院校青年法治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新时代中医药院校青年法治观的隐性培育的可行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信息文化快速传播。青年法治观培育所处的整体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显性教育为主的传统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也使得法治观隐性培育的作用日益凸显。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而所谓隐性培育是指隐性培养和隐性教育,即在行为主体的正式或非正式培养与教育活动的环境中,有意或无意地通过直接体验或间接观察获取非预期的某种经验的过程。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以隐性教育为逻辑起点,为我们不断拓展青年法治观的隐性培育指明了方向。

三、新时代中医药院校青年法治观隐性培育的逻辑之观

(一)隐性培育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需要

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因此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和法治观直接决定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建设法治国家、实施依法治国,青年学生的法治观培育,是整个国家依法治国实施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步骤。因此,加强青年学生法治观的隐性培育,使隐性培育的优势充分展现,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需要隐性培育与显性教育互补符合青年成长成才的客观规律

青年法治观的培育,实际上是对法治理念、法治观念形成认同,内化于自身的法治理念、外化于行自身行为,“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过程,不仅取决于学生对于法律学习的兴趣,更取决于采取何种方式对青年法治观进行培育,加强青年法治观培育的实效性。隐性培育较显性教育而言具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持久性、长期性、牢固性、平等性,从心理学而言更适合青年学生,同时与显性教育互补符合青年成长成才的客观规律。

(三)隐性培育是青年面对法治观复杂化、多元化挑战的迫切需求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社会思潮(诸如历史虚无主义、新儒家思潮等)的渗透影响,混淆人们的主流思想意识;网络“信息污染”严重;网络违法行为甚至犯罪频生等现象。青年价值观、法治观越来越面临着复杂化、多元化挑战。因此,加强青年法治观的隐性培育,打牢青年价值观、法治观的根基是青年面对法治观复杂化、多元化挑战的迫切需求。

(四)隐性培育有利于青年法治观长效性、自主性的形成

显性教育的法治观教育主要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以课题为主渠道,对中医药院校青年法治观进行教育,理论教育相对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认可度低、兴趣度不高,教学效果有限。 隐性培育是与显性教育相对的,不可或缺的教育教学方式,通过多维度、多载体的形式使学生在无形中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形成法治思维,提高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隐性培育更有利于青年价值观长效性、自主性的形成。

四、新时代中医药院校青年法治观的隐性培育路径

新时代中医药院校青年法治观的隐性培育关键在于从青年自身特点和优势出发,将其思想进步、学业进步和未来事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将法治观培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专业学习及实习实践中去,促成在学习生涯中行成“习思想之道、解生活之惑、立事业之基”三者相连的有机循环的法治观精准培育路径。

(一)发挥教师作用,率先垂范以情化人

陶行知认为,要学生做的事情,教育者要躬亲共做,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育者要躬亲共守;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育者要躬亲共学。因此,她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率先垂范,时刻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因此,要培养中医药校青年的法治观,教师必须身先垂范,以自身的法治观、价值观去引领和影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做到真正的热爱学习法律知识、自觉遵守法律制度、真诚信仰法治理念。

(二)挖掘显性课程,搭建隐性资源的新平台

中医药院校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中有大量的专业课程是涉及医事药事法律法规的(如药事法规、侵权责任法、执业医师法、母婴保健法等),若能将专业课程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在讲授时一并澄清,让学生既学习了专业知识又培養了法治观念,也符合当前“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理念。

(三)立足社会实践,打牢隐性培育的根基

严谨的法治思维、牢固的法治观念都离不开丰富的法律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参与各种法律社会实践活动,在法律实践中运用知识和方法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才能养成自觉地法治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参与其中,从而理解法律知识、养成守法的习惯和法治观念。

(三)丰富培育载体,拓宽法治观的沟通渠道

目前,中医药院校学生的法治观培育,主要以讲授为主,辅助以社会实践,

其中涉及课程的门数较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卫生法》、《药事医事法规》等课程),社会实践形式单一。因此,学生在经过大学的学习后法治观并没有根本上的提高,对于执业中所产生的法律问题仍然不知道如何处理。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希望拓展和丰富学生法治观培育载体,采用多形式、长期化的载体培育形式,使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思维、树立法治观念的形式载体多样化(如采用微博、微视频、公众号、线上软件推送、)、培养长期化,效果优质化。

(四)利用网络资源,拓展隐性培育的空间

现代网络在发展的过程中,给青年学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性。青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利用网络资源。针对这一特点,有针对性的依据中医药药校青年学生的特点,采用撰写法律小案例、法律文章,法律公众号、法律微博等形式帮助学生们了解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思维、树立法治观念,拓展法治观的隐性培育空间。

(五)重视生活维度,诠释隐性培育的新切入点

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思政课程的学习,教师和学生对于社会热点的关注是必不可少的。新闻媒体每日推送的新闻里有很多是关于社会法制事件的,而对于此类法制事件学生往往比较关注,兴趣点较浓。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或推送文章时,以社会热点法制事件为切入点,不增增加了学生们的对法律知识学习兴趣,同时也解决了学生们存在的理论问题,较好的利用生活维度,诠释了青年法治观的隐性培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新华网,2019-3-18.

2.邓建平.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的隐性教育生成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2).

3.白显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王艳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刘羿良.隐性教育视角下的法治观教育新载体解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

6.付安玲,张耀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法治观的隐性培育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4).

7.胡永新,杨清.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研究—基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视角[J].南昌大学学报,2017(10).

8.赵浚.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发展进程和现状评述[J].湖北社会科学,2018(5).

9.方晨彦.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探析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法治观的培育与践行[J].三峡大学学报,2017(12).

10.彭玉蓉.新媒体环境中运用隐性教育的方法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15(6).

11.马莲,付文忠.青年法治观引导的日常生活向度探析—以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理论为视角[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3).

12.康健.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实施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4).

13.周南平,张敏.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化及其启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6).

14.韩喜平,周颖.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思想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3).

15.《思想道德修養与法律基础》(2018版)

猜你喜欢

中医药院校青年
《中药学》课程的教学体会
以供给侧改革为引领,提升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中医药院校师生关系影响因素的年级差异研究
西南边疆高等中医药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角度窥探青年自我实现的困境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中医药院校开展ESP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中医药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