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大发展理念在区域经济中的运行机制实证研究

2019-05-22王建康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发展理念保障措施运行机制

王建康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本文拟结合对攀枝花市仁和区调研、访谈、查阅资料等,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运行机制与实现途径进行探索研究,对类似区域经济发展可提供部分借鉴意义。

关键词:发展理念;区域经济;运行机制;保障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指出,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要指示,对于统领四川各项工作,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仁和区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一)仁和区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刻领会五大发展理念科学内涵

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这五大发展理念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培育发展新动力;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绿色发展注重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好发展的内外联动;共享发展注重解决好社会公平正义。

(二)仁和区所处攀西地区战略规划定位体现五大发展理念

四川对攀枝花市提出了“重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实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等发展要求。攀枝花市提出全力做好“钒钛·阳光”文章,加快建设中国钒钛之都,加快建设中国康养胜地;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建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其涉及产业结、区域布局等理念与五大发展理念内涵相一致。

(三)推动仁和区高质量发展需要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仁和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新时代经济发展特征,正确把握四川省委、攀枝花及仁和区对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定位,牢固树立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钒钛·阳光”两篇文章上主攻,在“宜人新城·产业新区”两个定位上发力,着力构建“四个仁和”(实力仁和、生态仁和、和谐仁和、幸福仁和),打好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硬仗。

二、五大发展理念在仁和区运行机制及途径探索

(一)创新发展着力优化资源要素配置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正经历新旧动能转化。

仁和区实现创新发展重点主要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下功夫,依靠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劳动力、土地或资本要素配置。一是全力推進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联动,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围绕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价值链,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打造新动能主体力量。二是不断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全面吸引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集聚,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融资供给、科技咨询和产学研合作,推动建设一批产学研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三是实施“创业仁和区行动”,扩大创新人才支撑,力争在高端人才引进方面有突破,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来仁和区创新创业。四是集中优势力量全力构建“4+2”工业产业体系。打造战略新兴产业聚集区,围绕碳材料、钛材料,大力发展钒钛钢铁机械制造、钒钛低微合金铸造、石墨及烯碳新材料和汽车及轨道交通零部件四大工业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和“康养+工业”两大新兴产业,依托仁和区丰富的光热资源,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打造新能源应用示范和装备基地。

(二)协调发展需要找准关键薄弱环节

协调发展解决当前面临的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的重要举措,协调发展意味着弥补短板或薄弱环节、仁和区实现协调发展,关键是找到发展的短板与薄弱环节,实现重点突破,推动协调发展。

1.找准经济发展不可持续问题。仁和区生产总值不高,产业生态体系、要素配套体系不健全,产业集约效益不高,产业链不完整等,存在发展不足、总量不大、质量不优、结构不好等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仁和区坚持发展与转型发展并重,在加快做大总量的同时加紧提升质量,全力以赴推动钒钛低微合金铸造业、钢铁机械制造业、石墨及烯碳新材料产业发展,做大做优做特传统制造业,切实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快速壮大。

2.找准产业发展不平衡问题。仁和区经济结构不合理,三产服务业发展不足,传统服务业处于低端并且小、散、弱,现代服务业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仁和区充分发挥“生态、阳光、城郊”这一优势,全力以赴推动“康养+旅游”“康养+农业”发展,积极推进特色小镇、现代特色农业、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三产服务业发展。

3.找准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仁和区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三峰两山”少数民族村组和边远高寒地区村组贫困群众较多,产业发展滞后,持续增收乏力,民生保障、精准脱贫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全面小康形势还比较严峻。

4.找准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仁和区与中心城市距离较远,存在对外大通道不足,南向开放通达乏力;城市路网支撑能力弱,农村断头路多等问题。仁和区有针对性地在形成交通大骨架、构建互联互通、打通“最后一公里”、解决车到山前没有路问题上下大力气,加强基础设备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三)绿色发展突出仁和区地方经济特色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坚持绿色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推进仁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突出绿色发展的地方特色。一是全力打造战略新兴产业聚集区,突出“一园一主业”要求,抓好工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明晰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加工、低微合金铸造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大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推动特色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三是打造阳光康养产业先导区,依托仁和区丰富的自然阳光资源、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引进推广先进康养模式,打造全时、全龄、全域的康养生活体验,构筑养生、养心、养老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阳光康养产业。四是打造生态宜居宜人首善区,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实施大规模绿化仁和区行动,加快推进河道整治及景观打造、湿地公园、文化公园等一批生态型重点项目建设。

(四)开放发展需要破除四种思想束缚

一是破除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思想,破除“大山意识”“峡谷意识”障碍。二是破除畏难不前、推诿扯皮的思想,面对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三是破除管而不严、干而不实的思想,坚持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和执行全过程。四是破除片面狭隘、本位主义的思想,把握大局、服从和服务大局,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思想认识的深化推动仁和区加快开放发展的步伐,仁和区通过深入实施全域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东盟自由贸易区等战略布局,深化以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为重点的区域合作,加快推进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区域经济社会合作发展新格局。围绕与成都市成华区和双流区,常州市新北区等缔结友好区合作机遇,着力抓好产业合作,交流对标学习。把握产业转移动态,积极承接成渝经济区、珠三角、长三角及国内国外优势产业转移。加强与云南、贵州毗邻县(区)深度交流合作,协同推进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合作,实现共建共享、区域协作,促进资金、技术、人才聚集。

(五)共享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树立发展理念,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有谁享有这个根本问题。改革发展搞得成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改善民生,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仁和区坚持为民利民,坚持在民生最薄弱处加大投入,一是脱贫攻坚力度空前,全面精准施措。2017年,有5个贫困村具备退出条件,务本乡大火山村被评为全省首批文化扶贫示范村。二是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施了一大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项目,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发展条件明显提升。三是公共服务全面强化。学校、幼儿园、文体设施等全面开工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群众文化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三、五大发展理念在仁和区落地生根的保障措施

(一)通过大学习把发展理念“学到底”

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学习一定要学到底,学习的最大敌人是不到底”。把五大发展理念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学习之中,坚持持续学、跟进学、反复学、贯通学。坚持从政治上“学到底”,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的政治意义、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在大学习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在具体学习方法上要做到:一是内外结合“全方位”,把对表学习和对标学习相结合。二是点面结合“全覆盖”,把集中学习和阵地学习相结合。三是虚实结合“全天候”,把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

(二)通过大讨论把发展理念“入到心”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只有把五大发展理念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特别是要往心里走,针对性开展大讨论,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结合仁和区特点专题讨论,把仁和区放到新时代的大背景中去定位、跳出仁和看仁和,结合实际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五大发展理念入心入魂。

(三)通过大调研把发展理念“用到位”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包括五大发展理念在内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核心观点、重大论断、重要举措,都是着眼于破解难题、攻克难关、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来展开的。在高质量发展这个要求下,仁和区发展面临着新问题,也蕴含着新机遇,需要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实际情况、查摆问题症结,落实主体责任,狠抓落实、持续推进五大发展理念在仁和区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四)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强保证

坚决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切实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建设“四个仁和”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仁和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要谋划仁和区的长远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动仁和区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攀枝花市仁和区:乘势而为建设实力生态和谐幸福仁和.四川日报,2016年09月08日

[2]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年10月.p195

[3]咬定目标创新实干努力建设实力、生态、和谐、幸福仁和 ——解读仁和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攀枝花日报.2017年01月11日

[4]攀枝花日报.咬定目标创新实干努力建设实力、生态、和谐、幸福仁和 ——解读仁和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pzhol.com/news/2017/01/437982.html.2017年01月11日

猜你喜欢

发展理念保障措施运行机制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创新发展的三重视阈
恩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及保障措施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我国发展理念的演变与创新
检察权透明运行机制探微