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背景下由信用体系支撑的农特产品市场转化研究

2019-05-22卿溶钥邹桥彭仕琴阮锦浩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信用体系精准扶贫

卿溶钥 邹桥 彭仕琴 阮锦浩

摘要:农特产品是精准扶贫政策下的一项大力发展的产业。由于农特产品存在管理体系的不完善,销售渠道单一等原因,精准扶贫未达到预期的扶贫力度。本论文主要研究精准扶贫政策下由信用管理体系支撑的农特产品市场转化,以提高农特产品的质量和发展多渠道销售为目标,探讨分析信用评分机制对精准扶贫户、购买方的推动作用,通过实地考察和范例分析相结合开创出农特产品销售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特产品;信用体系;市场转化

一、绪论

在精准扶贫政策下,农业成了精准扶贫户脱贫的第一发展产业,农特产品则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目前,我国农特产品的质量、营销及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了农特产品的销售。这一系列问题导致农特产品的发展脚步停滞不前,没有充分发挥农特产品特有的市场价值。

二、现状分析

1.安居村农特产品种植情况

以仁怀市三合镇安居村为例:该村充分利用自身日照充足、土地肥沃疏松、严寒天气短促的地理气候条件,在全村建成农特产品基地4800亩,其中建成水晶葡萄基地300亩,涉及贫困户达88户,预计每亩收益8000元。

2.安居村水晶葡萄种植到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精准扶贫户与购买方之间缺乏信用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农特产品属于天然绿色健康产品,但是近几年来没有针对农特产品建立相应的信用评分机制,出现了许多以假乱真的产品,导致绿色农特产品市场的信用度逐渐降低,让消费者对绿色农特产品失去了信心。

(2)对精准扶贫户缺乏有效、完善的管理模式。目前仁怀市安居村的管理模式为:政府提供资金,村委会建设基地,精准扶贫户管理农田和收成。从该模式可以看出,政府与精准扶贫户没有直接接触,不能真正地了解精准扶贫户需求,导致三者间信息不对称。

(3)精准扶贫户缺乏信用意识及责任感。安居村的农特产品刚从自给自足模式转化为面向市场的商业模式,村民的信用意识跟不上市场发展速度,信用意识淡薄。且农特产品的原材料都以村委会贷款出资进行购买,大部分精准扶贫户抱着为他人做事的态度,没有正确认识自己在脱贫过程中的位置,单纯依靠政府脱贫,缺乏自主性。

(4)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单一。安居村种植的水晶葡萄种植年数短,知名度低,销售渠道单一及销售效率较低,导致农特產品盈利少。

三、分析及解决方法

1.仁怀地区精准扶贫户的新型管理模式的建设

(1)三合镇镇政府组织专业的评估人员对精准扶贫户的土地使用权进行评估,将其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向政府进行0利息贷款,再由政府将所有贷款发放给村委会。村委会实地勘察后,对土地进行科学规划种植并购买所需种子,根据政府的评估结果拨给精准扶贫户相应的种子,并在种植前对精准扶贫户进行管理与培训,在种植过程中对其种植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精准扶贫户应积极配合政府和村委会的管理,自己种植、管理并按期收成。

(2)精准扶贫户在村委会的培训下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农特产品,达到规模化、质量优良的区域化种植,形成特色农业发展村,由村委会联系购买方并对农特产品进行信用评分,再由精准扶贫户将农特产品送往相应的购买方。

(3)三合镇政府根据安居村发展前景进行预测,拨款打造生态农家乐、建设电商平台。村委会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农家乐、电商平台,重点打造安居村水晶葡萄品牌,进一步发展安居村特色农业经济。精准扶贫户对农家乐及电商平台提供品质优良的农特产品。

2.仁怀地区农特产品新型销售渠道建设

(1)为产品灌注茅台文化,提高品牌知名度。茅台镇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村委会与茅台镇农特产品店和特色酒店等达成合作,给其提供物美价廉的水晶葡萄,打造出一款“喝着仁怀清水,嗅着茅台酒香”长大的特色水晶葡萄。

(2)搭建电商平台,增加农特产品输出渠道。通过与电商平台签订协议,建立产品供应链。在各个季节提供不同特色的农特产品。在中间换季空缺中,以干货、特色加工食品等作为农特产品在电商平台上的“换季桥梁”。

(3)迎合旅游市场,建立旅游+农家乐模式,吸引游客,增加收入。依靠安居古堡这一旅游景点,吸引游客的同时,建立农家乐基地,将农特产品融入其中,增加销售量。

(4)推广四农合作渠道,提高农产品销售量。与农特产品超市,学校农特产品直销,农贸市场,社区农特产品直营店四者签订协议,以实惠的价格与其建立购销关系,达成长期合作,村委会进行多方协调,保证、控制四者之间的农特产品供应量均衡。

(5)与茅台酒业建立合作共赢关系,共同助力精准扶贫。仁怀市以酒都著称,聚集了众多酒的制造业和产业,需要大量的制酒原料。通过村委会与葡萄酒业联系,与其签署合同,将水晶葡萄供应给相关酒业制作葡萄酒,以此来提高水晶葡萄的销量,增加精准扶贫户的收入,提高扶贫力度。

3.建立信用评分机制,做出让消费者吃得放心的农特产品,给精准扶贫户提供资金保障

根据安居村农特产品发展趋势,结合现代信用评分机制,对安居村精准扶贫户及农特产品合作对象建立了相应的信用评分机制,具体如下:

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主要考察精准扶贫户的信用和合作对象的信用。

精准扶贫户的信用(总分100分)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农特产品质量状况(70分)、精准扶贫户信用素质总体情况(30分);合作对象信用(总分100分)主要根据是否按时付款来评定。

精准扶贫户与合作对象信用等级分为优秀(A)、较好(B)、一般(C)、较差(D)四个等级。(A)优秀户:得分在85—100分;(B)较好户:得分在70—85分;(C)一般户:得分在60—70分;(D)较差户:得分在60分以下。

前期:村委会在市场上购买少数成熟度与保存度不一样的农特产品作为评分标准,与精准扶贫户签订信用评级协议,再与合作对象签订以支付期限为信用评级标准进行签订信用评级协议,针对精准扶贫户与合作对象,村委会对其进行双向评分。

中期:

(1)未采摘:村委会到精准扶贫户的葡萄地里对葡萄质量(颗粒大小,是否蛀虫)进行评估。

(2)采摘:村委会在收葡萄时,按规定的成熟度,保存完好度进行打分(总分70分)

按时交付产品(总分15分)

是否配合村委会管理,参加栽培技术培训等(总分15分)

后期:

村委会将葡萄卖给合作对象,并对合作对象的付款期限进行信用评分。(总分100分)

结语

本研究结果解释了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如何将农特产品从单一的产销渠道向多元化渠道转变,并通过将信用评分机制运用到精准扶贫户和购买方中,为农特产品在产销过程中的质量与资金提供了保障,解决了安居村往年来农特产品在产销中效益低的问题,增强了扶贫力度。在此之前有许多相关研究,对本研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本文仅以安居村特色农产品精准扶贫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希望相关学者对本研究提出意见或建议。

参考文献:

[1]刘永和.农业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8(02):6-7.

[2]吴倩倩.农产品销售渠道分析[J].农技服务,2016,33(15):197.

[3]毛小平.农村教育需要一场革命[D].广西师范大学,2004.

作者简介:

卿溶钥(1998.3- ),女,贵州毕节人,汉族,贵州师范学院商学院2016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信用管理;

许笛,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信用体系精准扶贫
网络实名制问题探究
论民商法信用体系的构建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